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6&rec=232&run=13

张斯立(生卒年不详)字可与,号绣江,本庄人,元代中书省参知政事。
自幼在父亲教育下,立志求学,而且聪明过人,“日记数千言不忘”。长大后,
刻苦攻读。固得同乡名士刘文瑞赞许,人始敬重。后被举荐为山东提刑按察司掾史。
当时,宪司初立,又转其属吏,而有独得宪长关照。从此,名声日增,终入京任御史
台掾。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升正七品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又升江浙行省从六
品员外郎、从五品郎中。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入京升任正四品户部侍郎。
之后,又升任正四品参议中书省事。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春,升任作为第二副宰
相的从二品中书省参知政事,连任7年。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农历三月,因同中
书省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共8个正副宰相等人受朱清、张贿赂而获罪罢官。
此后,史无记载。一生善交结,与当朝名士多知己。通《易经》,能诗词,“才落纸,
便传去”,但未见作品传世。

附:张斯立家世
远祖①张汝砺,生1子:义通。世次不详。
高祖之父张九思,一乡出名,生1子:安上。
高祖张安上,妻乔氏,生4子:铎、鉴、铉、锐。
曾祖张锐,妻孙氏,生3子:、伸、仲。
祖父张仲,金末避乱他乡,元初携家回庄。他率子力耕,家计才逐渐恢复。战乱
之后,学校尽废。他设立学屋,请人执教,乡里子弟才得以上学,当地风俗也为之一
变,因而受到乡人敬重。71岁去世。因曾教张友谅而显贵,被朝廷赠中奉大夫 (从二
品)、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从二品)、护军(从二品),追封清河郡公(从二品)。
妻乔氏,早卒,生2子:琮、泽。继妻李氏,生3子:宝、珍、瑞。
父张泽,兄亡弟幼,一人承担家庭重担,非常吃苦,更是节俭,但为子买书,却
不惜花钱。享年79岁。因教张友谅而显贵,被朝廷赠资善大夫(正二品)、江浙等处行
中书省左丞(正二品) 、上护军(正二品),追封清河郡公(从二品)。生3子:长张澄、
次张斯和,皆不仕;斯立行三。

张友谅(1268~1350)字元朴,自号盘泉,本庄人,元代翰林兼国史院承旨、商议
中书省平章政事。
1299年 (元成宗大德三年) 因家世授太常礼仪院从八品属官奉礼郎入仕。1308年
(元武宗至大元年)至1314年(元仁宗延元年),任尚书省正六品右司员外郎、正七品
左司都事。1319年(元仁宗延六年)改任江浙行省从七品都事。此后,母逝,免官守
孝。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守孝期满,任吏部从六品员外郎,改任正七品监察御史。
不久,改任左司正七品都事,升正六品员外郎。因受入相权臣打击报复,出任江浙行
省从五品左、 右司郎中。 后改任正四品参议中书省事, 又改任正三品户部尚书。1
325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调任正三品浙西廉访使,后改任正三品都水庸田使。任
满,改任正三品淮东廉访使。1328年(元泰定帝泰定五年),升任江浙行省从二品参知
政事。同年农历九月,文宗即位,改年号天历。年冬,入中书省任作为第二副宰相的
从二品参知政事。1329年 (元明宗天历二年) ,出任江南行台从二品侍御史。1330年
(元明宗至顺元年)春,入御史台任从二品侍御史。同年农历五至九月,再入中书省任
参知政事;十月,升任作为第一副宰相的正二品中书省左丞。1331年 (元明宗至顺二
年) ,改任正二品翰林兼国史院学士。1332年(元明宗至顺三年),改江南行台正二品
御史中丞, 未赴任;改任正三品山东廉访使。不久,因病辞归,在家闲居7年。1340
年(元顺宗至元六年),授从一品翰林兼园史院承旨。1347年(元顺宗至正七年),特授
商议中书省平章政事,即可以参与商议作为第二正宰相的从一品中书省平章政事的工
作。此后,以年迈告归。1350年(元顺宗至正十年)农历十月十九日病逝,终年82岁。
葬于本庄东南张氏祖茔。 历仕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顺宗7朝,
“声望赫赫三十馀年”。也能为文,曾书或撰刘敏中墓碑、张宽碑铭等。1328年 (元
文宗天历元年) 请张养浩为父张斯和撰神道碑,1330年(元文宗天历三年)于张氏先茔
立碑石时,自写碑阴记。

