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宋金元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3&rec=260&run=13

北宋立国的当年,太祖赵匡胤即拜谒国子监孔子庙。建隆三年(962年
)诏孔子庙用一品礼,门列十六戟。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过曲
阜,拜孔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赞颂孔子为“人伦之表”,儒学为
“帝道之纲”(宋真宗《玄圣文宣王赞(并序)》)。二年“颁孔庙桓圭一,
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五年改称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徽宗崇宁
四年(1105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

为显示崇儒重道,宋代大修孔子庙。建隆元年(960年)诏增修祠宇。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太宗“乃鼎新规,革旧制”,对孔庙进行修缮。
新成的孔庙,“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洞开,层阙特起,“回廊复殿,
一变维新”(吕蒙正撰《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诏诸州设置孔庙。天禧二年(1018年
),大理丞孔道辅奏准并受遣以官钱督修阙里孔子庙。天禧五年(1021年
)孔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对孔庙大加扩建。扩建后的孔庙,据金代
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及南宋孔传《东家杂记》的记载,其主体建筑已成东
、中、西三路布局,前后四进院落。“庙门三重,次书楼,次唐宋碑亭各一,
次仪门,次御赞殿,次杏坛;坛后乃正殿,又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为泗水
侯殿,西庑为沂水侯殿。正殿西庑门外为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正
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其内曰齐(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左则
神厨,由齐(斋)厅而东南为客馆,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为恩庆堂,其东
北隅曰双桂堂。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庙制已颇具规模。

《孔氏祖庭广记》载宋阙里庙制图

景四年(1037年)修建讲学堂。次年,孔道辅于正殿之西又建五贤
堂。嘉六年(1061年),仁宗颁给孔庙御书金字篆书“宣圣庙”额和飞
帛书“大成殿”榜。此后宋代在元丰、绍圣、政和年间对孔庙均曾做过修葺。
元元年(1086年)于孔庙东南隅添建庙学,但不久即遭兵燹之劫。金兵
南下,火烧孔庙,“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但金军中有头脑的上层人物深知
要想立足中原,必须借重儒家思想,所以,天会五年(1127年),金将完
颜宗尧(太祖之子、世宗之父)进驻燕京,戎马未息,首建太学,修国子监。
天会七年(1129年)兵临曲阜,命曲阜知县“引诣圣庙”,“登杏坛,望
殿火奠拜”(《孔氏祖庭广记》卷三)。

女真贵族统治北方后,进一步认识到崇儒的重要。熙宗皇统元年(114
1年)拜祭上京孔子庙,赞扬孔子儒学“使万世景仰”。次年敕行台拨钱一万
四千贯,修孔庙圣殿,皇统四年又命“行省降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入作
司见材,修完孔庙,创盖大成殿”。至皇统九年,大成殿竣工。正隆二年(1
157年),又以羡钱修两庑及齐国公殿。这次维修规模不大,被毁建筑未能
完全复建。大定十九年(1179年),衍圣公孔 与族长孔端修
又组织完成重建郓国夫人殿。

金章宗崇尚儒学,明昌二年(1191年)拨钱76400多缗大修孔庙
。此次大修,“三分其役,因旧以完葺者才居其一,而增创者倍之”。前后历
时4年,至明昌五年(1194年)告竣。孔庙扩展到“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
舍合三百六十余楹”的规模,“位叙有次,像设有仪,表以杰阁,周以崇垣”
,“制度大备于历朝”(金党怀英《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

金代孔庙形制基本保持了宋代的格局,但部分建筑规模扩大,新建大中门
、棂星门,始用琉璃瓦,殿庑均以碧琉璃瓦剪边,青绿彩画,朱漆栏槛帘栊,
檐柱也改为石柱,并刻龙为饰,提高了孔庙规格。

《孔氏祖庭广记》载金阙里庙制图

金贞二年(1214年),蒙古兵南下中原至曲阜,孔庙再次遭受破坏
,“殿堂廊庑灰烬什五”。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诏衍圣公孔元措修
阙里孔子庙,“官给其费”,仅复建寝殿,暂寓先圣及十哲像。蒙古至元四年
(1267年)曲阜县尹兼主祀事孔治以银25锭“起废奎文、杏坛、斋厅、
黉舍,即其旧而新之,礼殿则未遑也”(元阎复《重建至圣文宣王庙碑》)。

元大德元年(1297年)十一月,济宁路达鲁花赤按檀不花奏请朝廷,
“自输钱币”维修孔子庙,大德四年秋八月动工,六年九月完工,是元代规模
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修葺殿庑“大小以楹计者百二十有六,赀用以缗计者十
万有奇”(元阎复《重建至圣文宣王庙碑》)。竣工后立碑建亭,以纪其事。

天历二年(1329年),因“圣庙岁久渐坏,敕济宁路出官钱五万二千
余缗为修葺之资……焕然一复旧观”(《阙里(新)志》卷四)。至顺二年(
1331年),衍圣公孔思晦奏请依前代故事,起围墙,四隅建角楼,仿王宫
之制。文宗赐给“山东盐转运司岁课及江西浙江两省学田岁入中统楮币三十一
万四千四百缗”,诏济宁路督修。元统二年(1334年)兴工,至元二年(
1336年)十月完工。为纪功成,至元五年又以台储中统楮币二万五千缗立
碑建亭。

元代孔庙的规制未见记载,孔尚任《阙里(新)志》收有明洪武十年(1
377年)重修的庙制。洪武十年的维修工程仅用三个月,维修了正殿左右回
廊、东西庑、三氏生员房舍共70余楹,于庙制无改。洪武十年的庙制基本上
应为元代孔庙的形制:

“大门三间,门内大中门三间,大中门内宋时旧庙门三间,谓之三门,左
右俱有回廊。门北为奎文阁,阁左便门内宋、金碑亭二座,阁右便门内唐、元
碑亭二座。

“宋碑亭东为毓粹门,门内北为燕申门。燕申门内左曰庙库,右曰松亭,
正北曰诗礼堂,后曰金丝堂,又后为中兴家庙,庙后为燕申堂。

“唐碑亭西为观德门,门内北为启圣门。启圣门内右曰庙库,左曰筠亭,
正北曰五贤堂,又后为启圣王殿,殿后启圣王夫人颜氏殿。

“奎文阁后正中曰大成门,门内为御赞殿,殿北为杏坛,左为东庑,右为
西庑,正中曰大成殿,即正庙也。殿后为寝殿,祀夫人亓官氏。寝殿东为泗水
侯殿,西为沂水侯殿。寝殿后左右便门内为神厨、牲房、焚帛所。

“四直崇垣,四隅角楼,备王宫之制也。”

较金代庙制,庙前增建了大门,东路添建了燕申堂,西路省去了毓圣侯殿
,并移五贤堂面南。庙制更趋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