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强调“任贤”、“顺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73&run=13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郑玄目睹了宦官、外戚专权造
成的一幕幕惨剧,看到了农民起义摧枯拉朽的伟大力量,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地主阶
级知识分子,十分憎恶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主张革除弊政,缓和矛盾,以巩固封建
统治。他继承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在经注中予以阐发,特别强调“任贤”和“顺民”。

一、“任贤”
所谓“任贤”,即任用贤才治理国家,这本是儒家学派的固有主张,孔子就曾提
出“举贤才”的主张。郑玄继承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认为统治者只有任用贤才,才
能兴太平之事,他在经注中对这一思想进行阐发。如《仪礼·乡饮酒礼》:“歌《南
山有台》,笙《由仪》。”郑注:“《南山有台》,言太平之治,以贤者为本。”又
笺此诗序曰:“人君得贤,则其德广大坚固,如南山之有基趾。”《礼记·中庸》记
载了孔子回答哀公问政之言,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
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郑玄在注中说:“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对
“为政在人”加以发挥说:“在于得贤人也。”指出:“取人以身,言明君乃能得人。
”这些注释显然体现出他“任贤”的主张。
郑玄认为,贤才必须具备正直、刚克、柔克三德中的一德,以便供君主量才任用。
如《尚书·洪范》 : “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 (《尚书·洪范》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注,《郑氏佚书》本。) 郑注:“人臣各
有一德,天子择使之。安平之国,使中平守一之人治之,使不失旧职而已;国有不顺
孝敬之行者,则使刚能之人诛治之;其有中和之行者,则使柔能之人治之,差正之。”
(《郑氏佚书·尚书注》。)他还认为,为人臣要有刚柔结合、宽猛相济的本领,才能
“成治立功”。他说:“刚而能柔,柔而能刚,谓宽猛相济,以成治立功。”这些注
释,反映了郑玄对贤才的渴望和对能臣的呼唤。

二、“顺民”
所谓“顺民”,即为政要顺民之心。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郑玄认
为,顺民是为政的根本。从历史上看,没有离开人民而治理好国家的。他在经注中还
贯通儒道,加以阐述。如《周礼·地官·乡大夫》:“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
民兴能,入使治之。”郑注:“言为政以顺民为本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
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如是,则
古今未有遗民而可为治。”此注显然是针对东汉的社会现实,指出统治者不可违背民
意。
郑玄“任贤”、“顺民”的政治,虽然没有超出儒家政治思想的范畴,但它却具
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郑玄在注经的过程中,针对东汉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