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6&rec=88&run=13

相公庄与世称“铁匠之乡”的袁庄仅距1公里。受其影响,建国前民间手工业户
较多,至40年代,在全庄1300多户人家中有铁匠108人,集中分布于庄西部。其中,
在庄内支炉打铁的有几户,余皆在外地打跑铁。另有木匠铺7户、染印5户、绱鞋铺4
户、银匠1户,调料、酿造作坊3家、油坊2家。这些铁、木匠铺和作坊多在下河涯、
半壁街一带和南北大街北段营业。
建国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庄内兴办前进铁业生产合作社。自60年代后期,各生产
大队、生产队开始兴办铁木业组、“五七”工厂,发展集体工副业生产。村办工业由
此萌生、发展。至1978年前后,全庄7个生产大队有工副业厂、组38个,年收入163.4
万余元。其中,向阳生产大队(一村),有大队办木工、锻打、包装袋生产组各1个,
生产队办工副业组4个,年收入15万余元;东升生产大队(二村),有大队办“五七”
工厂1处,生产队办加工组3个,年收入24万余元;前进生产大队(三村),有“五七”
工厂1处,年收入12.4万元;东风生产大队(四村),有大队办“五七”工厂1处、劈铁
队1个,生产队办铁业、印刷、制胶带等工副业组9个,年收入达72万余元;卫东生产
大队(五村),有大队办“五七”工厂1处、加工修理组3个,生产队办铁业组5个,其
它加工生产组3个,年收入29万余元;胜利生产大队(六村),有大队办“五七”工厂1
处、油坊1处,年收入4万余元;朝阳生产大队(七村),有铁业组、榨油组各1处,年
收入4.25万元。
进入80年代,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中,队办工业优胜劣汰,产生巨大变化。
一是,由队办工副业发展壮大成集体村办企业。三村,原队办“五七”工厂,不
断开发新产品,上规模,至90年代初发展成凤凰实业公司,成为国家乡镇中型(一)企
业;五村,原队办“五七”工厂,稳步、持续发展,发展成卫东实业公司。
二是,1985年前后,队办工业转为个人承包经营。由于承包不规范,人员更换濒
繁,集体工业解体;合作、私营、个体企业兴起、发展起来。
三是,原基础比较薄弱的村队,历经周折,有的坚持下来,形成村办集体工业;
有的集体工业停办,个体、私营企业也发展缓慢。
四是,原生产队办工业普遍解体。个别厂、组并入村办企业。唯五村1965年原第
五生产队铁业社坚持至今,实行承包经营,所得承包费由相应的村民组按人平均分配
到户。
至1996年,一村,有村办企业1家,年收承包费1.45万元,另有个体、私营企业4
家;二村,有私营、个体企业4家,销售收入230多万元,其中宏达福利厂加工销售收
入200万元;三村,有村办集体工业5个企业,拥有总资产2000.9万元,最高销售收入
年达3947.1万元;四村,有合作企业4家、挂靠村企业7家、私营企业9家,个体业户5
家,全村工业总产值1200余万元,村年收承包费、管理费15多万元;五村,村办集体
企业4家,固定资产原值达724.84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22万元,利税228万元;六
村,村办企业1家,实现销售收入19.8万元,利税4.5万元;七村,私营企业2家,销
售收入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