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成员名单、编纂说明、目录及其它资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122&run=13

郑玄志
《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
二○○三年·济南
《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吴爱英 蔡秋芳
顾 问 安作璋 孟祥才 吕伟俊 谢祥皓
主 任 刘秋增
副 主 任 孙邦信 孙其海 刘德荣
委 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福震 王天瑞 王伯涛 王建荣
王登林 冯梦令 吕在模 刘志荣
刘铭伟 李广生 李延华 李惠东
何茂远 邵伟 杨文延 张本
张在同 张敬忠 张理田 郑成尧
赵加洋 胡岗 胡爱华 夏照林
徐华东

《郑玄志》总纂人员

总 纂 刘秋增
副 总 纂 马福震 夏照林
编 纂 林秀玲(执行) 李坤 李天程 蒋庆立

《郑玄志》编纂委员会

主 任 吴元宝
副 主 任 王卫东耿天勤
委 员 李健 李希贵 徐兆凯 张聿嘉
鞠志华 邱兆松 刘顺利 范锡宝
郑存阶 綦宗良 李铭
主 审 李健
主 编 耿天勤
副 主 编 李铭
编 辑 钟伟

编纂说明
一、本志的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全面地、客观地记述郑玄的生平、事迹、影响,
系统地、科学地评价郑玄的著述及其思想、学术成就。
二、本志的结构,采用章节体,“横分门类,纵述历史”。全志设八篇;视具体
情况,篇下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首以概述,总括全志;附录,视其内容,或附
于篇后,或附于志末。
三、本志的表述形式,以志体为主,并采用述、记、图、表、录、考诸体。
四、本志所据资料,为古代文献、历代研究成果、当代报刊和学术论著,以及实
地考察资料。对各种资料,详加考订,择善入志。对歧异之说,一般取学术界认同的
观点,并对异说进行考证,作为附录。凡属引文,皆注明出处。
五、本志上限,始于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 郑玄出生,并追述其先世;下限止
于2000年底。纪年方法,民国以前采用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民国元年始采用公
元纪年。志中凡涉及古代地名,仍沿用当时名称;古今地名不一者,括注今名。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家世与生平
第一章 家世(13)
第一节 先世世系(13)
第二节 后裔(16)
第二章 生平(18)
第一节 志于经学(18)
第二节 游学生涯(21)
第三节 讲学注经(24)
第四节 屡拒征辟(27)
第五节 关心朝政(30)
第六节 卒于元城(32)
附:一、郑玄生平大事系年(34)
二、郑玄家世生平考略(41)
(一)郑玄与郑兴、郑众关系考(41)
(二)郑玄师第五元先考(42)
(三)马融追杀郑玄说考(44)
(四)郑玄死因考(45)
(五)郑益恩之死考(47)
(六)王基非郑玄弟子考(48)
三、郑玄弟子名录(48)

第二篇 经注、纬注和杂著
第一章 今存郑氏经注(59)
第一节 《三礼注》(59)
第二节 《毛诗传笺》(70)
第二章 经传郑注辑佚(77)
第一节 《周易注》(77)
第二节 《古文尚书注》(84)
第三节 《尚书大传注》(90)
第四节 《孝经注》(93)
第五节 《论语注》(96)
第三章 纬书郑注辑佚(101)
第一节 《易纬注》(102)
第二节 《书纬注》及其他纬注(106)
第三节 纬书郑注的内容和价值(108)
第四章 杂著(111)
第一节 《六艺论》(111)
第二节 《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113)
第三节 《驳五经异义》(117)
第四节 《鲁礼禘 义》、《丧服变除》(120)
第五节 《易赞》、《书赞》(123)
第六节 《三礼目录》(126)
第七节 《毛诗谱》(130)
第八节 《答临孝存周礼难》及其他(136)
附:郑玄著述表(142)

第三篇 学术成就
第一章 经学成就(154)
第一节 遍注儒家经典(154)
第二节 注经兼采今、古文(162)
第三节 郑玄经注的特点(164)
第四节 以学术统一经学(167)
第二章 文献学成就(172)
第一节 校勘学成就(172)
第二节 训诂学成就(179)
第三章 教育学成就(188)
第一节 对古代学制的研究(188)
第二节 对教育作用和意义的认识(191)
第三节 对教育原则和方法的阐发(193)
第四节 对教师地位和条件的论述(197)
第四章 法律学成就(201)
第一节 对法律原则和制度的阐释(202)
第二节 对法律概念的解释(204)
第五章 自然科学成就(207)
第一节 天文、历法成就(207)
第二节 力学成就(216)

