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rec=30&run=13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年)三月三日,身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东土名士
谢安、孙绰、郗昙、许询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县(今绍兴)的兰亭,举行‘修禊’盛会,
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为诗写序,即是著名的《兰亭序》。
此帖以行书体书写,是王羲之生平杰作,自南朝以来,久已成为法书剧迹,被后
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迹已入唐太宗墓穴。现存的重要复制品有两种:一是宋
代定武地方出现的石刻本;一是唐代摹写本。
在此帖的流传过程中,曾伴有种种传说和揣测。经过钩稽诸说,比观众本,则千
头万绪,难于究诘。大致情况如下:
(一)唐太宗获取《兰亭》经过诸说。①原在南朝梁御府,经乱流出,为智永所得,
又入陈御府。隋平陈,归晋王(隋炀帝),僧智果借拓不还,传弟子辩才。太宗为秦王
时,‘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见唐刘NFDA7《隋唐嘉话》卷下) 。②真迹在王氏
后人家,传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智永传弟子僧辩才。唐太宗遣御史萧翼伪装商客,
与辩才往还,乘隙窃去(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载唐何延之《兰亭记》)。③原
草为隋末时五羊一僧所藏(宋俞松《兰亭续考》卷一引宋郑价跋)。‘武德四年欧阳询
就越州访求得之,始入秦王府’(宋钱易《南部新书》卷四)。
(二) 隋唐时的摹拓临写诸说。①‘智果从帝借拓’(见《隋唐嘉话》卷下) 。②
‘太宗命供奉拓书人赵模、 韩道政、 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 (见何延之
《兰亭记》)。③‘贞观年,河南公褚遂良中禁西堂临写之际,便录出’(见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三载褚遂良《右军书目》后跋) 。④唐翰林书人刘秦妹临本。唐窦
NCB7 E云:‘安西兰亭,貌夺真迹。’(见《法书要录》卷六载《述书赋》卷下)⑤
麻道嵩拓本。宋钱易《南部新书》卷四云‘麻道嵩奉敕拓二本,……嵩私拓一本’。
⑥汤普NFDA5等拓本。太宗‘尝令汤普NFDA5等拓《兰亭》,赐梁公房玄龄已
下八人’(见《法书要录》卷三载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⑦欧、虞、褚临拓本。
何延之云:‘欧、虞、褚诸公皆临拓相尚’(见《兰亭记》)。⑧陆柬之临拓本。‘一
时书如欧、虞、褚、陆辈,人皆临拓相尚’(见宋桑世昌《兰亭考》卷五引李之仪跋)。
⑨智永临本。‘《兰亭修禊前叙》:世传隋僧智永临写,后叙唐僧怀仁素麻笺所书,
凡成一轴’ (见宋桑世昌《兰亭考》卷五引宋吴说跋) 。⑩王承规模本。‘汪氏所藏
《三米兰亭》……殆王承规模也’(见桑氏《兰亭考》卷五引宋米友仁跋)。另有太平
公主借拓之说,乃是误传,不具列。后世仿习临摹和辗转传拓的,亦不详举。
(三)隋唐刻本诸说。①智永临写刻石本,‘间以章草,虽功用不伦,粗仿佛其势,
本亦稀绝’ (见桑氏《兰亭考》卷五,未注出处。卷七引宋蔡安强跋谓智永本为贞观
中摹刻) 。②唐勒石本。‘天禧中,相国僧元霭曾进唐勒石本一卷,卷尾文皇署“
NF624”字,傍勒“僧权”二字,体法既臻,镌刻尤工’(见桑氏《兰亭考》卷五,
未注出处)。③唐刻板本。‘泗州山南杜氏……收唐刻板本《兰亭》’(见《兰亭考》
卷五引宋米芾跋) 。④褚庭诲临刻本。‘褚庭诲所临极肥,而洛阳张景元掘地得阙石
极瘦,定武本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犹可想见其风。三石刻皆有佳处’ (见《兰亭
