第一辑 《曾子》十八篇与《曾子十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6&rec=13&run=13

《曾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在《儒家类》中有录:“《曾子》十八篇。”
班固并注明作者“名参,孔子弟子”。到《隋书·经籍志》记为:“《曾子》二卷,
目一卷,鲁国曾参撰。”未说明篇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所记与《隋书·经籍志》同。宋代私人撰写的目录学著作,如晁公
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高似孙《子略》,有称二卷十篇本者,
也有径称十篇本者。晁公武说他所见的二卷十篇本即唐本:“《汉艺文志》‘《曾子》
十八篇’,《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子》二卷’。今此
书亦二卷,凡十篇,盖唐本也。”除了卷数与唐本相同外,晁公武所见的《曾子》一
书“有题曰传绍述本”。绍述,是唐朝人樊宗师的字。据《新唐书·樊泽传》,樊泽
的儿子宗师,字绍述,先后任国子主簿、著作佐郎、绵州刺史等职。唐时未有刻本,
大概是樊宗师传抄的本子。陈振孙著录的是:“《曾子》二卷,凡十篇,具《大戴礼》。
后人从其中录出别行,慈溪杨简注。”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说:“《曾子》十
八篇,隋、唐《志》二卷,参与弟子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华之徒,
论述立身孝行之要,天地万物之理。今十篇,自《修身》至《天圆》,皆见于《大戴
礼》,盖后人摭出为二卷。”在《困学纪闻》卷十《诸子》篇中首列《曾子》,认为
“《汉志》‘《曾子》十八篇’,今世所传视汉亡八篇矣。十篇见于《大戴礼》”。
即是说《曾子》十篇包括在《曾子》十八篇中,也就是《大戴礼记》中的十篇。此前,
高似孙作《子略》,已经申述了类似的看法:“《曾子》者,曾参与其弟子公明仪、
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华之徒讲论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凡十篇。自《修
身》至于《天圆》,已见于《大戴礼》,篇为四十九至五十八,他又杂见于《小戴礼》,
略无少异,是固后人掇拾以为之者欤?”“后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各书看法不一。
高似孙接着说道:“刘中垒父子秦汉《七略》已不能致辩于斯,况他人乎?然董仲舒
《对策》已引其言,有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则书固在董氏之先
乎?”高似孙认为刘向、刘歆父子修《别录》、《七略》时已经辨别不清,何况是后
来的人呢?董仲舒引用过《曾子》中的话,其成书当在战国。《四库全书》编者在
《大戴礼记》条下所写《提要》,也肯定《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就是《汉书
·艺文志》所记《曾子》十八篇中留存的。
在宋代,《曾子》一书未受学林所重。晁公武的伯父晁说之(号景迂,曾官中书
舍人兼太子詹事,故晁公武称为“予从父詹事公”,王应麟尊之曰“景迂公”--编者)
“尝病世之人莫不尊事孟子,而知子思《中庸》者盖寡;知子思《中庸》者虽寡,而
知读《曾子》者殆未见其人也”;又因为《曾子》一书文字错误甚多,所以将他收藏
的《曾子》和司马光收藏的《大戴礼记》参校,将北周卢辩《大戴礼记》注有关内容
纳入《曾子》之中。元代的周 编《古曾子》十篇,参考其它版本进行校勘,并作音
训注释。以上诸本都已失传或散佚。唐朝初年魏徵等纂修《群书治要》时,于《曾子》
一书作了摘引,计有《修身》、《立孝》、《制言》、《疾病》四篇中的部分内容
(详见附一),与《大戴礼记》相关篇章文字比较,所摘者除个别字词有异外,其它均
同。《群书治要》在《宋史·艺文志》中已不见著录,大约亡于宋。此本传入日本,
日本人据此刊行,清嘉庆年间传回中国,于此可见唐代《曾子》传本的一些情况。
阮元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将《大戴礼记》中的四十九至五十八共十篇抽出,
定名为《曾子十篇》。阮氏在《自序》中指出:“百世学者皆取法孔子矣。然去孔子
渐远者,其言亦渐异。子思、孟子近孔子而言不异,犹非亲受业于孔子者也。然则七
十子亲受业于孔子其言之无异于孔子而独存者,唯《曾子十篇》乎!”阮氏把《曾子
十篇》视为孔门弟子中流传至今的著作硕果仅存者,故整理时颇为用力:《大戴礼记》
选用好的底本,校以魏徵《群书治要》中之《曾子》、马总《意林》中所引《曾子》;
在校勘基础上予以注释,吸取北周人卢辩注《大戴礼记》的成果又参以己意。《曾子
十篇》现在单行者惟此一种。这十篇的题目是《曾子立事》,《曾子本孝》,《曾子
至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曾子制言》上、中、下三篇,《曾子疾
病》,《曾子天圆》,分四卷。是书首刻于嘉庆三年,重刻于道光二十五年(18 45年)。
有《皇清经解》本及《文选楼丛书》本,《文选楼丛书》本收入中华书局所编印的
《丛书集成·初编》之中。蒋伯潜《诸子通考》下编《诸子著述考》在《〈曾子〉考》
中说:“似《曾子》传本有二种:一种为十八篇本,一种为二卷十篇本也。”对于
《群书治要》引《曾子》,蒋氏又说:“魏徵《群书治要》中之《曾子》,见引于马
总《意林》者,均与《大戴记》合。似《大戴记》之十篇原在《曾子》十八篇中。自
唐至宋之二卷十篇本,亦皆与《大戴记》之十篇同。殆《汉志》所录之十八篇,亡其
八篇,仅存十篇,而此十篇即为大戴录入《记》中者也。”此说与南宋王应麟《困学
纪闻》中的说法一致。魏徵《群书治要》所引《曾子》第一篇为《修身》,《大戴礼
记》则作《曾子立事》;宋人晁公武等所见二卷十篇本,第一篇也是《修身》而不作
《曾子立事》。
对于《曾子》十八篇或《曾子十篇》是否是曾子的著作,亦有提出怀疑者。如宋
人黄震在其所著《黄氏日钞·读〈曾子〉》中说道:“曾子之书,不知谁所依仿而为
之。言虽杂而衍,然其不合于理者盖寡。若云‘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
与兄言,言顺弟;与弟言,言承兄。书皆世俗委曲之语;而‘良贾深藏如虚’,又近
于老子之学,殊不类曾宏毅气象。……特以‘天圆地方’之说为非,而谓天之所生上
首,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虽务博而未必然。”
《曾子十篇》比较集中地表现了曾子的思想。第一篇为《曾子立事》(《群书治
要》作《修身》),泛论君子为学及立身行事之道,为《曾子十篇》的纲领。二至五
篇分别为《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阐述了曾
子的孝治思想。六篇至八篇为《曾子制言》上、中、下。清代学者孔广森说:“制言
者,法言也。法言本《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这是后学纂述先师的话,
将其视为先王的经典语言。三篇之中主要论述行礼、秉德、居仁、由义及进退不苟等
事。第九篇《曾子疾病》,记曾子临终遗言,重点是及身行道,以身行为言行的基础。
第十篇《曾子天圆》,反映了曾子的自然观,讲到阴阳、动植物及人的形成与圣人造
律历、兴礼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