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郑学及其传述、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78&run=13

郑学是郑玄创立的融汇今、古文的经学。它的产生,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郑玄有四部经注完整地流传至今,对后世学术发展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
代都有儒家学者宗仰郑学,传述郑学,研究郑学,一千八百年来从无间断。
汉魏之际是郑学的极盛时期,由于郑玄有弟子上万人,加上郑学闳通博大、兼容
并包、简明扼要,大批儒家学者翕然归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学派,在当时的经学界
几乎形成郑学的一统天下。魏末,以王肃为代表起而批评郑学,并形成与郑学对立的
经学派别--王学。时郑玄弟子及再传弟子众多,朝廷论讲仍用郑氏经注,魏帝曹髦亦
主郑学,但王学因有司马氏集团作政治靠山,势力也十分强大。时治郑学者,如魏之
王基、孙炎、马昭、张融,蜀之许慈、姜维,吴之薛综、徐整等,捍卫郑学,与王学
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至司马氏建立晋朝,王学盛行一时,王肃所注群经皆立于学
官,置博士,王学遂“夺郑学之席”。至东晋,王学失去政治靠山,郑学的学术地位
得到恢复,其时立于学官的,多为郑玄所注群经,并置博士。正当郑学和王学斗争之
时,经学内部发生了新的变化。王弼取玄学注《易》,并取代郑氏《易注》的地位;
《左传》出现杜预注,与服氏注并立,梅 所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也立于学
官。
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分治带来经学的隔离,形成了南学和北学的对峙局面。南
朝承魏晋学风,经学中融入玄学,郑学受到新学派的挑战;北朝则承东汉学风,崇尚
郑学。所谓“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书·儒林传序》。),
就是对南学、北学特点的高度概括。但因南北朝政治上分裂,南北学没有显著的冲突。
无论魏晋,还是南北朝,由于门阀士族重礼,而郑玄《礼》学功夫最深、水平最高,
所以郑玄《三礼注》始终受到重视,与《毛诗传笺》并立于学官。北朝还将《易》、
《书》立于学官,故北学实是郑学。此时主郑学的学者或著书立说,或教学授徒,使
郑学世代传述。特别是治《三礼》的学者众多,名家辈出。
隋朝统一中国后,北学并入南学,郑学渐衰。除郑氏《毛诗传笺》和《三礼注》
立于学官外,郑氏《易注》、《书注》被王、孔取代。唐朝开国之初,在国家统一领
导下组织力量,选拔人员,考定五经定本,统一五经文字音训和义疏,孔颖达奉敕撰
写的《五经正义》和此后贾公彦等人撰写的四部经书的正义,合称《九经正义》,其
中的《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四部经书的正义采用了郑玄的经注,
其余诸经不采用郑氏经注,故此后《易》、《书》、《论语》、《孝经》等经的郑注
逐渐亡佚。
宋代庆历之后,学者治经风气大变。他们不相信章句训诂,撇开传注,独研义理,
郑氏经注不再受到尊崇。南宋怀疑学派对汉学全面质疑,特别是朱熹所注经传被朝廷
规定为教科书后, 郑学进一步衰落。 元灭宋,朱熹经注传到北方,时科举取士,唯
《礼记》 用郑注。 明代尊崇程朱理学,朱熹《四书集注》成为法定教科书,连郑氏
《礼记注》也不再采用,学风更加空疏,学者不睹古义,郑氏经注不受重视,郑学衰
落到极点。
清初,顾炎武首倡实学,研究音韵训诂,推崇郑玄,开清代朴学之风。张尔岐治
《礼》、阎若璩考《古文尚书》、臧琳治《诗》和《礼》,皆推崇郑学。至乾嘉时期,
汉学大盛,考据之风大兴,郑玄受到儒家学者推崇,郑学受到高度重视。汉学家治经
多宗郑氏, 或治《易》 ,如惠栋、张惠言;或治《书》,如王鸣盛、孙星衍;或治
《诗》,如戴震、马瑞辰;或治《三礼》,如沈彤、金榜、褚寅亮、张惠言、江永、
凌廷堪、胡培、凌曙等,皆对郑学有所发展。郑氏佚注的辑佚工作全面展开,袁钧、
孔广林、黄、马国翰、王复等皆成就显著。
鸦片战争以后,今文经学复兴,汉学进入尾声,作为乾嘉考据学的余波,仍有一
些学者治经宗主郑学,如陈奂、丁晏、郑珍、陈澧、黄以周、孙诒让、胡元仪等,在
《书》、《诗》、《三礼》等经的研究上取得成就。还有一些今文经学家的经学研究
也涉及到郑学,如宋翔凤、陈乔枞、皮锡瑞等人,都对郑学研究有一定的贡献。
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经学渐成强弩之末。“五四”运动以后,经学宣告终结,郑
学的研究一时大受冷落。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一些有经学功底又接受了马
列主义的知识分子,或欲成郑学专门之书,如吴承仕;或有志于经学史的研究,如范
文澜、周予同。然皆美志不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封
建文化遗产,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因受“左”的思潮的干扰,
经学研究受到冷落,郑学的研究也没有开展起来。直到80年代,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渐
繁荣, 郑学研究才活跃起来。 杨天宇对《三礼注》中有关汉史资料的辑录,王利器
《郑康成年谱》的编撰,安作璋主编《郑玄集》对郑玄著述的整理,为郑学研究提供
了基础资料。张舜徽的《郑学丛著》是当代郑学研究的代表作。90年代以后的郑学研
究,已从局限于由《毛诗传笺》研究郑玄的训诂学成就,深入到多种学科领域,如郑
玄的《易》学、《礼》学和《春秋》学,以及郑玄的哲学、政治、法律、教育思想等,
呈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之势。对郑玄的思想、成就,也能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进行分析研究,肯定其贡献和进步的部分,批判其封建的落后的东西,为客观、公正
地评价郑玄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