附:张友谅家世
张友谅祖父即张斯立父张泽及其前情况,见《张斯立家世》。
父张斯和,1238年(元太宗十年)生,终身未仕。为使弟张斯立致力于学,遵父命,
担起全部家务。并谨承父志,购书设馆聘师,教子弟攻读,为改变乡风民俗尽力,使
他们知道为官要忠于君、在家要孝于亲。而自己以孝事母,以谦待人。而且不谋求私
利,别人借钱无力还时,他便将借据烧掉。因此,庄内外一致尊他为“巨人长者”。
1309年(元武宗至大二年)卒,终年74岁。因子显,被朝廷赠荣禄大夫(从一品)、江浙
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从一品) 、柱国(从一品),追封齐国公(正二品)。生3子:友
贤、(名佚)、友谅。
长兄张友贤,曾连任几县(县名不详)县尹,最后以从四品朝列大夫、从四品泰安
知州辞归。生1子:士麟。次兄早卒。配李氏,再娶王氏,均赠齐国夫人。生1子:士
贞。又1女,嫁于川拉段氏。
子张士贞,历任尚书省正七品左司都事、正六品左右司员外郎,正五品同知安丰
路总管府事;又为正五品奉政大夫。生3子:钧、钦、镛。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别号顺庵,自称齐东野人,祖籍本庄,元
代参议中书省事、礼部尚书、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著名文学家。
幼年勤奋学习。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17岁时就有诗作《过舜祠》。128
8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作《白云楼赋》,受到山东按察使焦遂赏识,次年被其推
荐为东平学正。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进京求仕,经中书右丞陈英引见,拜见
并献书于中书省平章政事不忽木,不忽木大奇其才。次年,先由陈英推荐为礼部令史,
后由不忽木推荐为御史台掾史。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掾史期满,闲居待用。次年,
被用为中书省掾属。1304年(元成宗大德八年)掾属期满,在京候选。次年,被选授堂
邑县尹。到任后,即毁淫词,除强暴,改善税收办法,受民众欢迎。第二年,堂邑水
灾,亲察灾情,率领民众救灾。在任共3年,便使全县大治。因行德政,调离10年后,
堂邑仍立碑颂德。1307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转为博平权县事。年冬,召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正七品司经,还未到任,就改为正五品太子文学。次年,兼任正七
品监察御史。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上万言《时政书》,直斥朝政弊端,触怒皇
帝,改为正五品翰林兼国史院待制,随又构罪罢免,并不许中书省、御史台再用。恐
遭祸,便改姓名逃走。次年,武宗去世,上述皇太子即位为仁宗。他深知养浩为人和
才干,就起用为从三品翰林兼国史院直学士。1312年(元仁宗皇庆元年),召为正七品
中书省右司都事。次年,由翰林兼国史院直学士转为从二品侍讲学士。1315年 (元仁
宗延二年) ,被任命为正四品礼部侍郎,与礼部尚书元明善一起主持了元代第一次
进士考试。1317年(元仁宗延四年),改任正三品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次年,又改
任正五品中书省右司郎中;再升任正三品礼部尚书,同元明善一起主持了元代第二次
进士考试。1319年(元仁宗延六年),被任命为正四品参议中书省事。次年正月,仁
宗去世;三月,英宗即位,失去政治靠山。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上《谏灯山疏》,
虽被英宗勉强接受并予以奖励,但感到继续在朝为官会有危险,便以父老归养为由,
于该年农历六月辞去参议中书省事,回到济南云庄别墅(今济南北园张公坟村附近)。
回云庄不久,朝廷便召为正三品吏部尚书,但辞不赴。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
再召为吏部尚书,又辞不赴。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又召为正三品太子詹事丞
兼经筵说书,赴任至通州后,又托病返回。次年召为正三品淮东廉访使,仍不赴。再
召为正二品翰林兼国史院学士,再辞不赴。1328年(元泰定帝泰定五年),又召为从二
品翰林兼国史院侍读学士,又不赴。再召为正二品御史台中丞,再不赴。此七八年间,
皇帝四换,政局不安,抱负难以实现,就始终不肯出山。但未消沉,在以往著述基础
上,又写了大量诗曲散文,特别是曲作。集成《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书;还将作
品编成《归田类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
1329年(元明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于该年农历二月,特命他
为正二品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赴陕赈灾。他闻命后,立即登程。到后,住宿官府,殚精
竭虑, 日夜操劳, 终病不起,于该年农历七月逝世于官府,终年60岁。陕民闻讯,
“哀之如失父母”。1331年(元明宗至顺二年) ,朝廷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从
一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从一品)、柱国(从一品),追封滨国公(正二品),
谥文忠。