第四篇 思想
第一章 哲学思想(223)
第一节 崇尚《礼》学(223)
第二节 郑玄《易》学中的理性因素(226)
第三节 宗教神学思想(228)
第二章 政治思想(234)
第一节 维护孝、忠观念(234)
第二节 强调“任贤”、“顺民”(237)
第三章 法律思想(240)
第一节 立法思想(240)
第二节 执法思想(245)
第三节 德治思想(248)

第五篇 郑学及其传述、研究
第一章 郑学的产生及其特点(257)
第一节 郑学产生的原因(257)
第二节 郑学的特点和成就(261)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郑学传述(265)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郑学传述(265)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郑学传述(270)
第三节 南朝时期的郑学传述(272)
第四节 北朝时期的郑学传述(277)
第五节 隋代的郑学传述(283)
第六节 唐代的郑学传述(285)
第三章 宋元明时期的郑学传述(288)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郑学传述(288)
第二节 明代的郑学传述(292)
第四章 清初至乾嘉时期的郑学传述(294)
第一节 清初康雍时期的郑学传述(294)
第二节 清乾嘉时期的郑学传述(297)
第五章 近代以来的郑学研究(305)
第一节 近代的郑学研究(305)
第二节 现代的郑学研究(310)
第三节 当代的郑学研究(313)
第六章 日本的郑学研究(322)
附:一、历代郑学研究著作书目(325)
二、20世纪80、90年代郑学研究论文目录(332)

第六篇 遗迹遗存祀典
第一章 遗迹(341)
第一节 故里遗迹(341)
第二节 活动遗迹(343)
附:以郑玄名字命名的村庄、学校(346)
第二章 遗存(349)
第一节 郑玄碑铭(349)
第二节 郑公祠、郑公像(353)
第三节 《论语郑氏注》残卷(358)
第三章 祀典(364)
第一节 官祀(364)
第二节 民祭(367)

附录
一、郑玄列传[南朝宋]范晔撰(373)
二、后汉大司农郑公之碑[唐]史承节撰(377)
三、郑玄别传[清]洪颐煊辑(381)
四、纪念与颂扬郑玄文章选辑(385)
五、纪念与颂扬郑玄诗、词、赋选辑(414)
六、郑玄年谱书录(433)
七、主要参考书目(434)
编后记(441)

编 后 记
《郑玄志》由高密市人民政府承编,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总纂。
1997年4月,高密市史志办公室接受了《郑玄志》的编写任务,成立了《郑玄志》
编纂委员会,并聘请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耿天勤教授担任主编,正式开始工作。在对
郑玄传世的经注《毛诗传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和郑氏纬书
注与《郑志》、《郑记》进行反复研究,对历代学者和当前学术界对郑玄的研究情况
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于1997年8月拟定了《郑玄志》章节目录,征求专家意见,
并呈请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领导审定后,开始写作。其间曾先后对高密市双羊镇的郑玄
墓、郑公祠进行了考察,访问了住在后店村的郑玄第五十三代嫡孙郑学善,又到青岛
市崂山区惜福镇书院村考察了郑玄在不其山的讲学遗址,到青州市郑母镇考察了郑玄
初葬地遗址,获得一些新的实地考察资料。1999年6月完成初稿。
1999年10月12日,高密市政府在高密召开志稿评审会。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潍坊市史志办公室、特邀专家教授及有关人员出席稿评会。会议在肯定《郑玄志》初
稿的同时,就志稿的结构、内容、资料、语言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会后,根据评稿
会上的意见开始修订, 于2000年5月完成修订稿。修订稿对初稿的某些篇、章进行了
调整, 对大部分章、节进行了重写,改正了一些错讹之处。2001年6月,对志稿进行
了最后修订。
《郑玄志》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安作璋教授的关心,帮助主编解决了一些学术
难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还得到即墨市政府、青州市政府及高密市双羊镇文化站、
康成中学、青州市郑母镇、青岛市崂山区惜福镇书院村、淄博市淄川区史志办公室领
导和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不足之处,尚祈专家与读者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