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当代的郑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98&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经学
研究不受重视,郑学研究也受到冷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入,经济的发展,学术文化繁荣起来,郑学研究的成果也相继问世。

一、郑学研究的专著
1. 《郑学丛著》张舜徽著。齐鲁书社1984年6月出版。作者一生致力于文字、音
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的研究,写作不辍,成果卓著。本书包括《郑学丛录》、
《郑氏校雠学发微》、《郑氏经注释例》、《郑学传述考》、《郑雅》、《演释名》
等,全面论述了郑学、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郑学著作。作者在《前言》中说:“郑玄
是汉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对群经都做了整理和翻译的工作,影响于后世学术界为最
大,我在年轻的时代,治学的门径和方法,都受了清代学者的影响,对郑氏的《三礼
注》和《毛诗笺》,是很尊重的。在学习过程中,写了许多笔记,辑录了一些精义。
到了晚年,才用旧有丛稿为基础,总结郑学的成就,写出了《郑学叙录》、《郑氏校
雠学发微》、《郑氏经注释例》、《郑学传述考》、《郑雅》等五种。大约郑氏一生
在学术上所作的贡献,已经总结在这里面了。后又推衍郑氏声训之理,效《释名》之
体,以究万物得名之原,撰成《演释名》一书,实际也就是张大郑学的写作,因与上
述五种,合刊为《郑学丛著》。”
2.《郑康成年谱》王利器撰。齐鲁书社1983年出版。作者治学受乾嘉学派影响,
注重考据,求真求实。此书内容包括世系、年谱、祠墓、著述、弟子、轶闻、评论、
祀典等,为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作者在《序言》中说:“高密郑君,含海、
岱之纯灵,体大疋之洪则,有雅瞻高远之才,沉静精妙之思,遍注群经,旁及秘纬,
宣究微言,蔚为圣译……居恒读郑氏书,夷考其行,未尝不心向往之,及  有清以
还《郑谱》,无虑十数家,率皆不厌人望。窃以郑君之出处默语,与其所以发愤著书
之故,是亦知人论世者之所有事也,不自谫陋,乃案往旧造说,为之匡正拾补,亦既
有伦有脊矣,然后郑君之嘉言懿行,粲然大备,是亦推其小无不尽、大无不备之旨而
为之者耶?”

二、郑学研究史料的整理
80年代初,在郑玄经注的整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杨天宇辑《郑玄〈三礼注〉
中的汉史资料》,在《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4期、1984年第1期和第4期连续发表,
分政治、经济、文化三类,辑录了郑玄用“以今况古”手法注《三礼》时,涉及到的
汉代的典章、制度、文物、风俗、时事、方言、俗语等珍贵史料,共三百余条,从而
揭示出郑玄《三礼注》对研究汉史的价值。为便于阅读理解,又将唐人疏文中相应的
条目摘出,附于郑注之下。
对郑玄的经注、 著述进行较全面、 系统整理的,则是安作璋主编的《郑玄集》
(上、下),见《齐文化丛书》第5、6册,齐鲁书社1997年7月出版。分为《周礼注》、
《仪礼注》 、 《礼记注》 、《郑玄佚注》、《郑玄文集》、《郑玄年谱》等6编。
《周礼注》由耿天勤点校;《仪礼注》、《礼记注》由吴庆峰点校;《郑玄佚注》收
《易注》 、《尚书注》等8种,由陈乃华点校;《郑玄文集》收《毛诗谱》、《三礼
目录》 等13篇, 由张茂华点校;《郑玄年谱》,安国撰。每篇未附校勘记。编者在
《题记》中指出:“郑玄是古文经学大师,同时又兼通今文经学。他创立的‘郑学’,
不仅得到古文经学家的赞同,甚至一些今文经学家也转而拥护‘郑学’。‘郑学’集
两汉经学之大成,是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魏晋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郑学’。
所以,‘郑学’的创立,在经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郑玄注的儒家经典,流传
很广很久,直到清代还有很大的权威。即使到今天,我们研究儒家经典,研究齐文化,
