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联姻帝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rec=64&run=13

王羲之的老友谢安,从王献之幼年时便欣赏他的书法。如今献之风度翩翩,不少
朝臣比之为当年的刘真长。谢安想将他招致身边任职,无奈秘书监孙盛很欣赏王献之,
不愿将他调出。此时,朝中政局有了变化。海西公太和四年(三六九年),大司马桓温
得到了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 镇将徐兖二州刺史郗NC924的辞职书 (该书由郗N
C924的儿子郗超秉承桓温的意旨代写),大喜,调郗NC924为冠军将军、会稽内
史,自己兼任徐兖二州刺史。四月,桓温从姑孰出兵征伐前燕,六月抵金乡,接着攻
下湖陆、黄墟、高平、林渚,一直到了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 ,吓得燕主慕容NFD
F4要北逃和龙(今辽宁朝阳县)。九月,桓温因粮草接济不上,不得不退兵。燕兵乘
机追击,桓温兵马大败。年底,退回建康附近的长江以北。太和五年(三七年)十一
月, 前秦苻坚、王猛攻下邺城,慕容NFDF4逃亡中被擒,前燕亡。桓温因为枋头
大败的影响,威望降低,乃用郗超之计,废皇帝以立威。太和六年(三七一年)十一月,
将皇帝废为东海王,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改元‘咸安’。十二月,
桓温又改废帝东海王为海西县公。简文帝慑于桓温的淫威,终日自危,闷闷不乐,即
位不到一年便因病辞世。在王彪之主持下,太子司马曜即位,这便是孝武皇帝。
桓温称帝不成,亦未能如愿摄政,后病重身亡。死前对后事作了安排。他自知世
子桓熙无能,便把兵权交给了最能干的弟弟桓冲。四弟桓秘不服,联合桓温的儿子桓
熙、桓济等密谋夺回兵权。桓冲得到消息,在桓温刚一死去时,即拘禁了秘、熙、济
三人,并上奏朝廷,废黜了桓秘,将桓熙、桓济流放到长沙。
孝武皇帝即位不久,就下诏王献之尚新安公主 (一作余姚公主,程炎震以为‘新
安’为追封之号) 。尚公主以前,必须先与妻子离婚。新安公主是简文帝的第三女,
名道福。母亲徐淑媛,因德美受宠幸,但无子,不能立为皇后。公主长大后,嫁给桓
温次子桓济。桓济因夺兵权失败,被禁锢在长沙,爵位撤销。于是,新安公主在太皇
太后支持下,与桓济离婚,拟欲再嫁。她仰慕献之的风流蕴藉,因而在祖母面前表示,
非王献之不嫁。
从东晋到南朝,不少士人怕尚公主。王献之与郗道茂恬淡自甘、唱随自乐,加上
自己宦情淡薄,并不想借驸马的身份升迁,因此,不愿与郗道茂离婚,更不愿尚新安
公主。为了反抗,献之假称足疾,用艾灸足,以致走路一瘸一拐,但仍无用处。太皇
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王献之尚新安公主。献之被迫与郗道茂离婚,娶新安公主司
马道福。
不久, 谢安升任尚书仆射, 加后将军,领吏部,调献之为军府长史。太元元年
(三七六年),谢安任中书监、录尚书事,公务繁忙,便将军府大事委托长史代办,可
献之婚姻既不如意,又无心升迁,因此整日埋头于书法。孝武帝太元三年(三七八年)
七月,宫中新建太极殿落成,需题匾。谢安意欲让王献之题字,‘以为万代宝’,便
试探着对他说:‘魏时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
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 (后两句《世说新语·巧艺》
作:‘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献之明白他的意思,严肃地回答:‘仲将,魏之大
臣,宁有此事! 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晋书·王献之传》),谢安并不
强迫王献之承诺书榜。不久,献之辞去后将军长史之职。
辞长史后转任何官,史籍缺载。但他仍然是六品的驸马都尉,只是更加清闲。
太元五年(三八年),谢安进号卫将军,仪同三司,仍带司徒原官。卫将军与骠
骑、车骑及大将军同为二品官,品秩高于尚书令和中书监、令。谢安于是又请献之任
长史。献之不擅长治军,好在军府还有司马等掾属,繁剧之事有人办理。他仍然像第
一次任长史一样,拿出更多时间专心研习书法。不久,王献之升任建威将军、吴兴太
守。
郡太守带将军号,官居四品。吴兴是扬州四个大郡 (其它三郡是吴郡、丹阳和会
稽) 之一,又是鱼米之乡,虽然租赋苛重,比起其他诸郡,仍属富庶之地。在当时,
生活不算富裕的京官,为了养活一家人,都争做这四郡的太守。
吴兴郡署与乌程县衙同城,县令羊不疑是泰山郡羊氏后人,不疑有子名欣,字敬
元。王献之守吴兴时,羊欣已经十二岁(刘宋虞NF24A《论书表》记此事发生在羊
欣十五六岁时。今据李长路、王玉池《王羲之王献之年表与东晋大事记》的考证
订误,定为十二岁时事。) ,不但喜爱书法,而且小有名气。一次,献之去县衙,专
门到羊欣的书斋看了看,见这位郎君正在昼寝,身穿白色的绢裙,鲜洁可爱,于是书
兴大发,提笔在他裙上、裙带上疾书。羊欣醒后,大为高兴,当作宝贝收藏起来,后
进献给了皇帝。 从此,羊欣成为献之的入室弟子。窦NCB7E《述书赋》记此事:
‘敬元则亲得法于子敬,虽时移而间出。手稽无方,心敏奥术,宁磅礴而不忘本分,
纵横而粗得师骨。 ’ 这里仅说羊欣‘粗得师骨’ 。张怀NF146《书断》则称:
‘师资大令(指献之),时亦众矣……若亲承妙旨,入于室者,惟独此公(指羊欣)。’
又说:‘沈约云:“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以独步。时人云:买王得羊,不
失所望。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者,往往是羊也。”’
太元八年(三八三年),王献之升任中书令。此官职初由汉武帝设立时,并非要职。
至曹魏文帝,中书令开始典机密大事,并加设中书监(令、监均为三品),同领中书省。
因为职掌发布诏令,接近皇帝,故而权重位显。可是献之无意仕途,又觉得自己从六
品的长史, 六七年间就升至此位, 初始不敢接任 (《全晋文》卷二十七,有王献之
《辞尚书令与州将书》,疑为辞中书令之误。因为史籍没有任命他为尚书令的记载。
故将王献之任中书令的时间系在太元八年(一说为太元十年) 。)。力辞未果便上表推
荐御弟琅邪王司马道子任中书监。献之并不知道司马道子志不在此,以他的身份,他
