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清乾嘉时期的郑学传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94&run=13

一、郑学随汉学的兴盛又受到重视
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大批学者逃避现实政治,钻入故纸堆
中,致力于古书的辑录、整理和考证。至乾隆、嘉庆时期,考据之风大兴,考据家很
多,著作甚丰,形成乾嘉学派。时有吴派和皖派之分。
惠栋是吴派的开创者,江声、王鸣盛、孙星衍、洪亮吉、赵翼、钱大昕、焦循等
是其代表人物。“吴派的学风是:博而尊闻,不讲义理,信古尊汉,述而不作” (②
何耿镛《经学概说》,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他们崇尚汉儒旧说,重视考据。
戴震是皖派的开创者,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孙诒让等是其代表人物。皖派
学风是:“通人情,致实用,断制谨严,条理密察”②。他们从小学入手,通过对
经典的文字、音韵、训诂的考据来证疏经传,阐述经义。
随着汉学的兴盛,郑玄又受到儒家学者的推崇,郑学再次受到重视。汉学家治经
多宗郑氏,如惠栋、张惠言治《周易》,王鸣盛、孔星衍治《尚书》,戴震、马瑞辰
治《毛诗》 , 沈彤、金榜、褚寅亮、张惠言、江永、凌廷堪、胡培、凌 等治
《礼》。此外,惠栋、洪亮吉、马宗琏、梁履绳等治《左传》,皆纠杜申贾、服。有
的汉学家从事郑氏佚注的辑佚,成就卓著者,如黄、马国翰、袁钧、孔广林、王复
等。

二、清乾嘉时期推崇郑学者
惠栋(1697-1758) ,字定宇,号松崖,清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祖、父皆
经学家, 栋传其家学, 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熟贯诸经,作
《九经古义》22卷。尤邃于《易》,撰《易汉学》8卷、《易例》2卷、《周易述》23
卷。《周易述》以荀爽、虞翻为主,参以郑玄、宋咸、干宝之说,约其旨为主,演其
说为疏, 汉学粲然复明。又撰《古文尚书考》2卷,辨郑玄所传之二十四篇为孔壁真
古文,东汉晚出之二十五篇为伪书。
沈彤(1688-1752) ,字冠云,号果堂,清江苏吴江人。自少力学,专研诸经,淹
通《三礼》 ,学问根底深厚。乾隆时参与编修《三礼》。著有《周官禄田考》3卷,
详究周制。 其说自郑注、贾疏以后,可为特出。又撰《仪礼小疏》1卷,足订旧义之
 。其《果堂集》12卷,多订正经学之文,考证《周官》典制、《仪礼》丧服尤精,
可见其深于郑学。
江永(1681-1762) 字慎修,清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博通古今,专心《十三经
注疏》 , 于《三礼》 功夫尤深。著有《礼书纲目》85卷、《周礼疑义举要》6卷、
《仪礼释官增注》 1卷、《礼记训义择言》8卷、《深衣考误》1卷,皆阐述《三礼》
之学的著作。 如《周礼疑义举要》 ,“融会郑注,参以新说,于经义多所阐发” (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一》) 。戴震撰《江慎修先生事略状》,谓“其说自汉
经师郑康成后,罕有俦匹”。
金榜(1735-1801) ,字辅之,一字蕊中,号檠斋,清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授
翰林院修撰。师事江永,治《三礼》,尊崇郑玄,著《礼笺》10卷,博采旧闻,摭秘
摘要,朱 以为词精义核。自序云:“幼承义方,治《礼》宗郑氏学,长而受学于先
师江慎修先生,遂窥礼堂论赞之奥。其间采获旧闻,或据拾秘逸,要于郑氏治经家法,
不敢诬也。”
褚寅亮(1715-1790),字升,一字宗郑,号鹤侣,清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覃精经术,从事《礼经》研究约三十年,墨守家法,专主郑学,著《仪礼管见》3卷、