研究古代历史特别是汉代的历史,也还要参考郑注。郑玄的著作,对儒家思想的传播
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郑学研究的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郑学的论文逐渐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许多
学科。论述郑玄训诂学成就的,如唐文《简论郑玄在训诂学上的成就》;论述郑玄政
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如于首奎《郑玄评传》;论述郑玄《易》学思想的,如林忠军
《郑玄易学思想述评》;研究郑玄《礼》学思想的,如马育良《东汉隆礼之势的形成
和郑玄的崇尚礼学》;论述郑玄《春秋》学的,如赵伯雄《郑玄〈春秋〉学考述》;
论述郑玄律学思想的,如华友根《郑玄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论述郑玄教育思
想的,如俞启定《郑玄》;论述郑玄经学成就的,如周月亮《一生布衣称“经神”--
郑玄传》;论述郑学本身的,如黄孝德《“郑学”四论》。
1999年10月, 齐鲁书社出版王振民主编的《郑玄研究文集》。该文集收入论文2
1篇,附录4篇。论文内容较广,涉及郑玄和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有全面评价郑玄的,
如孟世凯的《务实经学大师郑玄》;有论述郑玄学术成就的,如耿天勤《论郑玄的学
术成就》;有研究郑玄与同一时代名人关系的,如赵《郑玄与孔融的比较》、贾德
民《郑玄与孙嵩的交游》;有研究郑玄《三礼注》的,如罗琨《“有虞氏祭首”探析》;
有研究郑玄经学思想的,如张涛《郑玄易学简论》;有研究郑玄经注价值的,如陈全
方《郑注经学与周原考古》;有研究东汉经学内部斗争的,如宋艳萍《郑玄与何休的
经学之争》;有研究郑玄与齐鲁文化的,如景以思《齐鲁文化与郑玄思想》。还有研
究郑玄其他方面的论文。

四、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
1988年5月17日至21日, 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在山东省高密县召开。来自全国17
个省、市48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多名学者、教授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训诂学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出
版总社发起,由高密县政协承办,并得到山东省政协和潍坊市、高密县党政领导的大
力支持,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期间,30多位学者宣读的学术论文,以“郑学”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论述
了郑玄的学术成就。其中,有通论郑玄在经学、训诂学、文献学上的贡献及其对中国
文化学术影响的,如黄孝德《郑学四论》、汪耀南《郑玄在注释史上的贡献》、任明
《从〈周礼〉郑注看郑玄对前人训释成就的继承和发展》等;有专论郑玄某一经注的,
如关于《毛诗传笺》的,就有顿嵩元《郑玄及其毛诗笺》、汪贞干《读郑玄笺诗札记》、
周国瑞《郑玄〈诗笺〉例释》、冯浩菲《〈毛诗传笺〉串解例分析》、周双利《简论
郑玄对〈诗经〉的理论研究与训诂》等;有考证字义、词义的,如王迈《论语郑注笺》、
元鸿仁《〈三礼〉‘胥’字郑注考》、滕志贤《诗义新探》、王恩田《硕鼠非鼠说》
等;有研究郑玄训诂方法的,如孙锡信《郑玄在语言研究方法论上的贡献》、李建国
《郑玄注经的原则和方法》、胡从曾《郑玄经注谐声字训与声训》等;有探讨郑玄文
艺思想的,如王洲明《试论郑玄对我国古代文论的贡献》、毛毓松《郑玄的诗学观》、
李开金《从比兴看毛诗郑笺的成就》等;有研究郑玄经注语言的,如孙良朋《郑玄的
语法观与语言观》、吴庆峰《论郑玄注中的并列式双音词》等;还有论郑玄纬书注的。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郑玄在经学方面确实做到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
刊改漏失,使学者略知所归”(《后汉书·郑玄列传》。),这是他对经学的伟大贡献;
