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民风美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7&rec=175&run=13

拾金不昧村民黄衍昌,1995年在城张村南头,通向松龄路的路口处开一家小吃店。这
年夏季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他做完豆汁到路口处倒豆渣时,见地上一个黑东西,捡
起一看是个小包,内有人民币1300多元,驾驶执照一个。从驾驶执照上方知是本村谭
涛丢失的。心想:“这财不是咱的,咱不要。”吃过早饭,便把拾到的钱物交给了村
委,村委即通知谭涛取了回去。
勤劳致富原籍张店区傅家镇义集村的高荣长,1942年迁居淄城北街。
高荣长年轻时擅长做小买卖,经营水果、蔬菜、杂品及小五金,帮助父辈养家糊
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富民政策,他在靠市场
的街头路边设摊,经营五金杂货,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1983年,被淄城镇党委、
政府推荐作为专业户代表出席了1月21日至25日区委、 区政府召开的全区勤劳致富光
荣大会,受到了表彰奖励,并佩带光荣花。他富了不忘公益事业和贫困兄弟,慷慨解
囊, 捐资助学,1987年一次就为兴建淄城中学捐资1万元。1989年,又捐款1000元,
由区政协转交太河乡政府,帮助那里的村民解决因旱情严重造成的生活困难。
高荣长是淄川区政协三至七届委员,淄川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
捐资助教车进修,1947年生于现淄城一村。70年代,在大队开拖拉机,既能驾驶,
又能修,技术比较全面。1980年是大队副食门市部负责人,自己还经营过水产、开过
饭店等。1987年镇政府决定新建淄城中学,车进修得知消息后说:“发展教育事业,
人人有份。”于是,慷慨解囊,为淄城中学捐资1.05万元,是全镇个人捐资最多的一
个。他与高荣长的名字已镌刻在流芳千古的建校捐资石碑上。
家庭艺苑谢汝明出生于1943年9月, 从小酷爱书画艺术,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和
两男一女3个孩子。孩子们都像父亲一样热爱书法绘画,从小学到高中,兄妹3个年年
都参与学校、镇、区举办的书画展赛活动,并获奖。
党的富民政策,使谢汝明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世界更要
充实, 在谢汝明的带领下,一家5口,用业余时间挥毫泼墨,作书绘画,妻子则在一
旁当评论员,共同切磋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家人的书画水平不断提高,大儿子谢宇1989年考入山东省工
艺美术学院,1992年小女儿谢荣荣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实现了父亲多年的夙愿。
谢氏父子不光把自己的家庭气氛搞得和谐、融洽,而且同外界关系也搞得非常和
睦,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四邻百舍,每逢过年过节,儿子结婚,人们总爱找谢氏
父子写幅对联,画张画,他们总是有求必应。
谢氏父子的事迹,淄川区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
救护弃婴1995年1月9日晚,村民王光霞全家正在看电视,忽听到一阵阵微弱的啼
哭声,开门一看,发现门外一团被子,里面包着一个幼小的生命,身上有一纸条,写
着出生的时辰,还不满一月,只因是女儿身,父母竟狠心将她抛弃。由于又冷又饿孩
子哇哇直哭,他们赶紧把弃婴抱回屋里,买来奶粉,全家人一番忙碌。次日一早,把
女婴送到村委,在区民政局的帮助下,下午6点送市孤儿院收养。
情暖老人心城一村有两位受人称赞的好媳妇。 一个是6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婆
婆的白宝杰,一个是像亲生女儿一样侍奉公爹的李翠峰。
1991年,白宝杰的婆婆已经75岁。这年秋,她不慎摔倒,跌断了右腿,虽经多方
医治,终因年事已高,导致瘫痪。从那时起,46岁的白宝杰除正常的家务活外,又挑
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接大小便,更换衣服,梳头洗身全落在了她的肩上,一年到头,
难得清闲。冬天早早为老人生上火炉;夏天为预防老人生褥疮,坚持每天换洗尿布,
一有空闲就陪伴老人说话、聊天解闷。老人想吃什么,她就变着花样做,老人病情一
有变化,她就赶紧请大夫,再苦再累从无怨言。家里忙完了,再忙地里,得空还为庄
里乡亲加工蛋糕。
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她患有严重的心肌炎,本应住院治疗,可她放心不下家中
的老人。丈夫在建筑工程队的工作又不能耽搁,这个家全靠她支撑。她经常感到胸闷、
气短、四肢无力。弟媳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要把老人接走。那天,婆婆拉着宝杰的手,
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她不愿离开多年照料她的宝杰,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朴实
善良的宝杰又把老人留在了身边。
199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宝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好心的婆婆不忍
心把她叫醒,倒水时把杯子碰翻,水流到了身下,后背烫起了一串串水泡。这可疼坏
了儿媳宝杰,白天她守在老人身边,喂饭、喂药;夜间,她一次次为老人抹药,一连
十几天,没吃过一顿轻松饭。在她精心护理下,老人的烫伤很快痊愈。为精心照料婆
婆,她很少去看望自己的亲娘,母亲想闺女,也只能进城来看她一眼。
李翠峰,为人处事始终遵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像亲女儿一样侍
奉公爹傅云清。1979年翠峰结婚来到傅家,婆婆早已不在人世,公爹的衣、食、住全
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老人出门她打扮得公爹新排新色,干干净净,谁见了谁夸,一日
三餐热汤热饭, 端到跟前,爹长爹短地叫着,让老人吃饱吃好。1995年1月,81岁的
傅云清,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40多天,出院后不能独立行走,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
遗症。为了让公爹能自己走路,43岁的李翠峰帮公爹穿好衣服后,肩上挎个大杌扎,
帮扶老人锻炼走路。老人那站立的艰难,不知要比扶持幼儿蹒跚学步困难多少倍。然
而,李翠峰,决心、耐心、恒心一起用上,一定让公爹奇迹般地独立行走。
锻炼时,老人哪里累了,就在哪里放下杌扎休息,她立于一侧耐心等候,公爹歇
够了,再继续走。就这样,锻炼一年半,老汉终于能拄拐独立行走了,李翠峰也多少
松了一口气。
越是在老人病重不能自理时,她越是小心谨慎地侍候,为老人洗头、洗脸、洗脚、
剪脚指甲,甚至端屎端尿。当有人夸她或说为她登报宣传时,她总是说:“人有了年
纪,做儿女的都应该这样做,俺不喜欢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