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族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6&rec=23&run=13

清代至民国年间,庄内王、郑、刘等姓氏多次编修族谱,记载本姓、本族历史渊
源。为编修本志,编者详细查阅、研究各姓族谱,从中筛选出大量史料。
除王、郑、刘三姓有族谱外,其他诸姓未见族谱存世。
王氏族谱王氏族谱,已见的有东支(次支)族谱手抄本及两部分支谱;西支(长支)
一部分支谱。未见西支族谱和西支、东支的合谱。
东支族谱为草抄本,分两册装订。无序、跋、凡例,无世系表。修谱年代,撰修
人员无记载。谱中所记人员,凡有学行、业绩者,皆记其名下。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史
料和资料线索。
在该谱中,王元温名下记载:“康熙四十八年”,他曾“序宗谱”。这说明清康
熙四十八年以前,东支就有族谱,是年又续修族谱。王元温,字公和,号沂泉,东支
十一世。
现已见到的东支族谱手抄本,由一村王庆康存藏多年,为编纂本志查找资料,于
1996年1月将原文复印。原本仍存于王庆康处。复印本由王传熙保存。
东支两部分支谱,一部由当铺街(七村)王永钦提供。谱中记载了清代进士王世睿
一支的历史源流。另一部分支谱为九世王春荣后人所修,由四村王广忠提供。
春荣分支支谱,为刊刻本。内有一序、再刊序、凡例、世系表、世纪、小传等。
谱序载:该谱始修于清道光年间,道光十年首次刻印。续修于光绪年间。现存本为续
修再刻版本。
谱序记:道光初年,十六世王耀曾(邑庠生),“晚年家居,课幼之暇”,“聚全
柏、王节等共修支谱”,“未及刊版”,“相继辞世矣,事随悬搁”。道光十年春,
十七世王克钦(邑庠生)约本支系族人接刻支谱,“越数月谱已成”。数年后,王克文、
王裕春、王祥麟(廪贡生)等,“接修支谱”未成。光绪十四年十月“公议再序”,王
廷显(邑庠生)遂与王克俭、王克文、王廷干等续修谱成,光绪十年刊版成册,世纪至
二十一世。该谱现仍存王广忠处。
西支分支谱,由原四村人、现任章丘市宁家埠镇副镇长王砚田,于1997年11月在
宁家埠镇政府提供。此为迄今见到的西支唯一的谱本。该谱无序文、凡例,修谱年月,
撰修人均无记载。该谱与他谱不同处是专辟“王氏先祖墓碑考”,以抄录碑文记长支、
特别是本分支的历史源流。从一世祖士礼起,沿本支系记至十五世,以后的记载由后
人添加。在“墓碑考”中记道:“始祖所自出讳琛,妣吕氏,墓在直隶枣强王家洼”。
“一世祖士礼墓在庄西南隅”。后又录碑文20余篇。据王砚田介绍,此谱原由该村王
传勤密存30余年,1997年初交他。从此他便借工作之余研读谱文,并写数篇笔记。支
谱与笔记本,庄志完稿后交还砚田。
郑氏族谱郑姓自1369年(明洪武二年)迁来后,先后3次编修族谱。首次修谱于17
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由十二世郑文清领办并作序。序文记:“溯我郑氏原籍枣强,
迨有明洪武二年迁于章丘东锦乡郑家庄。系出荥阳,前代之世次可考来自蓟国。当年
之里居犹新。忠厚开基,世守农桑之业。勤俭课后,永衍耕读之传。户口繁盛,比屋
鳞次,为章邑一望族也。”
第二次修谱于1824年(道光四年),由十二世郑辉生(芳兰),十三世郑汝忠、郑希
望领办并分别作序。1934年冬重修郑氏族谱,历经两年,于1936年告竣。谱中记道:
“一经提倡,众皆赞成。凡探访、校正缮本诸事,族人分支担任。至临时经费先由族