郑玄在训诂学、文献学、语言学、音韵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治学精神
和思想方法,也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影响深远。郑玄所有的学术成就,被后世
推崇为“郑学”,东汉以后各代,直至现在,学习、研究者历久不衰。郑玄“含海岱
之纯灵,体大雅之洪则”,不愧为一代宗师。
会议号召对郑学的研究要继续深入下去,要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从语言本身
说,要加强对郑玄词汇学、语法学的研究。要把语言的研究同文字学、校勘学、方言
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结合起来,使训诂学向前迈进一大步。
与会的专家、教授们还参观了郑公祠,拜谒了郑公塑像。

五、香港和台湾的郑学研究
关于香港和台湾的郑学研究情况,目前所知尚少,现仅据目前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简单介绍如下。
香港地区,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研究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论著不多,而专门
研究汉代经学的则更为少见。研究东汉谶纬思想的,有金发根《谶纬思想下的东汉政
治和经学》,见《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出版。
徐复观在港期间写成《两汉思想史》卷一、卷二、卷三和《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二书,
分别在香港和台北出版。钱穆除撰有《秦汉学术思想》外,还撰成《两汉经学今古文
平议》,后者由香港新亚研究所1958年出版。他早年著《国学概论》,涉及郑玄。
设专题论述郑玄经学的著作, 是邝士元《中国学术思想史-国学论衡》第四册,
由香港波文书局出版。该书第四章第三节题为《郑玄经学的贡献与评价》,文中简介
了郑玄的生平后,概括论述了郑玄在经学上的贡献。其一,“郑玄注经皆兼今古文”。
指出: 郑玄之学, 虽出于古文家马融,然所注各经,皆兼采今古文二家之说。如笺
《诗》以毛为主,兼采今文三家;注《仪礼》并存今古文。“故说经至郑玄,可谓已
集今古文之大成”。其二,“郑氏治《礼》的贡献”。指出:“郑玄以前的学者,不
曾涉于《三礼》全体的研究,只郑兴、郑众、马融等开始研究《周礼》,但却不充分。
到郑玄,他不但将之彻底地研究,而且与他种类的《仪礼》、《礼记》及其他经书相
通,加以注释。这实是一大事业,后世没有不用其说的。”接着,他又论述了“郑玄
治经的得失”,认为优点方面有五,缺点方面有三。优点是:一、以谦虚精敏的态度
来治经;二、以经学为一门学问,又使经学独立;三、重章句之说,不离经文空立理
论;四、能在经学上把周公、孔子的文化造成一种有系统的组织;五、保存汉学之功。
缺点是:一、郑玄治经未能脱离时代的影响;二、勉强揉合今古文之不当;三、因郑
氏注经混合今古文,而使两汉家法亡而不可考。关于对经学的影响,也谈到五个方面:
一、导致郑学与王学之对峙;二、汉学 衰;三、郑学风靡天下;四、今古文之争;
五、经学分立。在最后评价时引《后汉书·郑玄传·赞》,并指出:“此论可谓得郑
学之真趣。然郑氏之学已近似章句,不守家法,又能删裁省减。家法之不如古学,则
以家法偏守而古学兼通也。郑氏学综古今之长,焉得而不为一时学者所归向乎? 但家
法之真传,从此渐失。”邝士元的论述,可作为香港郑学研究的代表。
台湾黎建球著《中国百位哲学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初版,1984年再版。此
书将郑玄列入中国百位哲学家之中。文中概述了郑玄的生平,分注书和著述两方面列
举了郑玄的著作,指出:“郑玄训诂、注解的功绩,除了南宋朱熹外,没有一人可以
与之相比。尤其郑玄穷毕生之力,所作的书及注解更是开先人之疑窦于后世,虽不敢
说其为第一人,但其著书及注解之影响,则其开风气之先,不作第二人想。”作者认
为,郑玄在保存古文及发扬古文的贡献上是极大的。他以渊博的学识,遍注群经,是
学术上的最重要贡献。郑玄对于维护文化遗产的努力实在是值得佩服的。
此外,吕凯著《郑玄之谶纬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这是研究郑玄谶
纬思想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