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铭封典籍选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2&rec=61&run=13

大唐开元十九年四月,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以张良配飨,春秋取仲月
上戊日祭。诸州宾贡武举人, 准明经进士,行乡饮酒礼。每出师命将,辞讫,发日,便就
庙引辞,仍简取自古名将,功成业著,弘济生人者十人,准十哲例沾飨。至乾元元年九月
十二日,太常少卿于休烈奏:“臣昨因秋飨汉高祖庙,见傍无侍臣;飨太公庙,有张良在
侧。伏以子房生于汉初, 翊奉高祖,坐筹帷幄,佐定天下,考其年代,不接太公。自古配
食庙庭, 陪葬陵寝,皆取当时佐命,同受哀荣。太公人臣,不合以张良配飨,请移于汉祖
庙。”从之。上元元年闰四月,敕:“昔周武创业,[克宁]区夏,惟师尚父,实佐兴王。
况德有可师, 义当禁暴,稽诸古昔,爰崇典礼。其太公望,可追封为武成王,有司依文宣
王置庙。仍委中书门下,择古今名将,准文宣王置亚圣及十哲等,飨祭之典,一同文宣王。”
贞元四年八月,兵部侍郎李纾奏曰:“太公庙准式以太常少卿充三献官。祝文云,‘皇
帝遣某官,敢昭告’。至上元元年,追赠为武成王,飨祭之典,一同文宣王。有司因差太
尉充献, 兼进祝版亲署。臣伏以太公,即周之太师;张良,汉之少傅。圣朝列在祀典,已
极褒崇,载在祝词,必资折中,理或过当,神何敢歆。今者屈礼于至尊,施敬于臣佐,每请
御署, 并称昭告,窃谓非宜。一同文宣王,恐未为允。臣以为文宣垂训,百代宗师,五常
三纲,非其训不明,有国有家,非其制不立,故孟轲称,自生人以来,一人而己。由是正素
王之法,加先圣之名,乐用宫悬,献差太尉,尊师崇道,雅合正经。其太公述作,止于《六
韬》,勋业形于一代,岂可拟其盛德,均其殊礼哉!前件祝文,请自今更不进署;其‘敢昭
告’, 请改为‘致祭’;其献官,请准式[差]太常卿以下。”诏令百僚集议闻奏。兼
大理卿于颀等四十六人议同李纾。左领军大将军令狐建等二十四人议曰:“当今兵革
未偃,宜崇武教以尊古,重忠烈以劝今,欲有贬损,非激劝之道也。追尊王位,以时祠之,
为武教之主, 若不尊其礼,则无以重其教也。文武二教,国宜并立,废一不可,况其典礼
之制, 已历二圣,今欲改之,恐非宜也。”至九月,有敕:以上将军以下充献官,余事依
李纾所奏。其祭飨献仪,具《开元礼》。

