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郑公祠、郑公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10&rec=109&run=13

一、高密郑公祠
郑公祠最早建于何时,史无记载,相传汉代末年初建。唐代史承节撰《后汉大司
农郑公之碑》,铭文中有“云愁庙古,月暗坟荒”之句,据此推断,唐前应有郑公祠。
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在其墓旁建祠,是祭祀
的需要。 此后, 历代从祀,明代还曾改祀于乡,祀必有祠。于钦《齐乘》卷五云:
“郑康成祠墓,胶州高密县西北五十里,刘宗山下,山产磨石,古砺阜也。”是元代
有郑公祠之明证。
今位于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头的郑公祠,是唯一与郑玄墓并立者。祠为青石黑
砖结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台上建殿三间,起脊成坡状,黑瓦封顶,门窗
上拱下方,相映成趣。祠南向,长9.6米,宽5.7米,高8.1米。台高5.5米,台阶22级。
该祠于唐、金、元、清、民国皆曾重修。据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高密县志·杂稽》
记载,清雍正九年,郑氏裔孙山东布政司郑禅宝重修祠、墓,置祭田二十亩,邑人单
伦又捐田十亩。今祠之东侧有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白理石,高1.2米,宽0.6米,
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碑记”。西侧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青
石料,高1.2米,宽0.6米,碑文隶书镌刻。时任山东学政的阮元在《重刻唐史承节郑
公祠碑跋尾》中记其事,云:
汉高密郑司农祠墓,在潍水旁砺阜山下,承祀式微,不能捍采樵者。潍沙乘风内
侵,其深及墙,祠宇颓没,元率官士修之,祠南门外积沙深远,遂改门东向,植松杨
行栗于西南以杀风势。修齐正殿,改书木主,增建房屋三楹,为官吏祭宿地。建坊书
通德门,以复孔文举之旧。祠外田庐,号郑公庄者三,散据高密、安丘、昌邑三县地,
郑氏苗裔百数十居之,务农少文,而谱系世守,犹可考择。其裔孙宪书请于礼部,札
为奉祀生,给田庐,使耕且读。是役也,掘沙之工,半于土木。
民国年间所修郑公祠内有郑玄、郑益恩、郑小同三座塑像。到1953年,当地群众
纷纷前来求神,为破除迷信,政府将塑像捣毁。1988年,又成立高密县修复郑公祠筹
备委员会,对郑公祠进行修葺,重塑一座郑公像。今祠之东南建一碑亭,碑书“修复
郑公祠碑记”。祠之西南建一亭,名曰“问经亭”,亭内有石桌、石凳。今祠有黑漆
木制门两扇,上书一联:“文章凭人论,经学赖公传。”门上横额题“郑公祠”。祠
内郑公像两旁有一联云:“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横批:“海岱宗师。”
祠内西墙襄刻明弘治七年(1494年)高密知县刘凤仪七律一首,名《谒郑公祠墓有感》。
祠前有古柏1株, 仅存枯干,久而不朽,老干盘曲,状若虬龙。祠后即郑玄墓,墓前
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高密知县钱廷熊所立碑。上书“汉郑康成先生之墓”。
郑公祠墓园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占地约5亩。有专人管理。

