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医学地位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1&rec=19&run=13

在扁鹊传记中, 司马迁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至今言脉者,由扁鹊
也”。对扁鹊的医学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作出了评价。后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具体
阐发。李伯聪1990年出版专著《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对扁鹊的医学地位进行评价;
特别是对扁鹊学派的影响、著作、贡献作了系统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至今未见对
其著作表示同异的论文或著作。本节较多地记述其观点。
一、扁鹊医学地位评价
(一)扁鹊为祖国医学之祖
卢南乔在《民间医生扁鹊在医学上的贡献及其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 (1965
年)一文中认为:古代医疗技术掌握在国家设置的一部分人手里,并且世守其业,和
其他部门一样,被把持、被垄断,以服务于统治阶级。春秋以前不见有医学传授的记
载,而扁鹊亲授弟子很多,记载中列举的有子阳、子豹、子同、子明、子游、子仪、
子越等。旧的、狭隘的父子相授的“王官”事业的医事制度被打破了,新的师徒相传
的医事制度逐步建立,从此来学往教的愈多,必然给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传授生徒,开创民间医学,把医学从王官垄断下解放出来,扁鹊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
位,实有如希腊希坡克拉底被尊为西方医学之祖,成为科学的医学奠基人。《史记·
自序》序《扁鹊仓公列传》云:“扁鹊言医,为方者宗”。晋葛洪(《抱朴子·辨问
篇》)以扁鹊为“治疾之圣”,可说是很有见地的评价。
余慎初在《中国医学简史》 (1983年)中认为:扁鹊使人们摆脱了鬼神迷信的
影响。他总结了先秦的医学经验。他首先提出机体阴阳不协调的生理变化是导致疾病
的主要原因,为祖国医学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创始了诊断方法,他的切脉方法
在今天来说仍有一定的价值。他的医疗技术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当世和后世都产生
极其深远的影响。
李伯聪在《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 (1990年)中认为:在春秋末期之前,“学
在官府”,医学自然也掌握在官府手中,职业医生皆为“官医”。中国历史上有名可
考的医生中,年代比扁鹊早的医衍、医缓、医和都是“官医”。长桑君授禁方书与扁
鹊,是中国历史上在民间传授医学知识的首次记录。从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来看,我
们不能否认在扁鹊之前已有民间医生存在的可能性,但扁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
可考的民间医生。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扁鹊在医学中的历史地位作出评价的学
者。《史记·太史公自序》把扁鹊视为医家之鼻祖。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实际上代表着
两汉时期多数学者的看法。
曹东义等在《神医扁鹊之谜》 (1996年)中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
传医案皆为内科, 然司马迁又称“随俗为变” ,曾为“带下医”、“耳目痹医”、
“小儿医”,可见扁鹊开“疾医”分科之先河,是内科、妇科、儿科、五官、老年病
专科医学的鼻祖,然因其具体学术失考,难于细论……扁鹊在中医学由原始医药经验
积累到成为系统学术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秦汉乃至现今的
中医学的开山祖师。他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司马迁称
其为“名闻天下”、“为方者宗”,是确有根据的。
(二)扁仓为医学之宗
余慎初在《中国医学简史》 (1983年)中认为:淳于意和扁鹊同属齐派医学,
故司马迁著《史记》时将扁鹊、仓公列入同传。淳于意之后,齐派医家如马长、冯信、
杜信、唐安等人均能各传其术。
1987年, 《黑龙江中医药》摘何爱华之说:以秦越人为核心,上有长桑君,下