附:张养浩家世
据张养浩《寿子》诗,可知他自认为是少昊青阳氏第5子挥和历代张氏名人之后。
但至他曾祖前情况、曾祖名讳,均不知。
曾祖,曾授从五品武散官武略将军,任阳邱燕镇(即今相公庄) 监洒,生4子:长
子早死,次子无后,三子万,四子山。
伯祖张万,住本庄,享年93岁,妻郭氏,生6子:泽、彬、德正、德林、秀、敏。
祖父张山,迁历城,享年91岁,因孙贵,赠安远大将军(从三品)、益都路淄莱万户府
中万户(从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追封济南郡侯(从三品)。妻苗氏、杨氏,追封
济南郡夫人。苗氏生2子:兴、郁。
大伯父张泽,张万长子,曾在四川任库管。伯父张兴,张山长子,早年失落兵乱
间,30年后从泰安归来,享年71岁,葬泰安梁氏村。父张郁,字威卿,1242年 (元乃
马真后元年)生。16岁即担起家庭重担。曾行商于江淮之间。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卒,终年80岁。因子贵,封通议大夫(正三品) 、史部尚书(正三
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济南郡侯(正三品)(元代“郡侯”爵有正三品和从三品两
等。)。妻许氏,追封济南郡夫人。继妻尚氏,封济南郡太夫人。生3子:英、塞、养
浩。
长兄张英、次兄张塞,早卒。生2子:居、安。养浩生2子:强、引。