想攫取更高的权力。不久,诏书颁下:‘以琅邪王道子录尚书六条事’。这一年,前
秦苻坚起大军伐东晋,江东大震。谢安令谢石、谢玄等迎敌,战于淝水,大败苻坚。
谢安乘机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并进而收复了黎阳(今河南浚县)。
但是司马道子忌谢氏势力,谢安遭排挤,出镇广陵的步丘(今江苏邵伯)。
由于司马道子弄权,朝政混乱,中书令形同虚设。尽管王献之不甚理公事,也感
到苦闷。太元九年(三八四年),即献之任中书令的第二年,公主生了个女儿,取名神
爱。是年,献之年四十一,尚无子嗣,便纳妾桃叶 (一说王献之纳一对姐妹为妾,即
桃叶、桃根。关于桃根,另有一种说法,见梁费昶《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客舍门,
娼家少女名桃根。’) 。桃叶的母家住在秦淮河以南,她时常回家,献之则常去江边
迎送,于是传下两首《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献之一直没有忘记郗道茂,也一直对被迫离婚抱有歉意。在献之留下的为数不多
的杂帖中,有数帖与她有关。如一帖似是离婚前写给亲友的,很简短:‘令外甥知问,
郗新妇(疾) 更笃,忧虑深!’另一帖字数稍多:‘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
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
也。’还有一帖明显是离婚之后,献之忏悔及追忆当年‘奉对’时的感情了。虽然离
了婚,表姐表弟的关系还在,所以献之不称新妇,而改称姊。这是一封无头无尾的信: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
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
绝气耳!’(三帖均见于《全晋文》卷二十七)
郗道茂与王献之离婚后,誓不再嫁,回到会稽依伯父郗NC924居住。
太元十年(三八五年),谢安去世。谢安主持的淝水之战,在前秦苻坚数十万大军
压境之下,取得胜利,保全了东晋江山,但是,朝廷在司马道子的操纵之下,给予谢
安的丧葬礼仪和规格,却不太隆重,使得不大过问朝政的王献之也大感不平。他如骨
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上疏为其论争:
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
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
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隽辅,
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
及葬,孝武帝遂加安殊礼。
没过多久,献之就病了。因为他也服寒食散,再加灸足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年
仅四十余岁便如同羲之晚年一样,病痛缠身。献之书帖中常提到患病的事:
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转欲书疏,自不可
已。惟绝叹于人理耳!……
献之白:奉承问,近雪寒,患面疼肿,脚中更急痛,兼少下……
……仆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右髀。脚重痛,不得转动。左脚又肿,疾候极是不
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臧病耳。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 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
拜。
日寒凉,得告,承诸恶(下有缺文)。复灸极当惨痛悲灼。仆病正自不差,疾久自
日深……
太元十一年(三八六年),献之病笃。哥哥徽之见此忧心如焚。他听术人说,‘人
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竟信而欲替小弟去死。家人照例依天师道
的习惯,替献之向三官 (道教初期的支派太平道、五斗米道和天师道奉天、地、水为
三神,也称三官) 上章,自诉平生过错。献之的神智甚为清醒,回答说,除了与郗家
离婚之外,没有其它过错。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三岁。
在献之的几个哥哥中,肃之的事不可考。凝之时在江州刺史任上,不能归丧。操
之时任尚书,在建康。徽之也在患病,本已离开建康,几天不得献之的消息,便乘肩
舆去献之家,方知献之已病逝。他默然坐在灵床上,取来献之的琴,弹而不成调,便
把琴摔到地上,大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一下子哭得昏死过去。回家月
余也伤心离世了。
新安公主以后的情况,史籍缺载。从其死后谥为‘愍’看,可能也未能活多久。
女儿神爱,太元二十一年(三九六年)十三岁时被太子司马德宗纳为妃,及司马德宗即
位,立为皇后。父以女贵,王献之被追赠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
献之无子,过继操之的儿子静之(一作‘靖之’)为嗣。献之死后,堂弟珉继任中书令,
后世习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
安帝隆安三年(三九九年),孙恩起兵于会稽郡,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因城破而
被杀。孙恩起兵,琅邪王氏中受到打击最大的是王羲之这一支。因为他们的庄园都在
‘东中’,田土、仓廪、财产尽失,奴客几乎全部逃散。除了凝之几乎满门被杀以外,
其他几位郎君的后代,即使逃过了死劫,也大都式微了。到南北朝时代,落户在建康
附近的王导、 王ND447、王彬的后裔,还活跃在政坛上,而王羲之后人则已默默
无闻,史籍缺载。
但是,真正的艺术的传衍,不会因家族的衰亡而湮灭。王徽之七世孙智永和尚,
继承祖业,以书法名世,他的受业弟子虞世南、欧阳询,成为唐代书法开山之祖。在
他们的影响下,书法艺术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