--《通典》卷五十三

开元十九年四月十八日, 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以张良配飨,春秋取仲
月上戊日祭,诸州宾贡武举人,准明经进士行乡饮酒礼,每出师命将,辞讫,发日,便就庙
引辞, 仍简取自古名将,功成业著,弘济生人,准十哲例配飨。至乾元元所九月十二日,
太常少卿于休烈奏:“臣比者因秋享汉高祖庙,见旁无侍臣,飨太公庙有张良在侧。伏
以子房生于汉初, 翊奉高祖,坐筹帷幄,以定天下,考其年代不接太公。自古配食庙庭,
陪葬陵寝, 皆取当时佐命,同受哀荣,太公人臣,不合以张良配飨,请移于汉祖庙。”敕
旨依奏。
上元元年闰四月十九日,敕:“文定祸乱者,必先于武德拯生灵者,谅在于师贞,昔
周武创业, 克宁区夏,惟师尚父实佐兴王,况德有可师,义当禁暴,稽诸古昔,爰崇典礼,
其太公望可追封为武成王, 有司依文宣王置庙,仍委中书门下择古今名将,准文宣王置
亚圣及十哲等飨祭之典,一同文宣王。”至建中三年闰正月二十五日,礼仪使颜真卿奏
武成王庙用乐:“臣伏以自太公封武成王,追封之礼诸侯王名位义同,庙庭用乐合准诸
侯之数, 今请每至释奠奏轩悬之乐,敕旨宜付所司。”至七月十一日,史馆奏:伏奉今
年五月十五日,敕武成王庙配飨人等,宜令史馆参详定名。闻奏者又准开元十九年四月
敕宜拣取自古名将十人充十哲(汉太子少傅张良, 先已配飨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
武,魏河西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尚书
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七十二弟子(齐将孙膑,越相国范蠡,赵将信平君
廉颇,齐[相]将管仲,齐将安平君田单,赵将马服君赵奢,大将武安君李牧,秦将王翦,
汉相平阳侯曹参, 梁王彭越,右丞相绛侯周勃,太尉绛侯周亚夫,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前将军李广,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大司马广
平侯吴汉,征西将军夏禹侯冯异,建威将军好侯耿弇,执金吾冠恂佐将军胶东侯夏复,
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新丰侯段颊,魏太尉邓艾,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太尉槐里侯
皇甫嵩,蜀前将军寿亭侯关羽,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南郡太守周瑜,南都太守孱陵侯
吕蒙, 大司马陆抗,丞相陆逊,晋征南将军南城侯羊祜,镇南将军当阳侯杜元凯,抚军将
军襄阳侯王浚,太尉长沙公陶侃,车骑将军康乐侯谢玄,前秦丞相王猛,前燕太守慕容恪,
宋司空武陵侯檀道济,征虏将军王镇恶,后魏太尉长孙嵩,北齐左仆射太原慕容绍宗,右
丞相咸阳王斛律光,梁太尉王僧辩,周大冢宰宇文献,太傅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郑国公韦
孝宽,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隋尚书令赵国公杨素,右武侯将军宋国公贺若弼,上柱国新
义公韩擒恭,上柱国太平公史万岁,皇朝司空河间王孝恭,右武侯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
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 礼部尚书闻喜县公裴行俭,夏官尚书王孝杰,左武侯将军
韩国公张仁,兵部尚书中山郡公王晙,兵部尚书代国公郭元振,太尉临淮王李光弼,太
尉汾阳王郭子仪)。
天宝六年正月,敕乡贡武举人上省先令谒太公庙,每拜大将及行师,克捷亦宜告捷。
贞元二年二月, 刑部尚书知删定关播奏:“上元诏择古今名将十人于武成王庙配
飨, 如文宣王之仪。伏以太公古称大贤,今其下置亚圣,贤之有圣,于义不安;且孔门十
哲,皆是当时弟子。今所择名将,年代不同,于义既乖,于事又失。臣请删去名将配飨之
仪及十哲之称。”从之。四月,诏武成王庙乐章并未奏撰,宜令于邵等撰进。四年八月
十三日,兵部侍郎李纾奏准:“开元十九年敕置庙以张良配飨,准式以太常少卿丞等充
三献官, 祝文云皇帝遣某官敢昭告改为致祭。上元元年,追赠为武成王,飨祭之典一同
文宣王,有司因差太尉充献兼进礼于亲署,臣以今月三日,蒙差摄祭,方睹庙仪。伏以太
公即周之太师, 张良汉之少傅,圣朝列于祀典已极褒崇,载在祠官必资折衷,理或过当,
神何敢当? 今者,屈礼于至尊,施敬于臣佐,每谓御署并称,昭告于上下之祭,窃谓非宜,
一同文宣王, 恐未为允。臣以为文宣王垂教,百代宗师,五常三纲,非其训不明;有国有
家, 非其制不立。故孟轲称,自生人以来,一人而己。由是正素王之法,加先圣之名,乐
用宫悬,献差太尉,尊师崇道,雅合正经。且太公述作,止于《六韬》,勋业形于一代,岂
可拟其盛德, 均其殊礼哉?前件祝文,请自今更不进署,其‘敢昭告’请改为‘致祭’,
请准式差太常卿以下。”诏令百僚集议, 闻奏。兼大理卿于颀等四十六人议同李纾。
尚书右侍郎中严洸等议曰:“谨按:李纾所奏,援引训典,比量礼度,祝文轻重之乐,献
官尊卑之节, 诚至当矣,推而广之,抑未尽也。夫人名徽名,先圣所以褒前哲令德之人,
谓其言可以范围,其行可以施百代,其业可心振千古;苟未至也,则不虚(褒)矣。夫以太
公兵权奇计之人,适当殷辛失德,八百诸侯皆归于周,时惟鹰扬以为佐命,在周有大功矣,
于殷谓之何哉? 祀典不云法施于人则祀之,如仲尼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
定礼乐,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王及学者皆宗师之,可谓法施于民矣。贞观中,以其兵
家者流使令磻溪立庙,开元中渐著。上戊释奠之礼,其于进宠,不为薄矣。上元之际,执
事者苟以兵戎之急,遂尊武成封王之号,拟议于文宣王,优劣万殊,不可以训。礼不云乎
拟人必于其伦。太公之于圣人非伦,太史公以韩非与老子同传,人到于今非之。高祖封
韩信为侯,自耻于绛灌等列,况圣朝褒美之称,其可雷同乎?愚以为宜去‘武成’及‘王’
字, 依旧令为‘齐太公庙’,人无间言矣。享献之事,余依李纾听奏。”刑部员外郎陆
淳等六人议曰:“臣闻统天下者,礼法也;救天下者,权数也。拯难者常以权变,礼以数
易法,有国者则尚德而贱数,尊礼而晦权,何者?礼法行则人安其分,务于修身;权数骋则
人思变常, 务于苟得。安其分,理之源也;思变常,乱之本也。故救一时之弊者,事不可
贻于将来; 垂万世之法者,道必不行之当代。窃从武成王,殷臣也,见纣之暴不能谏,而
佐武王以倾之,于周则社稷之臣矣;于殷谓之何哉?且夫尊其道者,必师其人,必尚其行。
使天下之人入是庙也,登是堂也,稽其人,可以思见:师其道所由致法,则俾夫立节死义
之士,安所措其心乎?圣人所以尊尧、舜,贤夷、齐,不法桓、文,不赞伊、吕,先之以敬
让,尊之以礼乐,盖谓此也。使武成之名与文宣为偶,权数之略与道德齐衡,恐非不刊之
典也。臣愚谓宜罢上元追封立庙之制, 依贞观于磻溪置祠,今有司以时享尊,斯得礼之
正也。”左领军大将军令狐建等二十四人议曰:“当今兵革未偃,宜崇武教以尊古,重
忠烈以劝今, 欲有贬损,恐非激劝之道也。追尊王位,以时祀之,为武教之至;若不尊其
礼,则无以重其教也。文武二教,国宜并立,废一不可,况其典礼之制,己历二圣,今欲改
之,恐非其宜也。”至九月十六日,有敕:以上将军以下充献官,余依李纾所奏。
天祐二年八月十三日, 中书门下奏:“迁都以来,武成王庙元未置立,今请改名为
武成王,选地建造,其制度配飨皆准故事。”从之。

--《唐会要》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