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易赞》、《书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41&run=13

一、《易赞》
《易赞》可视为郑玄对《周易》的解题。原文已佚。散见于《世说新语·文学》
刘孝标注和《周易正义·卷首·八论》。清代袁钧辑其佚文,附于《易注》卷九末。
郑玄在《易赞》中解释了《易》的含义,说:“《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
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系辞》曰:‘《乾》、《坤》,《易》之
蕴也,《易》之门户也。’又曰:‘《乾》, 也示人易矣;《坤》, 然示人简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简易法则也。又曰:‘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
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唯变所适。’此则言其从时出入移动
也。又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 ’ 此则言其张设布列不易。据此三义,而说《易》之道,广矣,大矣。”
(《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这里,郑玄以“简易”、“变易”、“不易”六
字,高度概括地阐明了《易》名的深刻含义,并据《系辞》指出了《易》道的广大。
郑玄对《易》名含义的解释,其观点源于《易纬·乾凿度》。所谓“易”,即“简易”,
包括易知、 易行, 执简以驭繁,由一以统万,广大悉备,无所不包,《系辞》所谓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所谓“变易”,指气而言,变动不居,运行不已,化生万
物,即事物随时都在运动变化,《系辞》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所谓“不易”,是指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系辞》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
以陈,贵贱位矣”。郑玄对《易》名的解释及其思想,尤其是其“变易”思想具有辩
证法的因素,是应该肯定的。
郑玄在《易赞》中,还对八卦及重卦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伏羲
作八卦,神农重卦。伏羲作八卦的观点,源于《易·系辞下》,是先秦故说,郑玄取
之,但此说很难论定。关于重卦作者,《易·系辞下》未有明言,先秦古籍皆未言及。
至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周本记》中提出文王重卦说,班固因袭此说。郑玄又提出
神农重卦说,可备一说。
郑玄在《易赞》中对三代《易》名作了解释,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
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
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周易正义卷首·第三论三代〈易〉
名》。) 关于三代《易》名,见《周礼·太卜》,郑玄注文与此同。然唐代的孔颖达
奉命撰《五经正义》,其中的《周易正义》取王弼注,而不取郑玄注。郑玄对《三易》
之名的解释,也成一家之言。

二、《书赞》
《书赞》可视为郑玄对《尚书》的解题。孔颖达《尚书·序》疏云:“郑玄谓之
‘赞’者,以序不分散,避其序名,故谓之赞。赞者,明也,佐也,佐成序义,明以
注解故也。”原文已佚。散见于《经典释文·序录》、《尚书·序》疏、《尚书·虞
书》 题疏等。清代袁钧辑其佚文,附于《尚书注》卷九末;王仁俊辑《书赞》1卷,
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书类》。
郑玄在《书赞》中首先对《尚书》的名称含义作了解释,说:“孔子撰《书》,
尊而命之曰《尚书》。尚者,上也,盖言若天书然。” (《经典释文·序录》。) 释
“尚”为“上”,就训诂而言,是正确的。但又把“上”引申为“天”,认为《尚书》
“若天书然”,则是对《尚书》的神化。这一观点来自纬书。《书纬·璇玑钤》云:
“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书也,如天行也。”(《艺文类聚》卷五十五引。)
他还直接引用《璇玑钤》之文,曰:“因而谓之‘书’,加‘尚’以尊之。”又曰:
“《书》务以天言之,故曰《尚书》。”(《尚书·序》疏。)这些说法未必正确,但
保存了一些汉代今文经师遗说,对研究汉代经学有一定价值。
郑玄在《书赞》中对《古文尚书》的来历、篇数以及传授情况作了说明。他说:
“《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以形言之为科斗,指体,即周
之古文。”(《尚书·序》疏。)这涉及到《古文尚书》的来历和字体。又说:“经五
十八篇。”(《汉书·艺文志》注。)这是东汉《古文尚书》的篇数。又说:“我先师
棘下生子安国亦好此学,卫、贾、马二三君子之业,则雅才好博,既宣之矣。” (④
《尚书·虞书》大题疏。) 这是东汉《古文尚书》的传授情况。以上为研究东汉《古
文尚书》有关问题提供了资料。
《书赞》还涉及到百篇《书序》,说:“《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
《周书》四十篇。”④并指出:“《序》,孔子所作。”(《尚书·尧典·序》疏。)
这为研究郑玄《尚书》学提供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