中充裕者捐输,不足者则按各支田地摊拨。
据谱序记载,第三次重修族谱由郑际景“总摄其事”,郑守琮、郑世义“协同”,
郑守常”担任编叙”,郑守瑜、郑守学“外出采访”,郑世尧、郑守盈、郑守“勘
误校对”,郑守弟、郑中峰负责“誊写”,郑绍德、郑际祥、郑守义”筹划财政”,
“无不热心鼓助,交相勉励。此岂一日之事,一人之力耶。”
此谱刻版印刷,共分四卷:卷一为序文、凡例、诰;卷二、卷三为学行、节孝;
卷四为世纪,卷五为世系。
郑氏族谱(重修本)编修至今已逾60载,幸存的两部谱本,分别保存在道流庄和河
南。1996年春,为编纂《相公庄志》,郑新道会同五村党支部书记郑守武及郑世年等,
四处寻查族谱下落。在道流庄郑中明、河南郑世海协助下,终将谱本找出。遂用道流
庄藏本翻印4套,现分别在相公庄五村和道流庄保存。原本仍存于道流庄与河南郑世
海家中。
刘氏族谱刘庄街刘姓,今辈序纯材炳远一族,历史上曾4次修谱。首次创修于18
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据《刘氏族谱源委》载,在此之前刘氏无族谱,由“观成于
嘉庆辛未年创修”。观成即刘永凝,刘氏十九世。在其侄克顺协助下,为修族谱,考
察县志、茔碑,寻访外郡县族人,历时5年,族谱终成。克顺在序中说:“观成叔父
少以孝悌闻于宗族间”,“每于攻苦之暇,闻本族有徙于山西者,有徙于莱芜、平阴
者,必访之。”“岁次年末,以年迈委家计于子而养闲暇,乃获以全力从事于斯”。
“经三年之久,周回数百里之遥。其间,跋涉之艰难,寒暑风尘之阅历,盖不待言矣。
所至之地,有不得其详者,又为之遍历左近名山古刹,阅断碣残碑,以求之得其确则
谨录之,而又往他所。”“至于谱记有成,则星霜又经五易矣。”可见当年刘氏创修
族谱之艰辛。刘氏族谱创修后,该族规定“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1845年(道光二
十五年)、1876年(光绪二年)由刘嗣德、刘仲植先后主持续谱并作序。
1876年(清光绪二年),刘仲植续修的《刘氏族谱》,改变以往屡次修谱只记男性
源流而不记女性的传统作法,为妇女在族谱中争得一席之地。他在《序》中说:“吾
观谱中所纪,凡历代祖考之名若字与历代祖考所自出之名若字载之綦祥,此溯本穷源
之意也。然吾以为第纪历代祖考所自书,不若并历代祖妣所自出而同纪之为尤详也。
故吾今续谱于祖妣之远年者无无可考已,而于近世之可访而知者必纪其为某庄某公之
女,使后之阅斯谱者得所考据焉。斯亦溯本穷源之一助也。即后有续者,亦宜按此例
修之。”
1899年(光绪二十四年),由刘振元主第四次修谱。振元系仲植之长子,他在序中
说:“吾族世居章邑刘庄,无记年代”。“刘氏无谱是真吾族一憾事也。”曾祖观成
祖“乃倡修之”。此后又两次重修。“迄今又二十余年矣,时代日异,生齿日增”,
“吾树声堂叔多以为虑”,“谓余曰:曩者汝族兄振岩吾尝嘱之余,彼既事未成而殁。
汝不可不有继承之,且旧谱规模、凡例悉备,循其成格为功亦无难也”。“余遂承命
续之。观成诸公殚心于前,树声堂叔复系念于后。创述管异,其以无谱为虑,而尊祖
敬宗之忱同出于至诚则一也。”
光绪二十四年重修本,共分2册。此谱存世已近100年,自编写庄志以来,遍访庄
内外刘姓族人,退休工人刘炳美将谱本献出,从中选用大量史料。为防该谱遗失,庄
志编委根据刘炳美等人的要求,出资复印。原本仍藏于炳美处。
原刘庄街另两族刘姓,未见族谱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