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7&rec=172&run=13

王观舞(1905.2~1979.12)男,又名王乃伦、王度,1905年2月28日生于周村新韩
庄,1948年定居西街。1912年上学,1923年毕业于淄川县立师范讲习所,次年在原籍
新韩庄小学任教。1930年秋考入马洪逵(军阀)部队学兵团当学兵,1933年春在该军参
谋处任见习参谋。1934年夏脱离马部,经友介绍到黄县公安局任代理巡官,同年冬因
当地豪绅挟嫌诬告被迫逃走,曾受到韩复榘通缉未获,复回村当教员至1937年冬。抗
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游击第三支队马晓云团任参谋,1940年4月到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学习,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3月被派至山东鲁
中军分区司令部任教育参谋, 1943年派至淄川县委敌工部工作,6月20日被萌水汉奸
队长崔传中抓获, 经当地士绅郭华亭保释,后在萌水小学当教员。1946年2月调任淄
川县立第一小学校长。 1948年4月任淄川县卫生科科长。1950年10月任淄川县人民法
院书记员, 1952年,改任淄川区人民法院民事庭负责人。1953年5月在淄川卫生院工
作。1955年10月任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接待室工作员、刑庭书记员等职。1958年
11月因病退休。1979年12月28日病故。
王观舞党籍问题,1972年12月“清队”时本人填“政审登记表”称:1952年整党
时未登记,于1953年5月通过小组长口头转告,经支部决定(作)“自由脱党”(处理)。

孙兆玉(1922.1~)男,原籍淄川城西苗家窝,1946年初迁入城里西街。幼时家贫,
4岁丧母, 16岁丧父。 学过木工和理发, 去东北下过煤井,在洪山干过电车工等。
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将家中9间房屋卖掉作本钱(约合伪币1100元),在
洪山北工厂开设“玉来饭庄”,以此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1951年春,任淄川县公
安局侦察班长,在剿匪(杨大山部土匪武装)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受到淄博地委、专署
和军分区的表彰奖励。他还在工商、民政、乡及乡级办事处、公社、区贫协、区属企
业先后任科长、乡长、主任、副社长、副主席及党支部书记等职。1982年12月由淄川
水产商店离休。70年代曾多次应邀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
教育报告。他开设“玉来饭庄”时用的菜刀、菜盘等物曾在淄博矿务局展览馆展出。

谢琳(1925.2~)曾用名谢良芳,女,城一村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43年在
淄川县立师范修业期满后, 到济南铁工厂工作,后又任教于北关小学。1946年7月参
加八路军,在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后勤部任办事员。1949年调北京工作,任军委联络
部机要员。1955年由部队转业,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任人事副组长。1958年调北
京地理所任人事科副科长。1963年调北京天文台人事科任科长。1970至1982年任北京
天文台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离休,为处级干部。在部队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刘可铨(1926.10~)男,城一村人,中学文化,正厅级离休干部。1945年8月入伍,
任八路军淄博工人支队淄城大队通信员。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
在山东鲁中公学三队学习结业后,先后任淄川县淄城区委助理,华野兵站部交通专科
学校区队长,华野特种兵纵队炮兵第五团排长、副指导员。1950年10月入朝,在志愿
军炮兵第九师第十七团任副政治指导员。1952年9月回国在航空工业部511厂工作,历
任股长、科长、副厂长、党委常委、厂长、党委书记。1979年10月,调航空工业部贵
州管理局任副局长、党委书记。1986年5月离休后住淄博市干休所。

苏兆祯(1927.5~1994.2) 男,城一村人,小学文化。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
放军。1946年4月在解放四平的战役中光荣负伤,失去左手,为二等甲级残废,同年9
月入宁津县荣校学习疗养。在校期间,因助农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并于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3月到淄川县公安局工作。1950年8月复员参
加了西街村的土地改革。1951至1955年任淄川县一区淄城镇党支部书记。1956至1980
年先后任淄川区交通局淄城、 昆仑运输站站长、材料供应股股长等职,1980年3月19
日离休。1994年2月病故,终年67岁。