张起岩(1285~1349)字梦臣,号华峰,祖籍本庄,元代翰林兼国史院承旨、史学
家。
幼从文学。20岁,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到任后,正值县尹率众捕蝗,遂转为代
理县尹。代理时间较长,且有政绩,遂升任安丘县尹。1315年(元仁宗延二年)进京
应试,考取汉人南人榜第一名,赐进士及弟。之后,第一个被选官,命任从六品同知
登州事。接着,皇帝特旨改任从六品集贤院修撰。后转任正七品国子学博士。又升任
正六品国子监监丞。再升任正五品翰林兼国史院待制,兼编修。此时,母逝,守孝。
期满,授正七品御史台监察御史。后升任正六品中书省右司员外郎,又升任正五品左
司郎中兼经筵官。后命任正三品太子右赞善。此时,父逝,又守孝。期满,改任燕王
府司马。后升任正三品礼部尚书。1328年,因任大礼使组织仁宗即位大典有功,命任
正四品参议中书省事。1333年顺宗即位,中书省商议选官,刚列坐,他就推荐一人可
用,丞相不悦,他摄衣而起,丞相认为是冲撞自己。不久,被改任从二品翰林兼国史
院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英宗、文宗、宁宗三朝实录,加知经筵事。此后,
御史台奏请任正三品浙西廉访使,皇帝不准。不久,命任从二品陕西行台侍御史。将
赴任,被留仍任翰林侍讲学士。后又命任从二品江南行台侍御史。又召入御史台任从
二品侍御史。后转任正三品燕南廉访使。因治滹沱河患等有功,升任正二品江南行台
御史中丞。 后又升任从一品翰林兼国史院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加知经筵事。134
3年(元顺宗至正三年) ,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婉言劝翰林学士们上书言御史台规章不对
处,作为任翰林最高职务承旨的他执意不可。不久,被改任正二品御史台中丞。同年
农历三月, 皇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命脱脱为都总裁官、他等6人为总裁官,并
恢复他承旨职务。 他作为文官,还一再被加授文散官衔,最高是从一品荣禄大夫。1
345年(元顺宗至正五年) 农历十月,三史写完,他告老还乡。又过4年,与世长辞(张
起岩生于1285年,1345年辽、金、宋三史写完时,60岁。但《元史》本传说,“史成”
时,他“年始六十有五”,不知怎么计算的。《元史》本传还说,他此时告老还乡,
“后四年卒”,这样,终年应是69虚岁。但按“史成”60岁计,终年应是64周岁。)。
卒时,他“廪无馀粟,家无馀财”(见《元史》本传)。葬庄东南张氏墓地。谥文穆。
著作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三朝实录》等。

附:张起岩家世
据现有资料,张起岩高祖之高祖前和孙及孙后情况,均不知。
高祖之高祖张逸,因避兵乱,入赘禹城吴氏家,生3子。
高祖张迪,字吉甫,身材魁梧,相貌俊杰,体力超群,善于骑射,能兼拉二强弩。
在金朝,任中募版本军三翼都总领。金人南下,离军藏身农业。张荣(张荣:历城人,
金末活动于章丘、邹平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降元并用钱买得山东行尚书省相后,
被其抬至幕下。因战功,升济南兵马钤辖。又因治济南战争创伤有建树,被授怀远大
将军、元帅右监军、济南府推官,因此也兼提领历城县事,并迁家于济南。张荣南征,
受命留后。因廉洁公平,被称为“良吏”。战后人稀,城内外多闲地,便号召民众开
垦而永为已业,但自己却分文不取。一生置办家产,不求多,够用即可。曾对人说:
“我的俸禄足够吃用,房屋足能遮蔽风雨,哪里用得着仗势谋私而成为子孙的累赘、
也玷污我的志节呢?”生1子:福。
曾祖张福, 字显祖, 体魄雄健,有大丈夫气概。孝敬好学,能背诵《左传》、
《贞观政要》。又善武,曾与诸侯比箭,一射即中,且身手骁健,被张荣补为列校。
1 230年(南宋绍定三年),随张荣朝见元主于和林,参与伐金议论。并随张军取下邳,
围沛县。攻下沛县后,被赏白金符。后又随元军攻宋蕲黄,立功。历城县官为增各路
兵员,征济南2300人,引起齐人骚动。为此,奉命去见元主,陈明利害。元主听从所
言,准按旧制二丁抽一,其余征法罢行。骚动平息,升济南军民镇抚都弹压。行中书
省建议在正常征税额外, 增征银6两,可用丝绵按半价折顶。张邦杰命晋见藩王。见
后说:“新攻下地方已正式规定赋税,现又增加数额,民众将受不了。”藩王听后随
即罢增。此后,升兵马钤辖府事。随张邦杰朝见元主,上前面陈,请休兵让民众安息,
以养其力。元主赞许而采纳所请。张邦杰死,随其子张宏朝和休。回后,力请免官归
休。对其子说:“我辅佐三朝山东省政,朝会征伐无不参与,现在我56岁,正是该归
休的时候了。”享年71岁,生5子。
祖父张铸 (铸:《元史》张起岩传作“铎”,《新元史》张荣传所附张起岩传作
“铸”,欧阳玄碑作“铸山”,今从《新元史》) 字宣卿,号黄台野客,张福三子。
1235年(元太宗六年)生。英迈豪爽,幼有奇节。读书通大义,交友重许诺。虽身为平
民,却以古人自勉,以大任自期。曾取《中庸》、《大学》给其子说:“你们熟读它
们,宰相也可能当。”任历城县时,自己领取县丞俸禄;还把收入分给族人、邻居。
元世祖至元官制推行时,调台监场管勾,不赴。后改博州录事判官,赴任。又升东昌
府录事判官。为官正直,非义不取。时常倾己赈人,自己匮乏而不后悔,人负己也不
怨眼。工于书法,学得黄巧章、米襄阳笔法。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卒,终年4
9岁。以孙贵,赠礼部侍郎、上骑都尉、齐郡侯。生2子:范、高。
叔父张高,早卒。父张范,字议吉,号孟齐,1252年(元宪宗二年)生。幼聪明机
灵,博学强记。父铸为官清廉节俭,家无非法积存。自己也深深自抑,以知足为修养。
曾寄居平原县德平镇,在古堤上建房,做学童老师,常10多天不出门,人称“不下堤
先生”。本性不喜奢华,笃学信道,尊重传闻也推广自己所知;善善恶恶,是非分明。
历任潍州学正、宁海左翊侍教授、四川等处儒学副提举。善吟咏,富著述,有《蓬窗
稿》、《益斋》、《旅斋》二集。能大小篆隶,行书楷书也尊劲有力体。1328年 (元
文宗天历元年) 卒,终年77岁。因子显,赠河南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
追封齐郡公。生2子:起岩、如古。
弟如古,任国子伴读、大司农掾,生2子:顺、坚;又1女。
起岩生2子:琳、琛。