有弟子子阳、子豹等组成一个有八九人之多的医疗群体,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学派。以
淳于意为核心,上有公孙光、公乘阳庆等数师,下有宋邑、高期、王禹等,亦组成一
个有八九人之多的医疗团体,亦完全可以构成一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可考者有20多
人,从历史来看,其师承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司马迁写于一篇中,构成扁仓学派。
在《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公孙光及公乘阳庆授予淳于意的医书和淳于意授予其弟
子的医书,除去重复者有11种。这11种医籍,史文皆记载不确,考其来源,一为淳于
意的数师所传;一为淳于意一派西汉医家所撰述之著作,有22种。淳于意在回答汉武
帝问时,必清楚地一一抄缮于帛上,呈献给武帝,并入于太史公,故为司马迁之所见,
而记载于传记中。淳于意等所师承和传授的医籍的名称和部分内容保留在《黄帝内经》
中。淳于意师承于公乘阳庆的“禁方书”是纂集《黄帝内经》的资料来源之一,其学
术思想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又据精气神形学说,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
说等构成传统医学的主要学术思想,皆源于齐国,故著成《黄帝内经》之地点,不能
排外齐国。
(三)扁鹊为扁鹊学派之祖
李伯聪在《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 (1990年)中说:生活在春秋末年的扁鹊在
学术上有独创的重大贡献,有其独创之“学”;他还在民间收徒传学,其学世代相传
(或师徒授受,或后人私淑其学),源远流长,形成了传其学之“派”。这样扁鹊就
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医学学派的医学家,他所创立的学派,就成了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第一个医学学派。我们把扁鹊开创的这个学派称之为扁鹊学派。扁鹊在学术上
的最大贡献是脉学的确立。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就明确指
出了扁鹊是脉学的创始人。李伯聪又说,司马迁在评论医学源流时说:“扁鹊言医,
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由此看出:第一,在西汉初期多数人
的心目中,医学之祖不是岐黄,而是扁鹊;第二,在西汉初期多数人心目中,自春秋
末年起扁鹊之学一直为历代医生所遵循、所传习,不可更易。把这两条综合起来,可
以认为,司马迁已经告诉我们:在战国,秦汉时期确实存在着一个世代相传的扁鹊学
派。此外,《汉书·艺文志》“医经类”图书共著录“七家”(即七种)。只要不存
偏见,大概人们都会承认《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就是
扁鹊学派的医经,它是与《内经》并列的,而不同于《黄帝内经》的另一个学派的医
经。扁鹊学派的创立早于黄帝学派,而且扁鹊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第
一,有关黄帝的传说其形成和开始流行的时代是战国中期;第二,黄老学派之形成和
开始影响于世的时代是战国中期;尊崇黄帝的社会心理和著作时托名黄帝形成风尚亦
开端于战国中期(或战国后期)。因此,开始有人托名黄帝而撰写医学著作的时间,
不可能早于战国中期。由于医学中黄帝学派以托名黄帝为形式上的标志,这就可以进
而断定医学中黄帝学派的创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早于战国中期。而扁鹊开创扁鹊学派
之时在春秋末年,也就可以使“扁鹊学派的创立早于黄帝学派”得到证明。春秋前期
和中期是“学在官府”的时期,是时是无学派可言的。春秋末年,郑国邓析聚徒讲学,
扁鹊开创医学学派,孔子开创儒学学派,由是私学方兴。私学兴起之后,才可能有学
术争鸣的局面,这时已进入战国时期了(采杨宽公元前481年为战国之始说)。因此,
在扁鹊学派之前是不可能有其他医学学派的。从而可以论定:扁鹊学派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医学学派。
1996年,曹东义等在《神医扁鹊之谜》中说:“扁鹊医学师徒传授,渊源有自,
谓之为扁鹊学派是恰当的。”

二、扁鹊学派影响研究①
(一)扁鹊学派承袭
1.淳于意及其弟子
李伯聪认为:淳于意的卒年无法考知。淳于意的生年我们确定为公元前215年。
司马迁把仓公与扁鹊合传,是由于存在着淳于意宗扁鹊这种内在联系。淳于意诊病,
脉诊是一种重要方法,《脉法》之言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司马迁言“至今天下言脉
者,由扁鹊也”。这不但指出了淳于意是司马迁即直接写入“扁鹊传”部分之中,以
