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古代评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rec=76&run=13

1.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羊欣云:‘古今莫二’。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NFDC7,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

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2.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
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
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
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
乃欲过之。
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NC924,迨其末年,乃造其极。
南朝·宋·虞NF24A《论书表》
3.宋明帝《文章志》曰:‘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
与父俱得名。其章草疏弱,殊不及父。’
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品藻》
4.亡曾祖领军洽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
5.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
亦然。
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
南朝·梁·陶弘景《论书启》
6.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7.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羲之有过人之
论,后生遂尔雷同。
逸少至学钟书, 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NC6A9犹楚音习夏,不能
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
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
南朝·梁·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8.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
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9.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
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芝)、钟元常(繇)、王右军(羲之)其人也。张工夫第一,天然
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
之牍。王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羊欣云:‘贵越群品,古
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子敬泥帚,早验天骨,兼以掣笔,复识人工,一字不遗,两叶传妙。
南朝·梁·庾肩吾《书品》
10.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NE5BC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
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
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
通其趣,可不然欤?’
唐·欧阳询《用笔论》
11. 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
王献之……工草隶, 善丹青。 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
‘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唐·《晋书·王羲之传》
12. 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
若严家之饿隶。 其枯树也,虽槎NFDC8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
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
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13.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元常专工于隶
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
劣,而博涉多优,NFDC9其终始,匪无乖互。
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
……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
《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
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
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
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唐·孙过庭《书谱》
14.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右四贤之迹, 扬庭效伎,策勋NB54D绩。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皆可称旷代
绝作也。
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
其芬郁也,则氤氲兰麝;其难征也,则缥缈而已仙;其可觌也,则昭彰而在目。可谓
书之圣也。 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瑾瑜烂而五色,黼绣ND461
其七采, 故使离朱丧明,子期失听,可谓草之圣也。其飞白也,犹夫雾NE067卷
舒,烟空照灼,长剑耿介而倚天,劲矢超腾而无地,可谓飞白之仙也。又如松岩点黛,
蓊郁而起朝云;飞泉漱玉,洒散而成暮雨。既离方以遁圆,亦非丝而异帛,趣长笔短,
差难缕陈。
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自,或蹴海移山,
翻涛簸岳。故谢安石谓公当胜右军,诚有害名教,亦非徒语耳。而正书、行书如田野
学士越参朝列,非不稽古宪章,乃时有失体处。旧说称其转妍去鉴,疏矣。
右军终无败累,子敬往往失落,及其不失,则神妙无方,可谓草圣也。
赞曰:仓颉造书,鬼哭天廪;史籀堙灭,陈仓籍甚;秦相刻铭,烂若舒锦;钟、
张、羲、献,超然逸品。
唐·李嗣真《书后品》
15. 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十数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
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
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
真书:逸少第一,子敬第四;
行书:逸少第一,子敬第二;
章草:逸少第五,子敬第七;
草书:子敬第三,逸少第八。
或问曰:(草书) 此品之中,诸子岂能悉过于逸少?答曰:人之材能,各有长短。
诸子于草,各有性识,精魄超然,神彩射人。逸少则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
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是以劣于诸子。得重名者,以真、
行故也,举世莫之能晓,悉以为真、草一概。
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
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
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
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
者也。
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
