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学思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1&rec=6&run=13

一、病因理论
人类对病因的认识, 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殷商时代,崇尚鬼神。认为患病
的原因是鬼神作祟,是祖先神灵对人们的警示。周代已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病因。
《周礼》记载有四季多发病。对于什么季节,易发什么疾病,已有了相当经验。《礼
记》记载了异常气候引起的流行病。对气候异常流行疾病有了一定认识。《左传》记
载了“纵欲” 、“哀乐”等致病因素。《左传》记载,公元前541年,医和给晋平公
诊病时提出了“六气致病说”,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说明四时、五节、
六气等已被看做重要病因。扁鹊继承了对疾病的唯物主义认识,在医和“六气”致病
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形成他的病因学理论。
(一)阴阳论病
在中国医学史上, 扁鹊首先提出以阴阳来解释病因。他认为阴阳不协调是导致
疾病的主要因素。医疗实践中,他用这种理论来解释虢太子的尸厥病。他在辨证施治
时,能够“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即知道疾病之阳,可推论
疾病之阴;知道疾病之阴,可以推论疾病之阳。在“六不治”中明确提出“阴阳并,
脏气不定,四不治也(阴阳不协调,偏聚一方,脏腑的功能不正常,是第四种不治之
症)”的主张。他对病因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并在治疗时特别强调调节机体的阴
阳平衡。
(二)脏腑经络论病
扁鹊将脏腑与经络学说结合在一起, 分析病因病机,并提出脏腑与经络、脏腑
与脏腑之间需要用经脉联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明确地记述了扁鹊能正确循
经取穴进行针刺治疗的技术。他不仅运用阴阳学说来分析疾病,而且还具体地把阴阳
学说引申到人体经络、脏器、气血各个方面,第一次提出了病邪沿经络的循行与脏器
的浅深、由表入里进行传变的理论。