致两千多年来大部分人都误以“六不治”为扁鹊之言。这也反映出在司马迁的眼中,
淳于意的学术观点和扁鹊的学术观点有何等程度的联系了。淳于意受自阳庆的医书是
扁鹊的著作,淳于意常用的“水火之齐”是扁鹊学派的“经方”,这都可作为淳于意
属于扁鹊学派的有力证据。淳于意医案中有三例之所患为“内关”。三个病人皆不治
而死。淳于意所述三例“内关”病人,都与东汉末徐所言扁鹊学派对这种病观点符
合,而与《黄帝内经》不合,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仓公属于扁鹊学派。另外,淳于意诊
病时习用的“决死生”法也是扁鹊学派的重要特点。总之,我们认为,淳于意是扁鹊
学派的医家,其弟子守师训,自然也是扁鹊学派的传人。传“扁鹊之脉书”与淳于意
的阳庆是扁鹊学派的传人。淳于意医案中提到的齐王侍医遂亦当为扁鹊学派的传人。
2.涪翁、程高和郭玉
李伯聪认为: 涪翁、程高、郭玉的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程高是涪
翁的弟子,郭玉是程高的弟子。郭玉的医术传自程高,程高的医术传自涪翁,一脉相
承。据现有史料,最早使用专诊手腕诊脉法的医生是涪翁、程高和郭玉。另一方面,
现有医籍中最早论及“独取寸口”脉法的是《难经》。《难经》“一难”、“二难”、
“五难”、“十八难”论两手寸关尺诊脉法,“十九难”论男女之脉。《难经》中的
这些诊法和理论与郭玉的诊法、观点基本相合。《难经》是东汉时期扁鹊学派的著作,
涪翁、程高、郭玉亦是东汉时期的医家,在东汉时期脉法不一的时候,《难经》脉法
和郭玉脉法如此相合。我们倾向于认定涪翁、程高、郭玉必是扁鹊学派的医家。郭玉
提出医疗有四难,把郭玉的“四难”和仓公“六不治”相对比,含义相合,这证明郭
玉的论治思想和仓公是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另外,郭玉对和帝问时曰:“针石之
间,毫芒即乖。”与扁鹊学派强调治疗不当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的观点也是相合的。
3.华佗及其弟子
范行准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 的成书探讨》(1962年)一文中认为:华
佗是属于古代扁鹊学派的北方医学家。 (1)据《千金要方》卷九和《外台秘要》卷
一载,华佗认为,伤寒病的发病过程是: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
五日在腹,六日入胃。《韩非子·喻老》“扁鹊诊桓侯”记载,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
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第一阶段在腠理,第二阶段在肌肤,第三阶段在肠胃,第四
阶段至骨髓。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华佗和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对疾病传变过程的看
法是基本一致的。(2)王叔和《脉经》卷五,有“扁鹊华佗察声要诀第四”的记载。
王叔和之时代距华佗很近, 王叔和把华佗和扁鹊并列,必有根据。(3)《难经·王
勃序》云:“《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
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
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章句授华信,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
夫子。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曹元传王勃,这是十分可靠的;黄公传
曹元也是可信的。“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这句话中,华佗传《难经》一书有值得参
考之处,所谓“历六师”云云便值得怀疑了。“秦越人始定章句”一语,其事不可信,
但对研究《难经》的学派归属有参考价值。“历九师以授华佗”一语,其事不可信,
但其中包含的“华佗传扁鹊之学”的信息可供参考。
李伯聪认为: 华佗及其弟子亦属于扁鹊学派。根据是:《脉经》卷五“扁鹊诊
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的末尾有“华佗仿此”四字。可以肯定,作出这四字诊断的时
间必定在华佗之后并在王叔和编写《脉经》之前。这就是说,断言“华佗仿此”之人
必是与华佗弟子并世之人,甚至可能是华佗的某一位受业弟子。这四个字就成了证明
华佗属于扁鹊学派的有力证据。涪翁、程高、郭玉在东汉早、中期使用手腕诊脉法,
理应属于扁鹊学派。华佗在完善寸关尺诊法上也有重大贡献,他发展了《难经》诊脉
法。杨玄操(《难经集注》)、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之所以反对“华佗”诊