王世睿(1674~1745)字圣聪,又字道存,号龙溪,本庄人。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前,曾在本庄和邻庄寨子村教书。该年,以五经中试万
寿科举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中乙未科二甲进士第35名,授翰林院教习。1
724年(清雍正二年),曾任顺天府乡试誊录官。后任吏部观政。1726年(清雍正四年),
任四川芦山知县,及该年四川乡试同考官。因随四川巡抚平凉山叛乱有功,被委任署
天全州(今四川天全县)宣慰土司印。因措施得力,很快完成该州改土归流。升吏部中
书科中书,留补天全知州。1732年 (清雍正十年) ,改任知泸州。将赴任,朝廷命带
“封印、金币进藏”。接旨后,于该年农历九月九日从成都出发,经14个小番园,历
4个多月,到达西藏(今拉萨) 。藏五颇罗鼐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受封典礼。王世睿代
表朝廷封藏王为四等爵贝子,并赐封印、赏金币。还拜见六世达赖喇嘛,参观大昭寺
和唐碑等。归后,仍知泸州。因不善逢迎,被诬进藏有虚报功劳、欺君罔上之嫌,被
免官回家。回庄后,曾在本庄玄帝阁设书院执教。为证自己无辜,写成《进藏纪程》
上于皇帝。1740年(清乾隆五年) ,重用知江浦县(今江苏省江浦县) ,后调知上海县
(今上海市上海县)。1741和1744年,曾两次任江南乡试同考官。1745年(清乾隆十年),
病逝于家,终年71岁,葬于本庄凤凰台东。著作有《进藏纪程》、《龙溪草堂集》。
另有《捕蝗记事》、《纪遇诗》等,可惜今已不存。今能见到的诗作仅有收入吴连周
所编《章丘诗钞》、《绣水诗钞》中的一首七律《九日登高》和《奉檄从军上监军刘
公》一组三首五律,以及其后人传的两首七律。

