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太公阴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2&rec=24&run=13

《太公阴谋》 出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太公》237篇中。“阴谋”就是秘
密或机密,古代无贬抑的色彩,尤其用在这里。因此汪宗沂说“兵凶战危,机事贵密,
岂可以阴谋为诟,病执仁义为借口哉?”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这是说:
魏武帝时,《太公阴谋》先已传世,因而他有《太公阴谋》三卷注本。到萧梁时,武
帝所注《太公阴谋》三卷本仍传世,另《太公阴谋》六卷并行于世。但到《隋书》撰
修时,《太公阴谋》只存一卷见于著录了。《隋书》由魏征等人主撰。因而魏征能纂
修《群书治要》而有《阴谋》节录。《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有
《太公阴谋》三卷著录。明代焦《国史经籍志》著录:“《太公阴谋》一卷,又三
卷,魏武帝注。”清代侯康编撰的《补三国艺文志》中,收录曹操所撰《太公阴谋解》,
又著录“魏武帝《太公阴谋解》三卷”。依此可知,焦所说的“又三卷,魏武帝注”
及侯康收录的《太公阴谋解》,都和《隋书》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条下“《太
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的附注相同。总之,《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太公》
237篇中, 《谋》81篇,《言》71篇,《兵》85篇,《兵》是《太公六韬》,《谋》
即《太公阴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得之于黄石公的《太公兵法》,经张良
次序而再传,经刘歆收录入《七略·兵书略》,又经班固收录入《汉志》,是《太公
阴谋》在秦汉时期的传承过程。《战国策·秦策》记载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惠王不
用,苏秦落魄回家,数受冷遇之后而发愤苦读,“乃夜发书。除箧数十,得《太公阴
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之后,得其奥妙,终于赖之成就其功名。《太
公阴符之谋》应即《太公阴谋》。苏秦发旧书而从中幸得,足见《太公阴谋》或《太
公阴符之谋》在苏秦之前早已传世。
如上所述,“阴谋”就是秘密的谋划。《汉书·周仁传》:“仁为人阴重不泄。”
颜师古注:“阴,密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太公“功冠群众,缪权于幽”。
《集解》引徐广曰:“权智潜谋,幽昧不显,所谓太公阴谋。”《索隐》:“又谓太
公绸缪,为权谋于幽昧不明著,谓太公之阴谋也。”《正义》:“言吕尚绸缪于幽权
之策,谓《六韬》《三略》《阴符》《七术》之属也。”总起来看,“缪权于幽”义
即“阴谋” , 便是暗中设计权谋、暗中计议诡秘的计划。《史记·齐太公世家》:
“西伯姬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
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里说的“阴谋修德”就是暗中地、秘密地修德;
与其“阴谋修德”伴行的事多是“兵权与奇计”。汪宗沂《太公兵法逸文》中有“将
谋欲密”之语,正是对“阴谋”的释义,“阴谋”“阴权”“将谋欲密”就是“缪权
于幽”。“兵权与奇计”是机要之事。“机事贵密”,故称“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