脉法,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们以《黄帝内经》为标准和“最高权威”,这也透露出华
佗不是黄帝学派的医家而是扁鹊学派的医家。
4.徐氏世医家族
李伯聪认为:据《南史》、《北史》记载,徐氏七代共有11人精医。据《隋志》,
徐氏历代医著多达百卷以上。第一代徐熙,第二代徐秋夫,第三代徐道度和徐叔向,
第四代徐文伯、徐謇(成伯)、徐嗣伯,第五代徐雄,第六代徐之才、徐之范,第七
代徐敏齐。由于现有资料残缺,无法十分可靠地确定徐氏的学术思想。根据对现有资
料的分析, 徐氏很可能是扁鹊学派的世医之家。线索和理由如下:(1)有关徐氏医
术来源的最重要的材料是徐熙隐于秦望山,得一道士所赠葫芦,道士并预言其“子孙
宜以道术救世”。徐熙开葫芦得《扁鹊镜经》。此事甚奇,难以尽信。但徐氏医学肇
端于《扁鹊镜经》是无可怀疑的。当时医学中,黄帝学派的影响日甚一日,徐熙又是
一个“好黄老”之人,却奉行《扁鹊镜经》,这就有力地提示世医徐氏属于扁鹊学派。
(2) “水火之剂”是战国、西汉时期扁鹊学派习用的方剂。徐文伯医宋孝武路太后
病“乃为水剂消石汤, 病即愈” 。 可知徐文伯仍在使用扁鹊学派古传之方。(3)
《三国志》裴松之引“华佗别传”记华佗用寒水汲灌治疗一患寒热注病之妇人而愈。
《南史》记徐嗣伯治房伯玉伏热病,其治法与华佗几乎完全一样。这个事例提示我们:
徐嗣伯在医学思想和疗法上是远超扁鹊学派的医家华佗的。 (4)《千金要方·卷二
·妇人方上》载“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中藏经·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云:“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火精”很可能是扁鹊学派使
用而黄帝学派不用的一个术语。
5.第三扁鹊——窦材
李伯聪认为: 窦材为南宋初年的医家,四世业医,著《扁鹊心书》。从《扁鹊
心书》 可以看出,窦材是一位扁鹊学派的医家。因为:(1)窦材以“第三扁鹊”自
称。 《扁鹊心书》云:“第三扁鹊,大宋窦材是也。”(2)窦材诋诃张仲景,主张
“伤寒只有四经,无少阳、厥阴二经”。窦材这种观点的来源显然就是《难经·十八
难》:“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由此可以发现
窦材企图继承和发展《难经》 的学术观点。 (3) 《扁鹊心书》“神方”第一方是
“金液丹”,与《中藏经》卷下药方部分的“扁鹊玉壶丹”相同。似可证此方确是扁
鹊学派很早就已使用的药方。在当时社会上对“扁鹊玉壶丹”(即“金液丹”)多所
指责, 许多人拒绝使用的情况下,窦材大力鼓吹金液丹的奇效。(4)《扁鹊心书》
卷下,子嗣云:“若交合时,女精先至,男精后冲者,乃血开裹精也,主成男;若男
精先至,女精后至,乃精开裹血也,主成女。”此论与《褚氏遗书》的观点完全相同,
也在证明窦材不但受扁鹊派之学,而且传扁鹊派之学。

三、扁鹊学派著作研究
(一)《扁鹊脉书》研究
李伯聪认为: 《黄帝扁鹊之脉书》是战国时期扁鹊学派的著作。《史记·扁鹊
仓公列传》记载,高后八年阳庆传给仓公一批医书。根据龙伯坚的考证肯定这批医书
有10种。这批书以《扁鹊之脉书》概之。阳庆说这批医书是“古先道遗传”之书。由
此可推知这批医书必定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在六朝之前,现存扁鹊的史料并不少,现
存关于黄帝及其群臣的记载也不少,但竟无一字提及有“轩辕时扁鹊”者。《汉书·
古今人名表》也无“轩辕时扁鹊”其人。所谓“轩辕时扁鹊”乃是隋唐时期才“编造”
出的人物。《千金翼方》中“黄帝问扁鹊”一段也很可能是出于六朝人之手。从现有
材料(如保存在《脉经》和《千金要方》中的材料)来看,似可推论扁鹊学派虽然在
书名上加署“黄帝” 二字, 但在秦汉时期的扁鹊学派之书内仍是单标“扁鹊”而与
“黄帝”无涉的。这就提示《黄帝扁鹊之脉书》不是黄帝学派著作,而是扁鹊学派的
第一个线索。司马迁写《扁鹊仓公列传》,其绝大部分是仓公的诊籍和仓公对诏。毫
无疑问,仓公对诏之原件藏于内府,司马迁据中秘所藏而将录入《扁鹊仓公列传》。
再考虑到淳于意当时罪而免刑的特殊环境,似可推测淳于意手中的《黄帝扁鹊之脉书》
(或其抄本)很可能像“仓公对诏”一样藏于内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
诊虢太子的记述中大段的论医文句使用了那么多高度专门的医学术语,司马迁必定是
抄录自其所亲见的署名或归属于“扁鹊”的著作。将以上两方面的分析结合在一起,
可以推测:司马迁《扁鹊仓公列传》中的医论文字很可能就是抄自《黄帝扁鹊之脉书》。
如果以上推测可以成立,就十分有力地证明了《黄帝扁鹊之脉书》是扁鹊学派的著作。
淳于意是扁鹊学派的医生,此亦可视为《黄帝扁鹊之脉书》是扁鹊学派著作的另一佐
证。
(二)《扁鹊内外经》研究
李伯聪认为: 《扁鹊内外经》是扁鹊学派的医经。《汉志》著录《扁鹊内经》
九卷,《外经》十二卷(为称引方便,二书合称时,将径直称为《扁鹊内外经》)从
《汉志》著录的书名,可以明显地看出:《扁鹊内外经》是扁鹊学派的医经。《扁鹊
