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医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1&rec=28&run=13

一、山东鹊山
《山东通志》 载:“长清县,春秋鲁邑。今县北三十里有山名鹊山。”《隋书
地理志》载:“历城有鹊山。”
元于钦《齐乘》 载:“鹊山王绘太白诗注云,扁鹊炼丹于此。”“俗又为每岁
七八月乌鹊翔集,故名鹊山。按扁鹊卢人,近在长清县地,炼丹此山者是,古有鹊山
院。”
明刘敕《历乘》 载:“鹊山,城北二十里,泺口镇,其山无峰,望之如翠屏,
大清(今黄河为其故道)流于其下,盐贾所处,世传扁鹊炼丹于此。”
《济南名胜古迹辑略》载:“鹊山,在华不注西北五里,相传扁鹊炼丹于此。”
乔苏《浅议鹊山和扁鹊》 (1987年)称:鹊山,在济南北十公里。这里南临黄
河,一峰孤起,远望去如万叠翠屏,登顶俯瞰,黄河泛舟,浩渺奔腾,景色壮丽。历
下八景中的“鹊华烟云”即此。

二、山东鹊山寺
乔苏《浅议鹊山和扁鹊》称:按方志载:鹊山之上古有“鹊山院”、“鹊山寺”、
“鹊山亭”和“扁鹊祠”。

三、山东鹊山扁鹊炼丹处
崇祯《历城县志》 载:“春秋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郑人,家于卢,受长桑君
秘术,明医道,尝炼丹鹊山上,丹灶尚存。”

四、河北鹊山
宋杨守道《重修神应侯庙记》 载:“距(内邱)城八十里曰蓬山,跨其上,神
应侯祠在焉……(扁鹊)既没,民思其功,乃立宇以祀,因号其山为‘鹊山’。”
马堪温在《内丘县神头村扁鹊庙调查记》 (1955年)一文中称:“内丘县东西
长百余里,南北宽度较狭,故全县呈袋形。从县城外向西眺望,只见远方地平线上起
伏着一片连绵不断的高山,这便是蓬山。蓬山正好与太行山连脉。因为相传扁鹊到过
此处,故把其中一个山改名‘鹊’。”

五、河北南宫扁鹊村
《南宫县志》载:“南宫龙冈扁鹊庙,庙旁有扁鹊村。”
《畿辅通志》卷177《古迹》:“扁鹊庙在龙冈,相传战国赵人建,其村为扁鹊
村,村人除土渐平,庙与村久废。”

六、河北内丘县赵简子赐田处
宋杨守道《重修神应侯庙记》 载:“距城八十里曰蓬山。跨其上,神应侯祠在
焉。按史迁本传,其勃海鄚人也,赐田四万亩于赵而多游焉。既没,民思其功,乃立
宇于祀,因号其山为鹊山。嘉祐初,仁宗不豫,虽药未应,虔祷于神,遽报如响,始
得谥侯,因以‘神应侯’为号。”(宋熙宁二年,1069年)
元王鄂《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载:“鹊山王是已。王姓秦氏,讳越人”,
“过赵自称扁鹊,适赵简子病,五日不知人,告以秦穆公事,简子病愈。即中丘之蓬
山赐田四万亩,时往来居之。后同虢太子来游,采药于是山,因易名曰‘蓬鹊’”。
“王薨,数有灵应,汉唐以来,像而祀之者旧矣。五季之乱,数经残圮。周显德中,
安国节度使陈思让为之重修,是时碑刻已有王称,未知封自何代。宋嘉祐初,仁宗不
豫,遣使诣庙求医,使未至而疾廖,赐号‘神应’。神宗熙宁二年,邢州守李光禄、
金明昌间内邱令赵实亦尝修之,而皆非朝命,一经劫火,焚荡无余。”
《内丘县志·沿革》 称:“西有蓬山,内邱县创其间,故名其邑为蓬山郡。山
形如蓬在城西五十里许,《史记》赵简子,即中丘之蓬山赐田四万亩。”

七、河北南宫县赵简子赐田处
唐继礼《南宫扁鹊庙记》 称:“(扁鹊)不常厥居,今有庙在龙冈之西,号曰
‘神应王’,其山也以鹊为号,殆赵简子赐田四万亩之所也。”“赵人为之建庙,则
庙在南宫亦有年矣。”
《南宫县志》 载:“南宫,夏禹冀州之地。汤革夏命,仍为九州,冀如夏;大
山以东为东阳地,春秋末为赵简子食邑,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即此地也。”
丁鉴塘《扁鹊遗迹辑略》 (1981年)称:南宫、内丘两县毗连,均为战国时赵
邑,赵简子赐扁鹊田,或跨两县之间,故以均可称为赐田处。

八、河北内丘县神头村回生桥
《畿辅通志》卷298载:内丘虢太子庙内有石长六尺,其上有卧人迹,肢体备具。
相传云:虢太子既缘扁鹊得生。遂辞家学道,石盖其修道时所眠。
《内丘县志》 卷一载:“太子岩,在鹊山顶,周虢叔之后虢太子,弃国从扁鹊
游于此修真,内有太子卧石,长六尺,手足肩背宛然。”
马堪温在《内丘县神头村扁鹊庙调查记》 (1955年)一文中称:鹊王庙前是一
座大石桥,根据庙内一块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立的“鹊山重建九龙桥”碑记,
知道最初是为纪念扁鹊的医术而建的, 名“回生” ,后改为“龙登”,到嘉靖己亥
(1539年)年又改名为“九龙”,原因是鹊山西有九涧,山雨后源源水激,瀑扬波会,
所以易名。桥高二丈七尺,阔二丈六尺,长二大八尺。两旁石栏各16,栏壁上刻有浮
雕,如姜太公钓鱼,苏武牧羊等,很是生动。桥下泉水淙淙,清澈见底。桥头南侧山
坡上有九棵古柏,各粗二搂,老木参天,枯枝屈地。

九、陕西扁鹊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卷27载:“南郑县又东长柳渡,‘长柳’村名也。南对
扁鹊城。当是越人旧所迳涉故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