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宋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rec=42&run=13

宋代对王羲之书法的崇拜、临习和研究,超过唐代,可以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宋王朝建立后,立即着手恢复五代割据所破坏的礼制,偃武修文,一洗五季锋镝之腥。
于是出现了一批证经补史的金石学家,如刘敞、吕大临、欧阳修、赵明诚等。随着金
石学的发展,以宋太宗为首,提倡刻帖之风,至南宋仍经久不衰。宋代帝王好《兰亭》
、热衷于习王字,以帝王之尊,直接影响着一代书风。宋太宗擅楷、行、草各体。淳
化三年(九九二年),太宗出秘阁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刻,命名《淳化阁帖》,
‘二王’书法占了一半。宋徽宗更是浸淫书画,命蔡京等刻《大观帖》,著录《宣和
书谱》。南宋高宗全心钻研‘二王’书艺,专精《兰亭》,达到了‘详观点画,以至
成诵’的程度,亲自临写《兰亭》,分赠大臣,形成以习《兰亭》为荣的风尚。高宗
以后的孝、光、宁、理诸帝,皆尊家学,以‘二王’为嚆矢。于是形成了一门皇帝皆
习‘二王’,普天之下归宗‘二王’的氛围。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除了太宗的《淳化阁帖》和徽宗的《大观帖》外,北
宋还刻有《潭帖》 、 《绛帖》、《庐陵帖》、《元秘阁续帖》、《二王府帖》、
《临江戏鱼堂帖》、《汝帖》,南宋刻有《绍兴国子监帖》、《鼎帖》、《淳熙秘阁
续帖》、《修内司帖》、《博古堂帖》、《群玉堂帖》、《星凤楼帖》、《甲秀堂帖》
、《宝晋斋帖》、《凤墅帖》、《世彩堂帖》等,各种刻帖多以‘二王’书法为主要
内容。
刻帖之风带动了刊刻《兰亭》之风,御府首倡,文人士大夫们紧随其后。‘江左
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百本’(《赵孟NFDA2兰亭十三跋》) 。文人士大
夫以家藏《兰亭》为荣,仅南宋理宗御府所集藏的精品就达一百十七刻,装褫十册。
佞臣丞相贾似道得一百七十余本,分为十支。丞相游似收《禊帖》百种,分为甲乙十
集。《兰亭帖》的大量刊刻,又进一步普及了王羲之的书风。
随着阁帖和丛帖的广泛传布, 逐步开始对《兰亭帖》 进行深入的研究。宋人对
《兰亭》的咏赞诗之多是惊人的,作者遍及社会各阶层。更为可喜的是出现了《兰亭》
研究著作,有桑世昌《兰亭考》、俞松《兰亭续考》及吴师卿《兰亭辨考》等。他们
采撷各家所言,芟繁撮要,推其源流,辨其异同,作了归纳、整理,保留了诸多史料,
为后人研究《兰亭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宋代书家,虽承唐学王,却以尚意为主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一
时并出,先后辉映,均以颜真卿、杨凝式为归依,而上追王羲之。此外,王著、周越、
欧阳修、王安石、文彦博、林逋、范仲淹、沈辽、蔡京、蔡卞、党怀英、元好问、赵
秉文、王庭筠等无不以王书为指归,以书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