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易其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4&rec=33&run=13

《桃花扇》是经过“三易其稿”反复修改定稿的。
孔尚任从康熙十七年(1678年)九月到二十一年(1682年)秋,在石门山隐居期
间写成了《桃花扇》第一稿。“盖予未仕时,山居多暇,博采异闻,入之声律,一句
一字,抉心呕成。”(《桃花扇小引》)“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
有乖信史,寤歌之馀,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
花扇》传奇,尚密之枕中’。”(《桃花扇本末》)
第二稿是在治河期间改写的。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八月到二十八年(1689
年)暮冬,孔尚任在扬州一带治河。由于受到明末隐逸耆英的启发激励,便在河务停
工之际,重新修改《桃花扇》。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他奉命搬进昭阳拱极
台北楼,住有三个多月。中秋节后,住所被大水包围,只好暂时迁居城南李清枣园。
因为阴雨连绵,河工难施,他便修改起《桃花扇》来。并且随改随演,每改成一出,
就让演员按拍而歌。还邀请李清的族弟李沂前来观赏指点。沂,字艾山,为伯父李信
抚养长大。信为广东和平县令时,曾率众抗拒清兵,城破被执,不屈而死。入清之后,
李沂隐居不仕,以诗自娱,以名节自许,尔后,“病目辍读,弃笔砚久矣”。但孔尚
任到昭阳后,“始勉尔破戒,盖为悦己者容也”(孔尚任:《和答李艾山》,黄云注)。
孔尚任曾有《拱极台招……李艾山……纳凉即席分赋》、《昭阳拱极台邑人……李艾
山……同来落成即席分赋》、《和答李艾山》、《将去昭阳留别……李艾山……》等
诗,与李沂酬和。所以,在李清枣园修改《桃花扇》时,特请李沂前来指点。而且,
其后不久,另一位隐逸耆英冒襄也特地从隐居之地如皋赶来昭阳,与孔尚任同住30日,
详细介绍剧中原型人物的事迹,对孔尚任修改第二稿,也颇为有益。
第三稿则是十年之后,孔尚任任职宝泉局监铸时改成的。其《桃花扇本末》云:
“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又十余年,兴已阑矣。少司农田纶霞先生
来京,每见必握手索览。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凡三易稿而书成,盖己
卯之六月也。”田纶霞,名雯,山东德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江宁巡抚,
曾与治河大员会勘下河工程,而与孔尚任结识。孔尚任曾经致函,请其于扬州助建北
海书院,来纪念孔尚任的祖先孔融。田雯还阅读过孔尚任的《湖海集》手稿,助其刊
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田雯任户部侍郎, 主管宝泉局,而孔尚任正任宝泉局
监铸。孔尚任对田雯的“文章事业”早就甚为感佩(《寄田纶霞先生》),此时又是
顶头上司索稿,所以,孔尚任便挑灯填词,改写第三稿。
此次修改得到了王寿熙的帮助。《桃花扇本末》云:“前有《小忽雷》传奇一种,
皆顾子天石代予填词。予虽稍谙宫商,恐不谐于歌者之口。及作《桃花扇》时,天石
已出都矣。适吴人王寿熙者,丁继之友也。赴红兰主人招,留滞京邸,朝夕过从,示
予以曲本套数,时优熟解者,遂依谱填之。每一曲成,必按节而歌,稍有拗字,即为
改制,故通本无聱牙之病。”“红兰主人”,即岳端,清初宗室,工诗画,好度曲,
尝集吴中乐师于家中,编撰《南词定律》。南中清客王寿熙、顾岳亭等人皆在岳府。
“云亭乃与商订音律,乃成此绝妙之词”(吴梅:《顾曲麈谈》),已是“己卯六月”,
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桃花扇》三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