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志于经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7&run=13

一、少年志学
郑玄在东汉顺帝永建二年丁卯(127年) 秋七月戊寅(初五)生于北海国高密县西南
一个贫苦家庭(今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他的八世祖郑崇做过尚书仆射,但到他父亲
这一代,早已败落。受祖上遗风的影响,少年时的郑玄志向远大,勤奋好学。他天资
聪明,酷爱读书,喜欢书数,“八九岁能下算乘除” (《太平广记》卷二一五引《郑
玄别传》。) 。他不求虚荣,而务实学。12岁那年,他随母亲到外祖母家做客,适逢
正腊,同列十多人都穿着漂亮的衣服,非常讲究修饰,夸夸其谈,但郑玄对此不感兴
趣, 漠然置之。 母亲私下督责他,他不以为然,竟说:“此非我志,不在所愿。”
(《后汉书·郑玄列传》李贤注引《郑玄别传》。)
郑玄尤其喜欢阅读儒家的经书,13岁时已能诵读《诗经》、《尚书》、《周易》、
《仪礼》、《春秋》等五经。此外,他还研究天文、占候、风角、隐术等五行占验之
术。如风角,就是古代一种占候之法,即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这些在汉代
是很流行的学问。东汉统治者崇尚灾异、符瑞,当时的地方官吏常上报“符瑞”,借
以对统治者歌功颂德。在郑玄16岁那年,有人献上一株嘉禾和一株嘉瓜。嘉禾异本同
实,实为罕见,县里要上报,但所写的表文词鄙略。郑玄熟读五经,通晓数术,能写
一手好文章,于是请他改写。郑玄为之改作,并著《嘉禾颂》、《嘉瓜颂》各一篇。
县吏看了郑玄的颂辞,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个少有的奇才,称他为“神童”。当时
高密县属北海国,景君任北海相,也看重郑玄的才能,亲自为郑玄修冠礼。
郑玄对数术的研究,在青年时已很有造诣。他17岁那年,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
然刮起大风,就立即跑到县府报告,说:“某时当有火灾,宜祭禳,广设禁备。”
(《太平御览》卷八六八引《郑玄别传》。)到时果然发生了火灾,由于事先有准备,
没有酿成大灾,于是郑玄能预知火灾的传闻不胫而走,他被看做与众不同的人。

二、不愿为乡吏
郑玄虽然志于经学研究,并已有一定的造诣,但是由于家境贫困,父母兄弟都不
允许他继续攻读。在他18岁时不得不出仕,做了乡啬夫。汉代实行郡县制,县下设乡,
乡设啬夫。啬夫“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 (《后
汉书·百官志》。) ,是主听讼狱和收赋税的乡吏。他在任乡啬夫时,认真做好主管
的工作,“隐恤孤苦,闾里安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九。)。后又改任乡佐,主
管赋税。
郑玄虽然担任乡吏,但是并不想放弃攻读经学的志愿,所以每逢休假,常到学官
那里读经,向老师请教。县里对这种贫而好学的精神给予赞美,而他父亲表示反对,
多次愤怒地训斥他,但他仍然坚持这样做,继续努力读经。到21岁时,郑玄已成为一
个“博极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精算术” (《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郑
玄别传》。)的年轻学者了。
郑玄为乡吏时,杜密调任北海相。杜密到高密县巡视时,见到担任乡佐的郑玄,
经过交谈,杜密认为郑玄是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才,非常器重他。为解决郑玄家贫无力
求学的困难,杜密在北海给他安排了职务,以吏俸资助他求学,送他进入太学深造。
于是,郑玄结束了三年的乡吏生涯,踏上了游学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