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脉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1&rec=35&run=13

淳于意师从公乘阳庆得以继承并熟谙《黄帝扁鹊脉书》 。他在通过切脉来诊断
病情的实践中,对如何区别相类病症,有独到的见解。在答汉武帝诏问时说:治疗的
疾病有许多病名相同,而诊断不同,难以掌握。所以古代的圣人制定了脉法。以便为
诊断树立规范,确定规矩,明确法则,依照法度,调整阴阳的盛衰。根据人的脉象,
与天地相应,参照病人的征候,才能区别疾病。病有异同,有医术的人能辨别其异;
无医术的人只能察知其同。但是脉法非常精微,医生诊病时依据法度进行辨别,就可
区别名同而实异的疾病,说出病变的部位。他还把脉象作为治疗的依据,他说:我治
疗病人,一定先切脉,然后决定治疗方案。脉象败逆的,不可治疗。脉象顺的才可治
疗。
淳于意是把脉学理论与临证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人物。在诊法上,几乎全部采用了
切脉诊法。在《诊籍》所述的25个医案中,有20个就是单凭脉诊或参以脉诊而判定生
死的。其中一例:齐侍御史成患病,自言头痛。切脉诊断为内疽病,发于肠胃之间。
并预测八日后吐脓而死。成果然如诊断而死。另一例: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切脉
后说:是气鬲病。病人烦懑,饮食不下,时常呕吐涎沫。淳于意制作了下气汤,病人
服药后第三天就痊愈了。第三例:齐郎中令循病了,众医生都认为是厥逆之气入于心
肺,主张针刺治疗。淳于意诊脉后说:是涌疝,病人不能大小便。循说:已经三天不
能大小便了。淳于意给病人服用火齐汤,服用三剂痊愈。第四例:齐国中御府长信患
病,淳于意诊脉后说:您的病不要紧,从脉象上说,是由浴水而得。开始冷得厉害,
继而发热。中御府长信说:正是如此。去年冬天,我出使楚国,到了莒县的一条河边,
桥坏了,我急忙勒马停车。不料马惊了,我掉到河中,全身都湿透了,冷得厉害,随
后就发起热来。淳于意用液汤火剂治愈。第五例:齐王太后病,诊脉为风热之邪侵犯
膀胱,大小便困难,尿赤。淳于意治以火齐汤,服二剂后痊愈。第六例:齐章武里曹
山跗患病,淳于意诊脉为肺消瘅病,又加寒热,并预测五天后死亡。果然如期而死。
第七例:齐中尉潘满如患少腹疼痛,淳于意诊脉为遗积瘕病。三十天死亡。二十多天
后,尿血死。第八例:阳虚侯相赵章病,众医生都认为是寒中。淳于意诊脉后说:是
迥风。引据诊法说:五日死。过了十天果然死了。第九例:济北王病,淳于意诊脉后
为风厥病。服用药酒治愈。第十例:齐北宫司空命妇患病,众医生都认为是风邪入于
中焦,病在肺。淳于意诊脉后说:是气疝病。用针刺配合汤剂治愈。第十一例:淳于
意为济北王的一个侍女脉诊为劳倦伤脾,为死证,告诫说至春天会呕血而死。当时该
侍女并无疾病症状,结果是春天呕血而死。第十二例:淄川王病,淳于意诊脉为厥逆
之气上行,头痛身热,使人烦懑。冷敷病人头部,并配合针刺而治愈。第十三例:临
淄汜里女子薄吾病得很厉害,众医生都认为寒热严重,必死无疑。淳于意诊脉后说:
是蛲瘕。服用芫花一撮,排出蛲虫数升,症状消失,三十天后恢复了健康。第十四例:
齐淳于司马患病,淳于意诊脉后说:是洞风证。饮食之后,随即排出。因饱食后疾走
而得。淳于司马说:的确如此。淳于意开了处方,说七天后便会痊愈。当时有个叫秦
信的医生根本不相信淳于意的诊断。并说:淳于司马的病,按《大法》九天后就会死
亡。病家听信了秦信的话,没有服用淳于意开的药物。可是,九天之后,淳于司马并
没有死亡。家里的人又请来淳于意,仍按上法治疗,七天痊愈。第十五例:齐中郎破
石患病,淳于意诊脉后说:肺伤,不可治,十天后丁亥尿血死。果然,第十一天尿血
而死。第十六例:阳虚侯(齐王继位前封号)病重。众医生都认为是厥证。淳于意诊
脉后认为是痹证。用火齐粥治愈。第十七例:安陵阪里公乘项处患病,淳于意诊脉后
说:是牡疝。切不可做劳伤体力的事,否则必呕血而死。公乘项处不听。淳于意复诊
后说:明天晚上将会死亡。果如淳于意所言。
在脉象方面, 淳于意不但记载了浮、沉、弦、紧、数、滑、涩、大、小、代、
实、弱、坚、平、鼓、静、躁等近20种脉象,而且每一种脉象均分析其主病原理,其
判断准确并基本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西晋王叔和所记载的24种脉象,也与《诊籍》
中部分脉象名称相同,其中大都沿用至今。淳于意还论述了脉大而数、脉大而躁、不
平而代、脉深小弱。脉大而实、涩而不属等兼脉,在论脉理方面,还有脉五脏气、阴
阳交。并阴、三阴俱搏、脉不衰等。
淳于意的《诊籍》 对诊脉方法有详细记述。 其中有些病例, 都具体指出切诊
“脉口”、“左口”、“右口”,而无一例谈到上、中、下三部并重,每部又各分为
天、地、人的“三部九候”的遍诊法。淳于意的切脉方法已跳出了《黄帝内经》“三
部九候”遍诊法的窠臼。并且分别诊得“心脉浊躁”,“肝脉弦,出右口,躁浊而静,
少阳初代”,“肾脉主浊,在太阴,脉啬而不属”,“肺气热,不平而代,乍躁乍大,
脉来散数”等病理现象与五脏六腑关系的具体事实。
淳于意是中国古典脉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是杰出的脉学大师。中国脉学,远
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被发明和广泛应用,秦越人就是精于切脉的古代杰出的医学家代
表之一。由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医籍所汇集起来而成
书的《黄帝内经》,早已集脉学之大成。但脉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淳于意继承
了经过公孙光、公乘阳庆等人的临证医疗经验,其临证医疗实践中,又广泛地推广应
用,并授予其弟子,为后来的脉学大师王叔和把脉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
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