附:王世睿家世
王世睿,本庄王姓东支第十二世。
高祖王极,字无加,妻刘氏,生3子:前陈、春蘖、启芳。
伯曾祖王前陈, 叔曾祖王启芳,均岁贡生。曾祖王春蘖,字名习,武庠生,生2
子:廷献、廷猷。
伯祖王廷献, 字惟一,邑庠生,妻李氏,生1子:经。祖父王廷猷,字彰四,邑
庠生,“守忠厚之传,与人无忤无争,教耕读,训子孙。邑侯陈公重其德行,赐之匾
曰“闾佐仪型。”生1子:立身。
父王立身,字福临,生于1649年(清顺治六年) ,邑武庠生,卒于1709年(清康熙
四十七年),享年61岁。生4子:世元、世睿、世翰、世卓。
长兄王世元,字善长,武庠生,妻鹿氏、蒋氏,无子,过继世睿三子钟兆。三弟
王世翰,字公濯,任圣府管谷厅厅长,妻董氏,生1子:钟辩。四弟王世卓,字明道,
监生,妻高氏,生1子:钟彬。己妻杨氏,生于1643年(清康熙十一年),生3子:钟、
钟、钟兆。
长子王钟, 字鹿赡,监生,妻丁氏、张氏,生2子:乘龙、乘麟。次子钟,
字愚谷, 邑庠片,妻丁氏,生4子:乘鹗、乘骥、乘骏、乘鹏。三子钟兆,过继于长
兄世元。
6孙中,只有王乘鹏是邑庠生,字滇南,妻杨氏,过继王乘鹗次子延龄为嗣。
曾孙王延龄,字锡九,邑庠生,妻李氏,生1子:开健。
王世睿之后今已传至第10代。

王尔藩(生卒年不详)字若屏,号绿野,世居官家胡同。
1723年(清雍正元年),中癸卯科举人。次年,中甲辰科明通榜进士。曾任夏津县
教谕。成进士后,先后任陕西省朝邑县和澄城县知县。1741年(清乾隆六年),曾任辛
酉科陕西乡试同考官。年老带当地赠送的“万民衣”还乡。
除上述外,余无资料。

附:王尔藩家世
王尔藩,庄内王氏东支十三世。
高祖王春鳌,字振沧,王梗长子,庠生,生家璋等。
曾祖王家璋,王春鳌长子,岁贡生,曾任峄山县训导,“护理峄县印”。妻靳氏,
生2子:慎、嗣尚。
伯祖王慎,字肃公,王家璋长子,邑庠生。祖父王嗣尚,王家璋次子,武庠生,
妻高氏,生3子:笃、简、箱。
父王笃,字充实,王嗣尚长子,康熙己卯科副榜,补镶黄旗教习,候选知县。妻
郭氏,生4子:尔藩为长、尔宣、尔前、尔宪是尔藩之弟。
妻牛氏,生1子:淑参。
子王淑参,字鲁斋,监生,妻马氏,生2子:维隽、维仲。
长孙王维隽,字季亭,郡庠生,妻李氏,生4子:允恭、允执、允明(出嗣) 、允
广。 次孙王维仲,字果亭,郡增生,妻牛氏,生7子:允敬、允和、允中、允升、允
凝、允丰、允亮。
上述11个曾孙情况,《家谱》等资料无记载。
五代孙王守康(1822~1906),字宸浩,清光绪年间“钦赐副举”,有4子14孙。
七代孙中:王守康长孙王鸿声 (1869~1930) ,光绪十九年,副举;次孙王鸿亮
(1870~1942),拔贡;五孙王鸿台(1876~1930),武庠生;八孙王鸿诏,庠生;十三
孙王鸿章(1884~1959),字彩辰,1909年毕业于山东省立高等学堂(今山东大学),是
庄内最早受新兴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当地教书多年。
王尔藩后裔在庄内已传至第11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