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南朝时期的郑学传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85&run=13

一、南朝唯重郑注《三礼》
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生活在动乱年代的封建士大夫,或悲观厌世,或纵酒
浇忧,或崇尚虚无,玄学继魏晋之后渗入到经学领域,但门阀士族重礼,故郑注《三
礼》仍受到尊崇。
在魏晋时期郑学和王学互争胜负时,有些经学领域出现了新的学派,王弼以老、
庄之玄理说《易》,舍象数而言义理;杜预注《春秋左氏传》,范宁注《春秋谷梁传》;
何晏注《论语》;梅赜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这些经注推倒了汉代的今文、
古文学家所作的有关经注。汉代经注存者,只有《诗经》毛传、《三礼》郑注和何休
《公羊解诂》。可以说,南朝传习的是继续魏晋时期溶合了玄学的新的经学。它不墨
守一家一派,既有取于郑学,也有取于王学,并兼采玄学,被称为“南学”。
南朝时期,《周易》,宋用王弼注,立于学官。至南齐,从陆澄之言,始郑玄、
王弼并重,后又黜郑崇王。梁、陈二朝间亦王、郑二家并崇。《尚书》,继晋代之后,
把梅赜所献的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立于学官,惟梁、陈二朝郑、孔并立。《诗
经》用毛传。《左传》用杜预注,间亦用服虔注,服注实同郑注。《三礼》用郑玄注,
治《三礼》的学者众多。《论语》用何晏注。《孝经》,有荀 《孝经集解》,以郑
注为优,宋、齐以降,立于学官。

二、南朝传述郑学者
治《易》崇郑学者有严植之;治《毛诗》者数人,惟周续之得其旨;治《三礼》
者众多。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西)人。范宁为豫章太守时,曾诣宁受业,
居学数年,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名冠同门,称为“颜子”。精通《毛诗》六
义和《礼》、《论语》。按:范宁教授生徒,用郑氏家法,故续之所通之经应是郑学。
他曾在安乐寺给武帝讲《礼》,又曾答诸生《礼记》问,在治《毛诗》诸学者中,惟
续之所作《诗序义》最得毛、郑之旨。
范晔(398-445)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始为尚
书吏部郎,贬宣城太守。宋文帝时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他撰《后汉书》,为郑玄
立传,深美之,传末论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
学者略知所归。”还指出其祖父范宁“传授生徒,并专心郑氏家法。”
徐爰(394-475) ,字长玉,南朝宋南琅邪开阳(今江苏)人。宋时累官游击将军,
兼尚书左丞。他在谈到浑仪之制时引王蕃云:“郑玄有赡雅高远之才,沈静精妙之思,
超然独见,改正其说 (按:指对“璇玑玉衡”的解释) ,圣人复出,不易斯言矣。”
(《宋书·天文志一》。)对郑玄推崇备至。
陆澄,字彦渊,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起家
太学博士,官至光禄大夫加给事中,领国子祭酒。曾给王俭写信,说:“王弼注《易》,
玄学之所宗;今若弘儒,郑注不可废。” (《南齐书·陆澄传》。) 在江左崇尚王弼
《易》注之时,而澄独推崇郑注,可见其对郑学研究之深。
刘 ,字子 ,沛郡相县(今安徽潍湟县西北)人。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
教授,常有数十人。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南齐书》本传论
曰:“刘 承马、郑之后,一时学徒,以为师范。”梁元帝《金楼子·兴王篇》云:
“沛国刘 ,当时马、郑,上每析疑义,雅相推揖。”时人以马、郑相许,可见为崇
郑学者。
萧子显(487-537) ,字景阳,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好学工文。累
迁吏部尚书,加侍中。撰《南齐书》,在《刘 、陆澄传·论》中赞郑玄云:“康成
生炎汉之季,训义优洽一世孔门褒成并轨,故老以为前修,后生未之敢异。”
崔灵恩,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人。少笃学,遍通《五经》,尤精《三礼》、
“三传”。在梁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聚徒讲学,听者常数百人。治《毛诗》,兼
取郑、王之说,有《集注毛诗》22卷;治《左传》,作《左氏经传义》,申服难杜;
治《三礼》,亦杂采郑、王之说,有《集注周礼》40卷、《三礼义宗》47卷。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人。《隋书·经籍志》云:
“梁有陶弘景注《三礼目录》一卷,亡。”《三礼目录》为郑玄著作,陶氏为之作注,
当以郑学为宗。
范缜(约450-约510) ,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字子真,为刘 弟子,勤
学数年,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时《三礼》用郑注,范氏精《三礼》,当是崇郑
学者。又,何胤,字子季,刘 弟子,受《易》、《礼记》、《毛诗》,著《周易注》、
《毛诗统集》、《毛诗隐义》、《礼答问》等。又,司马筠,字贞素,刘 弟子,博
通经术,尤明《三礼》。梁初,拜尚书祠部郎。其子寿,传父业,明《三礼》。又,
孔佥,为何胤弟子,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论语》,生徒数百人。佥
兄之子元素,善《三礼》,有盛名。明《三礼》者,尚有何终之、沈峻、峻之子沈文
阿、沈洙及郑灼等。
贺 ,字德琏,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祖道力善《三礼》, 传其家学,
所造益深。仕齐为太学博士,梁初为太常丞,初开五馆,兼五经博士,为定礼乐,多
所建议。著《礼》、《易》、《老》、《庄》讲疏,有《宾礼仪注》145卷。对《礼》
尤为精通,馆中生徒常百数。其子革,字文明,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
《论语》、《毛诗》、《左传》,迁国子博士,于学讲授,生徒常数百人。革之弟季,
亦明《三礼》。
贺琛,字用宝,为贺 弟之子,幼从 习经业,尤精《三礼》。仕梁,参礼仪事,
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撰《三礼讲疏》、《五经滞义》及诸仪法凡百余篇。
皇侃,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贺 弟子,尤明《三礼》、《孝经》、《论语》。
起家兼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常数百人。撰《礼记讲疏》50卷、《论语义》10卷
及《礼记义》,并见重于世,学者传焉。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今湖北秭归县)人。少善《老》、《庄》,精解《丧
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
春秋》。治《易》,力崇郑注;治《三礼》笃好郑学。仕梁,为五经博士。馆于潮沟,
生徒常百数。讲五馆,生必至千余人。撰《凶礼仪注》479卷。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县)人。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精
通《三礼》,梁武帝时,对策高第,为国子博士,甚为儒者推许。始撰《三礼义记》,
值乱亡失。又撰《礼记义》40卷。
又, 《隋书·经籍志》 云:“梁有郗原《通郑》一卷,亡。”此书盖针对当时
《论语难郑》一书,为通贯郑义而作,是尚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