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
唐·张怀NF146《书议》
16. 子敬……及其业成之后,神能独超,天姿特秀,流便简易,志在惊奇,峻险
高深,起自此子。然时有败累,不顾疵瑕,故减于右军行书之价。可谓子为神骏,父
得灵和。父子真行,固为百代之楷法。

唐·张怀NF146《书估》
17.行书……昔钟元常善行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献之(行书),观其腾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魄,
非学之巧。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虽诸家之法悉殊,
而子敬最为遒拔。
飞白……羲之、献之并造其极。其为状也,轮萧索,则《虞颂》以嘉气非云;
离合飘流,则《曹风》以麻衣似雪,尽能穷其神妙也。
草书……以张(芝) 为祖,以卫(NF146)为父,索(靖)为伯叔,二王为兄弟,
薄(绍之)为庶息,羊(欣)为仆隶者。……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
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
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
唐·张怀NF146《书断》
18.神品二十五人
大篆一:史籀
籀文一:史籀
小篆一:李斯
八分一:蔡邕
隶书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行书四:王羲之、钟繇、王献之、张芝
章草八:张芝、杜度、崔瑗、索靖、卫NF146、王羲之、王献之、皇象
飞白三:蔡邕、王羲之、王献之
草书三:张芝、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尤善书,草、隶、八分、飞白、章草,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
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然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
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亦犹
钟鼓云乎,《雅》、《颂》得所。观夫开襟应务,若养由之术,百发百中,飞名盖世,
独映将来,其后风靡云从,世所不易,可谓冥通合圣者也。隶、行、草隶、章草、飞
白俱入神,八分入妙。
献之,尤善草隶,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私心,冥
合天矩, 观其逸志,莫之与NBE34。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回出天外,其
峻峭不可量也。尔其雄武神纵,灵姿秀出,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或大鹏抟风,
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察其所由,则意逸乎笔,未见其止,盖欲夺龙蛇之
飞动,掩钟、张之神气,惜其阳秋尚富,纵逸不羁,天骨未全,有时而琐。……子敬
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
子敬之不逮真,亦劣章草,然观其行草之会,则神勇盖世,况之于父,犹拟抗衡,
比之钟、 张,虽NBE34敌,仍有擒盖之势。……小王则若惊风拔树,大力移山,
其欲效之,立见僵仆,可知而不可得也。
右军开凿通津,神模天巧,故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
方履度,动必中庸,英气绝伦,妙节孤峙。
钟、张虽草创称能,二王乃差池称妙,若以居先则胜,钟、张亦有所师,固不可
文质先后而求之,盖一以贯之,求其合天之达道也。虽则齐圣跻神,妙各有最,若真
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若真行妍美,粉黛无施,则逸少第一;若章草古逸,
极致高深,则伯度第一,若章则劲骨天纵,草则变化无方,则伯英第一;其间备精诸
体,唯独右军,次至大令。然子敬可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逸少可谓《韶》尽
美矣,又尽善也。然此五贤,各能尽心而跻于圣,或有侮之,亦犹日月之蚀,无损于
明,白云在天,瞻望悠邈,固同为终古独绝,百世之模楷。高步于人伦之表,栖迟于
墨妙之门,不可以规矩其形,律吕其度,鹏搏龙跃,绝迹霄汉,所谓得玄珠于赤水矣。
其或继书者,虽百世可知。
唐·张怀NF146《书断》
19. 隶书者……王羲之比钟繇,锋芒峻势多所不及。于增损则骨肉相称,润色则
婉态妍华,是乃过也。王献之远减于父,锋芒往往直笔而已。锋芒者若犀象之有牙角,
婉态者若蛟龙之恣盘游。
行书者……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辞。子敬不能纯一,
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宏逸遒健,过于家尊。
草书者……逸少虽损益合宜,其于风骨精熟,去之尚远。
若乃无所不通,独质天巧,耀今抗古,百代流行,则逸少为最。
唐·张怀NF146《六体书论》
20.然则穷极奥旨,逸少之始。虎变而百兽ND26B,风动而众草靡。肯綮游刃,
神明合理。虽兴酣《兰亭》,墨仰池水。《武》未尽善,《韶》乃尽美。犹以为登泰
山之崇高,知群阜之迤逦。逮乎作程昭彰,褒贬无方。不短,纤不长。信古今之独
立,岂末学而能扬。幼子子敬,创草破正。雍容文经,踊跃武定。态遗妍而多状,势
由己而靡罄。天假神凭,造化莫竟。象贤虽乏乎百中,偏悟何惭乎一圣。
唐·窦NCB7E、窦蒙《述书赋并注》
21. 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
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像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
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
汉魏以来,章法弥盛,晋世右军,特出不详,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
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子敬已来,学者虽各擅其美,故亦抑之远矣。
唐·蔡希综《法书论》
22.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
唐·徐浩《论书》
23.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
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唐·李白《王右军》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24.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唐·韩愈《石鼓歌》
25.王羲之,字逸少,ND447从子也,风格爽举不顾常流,书既为古今之冠冕,
丹青亦妙。
羲之子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丹青亦工。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
26.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
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
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
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之训,所以
绝千古。
南唐·李煜《评书》
27.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敬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28. 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
拘之。
宋·黄庭坚《题绛本法帖》
29.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
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
周也。
宋·黄庭坚《跋法帖》
30.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宋·黄庭坚《论书》
31. 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
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宋·米芾《书史》
32. 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
虽有作者,讵能过之?