内外经》虽然早佚,但其内容梗概犹有可考的线索。《汉志》之医经总序:“医经者,
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
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
以生为死。”这是对七种医经的总论,当然也是对《扁鹊内外经》内容的概括。

(三)《扁鹊俞跗方》研究
李伯聪认为: 《扁鹊俞跗方》是扁鹊学派的经方。《汉志·经方》著录《黄帝
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书名凡有“扁鹊”二字者无论其是否加“黄帝”二字,都很
有可能是扁鹊学派的著作。因此推测此《黄帝扁鹊俞跗方》也应是扁鹊学派的著作。
另外,陆贾《新语·术事》曰:“药不必出扁鹊之方”,王充《论衡·别通篇》曰:
“扁鹊之众方”,可知两汉时期确有扁鹊学派的经方著作流传。《汉志》经方类著作
的书名,其中冠以人名者仅有两种:《黄帝扁鹊俞跗方》、《神农黄帝食禁》。把前
者断为扁鹊学派的经方是水到渠成的结论。
(四)《扁鹊本草》研究
李伯聪认为: 根据《汉志》序“经方”总论的论述,说明《汉志》经方中确实
包含有本草著作。“扁鹊之方”中当有“本草”为其组成部分。而本草著作必定包含
在《扁鹊俞跗方》中,没有单行独立列目。子仪是扁鹊的弟子,《子仪本草经》当即
是《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中之一卷,东汉、魏、晋时期《子仪本草经》才从《扁鹊
俞跗方》中析出单行于世。三国时魏吴普撰《吴普本草》引用了“扁鹊”、“神农”
两家。吴氏所引“扁鹊”当即《扁鹊本草》、《扁鹊本草》与《子仪本草》当系一本
二名或二本而一脉相承。华佗及其弟子属于扁鹊学派。因此,古籍中所见署名扁鹊、
子仪、吴普、李当之的本草著作都是扁鹊学派的著作。
(五)《中藏经》研究
李伯聪认为: 《中藏经》一书题为华佗所撰。此书宋以前未见著录,《通志·
艺文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见录。《中藏经》由理论部分药物部分组成。
作者仅就该书的理论部分辨证说明。从本书之“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中对脚弱
的论述,可知此书写作时脚气(脚弱)病流行并且其时的医生对脚气病尚未有清楚的
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千金要方·卷七·论风毒状第一》对脚弱的论述和《隋
志》记载“梁有《徐叔向疗脚弱杂方》八卷、《徐文伯辨脚弱方》”分析,古无脚气
之名。永嘉南渡,是为东晋,脚气(脚弱)才突然变成了“多发病”。而南朝后期已
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疗脚弱的经验。可推断《中藏经》写于东晋之后至六朝时期。又从
《中藏经》托名华佗及对本书的内容(术语,后人引本书的情况,本书引古医经)分
析,《中藏经》是六朝时期扁鹊学派的著作。
(六)《内照法》研究
李伯聪认为: 《内照法》是扁鹊学派的著作。《周氏医学丛书》中还收入《内
照法》一卷。把《内照法》关于五脏声、色、臭、味、液的观点同《难经·三十四难》
所引《十变》之言加以对照,二者竟完全相同,足证《内照法》是依据扁鹊学派的医
经而发挥之。《内照法·脏腑相胜第六》之文亦颇有与《脉经》、《千金方》等书所
载“扁鹊”论医之语相同者。《内照法》也是扁鹊学派的著作,其写作时间很可能也
是在六朝时期。
(七)《褚氏遗书》研究
李伯聪认为: 《褚氏遗书》,原书题为南齐褚澄撰。有萧渊、僧义堪二序。据
分析,僧义堪之序漏洞百出,显系伪作。本书实为南宋初年的著作,但其中也保留了
某些较早的(可能是传自褚澄的)医学观点。《褚氏遗书·辨伪》在以“俞、扁、淳、
华”为“最大权威”的同时,又对《素问》持分析和“批判吸收”的态度,这就有力
地证明了这本书是扁鹊学派的著作。《褚氏遗书》引证的医经只有一种,而未曾引用
《黄帝内经》。本书阐述的独特观点甚多,这些观点都是别为一家而同《黄帝内经》
无“亲缘关系”的。因此,《褚氏遗书》可以论定为宋代扁鹊学派的著作。
(八)《扁鹊心书》研究
李伯聪认为:《扁鹊心书》是南宋之初以“第三扁鹊”自命的窦材的著作。

四、扁鹊学派的贡献研究
(一)春秋末至西汉期间扁鹊学派的贡献
李伯聪认为:(1)在诊断学方面,扁鹊开创了脉学,仓公脉法的理论根据和指
导来源是阳庆所传古本《扁鹊脉书》,似可进而断定仓公脉法就是战国(至少是战国
后期)和西汉时期扁鹊学派的脉法。根据仓公的医案和扁鹊救治虢太子的记载,推断
至迟在西汉初年, 扁鹊学派已经提出了四诊的概念和使用了四诊的方法。(2)在中
药和方剂学方面,扁鹊的弟子子义是本草学的创始人。阳庆传给仓公的《药论》是最
早而可考的中药学专书。仓公曾传授冯信以“论药法,定五味及剂汤法”。《汉书·
艺文志》序“经方”曰“本草石之寒温”,“假药味之滋”,“辨五苦六辛”。可知
这一时期的扁鹊学派,已提出药性和药味的理论。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
扁仓二人使用和传授的方剂名可知,扁鹊学派这一时期已给比较固定的方剂命名,不