二、诊断理论
在商代, 提倡神鬼病因论,因此判断疾病的办法就是“问卜”。周代医生诊察
疾病,已根据病人五脏所产生的气味,言语的声音,容貌的颜色,来判断疾病的吉凶,
并观察九窍(眼、耳、口、鼻、前阴、后阴)和脏腑的反映。扁鹊继承了唯物主义的
诊断方法,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理论。
(一)脉诊理论
《汉书·艺文志》 记载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但二书后世均亡
佚。至于《难经》是否为扁鹊的著作,至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所幸王叔和的《脉经》
中保存了扁鹊脉学的内容,后世只能以此来考察扁鹊的脉学理论。主要内容有:
1.阴阳为纲论。《脉经·卷五·扁鹊阴阳脉法第二》中首先以时序分脉之阴阳:
“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
阴,是三阴三阳时也。”“从二月至八月,阳脉在表;从八月至正月,阳脉在里。”
并且论述了阴脉、阳脉的主病:“变出寸口,阴阳表里,以互相乘。如风有道,阴脉
乘阳也。”“阴缓阳急者,表有风来入脏也。阴急者,风已抱阳入腹。”还具体记述
了三阳脉(少阳、太阳、阳明)及三阴脉(少阴、太阴、厥阴)的脉象、王时。
2. 平脉论。《脉经·卷四·诊损至脉第五》:“扁鹊曰:脉一出一入曰平,再
出一入少阴,三出一入太阴,四出一入厥阴。再入一出少阳,三入一出阳明,四入一
出太阳。脉出者为阳,入者为阴。故人一呼而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而脉再动,气
行三寸。呼吸定息,脉五动。一呼一吸为一息,气行六寸。人十息,脉五十动,气行
六尺。二十息,脉百动,为一备之气,以应四时。”
3.病脉论。扁鹊脉诊理论中,对病脉的诊断甚为详备。
①病脉总论: 《脉经·卷五·扁鹊脉法第三》中载:“脉气弦急,病在肝。少
食多厌,里急多言,头眩目痛,腹满,筋挛,癫疾上气,少腹积坚,时时唾血,咽喉
中干。相疾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诀,岂不微乎?脉浮如数,无热者,
风也。若浮若数,而有热者,气也。脉洪大者,又两乳房动,脉复数,加有寒热,此
伤寒病也。若羸长病,如脉浮溢,寸口复有微热,此疰气病也。如复咳又多热,乍剧
乍差,难治也;又疗无剧者,易差;不咳者,易治也。”
②脏腑病脉论: 《脉经·卷五·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心脉满大,
痫痸筋挛。肝脉小急,痫痸筋挛。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肾
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
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
搏为肺疝。脾脉外鼓,沉为肠,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下
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肠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者为肠,其身热者死,
热见七日死。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肾急,皆隔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
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顺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③至损脉论: 《脉经·卷四·诊损至脉第五》中对脉三至、四至、五至、损脉
等脉象与主病作了记述。如:“脉三至者离经。一呼而脉三动,气行四寸半。人一息
脉七动,气行九寸。十息脉七十动,气行九尺。一备之气,脉百四十动,气行一丈八
尺。一周于身,气过百八十度,故曰离经。离经者病,一阴二阳是也。三至而紧则夺
血。脉四至则夺精。……四至而紧则夺形。脉五至者,死。”“脉一损一乘者……气
短不能周遍于身,苦少气,身体懈堕矣。”“脉再损者……气血尽,经中不能及,故
曰离经。血去不在其处,小大便皆血也。”“脉三损者……胸满脏枯而争于中,其气
不朝,血凝于中,死矣。”“脉四损者……气血俱尽,五脏失神,其死明矣。”“脉
五损者……气急,不下床,口气寒,脉俱绝,死矣。”
④反逆死脉论: 《脉经·卷五·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扁鹊曰:夫
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
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脉病人不病,脉来如屋漏、雀
啄者,死。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
脉困,病人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
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
脉分绝者,死。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
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何谓代?
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二)望诊理论
扁鹊的望诊理论保存在《脉经·卷五·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以下简称
《察色要诀》)中。
1.望色。《察色要诀》中论述了五色的“欲”与“不欲”:“青欲如苍璧之泽,
不欲如蓝。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黑欲如重漆,不欲如
炭。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察色要诀》中论述了面、目、耳、鼻、齿等
部位之病色及其主病的理论:“病人两目眦有黄色起者,其病方愈。病人面黄目青者,
不死;青如草滋,死。病人面黄目赤者,不死;赤如衃血,死。病人面黄目白者,不
死;白如枯骨,死。病人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死。病人面目俱等者,不死。病
人面黑目青者,不死。病人面青目白者,死。病人面黑目白者,不死。病人面赤目青
者,六日死。病人面黄目青者,九日必死,是谓乱经。饮酒当风,邪入胃经,胆气妄
泄,目则为青。虽有天救,不可复生。病人面赤目白者,十日死。忧恚思虑,心气内
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病人面白目黑者,死。此谓荣华已去,血脉空索。病人面
黑目白者,八日死。肾气内伤,病因留积。病人面青目黄者,五日死。病人著床,心
痛短气,脾竭内伤,百日复愈。能起傍徨,因坐于地,其立依床,能治此者,可谓神
良。病人面无精光,若土色,不受饮食者,四日死。病人目无精光及牙齿黑色者,不
治。病人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于口者,必死。病人耳目及颧颊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人黑色出于额上发际,下直鼻脊两颧上者,亦死在五日中。病人黑气出天中,下至
年上、颧上者,死。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病人
及健人面忽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病人面黑目直视,恶风者,死。
病人面黑唇青者,死。病人面青唇黑者,死。病人面黑,两胁下满,不能自转反者,
死。”
2. 望形态。《察色要诀》中记述了望目、口、唇、舌、脐、阴囊、足等部位形
态以主病的理论:“病人目回回直视,肩息者,一日死。病人头目久痛,卒视无所见
者,死。病人阴结阳绝,目精脱,恍惚者,死。病人阴阳绝竭,目眶陷者,死。病人
目系倾者,七日死。病人口如鱼,不能复闭,而气出多不反者,死。病人口张者,三
日死。病人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病人唇反,人中满者,死。病人唇口忽干者,
不治。病人唇肿齿焦者,死。病人阴阳俱竭,其齿如熟小豆,其脉驶者,死。病人齿
忽变黑者,十三日死。病人舌卷卵缩者,必死。病人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病人
发直者,十五日死。病人发如干麻,善怒者,死。病人发与眉冲起者,死。病人爪甲
青者,死。病人爪甲白者,不治。病人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病人荣卫竭绝,
面浮肿者,死。病人卒肿,其面苍黑者,死。病人手掌肿,无文者,死。病人脐肿,
反出者,死。病人阴囊茎俱肿者,死。病人脉绝,口张足肿者,五日死。病人足趺肿,
呕吐头重者,死。病人足趺上肿,两膝大如斗者,十日死。”
(三)闻诊理论
扁鹊的闻诊理论也详载于《察色要诀》内。
1. 闻声音。《察色要诀》中记述了闻声音以诊病的理论:“病人五脏已夺,神
明不守,声嘶者,死。病人循衣缝,谵言者,不可治。病人阴阳俱绝,掣衣掇空,妄
言者,死。病人妄言错乱及不能语者,不治;热病者,可治。病人阴阳俱绝,失音不
能言者,三日半死。”
2.闻气味。《察色要诀》:“病人尸臭者,不可治。”

三、反对巫术
世界各族人民古代医学发展过程中有个普遍现象, 就是医与巫最早相互混同,
甚至是合体的,继而相互斗争,再后来是分道扬镳,形成独立的医学。夏商西周时代,
在思想领域,天命鬼神观念占统治地位,称之为神权时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
争, 反映到医药领域, 则为医与巫的斗争。巫提倡鬼神病因论,判断疾病的办法是
“问卜”,治疗疾病的办法就是祈祷或祝咒类法术。迷信的巫术,妨碍了医学的发展,
医巫的斗争是必然的。春秋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空前发展,
反映到医学领域,唯物的无神论的医药见解日益流行,而唯心的鬼神化身的巫觋的作
用开始衰落。扁鹊继承了反对巫术的优良传统,明确提出了反对巫术的口号。
扁鹊医学思想中, 最突出的特点是明确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他毕生以
自己精湛的医术反对鬼神迷信,与巫觋作斗争。他的唯物主义医学思想开辟了中国医
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四、预防思想
扁鹊望齐桓侯面色的变化, 预知疾病的发展情况,并劝告齐桓侯及早治疗,反
映了他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他提出的“六不治”之说,为
治病树立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