刘海成(1933.12~)男,城一村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47年4月入伍,先后
在华东荣军管理局疗养院任养护员、 公务员、护士、药剂师等。1960年8月在山东省
卫生干部学院学习。1961年9月,在山东省荣军医院任药剂师、组织干事。1971年4月,
在山东省假肢厂任组织干事、 政工组长。1978年4月至1994年,在山东省民政厅先后
任科长、副处级信访检查员,1994年4月离休。
1947年10月,他在华东军区荣军管理局第七分校荣立二等功。1953至1958年,在
山东省荣军疗养院被评为二等优良工作者1次,三等优良工作者3次。1958年被济南市
人民政府评为防汛模范。1963年被省荣军医院评为“五好”工作者。1976年被济南市
历下区评为治安积极分子。 1979至1982年连续4年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0至1993年,被省民政厅党委和省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历下区政府评为
先进优抚对象,被山东省人事局、信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至1995年被山东省民
政厅评为先进离休干部。

王钱训(1938.9~)男,城一村人,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正科级干部,中共党
员。1962年7月至1976年7月,在化工部长寿化工厂工作。1976年7月至1979年8月,在
化工部四川天然气化工厂任工艺科长。1979年8月调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任工艺科长。
1984年8月调齐鲁石化公司科研开发处任科长。 1996年8月,在MBS合成技术开发中,
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1月退休。

刘海忠(1939.9~) 男,城一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2年5月入伍,在中
国人民解放军83242部队服役,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1982年3月转业,
在上海市普陀区法院任办公室主任,1985年5月至1988年8月,在上海市吴淞区法院先
后任人事科、执行科科长。1988年9月到1996年3月,在上海市宝山区法院,先后任执
行庭庭长、机关党委书记、纪检室主任、审判员等职。在部队服役时,被评为学习雷
锋积极分子,抗洪抢险中受到师以上政治机关表彰,大比武时受到总政有关部门的表
彰,任庭长时曾两次受到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表彰。

刘永贵(1941.12~) 城一村人,男,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61年下学务农。19
63年任城一大队团支部书记。 1964年10月在省“四清”工作队工作,1967年5月回本
大队。 1971年4月13日任城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转为国家干部调淄川区委整
党工作队。1972年2月至1977年6月,先后任西河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委员、党委常委、
党委副书记等职。 1977年7月至1981年,在淄川区知青办、区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
1982年任区委组织部老干部科副科长。1984年任区委老干部局局长。1993年任区劳动
局副局长(正局级)。1997年改任主任级科员。
在老干部局工作期间, 政绩突出。该局一直是淄博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自1
991年起, 连续3年被评为山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本人受记大功奖励4次。1994
年受晋升一级工资奖励。

杨海儒(1944.12~) 男,淄川城里北街人,1953年迁居慕王村,大专文化。1952
至1962年, 就读于西街小学、西关小学及淄博四中。下学后务农并任民办教师2年。
1976年入淄博市五音剧团乐队任演奏员兼创作,有“淄博第一竹笛”之誉。1983年调
蒲松龄纪念馆负责资料室工作,1989年起相继任《蒲松龄研究》季刊编委、责任编辑、
编辑部主任及资料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1996年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 创编检索语言
《蒲松龄文献资料分类表》,实现馆藏规范化管理,在《文献》、《中国博物馆》、
《文学遗产》、《蒲松龄研究》及多种学报发表论文30余篇,并入选首届国际聊斋学
讨论会、首届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文库》及《世界学术文
库》等。另有数十万言载《淄博文物与考古》、《全译白话聊斋志异》及《北京晚报》、
《大众日报》等书报刊;音乐作品载《山东歌声》并参加省会演,录音在国家与省电
台播放。所著《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1994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后,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信息报》及省、市多家报刊电台报道,得到国内外
专家学者认可 (有数篇书评评介) ,获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撰成
《山东省志·蒲松龄志》(家世·生平)稿。《中国档案报》、《山东工人报》、《联
合报》及省、市、区电视台都专题介绍过他的事迹并载入《新时期淄博人物》、《中
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等十余种辞书。系中国
博物馆学会、山东音乐家协会、古典文学学会、蒲松龄研究会会员,淄川区政协委员、
文史委员。