但积累了大量的经方,而且奠定了关于方剂组成、调和、主治理论的初步基础。(3)
在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材料证明,大约在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扁鹊学派在生理和
病理方面已建立和使用了阴阳、五行、藏府、经络、寒热、表里、逆顺、有余不足、
精神气血、外内相应等中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完全可以肯定扁鹊学派在建立中医学
理论体系(包括中医学的生理、病理理论)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 (4)在临床医学方面,《扁鹊列传》云:“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
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
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可以说,这就是中医分科的滥觞,表明战国时期的
扁鹊学派在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国时期,扁鹊
学派在外科方面也有较突出的成就,已应用了药剂、针灸、导引、按摩、毒熨等多种
治疗方法。《史记》中转录的二十五例仓公医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医案。
(二)东汉至南宋初期间扁鹊学派的贡献
李伯聪认为: (1) 对诊断学的发展,把脉法由遍身诊发展为“独取寸口”。
《褚氏遗书·平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难经》
论疾病已可明显地看出特别重视脏腑辨证的特点。《中藏经》把扁鹊学派关于脏腑辨
证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 形成了一个大体完备的脏腑辨证系统。(3)对中医生理学
的发展。《难经》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和“左肾右命门”的新观点,特别是命门
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难经》中还有不少有关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四十难、四
十二难、 四十四难) ,根据扁鹊学派自战国时期就重视和擅长外科的情况来推测,
《难经》中记载的这些解剖记录很有可能是本于前期扁鹊学派的著作。《褚氏遗书》
中也有许多独创而值得重视的医学观点。 (4)对针灸学的发展。华佗善用灸法,托
名华佗的《内照法》特别强调灸法的功效,书中对五脏之病都提出了灸治之法。《扁
鹊心书》 也力主“大病宜灸”。(5)对本草学的发展。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
序云:“春秋以前及和、缓之书蔑闻,道经略载扁鹊数法,其用药犹是本草家意。至
汉淳于意及华佗等方,今时有存者,亦皆修药性。”又云:“有《桐君采药录》,说
其华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增益。”
由此可以看出扁鹊学派在后期继续对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北朝时期世医
徐之才提出药有十剂,是本草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褚氏遗书·除疾》中也提
出了一些用药的很精到的看法。 (6)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在外科方面,华佗在中药
麻醉下行腹部外科手术。南朝名医“褚澄疗寡妇、尼僧,异乎妻妾”的观点对后世影
响很大。褚澄很可能是扁鹊学派的医家。《褚氏遗书·精血》,徐文伯有《疗妇人瘕
方》、《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上》录“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反映出扁鹊学派在
妇科、儿科方面的新进展。扁鹊学派对各种疗法的适用范围和误治所造成的危害也有
了更深入而具体的认识。《中藏经》不但提出了比较正确的选择疗法,注意禁忌症,
避免误治的医疗原则,而且对这些原则作了颇为详细、具体的论述,这充分反映出扁
鹊学派后期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华佗曾传授吴普五禽戏,吴普依
法施行,活到90多岁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华佗十分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