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38&run=13

一、《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的辑佚
郑玄这三种著作是为驳斥何休所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 梁废疾》
三书的观点而作。何氏三书,《隋书·经籍志》皆有著录,同时又著录:“《春秋
 梁废疾》三卷,何休撰,郑玄释,张靖笺。”《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春秋
左氏膏肓》十卷,何休撰,郑玄针。”“《春秋公羊墨守》二卷,何休撰,郑玄发。”
“《春秋 梁废疾》三卷,何休作,郑玄释,张靖成针。”《新唐书·艺文志》同。
这种情况说明,郑玄的三种著作与何氏三书在隋朝以前各自单行,至唐代郑、何之书
已合二为一。宋代,唯《崇文总目》著录“《左氏膏肓》九卷”,到陈振孙所见已残
缺,后遂亡佚。
清修《四库全书》 , 收入郑氏三书佚文,计《针膏肓》1卷,《起废疾》1卷,
《发墨守》 1卷。相传为王应麟所辑,不可信。清人辑本有多种,主要有:王复辑、
武亿校《针膏肓》1卷、《发墨守》1卷、《起废疾》1卷,见《艺海珠尘全集》甲集、
《问经堂丛书》、《榕园丛书》甲集、《后知不足斋丛书·郑氏佚书》、《食旧堂丛
书》等;袁钧辑《针膏肓》1卷、《发墨守》1卷、《释废疾》1卷,见《郑氏佚书》;
孔广林辑《针左氏膏肓》 1卷、《发公羊墨守》1卷、《释 梁废疾》1卷,见《通德
遗书所见录》 ;黄辑《针左氏膏肓》1卷、《发公羊墨守》1卷、《释 梁废疾》1
卷,见《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

二、郑氏三书驳斥何休的特点
从郑氏三书的佚文来看,他是对何休的论点逐条予以驳斥,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一)引经据典。郑玄熟悉儒家经典,他在驳斥何休时,或引用《周礼》,或引用
《诗经》,使何休在经典面前不战自败。如何休《左氏膏肓》云:“天子车称大路,
诸侯车称路车,大夫称车。”认为郑子侨是大夫,而《左传·襄公十九年》却载“王
赐之大路” 。 可见,“于义,《左氏》为短”。对此,郑玄引《诗·小雅·采薇》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说明“大夫之车称路”。又据《周礼》、《乡饮酒礼》可
“名同于上”,证明“卿大夫之路”可同于“天子大路之名”。所以,“何休之难非
也”(引文见《郑氏佚书》本。)。
(二)以史实为据。《公羊传》解经,往往脱离历史事实,只根据主观理解来附会
经义。对此,郑玄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公羊》经说的失误。如《公羊传·桓公十一
年》有“古者郑国处于留”,“庄公死,已葬,祭仲将往省于留”之说。对此,郑玄
《发墨守》根据郑国建国的历史,指出:桓公始封,“国在宗周畿内”,即“京兆郑
县”;武公“迁居东周畿内”,即“河南新郑”;留“在陈、宋之东”,“郑受封至
此适三世”。怎么能有“古者郑国处于留”、“祭仲将往省于留”之事呢? 既然《公
羊传》所述不符合历史事实,何休的“墨守”吹嘘也就不攻自破。
(三)以理服人。如何休《 梁废疾》针对《 梁传·僖公二十三年》解释宋襄公
“不葬”是“失民”,“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据《春秋》“贵偏战而恶诈
战” , 认为“宋襄公所以败于泓者,守礼偏战也,非不敢教其民也”,故《公羊》
“美其有承齐桓、尊周室之美志”。郑玄对何休赞美宋襄公不以为然,《释废疾》指
出:“教民习战而不用,是亦不教也。”指出:诈战是不约好战期而进攻,泓之战不
是诈战。既然如此,就应“观敌为策,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然而,宋襄公违
背了战争原则,又不纳谏,“故徒善不用贤良,不足以兴霸王之功;徒信不知权谲之
谋,不足以交邻国、会远疆”。郑玄纳辩于理之中,使何休不能再驳。
(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郑玄利用《公羊》家所阐述的《春秋》“微言大义”
反驳何休,使何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如《公羊》家强调《春秋》的华夷之辨,褒扬
夷狄的进化,痛斥华夏诸国的不尊礼法行为,而何休有时立论疏忽,反被郑玄抓住。
《 梁传·昭公十二年》据《春秋》“晋伐鲜虞”解释说:“其曰晋,狄之也。其狄
之何也? 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何休《 梁废疾》曰:“《春秋》
多与夷狄并伐,何以不狄也?”郑玄《释废疾》曰:“晋不见因会以绥诸夏而伐同姓,
贬之可也。狄之大重晋,为厥 之会,实谋救蔡。以八国之师而不救,楚终灭蔡。今
又伐徐,晋不纠合诸侯以遂前志,舍而伐鲜虞,是楚而不如也,故狄称之焉。”郑玄
叙述了一段历史事实,认为华夏诸国不能相互救助,坐视蛮夷灭掉兄弟国家,这和夷
狄无异,故不说“晋伐北狄”,而直书“晋伐鲜虞”,把晋和夷狄并列以示讥刺。这
里,郑玄反客为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何休有口难辩,发出“入室操戈”
之叹。

三、郑氏三书的价值
郑氏三书,连论敌何休都为之叹服,足见其见解之精辟。今存佚文虽不及原书十
之一二,但仍有重要价值。
第一,三书对研究汉代今、古文学派的斗争有重要价值。何休是今文经学家,他
伸《公羊》而难《左氏》、《 梁》。而郑玄治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他驳斥
何休,用事实说话,使论敌的观点不攻自破。郑玄战胜何休,古文学派占了上风,它
结束了汉武帝以来今文经学独尊的局面,促进了今古文学的融合。
第二,三书是研究郑玄《春秋》学的重要资料。郑玄认为,《春秋》“三传”各
有所长。他治《春秋》,宗《左传》而兼取《公羊》、《 梁》。他根据历史事实,
驳斥了何休对《左传》、《 梁传》的责难,指出《公羊传》经说的失误,攻破了何
休的吹嘘,动摇了人们对《公羊传》经说的信仰,加强了《左传》的地位。从郑玄驳
斥何休的特点来看,也说明郑玄对《春秋》经传的研究,是把重点放到史实方面,较
少空谈“经义”,表现出求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