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修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2&rec=51&run=13

《孟子·告子下》 在历举了舜、 傅说、 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之后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除上述诸人外,足以承天降之大任,数以惊动其心,坚忍其性,困知勤苦,质秉
仁德的,更有伊尹和太公。《孔丛子·记问》: “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孰
与许由之贤?夫子曰:‘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兼利天下”就是“兼善天下”,也就是“兼济天下”。太公穷处而“独善其身”
多年。他以“勤身苦志”而自我造成了“行不违仁”的秉性素质。基于其行不违仁的
秉性素质,太公不以独善其身为足,而以兼利天下为志。安周兴齐,他最后终于实现
了其兼利天下的志愿。但是推本溯源,太公秉性素质的培养、志向的形成及其兼利天
下这一功德的树立,是他多次“动心忍性”的结果,是他一生“勤身苦志”的成就。
太公的修身始于他穷处的时候,也就是他独善其身的时候。但他在独善其身的同
时,也树立了兼利天下的目标。这就形成了太公修身的两方面意义: 因为处穷而独善
其身; 但独善其身不是终极目的,而是有待于通达、为通达时的兼利天下而独善其身
的。所以,太公的独善其身,以韬晦为表,以养德为里,于是而形成了太公修身的两
个特点:处穷时独善以养德,通达时兼利而行德;不独善难以保身,不养德无从行德。
因为兼利天下只能行仁行德,而不是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