篆隶之作古矣,至汉章时,乃变而为草,至两晋,王氏羲、献父子,遂进于
妙。
宋·赵佶《宣和书谱》
33.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张彦远以为王草中NC029赫著名帖,信然。
宋·黄伯思《跋所书十七帖后》
34.此《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宋·朱熹《跋十七帖》
35. 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自相映带,分有主
客,趣乡整严,非善书者不能也。
宋·董NC744《广川书跋》
36.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元·赵孟NFDA2《兰亭十三跋》
37.王羲之有高人之才,一发新韵,晋宋能人,莫或敢拟。
元·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
38. 今观此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跳动,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
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
明·方孝儒《题王右军游目帖》
39.右军之书,得刘休而振,得梁武而著,得唐文而后大定。
宋齐之际,右军几为大令所掩,梁武一评右军复伸,唐文再评大令大损。若唐文
之论是偏好语, 不足以服大令心也。人谓右军内NE361,故森严而有法;大令外
拓,故散朗而多姿。法自兼姿,姿不能无累法也。
右军之书,后世摹仿者仅能得其圆密,已为至矣。其骨在肉中,趣在法外,紧势
游力,淳质古意不可到,故智永、伯施尚能绳其祖武也。欧、颜不得不变其真,旭、
素不得不变其草。永、施之书,学差胜笔;旭、素之书,笔多学少。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
40.逸少《快雪时晴帖》……笔法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
41.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右军《兰亭叙》,
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
42. 逸少以前,专尚篆隶,罕见真行,简朴端厚,不皆文质两彬,缺勒残碑,无
复完神可仿。逸少一出,会通古今,书法集成,模楷大定。自是而下,优劣互差。
逸少之书,五十有二而称妙,宣尼之学,七十之后而从心。古今以来,莫非晚进。
独子敬天资既纵,家范有方,入门不必旁求。风气直当专尚,年几不惑,便著高声。
子敬之外,岂复多见耶?
明·项穆《书法雅言·取舍》
43.《兰亭》、《圣教》,行书之宗,千百年来十重铁围,无有一人能打碎者。
清·王澍《竹云题跋·行书第七》
44. 右军平生神妙,一卷《兰亭》,宣泄殆尽。《圣教》有《兰亭》之变化,无
其专谨;有《兰亭》之朗彻,无其遒厚。无美不臻,莫可端倪。其惟《禊帖》乎? 具
体而微,厥惟《圣教》。从《圣教》学《兰亭》,乃有入处。
清·王澍《论书剩语》
45.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NF638划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
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由其笔力精熟,故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形质成而性
情见,所谓画变起伏,点殊NF4AC挫,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也。
故二王传书,虽中间闲画,皆起止完具,刀斩斧齐。如清庙之瑟,朱弦疏越,一
唱三叹,无急管繁弦,以悦淫哇之耳,而神人以和,移风易俗,莫与善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46.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渡江以来,王、谢、郗、庾四氏,书家最多;而王家羲、献,世罕伦比,遂为南
朝书法之祖。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