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孔子与朝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3&rec=991&run=13

朝鲜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箕氏朝鲜时代,孔
子思想便和汉字一起传入这个国家。公元初年朝鲜半岛南部有个小国名辰韩。
“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当时朝鲜半岛南部有韩国
,“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
三曰弁韩,……马韩在西。”(《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割其东界地与之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华人足迹所到之处,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生
产技术,也传播了中国的精神文明,其中包括儒家思想。

不过儒家思想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广泛传播,则是朝鲜封建时代的事情
,它和朝鲜的封建制度一起兴盛,一起衰落。中国儒家思想的几种不同形态如
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都依次在朝鲜的舞台上表演过。

高句丽、百济、新罗鼎立的三国时期(公元一至七世纪)是朝鲜早期封建
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吸收、消化,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三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
态。高句丽与中国联系最密切,建国之初便使用汉字,372年依中国制度建
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教育贵族子弟,以后又大量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百济的儒学也是很早就发
达起来,285年百济王派遣王仁渡海向日本王子献《论语》、《千字文》,
可见在此以前儒家典籍已为统治者推重。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百济注意吸取南
朝文化,聘请梁的毛诗博士和礼博士前去讲学,百济王公大臣深受儒学薰陶,
义慈王“事亲以孝,兄弟以友”,被称为“海东曾子”。

新罗在文化上起步较迟,但是速度却很快。它按唐制建立国家机构,同时
向唐朝派遣学生研究儒学。新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创立朝
鲜特有的花郎道。花郎徒把“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等儒
家道德理论当作自己的信条。675年新罗统一朝鲜,为了给新兴的封建国家
培养管理人才,在首都设立国学——儒学的最高学府,大量派遣留学生赴唐学
习,并且确立读书三品出身法,以儒家经典和汉文作为主要考试科目来选拔官
吏。儒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开始供奉在太学。

935年统一朝鲜的高丽王朝,一面尊崇佛教,一面继续推行儒家教化;
立文宣王庙,扩充国学,并且令各州立学,实行科举取士。许多大儒还开办私
学,著名的有十二所,称十二徒,其中以崔冲的最有影响,以崔冲谥号命名,
曰文宪公徒。私学的创立使儒学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儒学影响更为深刻。

如果说三国之前,在朝鲜传播的是先秦儒家思想,那么三国至高丽时期,
主要起作用的是中国汉——唐的儒家思想,其中虽然包括崇天神学,但主要的
仍然是忠、孝、仁、义。高丽成宗很推崇忠孝,他鼓励人们读儒书:“怀才抱
器事君王,则忠之始也;立身扬名显父母,则孝之终也。忠孝可称,宠荣何
 !”(《高丽史》卷三《成宗世家》)名儒安 曾对一
个不肯捐钱办儒学的武官说:“夫子之道垂宪万世。臣忠于君,子孝于父,弟
恭于兄,是谁教耶?若曰我武人何苦出钱以养尔生徒,则是无孔子也,而可乎!
”(同书卷一○五《安 传》)这个武官非常惭愧,立刻拿出钱来
。可见即使在武人心目中,忠、孝、孔子已经具有崇高地位,不敢不遵从和敬
重。

至于仁、义、礼、智、信,尤其是仁,同样被看作道德行为的准则。成宗
认为,历代君主“莫不习五常而设教,资六籍以取规”(《高丽史》卷三《成
宗世家》)。而五常之中,仁的地位最高:“天有四时,春布阳和之德;君行
五教,仁为礼义之先。”(同上)

高丽王朝大力表彰义夫节妇孝子顺孙,惩罚不忠不孝之人,因而出现了不
少孝子忠臣,如割股肉疗父疾的尉貂,抱着“主辱臣死”信念为王殉难的洪灌
等等。

1392年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属于后期封建社会。李朝统治者改变高
丽王朝儒佛并重的文化政策,全力推行儒教,使之成为唯一正统思想。儒学在
李朝达到全盛时期,不过当时儒学主要是朱子学。朱子学在批判佛教唯心主义
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朱熹倡导格物穷理,推动了朝鲜的儒生去搞格物
致知,认识客观世界。

李朝政府积极发展儒学教育,中央设成均馆,府县置乡校。民间还开办了
无数书堂,参加各类学校学习的除文武两班官员子弟,更有众多的平民子弟。
科举制度规定给中科者及其父母以极大的荣耀,如“殿前唱榜,御前赐酒,赐
花于盖,优人呈戏,鼓吹前导,三日游街”,父母活着的赐荣亲宴,故去的祭
坟,等等,这便吸引无数青年学子苦读儒经。

为了满足儒学教育的需要,李朝一面大量进口和翻刻中国儒家经典,一面
令朝鲜的名儒依据本国情况以汉文、朝文和图画编写各类儒学教材如《礼记浅
见录》、《孝行录》、《五礼仪》、《三纲行实》、《三纲行实图》等等,让
忠孝节义的观念普及到包括文盲在内的所有民众中去。这样广泛深入的儒学教
育,改变了历来尚武的风气,使全国上下“崇尚信义,笃好儒术,礼让成俗,
柔谨成风”(《朝鲜志·风俗》)。十六世纪后半叶在全国实行的乡约,深刻
反映了这一点,乡约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史学家们认为,“乡约规定的各条,把我国人民的
高尚的道德品质,用儒教的三纲五常表现出来。”(《朝鲜通史》卷上第十七
章)可见孔子思想影响的深远。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朝鲜的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它的精神支柱朱子学越
来越表现出保守性。但是,因为朝鲜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能够冲破封建制
度的束缚,少数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实学未能批倒朱子学,所以尽管它已僵化
、腐朽,但仍然占着统治地位。

十九世纪末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侵入朝鲜,一面在政治上、经济上奴役
朝鲜人民,同时在文化上打击儒学,废止科举制度,以新式学校代替旧式书院
等等,以便摧毁朝鲜人民的传统观念。在民族斗争中,朝鲜民间曾产生一个东
学党,提倡以儒学为中心的东学,反对西学。1894年东学党领导农民起义
,纲领是:“弗杀人,弗伤物;忠孝双全,济世安民;逐灭倭夷,澄清圣道;
驱兵入京,尽灭权贵。”(王立达《朝鲜简史》第28页)可见在这种特殊情
况下,儒家思想还起过一点积极作用。但是日本侵略者很快改变了对儒学的态
度,大搞祀孔、讲经,利用儒学的忠孝为他们服务,从此儒学作为统治阶级的
意识形态彻底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