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碑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3&rec=284&run=13

位于奎文阁后,南八北五,东西排列。碑亭院历史上变化较大
。宋代时,院落较小,略成方形,四面有廊,东西廊与中路两庑相连,院中只
有两座碑亭。金代东西两廊外移,并添建了居仁门、由义门,再外添建了毓粹
门、观德门。元代未见变动记载,约大德六年(1302年)、至元五年(1
339年)于原碑亭院内靠近轴线处添建了两座碑亭。明初,院内增建洪武、
永乐两座碑亭,位置大约靠近大成门,弘治十二年被庙火延烧,迁于奎文阁前
重建。弘治修庙或以前,碑亭院省去了居仁门、由义门,院落呈今制。清代,
院内又添建了9座碑亭:北排5座,自东至西分别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
8年)、雍正八年(1730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三十
三年(1694年)和雍正八年;南排除金、元碑亭以外,每侧各2座,西二
座约建于清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东二座约建于清雍正年间。碑亭形式大同小
异,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平面呈方形,三间见方,明间开敞,稍间砌墙。
其中两座为金代遗构,一座为元代遗构,其他十座均为清代建筑。亭内存唐、
宋、金、元、明、清、民国石碑50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