考》卷六引宋黄庭坚跋)。以上都是宋人所指的隋唐刻本,概为必见,但未注明根据。
至于后世辗转摹刻,如所谓‘开皇本’之属,可以百计,更不足述。
现存传世的几件摹本、刻本简介如下:
唐摹本神龙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白麻纸本,前隔水有旧题‘唐模兰亭’四字。
《兰亭八柱》第三柱。帖的前后纸边处各有唐中宗‘神龙’二字半印,其下有南宋末
驸马杨镇的‘副NFDA4书府’长方印。后有许将、王安礼、黄庆NFDA6、李之
仪、 李NFDA8、王景修、石苍舒等人观款八段。再后有永阳清叟、赵孟NFDA 2
题,郭天锡跋赞,鲜于枢题诗,邓文原、吴炳、王守诚、李廷相、文嘉、项元汴跋。
前有清乾隆题识。
此本,元人郭天锡跋称:‘右唐贤摹晋右军《兰亭宴集叙》,字法秀逸,墨彩艳
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拓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
《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今人启功在《兰亭考》中说:‘这帖的笔法纤得体,
流美甜润,回非其他诸本所能及。破锋和剥落的痕迹,俱忠实地摹出。……可知它距
离原本当不甚远。’
张金界奴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兰亭八柱》列为第一柱。上钤元文宗‘天
历之宝’ 玉玺, 亦称《天历兰亭》。原卷白麻纸本,墨色晦暗,帖尾有小字一行:
‘臣张金界奴上进’。后有杨益、宋濂、董其昌、徐尚宾、张弼、蒋山卿、杨明时、
朱之蕃、王衡、王应侯、杨宛、陈继儒、杨嘉祚等诸家观跋,前有乾隆题识。董其昌
跋云:‘似虞永兴所临’。翁方纲《苏米斋兰亭考》说:‘至于颍上、张金界奴诸本,
则皆后人稍知书法笔墨者,别自重摹。’
定武本①柯九思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湍’、‘带’、‘右’、‘流’、
‘天’五字已损,纸多磨伤,字口较模糊。第十五行末‘不’字右侧有一小‘僧’字,
是梁朝鉴赏家徐僧权的押署。隔水有康里NFEA2NFEA2、虞集题记,后有王黼、
忠侯之系、公达、鲜于枢、赵孟NFDA2、黄石翁、袁桷、邓文远、王文治等题跋。
康里NFEA2NFEA2称赞‘定武《兰亭》此本尤为精绝。……何啻获和璧隋珠,
当永宝藏之’ 。赵孟NFDA2在自藏的定武本上题云:‘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
善。评右军之书,多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为最善。’②独孤
本。原装册页,经火烧存残片若干,今已流入日本,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帖
五字已损, 赵孟NFDA2得于僧独孤长老。后有吴说、朱敦儒、鲜于枢、钱选、赵
孟NFDA2、 柯九思、翁方纲、成亲王、荣郡王诸家跋。册中时有小字注释藏印之
文,乃黄钺所写。赵孟NFDA2为此本书写了著名的十三跋。
元至大三年(一三一年) 九月初,赵孟NFDA2应召离湖州,乘舟由大运河北
上赴京。五日在南浔幸获僧独孤长老赠送他的《定武兰亭》,喜不自胜。在舟中,时
而潜心读帖,时而临写,时而题跋,一连题了十三跋。第七跋云:‘书法以用笔为上,
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
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此帖入清后,乾隆年间为谭祖绶所藏。谭氏故后,家遇火灾。谭氏门人英和将残
卷重新装裱,后经翁方纲逐页考证题跋。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又有成亲王永
ND04C等人题跋。近代以来,此帖曾归乌程藏书家蒋祖诒,后流入日本。(参见安歧
《墨缘汇观》、冯铨《快雪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