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7&rec=160&run=13

建国前,因耕种条件差,自然灾害多,生产力低下,村民年年岁岁总是不得温饱。
正常年景,一日三餐,以玉米、谷子(小米)、大豆等粗粮为主,细粮(面粉)多为过节、
待客或图个吉利时用。有的户一年(过春节)才能吃上一顿水饺。平时以煎饼为主食,
很少吃白面馒头。蔬菜以菠菜、萝卜、白菜等粗菜为主,很少动荤,不少农民是常年
干粮伴咸菜度日。有钱人家操办婚丧大事,讲究排场,大操大办,无钱人家“粗茶淡
饭”招待出去完事。
建国后,城一村开始走摆脱贫困、互助合作的道路,村民生活开始向温饱型迈进。
1958年大跃进,设集体食堂,备有馒头、煎饼、大锅菜,社员吃饭不要钱,凭票就餐,
不限量。 1960年生活困难时,社员吃粮标准降低,不足者食淀粉、地瓜秧等。1 961
年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采取划分自留地、备荒地等措施,粮食
增产,社员生活逐步有所好转。集体食堂解散,社员吃粮标准每年180至200公斤,粗、
细粮各半,或细粮略多一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城一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吃饭已逐步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讲营养”发展。进入90年代,城一村人吃
个鲜玉米棒,吃块烤地瓜成了调剂胃口的美食,精粉馒头、面条、水饺成为家常便饭。
早餐多为豆汁、牛奶、油条、火烧、烧饼、油饼等,午、晚餐以炒菜、馒头为最普遍。
有些老年人不愿吃馒头,而喜食煎饼。条件好的,顿顿不离肉、蛋、鸡、鱼和清口的
鲜菜,还有的配以美酒或饮料。饮水,个别户已不饮自来水而饮矿泉水、太空水、高
氧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