束莉(1945.12~)女,城一村人,中共党员,中师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7
月至1987年7月,先后在淄川区龙泉镇台头小学、淄川北关小学任教。1987年7月,调
淄博师范附小,先后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她撰写的《艺术指导中的艺
术渗透》、《实施培养青年教师“双五”工程》等论文,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并参
与编写《小学作业同步训练》 、 “挫折教育”专题研究,在省、市引起较大反响。
1984至1997年先后被市教育局、团市委、市人事局及市总工会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
主任、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少先队工作指导者、巾帼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先进女
职工等称号。主要社会兼职:《文史学习报》特约编辑,中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山东分
会会员。

刘可新(1946.7~) 男,城一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经济师。1968年8月至
1984年6月, 先后在高唐县任人民银行信贷员,政工科干事,梁村营业所会计,农行
姜店营业所主任;1984至1997年,任东阿县农行行长、高青县农行行长;1997年8月,
调任淄博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科科长。1988年2月被评为山东省农行系统先进工作者。

王天福(1949~)男,城一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在
淄川北关中学任教。1977年9月调淄川一中,先后任教师、工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
所任班级及所教学科均取得突出成绩, 多次被评为省、 市、区优秀教师。1984年被
《人民日报》社及全国8家新闻单位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作为山东省3位代表之一晋
京受奖, 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关注。1986年9月调淄博十五中,先
后任校长、书记。由于政绩突出,于198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称号。 1990年3月,任淄川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1994年改任淄川区教育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兼淄川一中党支部书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团结教委党委一班人,
带领全区教职员工,克服种种困难,于1991年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城镇中小学校
舍改造任务,为淄川区赢得“全省城镇校改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本人受晋升一级工
资奖励。 同时,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前两年实现
“双基”达标,跨入全国首批实现“双基”达标区县行列。职业教育呈现强劲发展的
好势头,形成了服务全区第三产业,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特色农业发展的三大育人基
地,初步构建起服务全区经济的大职教体系,受到市政府表彰。学前教育保持良好的
发展势头, 连续7年列全市综合考评第一名,荣获省、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称号。19
98年对全区高中段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理顺了行业、部门
办学体制,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中、高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1995年,
他本人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省教委
授予“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王永正(1949~)男,原籍淄川城南公孙庄,1954年迁至城里西街。1956至1968年,
先后在西街小学、北关高小、淄博四中、十八中学习。高中毕业后务农。1977年参加
工作,1978年2月考入临沂师专,1979年2月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煤矿干部学校任政治教
员, 1981年4月调淄博矿务局二中任教。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该校
教导处副主任, 1989年任主任, 1992年任副校长, 党总支委员,1995年任校长。1
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函授毕业,1994年12月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证书。
王永正任淄博矿务局二中校长以来,该校先后荣获局“文明单位”、淄博市“教
育先进单位”、“山东国有重点煤矿达标学校”、“部级标准化中学”称号。1998年
报考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86人,录取246人,其中大学本科73人,大学专科90人,高中
中专83人,高考升学率达到86.01%,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1984至1997年, 王永正获局级荣誉5次,其中优秀教师2次,优秀共产党员2次,
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1次。

李传水(1959.6~) 男,城一村人,大学文化。1978年12月入伍,1981年6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进空军伞勤干部教导大队伞训队学习。1982年11月至1987年1
1月, 先后任空降兵第15军仓库技师、车间修理师、仓库主任。1987年12月,任空材
厂助理工程师,1988年6月晋升为工程师,1997年6月,任军后勤部空降器材处副团职
助理员。在此期间,曾于1989年参加援孟专家组赴孟加拉国讲学,为孟方培训伞兵。
1992年参加空军科研部组织的92-伊尔76型大型飞机多路空投空降试验, 任伞材保障
组组长, 圆满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1994年军直属库房新大楼竣工需安装130组伞
架,任务十分艰巨,他带领一班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克服种种困难,提前近一个月
完成任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