《周礼公羊异义》2卷、《十三经笔记》10卷等。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晚号西,清江苏嘉定(今属
上海市) 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治经宗汉学,
撰《尚书后案》30卷,专述郑学。撰《蛾术编》100卷,中有考郑玄身世学术的专篇,
“郑康成” 条云:“余说经以先师郑氏为宗。”又著《周礼军赋说》4卷,阐发郑氏
《礼》学之旨。
戴震(1723-1777) ,字东原,清安徽休宁人。乾隆举人,充四库馆纂修,后改翰
林院庶吉士。其学术多得力于江永,于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声韵、训诂,皆有
深刻研究。治经专宗郑氏,认为“郑康成之学尽在《三礼注》,当与《春秋三传》并
重”(段玉裁《戴东原年谱》。)。潜研郑氏经注,功力甚深,撰《郑学斋记》,宗尚
郑学甚明。著述丰富,所著《毛郑诗考正》4卷、《考工记图注》2卷、《考正郑氏诗
谱》1卷、《仪礼考正》1卷等。他在《考工记图自序》中说:“郑氏注善矣,兹为图
翼赞郑学,择其正论,补其未逮。”
段玉裁(1735-1815) ,字若膺,号茂堂,清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师事戴震,
精小学,积数十年精力,著《说文解字注》30卷,而其根柢在经学。治经宗主郑氏,
谈及注《说文》之事云:“注此书为读郑之阶级。读此注而知许、郑之异,亦知许、
郑之同。”(《与刘端临第二十三书》,《经韵楼集·文集补编》卷下。)若非对郑氏
《礼注》 、《诗笺》极其精熟,《说文解字注》则不能撰成。所著《周礼汉读考》6
卷、《仪礼汉读考》1卷,发凡起例,尤有助于郑学研究。尚有《毛诗诂训传》30卷、
《古文尚书撰异》32卷、《春秋左氏古经》12卷、《毛诗小学》30卷等。
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治经主郑玄一家之言。效王应麟辑《周易郑
康成注》之例。网罗放失,辑成《郑氏佚书》23种,间有考证,亦多精到,为郑学研
究提供了方便。
丁杰(1738-1807) ,原名锦鸿,字升衢,一字小♀,清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
人。 乾隆进士, 官宁波府学教授。曾参加《四库全书》编纂工作。肆力经史,旁及
《说文》、音韵、算数。长于校勘,著有《大戴礼记绎》。宋王应麟成《周易郑康成
注》,惠栋又有增补,杰经审校,以为多羼入郑氏《易乾凿度注》,又《汉书注》所
云郑氏,非康成,遂刊其 ,定其是,复摘补其未备,著《周易郑注后定》12卷。
凌廷堪(约1755-1809) 字次仲,清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选宁国府学教授。慕
江永、戴震之学,长于考辨。博通经史,尤精于《礼》,所撰《礼经释例》13卷,分
为饮食、宾客、射祭、器服等8类,寻例释辞,便于稽考,阐发了郑玄《礼》学。
孙星衍(1753-1818) 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
百家、金石碑版等,皆有涉及,精校勘,善诗文,勤著述。因《古文尚书》为东晋梅
赜所乱, 遂集《古文尚书马郑注》10卷、《逸文》2卷。后又著《尚书今古文注疏》
39卷,采自汉·魏,迄于隋、唐,惟不取赵宋以来诸人之说。又摭取王鸣盛、江声、
段玉裁等《书》 说,以其有古书证据。另有《周易集解》10卷、《夏小正传校正》3
卷、《明堂考》3卷等数十种。
王聘珍,字贞吾,清江西南城人。曾为谢启昆、阮元参订古籍。治经确守郑氏之学,
著《大戴礼记解诂》 13卷、《目录》1卷,发凡大旨,礼典器数,墨守郑义,解诂文
字,一依《尔雅》、《说文》及两汉经师训诂。
张惠言(1761-1802) ,字皋闻,清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官实录馆纂修、翰林
院编修。其学深于《易》、《礼》,《易》主虞翻、郑玄,《礼》主郑玄。著有《周
