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遗迹 纪念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rec=56&run=13

王羲之生于临沂,长于建康,守会稽,罢官后长期居住会稽,死后葬于会稽郡剡
县金庭。现三地均建有纪念性建筑,对存留遗迹则妥为修缮、保护,以供瞻仰。

一、临沂市王羲之故居
据《晋书》及《世说新语》记载,琅邪王氏于永嘉年间全族陆续南渡长江,随司
马睿居建邺。未渡江者有二人,即王导之弟王颖、王敞。但二人均早卒,有无后人,
不可考。故其在琅邪开阳(时琅邪王国都开阳,即今临沂市兰山区)的王氏故宅,有舍
宅为寺之说。金《沂州普照寺碑》(今尚存)有这样的记载:‘(普照寺)当子城之西南,
有古台岿然出于城隅。台之西复有废池,流潦潴焉。耆旧相传,台曰晒书,池曰择笔,
其地盖东晋右军王羲之逸少故宅也。昔晋祚缺,元帝渡河(江? ),临沂诸王,去宅南
迁,乃舍宅为梵寺。世祀绵邈,真伪莫考。往岁尝得断碑于土中,字虽漫灭,尚仿佛
可读。’下面历数此寺自北魏至唐、宋、金的变迁及金皇统年间重修的经过。明代王
世贞对此有不同看法, 他在《NBB32州山人四部稿》中写道:‘第云寺故右军王
羲之舍宅者,妄。右军渡江时未十岁,当是淮南公(指淮南内史王旷)舍耳。’无论何
人舍宅,王羲之幼年曾一度居于此地是无疑的。
后魏时,该寺名律寺。唐开元八年(七二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
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为纪念王羲之,后人曾在普照寺和洗砚池之间建右
军祠。祠堂内立王羲之坐像,两边各立一童子,左抱文房四宝,右抱白鹅。祠院内立
龙凤碑。清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邪书院。抗日
战争期间,日军侵占临沂,古建筑被破坏,古文物遭洗劫。
一九八二年始,政府拨款对王羲之故居进行分期整修。现故居四周青墙环绕,大
门南向,前出檐,立明柱四根,门上悬挂启功题‘王羲之故居’匾额。入门向北,即
为洗砚池。池东西两侧狭窄处各有一石桥横跨。池北临岸修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
军洗砚处’、‘洗砚池’石碑,字迹古朴苍劲。亭东临池建晋墨斋,内列文房四宝、
书、画等。亭西,池中建留香亭,水上曲桥回旋,衔亭接岸。池西,回廊环绕,长百
余米,廊壁嵌石碑五十余通,系国内部分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时所题。砚碑亭北筑
大理石台,台上立‘晒书台’石碑。台北部建有书院,内列王羲之书法碑帖、石刻及
国内书法名家精品等。

二、南京市乌衣巷、桃叶渡
王氏举族随司马睿渡江后,与陈郡谢氏同住乌衣巷。乌衣巷本为孙吴时兵营,占
地甚广,不仅王谢两大族在此居住,《晋书·纪瞻传》:‘(瞻)厚自奉养,立宅于乌
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后来,王氏族中人口众多,一部分移居
马番里,讹为马粪里。至齐、梁之世,马粪王地位高出乌衣王。故刘禹锡有‘乌衣巷
口夕阳斜’之诗,而《桃花扇·余韵》仍称‘乌衣冠裳旧谢王’。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附近,早已失去原来面貌。一九九七年初,重修王谢遗
迹,巷口有自右向左横书‘王谢古居’。
王献之送桃叶渡江的桃叶渡,其故址今日已不见清波浩淼的水面,只有一竖碑,
上题‘桃叶渡’。碑上方有古亭,不知何年所建。

三、绍兴市兰亭、戒珠寺
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山阴县的兰亭修禊,并且写下了《兰亭序》。唐代以后,
历代书法家推崇《兰亭序》,兰亭由此知名度极高。兰亭历经数代,屡废屡建。今天
的兰亭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年),位于今绍兴市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下,
据说因为废兰渚湖,已距原址约一公里,但是仍然依山傍水,竹木参差。一九八年
经全面整修后,建筑群分兰亭与右军祠两个部分。西部为兰亭,有鹅池、曲水、流觞
亭。亭西有‘兰亭’碑亭,亭后有一九八三年重建的御碑亭,内立康熙皇帝手书《兰
亭序》,碑阴刻乾隆皇帝书《兰亭纪事》诗。东部为右军祠,内有右军像、墨池、墨
华亭。两侧壁廊上嵌唐宋以来名家摹写《兰亭序》。自一九八五年始,每年一届的书
法节即在此地举行。
戒珠寺在今绍兴市蕺山南麓,或称右军别业。据传为王羲之舍宅为寺处。最早记
载此事的为宋《嘉泰会稽志》:‘戒珠寺在府城东北六里四十七步,蕺山之南,本晋
右军王羲之故宅,或曰别业也。’据宋《宝庆会稽续志》,‘(戒珠寺)初名昌安,大
中六年改戒珠’。得名的来历,系用佛教术语,比喻寺中僧人戒律清白,犹如珠玉。
南宋经学家、诗人朱熹有《游戒珠寺悼王右军宅》诗:‘因山盛起浮屠舍,遗像仍留
内史祠。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化莲池。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数
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鹅时。’
此寺亦几经兴废。明万历年间建大殿。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进行过一次
大规模的整修,咸丰、光绪年间重修,一九二四年又重修。一九八三年重修山门、大
殿和墨池。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蕺山东侧,有题扇桥,传是王羲之为老姥题扇处。传说王羲之罢会稽后,住在蕺
山下。一天,见一位老婆婆在蕺山下卖六角竹扇,所售无几,便取笔在每把扇上写下
五字。老婆婆见弄污了扇子,不大高兴。羲之就对她说:‘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
结果,竹扇立刻卖光。老婆婆便又拿了一些竹扇,在一座桥边等王羲之题字。王羲之
只好绕行一狭长弄堂。今仍存躲婆弄。

四、嵊州王羲之故居与墓
《金庭王氏族谱》载:羲之‘(弃官后……遍游东中诸部)入剡(今嵊州),经金庭,
见五老、香炉、卓剑、放鹤诸峰,以为奇丽幽渺,隔绝世尘,眷恋不能已,遂筑馆居
焉。从之者夫人郗氏、乳母毕氏、中子操之。’又,宋人高似孙撰《剡录》载,王羲
之墓在县东五十里的孝嘉乡。孝嘉乡即金庭所在。王羲之五世孙王衡遵照始祖右军尝
欲舍宅为观而未遂的遗愿,在旧宅创建三清殿,初名金真观,南朝齐永元三年 (五
一年),改名金庭观。
现嵊州市金庭,旧有金庭观、雪溪道院、右军祠、书楼、墨池、鹅池等均无遗存,
仅存羲之墓。墓地入口处有石坊一座,上刻‘晋王右军墓道’六字,为清道光二十九
年(一八四九年)王氏裔孙秀清重立。穿过石坊,有宽五米的墓道二百米,层层升高。
右军墓坐北朝南, 呈圆形, 由条石叠砌。墓前有碑亭,内立二米高的墓碑,上书:
‘晋王右军墓’。碑阴刻:‘大明弘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旦,浙江等处承宣布政
使司右参议吴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