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村庄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9&rec=215&run=13

建国前,农民居住建房,以各自荒片自行择基,无统一标准,因此,大小高矮房
屋无规则地组为村庄。大村3000多人,小则几十户人家,百余口人,因盖房拉土垛墙,
村内多个坑塘。为保护富家利益,清末,彭集、苇子河、裴寨、王圈、岔河门、后亭、
马代村筑土堡建寨门。建国后,陆续拆除造田或建住宅。
1997年统计, 全镇共53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53440人,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
米。
建国初,民房一般以石基、土垛墙、石灰抹顶,只是富户人家用青块石,垒砖墙,
石子大捶顶。由于多是沙土地,打夯是盖房最费力的一项,只有后亭、龙崮、南城子
因纯沙地或山根,盖房不打地基。房屋一般一家一院,以北屋为主房(叫堂屋),配有
东屋、 西屋,再建上南屋者叫“四合房”,土房一般2.5-3米开间,三间为多,如在
两头各一间矮房叫“二郎担山”,高3米,木门、竖木棂窗,后墙有安1米宽的小后窗,
两山墙开洞叫“雀眼”,低矮、狭窄,通风、透光差,蝇、蚊、鼠、蚤颇多。
60-70年代, 农民生活改善,建房略有改进,增加了房子的基石,用砖溜檐、镶
门和窗口,还有的安上了玻璃风门,内墙用土、石灰混合抹皮。80年代后,随着农民
生活的大幅度提高,建房标准一般为五层基石,砖墙、楼板棚顶,水泥、石子捶顶,
房间长3.5米,宽7.5-8米(含出厦),加配房、铁大门。90年代,又时兴南墙建小仓库
和浴间。时称大卷檐,双眼皮(卷檐为红、绿两色水刷石) ,拉毛墙,高台级(房内地
面抬0.35米) ,门连门,门连窗。窗子一般2.4米宽,1.8米高,双层,带纱窗、很多
户现已安铝合金门窗,天兰色玻璃。通风、采光、冬暖夏无蚊蝇、鼠类。卫生、明亮。
2000年,全镇53个行政村建起了办公楼(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学校、幼儿园、
卫生室共计275处,其中村委办公楼、教学楼37处。总投资991万元,同时,村村实施
了新村规划,新建改建民房8184户,70%的村铺设了柏油路、沙石路,村庄建设日新
月异。

附: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尚流泽村
尚流泽村, 地处105国道东侧,大清河南岸,隔河与县城相望。全村516户,199
0人。耕地面积2000余亩,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41元。
村集体资金积累167.1万元。 先后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水塔,安装了程控电话交换
机、建起了有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为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成为东平县第一
个有线电视村,第一个电话村,第一批“小康村”。
尚流泽村按照县、镇的部署,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争当文明模范户, 倡树文明新
风尚”活动。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全村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帮互助,人心思
富,学科技、用科技的气氛日益浓厚。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