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论语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31&run=13

《后汉书·郑玄列传》列郑玄所注群经,其中有《论语》。《论语》在西汉有左、
齐、鲁三家。汉成帝时,张禹以鲁说为基础,采齐说合理成分,作《鲁安昌侯说》,
即《张侯论》。其说影响很大,东汉以《论语》名家者包咸、周氏,都作有《论语章
句》,并出自《张侯论》。自《张侯论》行,《齐论语》渐无人传习,约至东汉时失
传。《古文论语》一直在民间流传,东汉马融曾为作训说。郑玄注《论语》,以《张
侯论》为底本,又以古文校之。《经典释文》称郑玄“以齐、左读正凡五十事”,不
确。

一、《论语注》的辑佚
郑玄《论语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都著录为10卷, 但《宋文·艺文志》 已不见著录,当在宋代以后亡佚。清代对郑玄
《论语注》 进行辑佚的有多家,主要有:王谟辑《论语注》1卷,见《汉魏遗书钞·
经翼》 ; 袁钧辑《论语注》10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论语注》10卷,见
《通德遗书所见录》;宋翔凤辑《论语郑氏注》10卷,见《浮溪精舍丛书》、《食旧
堂丛书》;马国翰辑《论语郑氏注》10卷,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论语类》、
《郑学汇函》 ;黄辑《论语注》1卷,见《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黄氏逸书
考·通德堂经解》 ;王仁俊辑《论语郑氏注》1卷,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
·论语孟子类》 、 《十三经汉注》 。至民国时期,尤璋又辑《郑注论语》1卷,见
《小学搜佚下编补》。

二、《论语注》的体例
(一)校出异文。郑玄以《古文论语》校《鲁论语》,校出的异文在注中说明。如
《公冶长》:“崔子弑齐君。”郑注:“鲁读崔为高,今从古。” (引文见《郑氏佚
书·论语注》,下同。)今辑本从《经典释文》中得24条。
(二)随文释词。大体同其他经注。如《为政》:“子张学干禄。”郑注:“子张,
弟子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也。干,求也。禄,禄位也。”常用的术语有“曰”、
“为”、“谓”、“犹”、“言”等。如《学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郑注: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三)注明读音。注明难读的字或易读错的字之读音,常用“读曰”、“读为”。
如《先进》:“异乎三子者之 。”郑注:“ 读曰诠。诠之言善也。”《子张》:
“则以为后己也。”郑注:“厉读为赖,恃赖也。”
(四)指出误字。如《子罕》:“麻冕,礼也。今也纯,俭。”郑注:“纯,当为
缁。”有时通过考证,指出误字。如《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
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郑注:“伯夷、叔齐、虞仲,辟世者。荷 、
长沮、桀溺,辟地者。柳下惠、少连,辟色者。荷蒉、楚狂接舆,辟言者也。七,当
为‘十’字之误也。”
(五) 解释句意。如《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郑注:“求善居,而不处
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也。”有时也说明比喻义。如《八佾》:“缋事后素。”郑注:
“凡绘画,先布众采,然后以素分其间。素用绘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
须礼以成也。”
(六) 串讲全段。如《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若乡人之善者善之,乡人之恶
者恶之。’”郑注:“一乡之人皆好此人,此人何如?子曰:未可即以为善。何者?此
人或者行与众同,或朋党矣。子贡又曰:若一乡之人皆恶此人,此人何如? 子曰:未
可即以为恶也。何者? 此人或者行与众异,或孤特矣。不若乡人之善行者善之,恶行
者恶之,与善人同,复与恶人异。道理胜于前,故知其实善。”

三、《论语注》的价值
第一,从郑玄《论语注》的佚文来看,其注释简明易懂,释义准确,对阅读《论
语》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
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郑注:“此道谓礼也。动容貌,能济济跄
跄,则人不敢暴慢之也。正颜色,能矜庄严栗,则人不敢欺诞之也。出辞气,能顺而
说之,则无恶戾之言入于耳也。”
第二,《论语注》涉及校勘的内容尚存24条,对于了解《古文论语》和《鲁论语》
的差别有一定的价值。如《阳货》:“古之矜也廉。”郑注:“鲁读廉为贬,今从古。”
第三,郑玄在《论语注》中也倾注了自己的一些思想观点,对研究郑玄的思想有
一定的价值。如《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郑注:“孝为百行之本。
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这表现了郑玄以孝为本的政治思想。郑玄还借注释孔子的
教学原则,表现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如《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郑注:“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
为之说也。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