易虞氏义》9卷、《周易郑氏义》3卷、《周易郑荀义》3卷、《仪礼图》6卷、《读仪
礼记》2卷等。
郝懿行(1755-1825) ,字恂九,号兰皋,清山东栖霞人。嘉庆进士。潜心著述,
深于名物训诂之学。《尔雅义疏》为代表作。所著《郑氏礼记笺》有助于郑学研究。
焦循,字里堂,一字理堂,嘉庆举人。世传《易》学,对经、史、历算、音韵、
训诂之学,无所不精。以《诗》毛、郑义有异同,正义往往杂郑于毛,比毛于郑,作
《毛诗郑氏笺·补疏》 5卷;谓《礼》以时为大,训诂名物,亦所宜究,作《礼记郑
氏注补疏》3卷。
凌曙(1775-1829) ,字晓楼,一字子 ,清江苏江都人。国子监生。好学不倦。
初治郑氏学,得要领。又从沈钦韩问疑义,益贯穿精审。家居读《礼》,又作《礼论》
百篇,引申郑义。
严可均(1762-1843) ,字景文,号铁桥,清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庆举人。精
通文字、音韵之学。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中辑郑玄著述,有《皇后
敬父母议》、《戒子益恩书》、《尚书大传叙》、《诗谱叙》、《孝经注叙》、《六
艺论》等。还辑《孝经郑注》,刻入《咫进斋丛书》中。
吕飞鹏(1777-1849) ,字云里,清安徽旌德人。从凌廷堪治《礼》,长而癖嗜,
著《周礼补注》6卷,其大旨以郑氏为宗。又著《周礼古今文义证》6卷,尝考郑玄本
治《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义长且顺者为郑氏学,又注小戴所传《礼记》
49篇。又尝作《毛诗笺》,取郑氏之学证郑氏之注。
胡培(1872-1849) ,字载屏,一字竹村,清安徽绩溪人。嘉庆进士,官内阁中
书。祖匡衷,著有《三礼札记》、《周礼井田图考》、《井田出赋考》、《仪礼释官》
等,于井田多申郑义。培涵濡先泽,又学于凌廷堪,深精《三礼》,初著《燕寝考》
3卷,又积四十余年成《仪礼正义》40卷,自谓其例凡四:曰补注,补郑注之所未备;
曰申注,申明郑注之义;曰附注,附存近儒之经说;曰订注,订正郑注之违失。尚著
有《研六室文钞》,所作《北海郑公生日祀于万柳堂记》一文,叙述源流,简而能尽,
实而不诬。还搜取各书与《后汉书·郑玄列传》参考,补其缺略,成《郑公传考证》
1卷。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嘉庆、道光年间,
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
士。历官所至,振兴文教。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祀许慎、郑玄;在广州创立学海堂,
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并撰《校勘记》,汇刻《皇清经
解》。又由经籍训诂,求证于古代吉金、石刻。在任山东学政时,亲赴郑玄故里拜谒
郑公祠墓,为之修葺扩建,并 金承安重刻唐史承节所撰碑读之,校以《后汉书·郑
玄列传》,文字互有异同,其中《后汉书》“不为父母群弟所容”一句,碑文无“不”
字。他在《小沧浪笔谈》卷四中记碑发现的经过并加考证,后成《金承安重刻唐万岁
通天史承节撰后汉大司农郑公碑跋》一文,收入《 经室二集》卷七。后其门生陈
从黄丕烈处得元刊本《后汉书》,发现也无“不”字,遂证成阮说。阮元以石刻校正
文献,为研究郑玄提供了正确的文献基础。
马瑞辰(1782-1853) ,字元伯。清安徽桐城人。其父马宗 治汉学,宗郑氏,著
《毛郑诗诂训考证》、《周礼郑注疏证》等。瑞辰,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
主江西白鹿洞书院、山东峄山书院、安徽庐阳书院讲席。认为郑玄笺《诗》大旨,本
以述毛,其改读,非尽易传,而正义误以为毛、郑异义,又正义或误合传、笺为一,
遂撰《毛诗传笺通释》32卷,笃守家法,义据通深,治《毛诗》者多推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