二、黉山郑公书院、康成祠
黉山,原名梓 山,位于淄川城东北十里处。郑玄游学淄川,居此山,在山之阳
半山腰设书院以经学教授,生徒五百余人,为儒家学者所尊崇。
郑公书院座北朝南。院内东西学舍,舍前有走廊,北屋为书房。北屋两侧各有一
个拱形墙门,有石台阶,沿石阶进入后院。后院北屋为康成祠,东西两舍为学生住宿
之所。
康成祠,亦称郑公庙、郑康成庙,内有郑玄塑像。祠前松柏森森,碑铭林立。祠
后建有高楼。康成祠始建年代无碑记可考。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县志》载:“郑康
成庙,在东城门外十里梓 山上,肇创无考。”元延二年(1315年)重修此庙,张泰
亨撰《郑康成庙记》云:“淄川自古山东一名郡,州治之东北行十里许,有山曰梓 ,
山之阳有汉代司农之庙,庙无碑记可考,但故老相传云,此方历代相承,祭祀不绝者,
不知其几何年耳。昨因金季天下大乱,风驱电掣,靡物不碎,此庙所以火而不存。”
元至正六年(1346年)、明嘉靖五年(1526年)均曾重修。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又增修
庙及碑文。
郑公庙侧建有戏台,可供万人观看。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九月九日是黉山香火,
即郑公庙庙会。庙会前三四天,善男信女纷至沓来,四方商贾云集于此。戏台的前侧
有一片石台,传说是郑康成晒书台。台旁生有郑公捆书用的鞭书草,又名书带草。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淄川,为修炮楼将黉山上的树木砍光,并焚毁郑公书院、
康成祠,石碑被砸碎。
1991年,淄川区寨里镇为开发黉山风景区,筹集资金,在旧址修建郑公书院、康
成祠两个院落,并塑郑玄像。

三、郑公像
传世《郑大司农郑公像》有二:一为高密县文化馆藏。长形,像在下部,半身。
郑玄穿平民衣服,头戴幅巾。左下侧有“南熏殿本泰州朱 年摹”字样。上部右一行
篆书“郑大司农郑公象”。次行起书曰:“嘉庆十年岁在乙丑题,付傅大令廷兰携至
高密祠,诒贤裔 藏传远。嘉平月望后一日。”落款是:“赐进士及第山东督粮道阳
湖后学孙星衍敬书。”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袁行云藏。亦长形,像在下部,
半身。郑玄穿戴略同上一幅。此像上题字较多。上右为清嘉庆戊辰(1808年)正月严可
均题隶书“汉大司农郑公像”。上中为咸丰元年(1851年)冬十月许瀚题词,曰:“于
戏! 集群圣之大成者,孔子;集群儒之大成者,郑公。何幸千七百年而后,犹得肃瞻
乎其容。 汉氏之传经,类专门之是崇;譬江河自成其大,究难比量乎水宗。唯公起
于炎季,汇今古而兼同。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孝经》、
《论语》,咸有所著述,要秉《礼》以折衷;阐姬公之制作,范万祀而开群蒙;入室
操戈非伐异,受捧手非党同;羌实事以求是,泯门户而胥融;富网罗而大囊括,其斯
为海之冲 。於戏!大哉!门通德兮魏魏,草书带兮茸茸;伟须麋兮秀美,戴幅巾兮雍
雍; 高山兮 止,心向往兮焉穷。”上左文曰:“《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五引《郑
君别传》:君以永建二年七月戊寅生。《后汉书》本传:公以建安五年卒,年七十四。
上距永建二年年数正相合。《顺帝纪》是年秋七月甲戌日有食之,则公为永建二年七
月五日生也。戊辰岁十月十三日洪颐煊记,孙星衍书。“左中为咸丰四年(1854年)山
阳鲁一同题词,曰:“汉四百祀何不良,燕山黄巾鸱而张。公澡厥德尸其乡,瞑目不
见天元黄。下扫华邴如 糠,何况四世三公豚犬儿郎。饮君一石意差强,草中卧看牛
触 。”下右为道光庚戌(1850年)立春包世臣赞,曰:“先王之道,为国以礼。君子
持躬,莫不由此。苟教东海,章明统类;运际五百,郑公蹶起。爰为《礼》注,定人
之轨。人轨既定,教思无已。猗嗟! 郑公可知百世。”下左题词有二,右为南丰谭祖
同题,曰:“漠 若不及,公幼称奇童。艰卓获授受,《诗》、《礼》遂已东。猗嗟
士尚志,豁发万古蒙! ”左为闽高均儒题,曰:“敬慎威仪,以近有 (“有”字下脱
“德”字。);引《诗》诫子,即自标其楷式。无绂冕之绪,而以幅巾;故长于经训,
为儒之纯。容仪温伟,永范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