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自然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6&rec=13&run=13

本庄自然灾害,历年危害较大的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低温霜冻、虫灾等。
旱灾据史载,元明两代,1304~1640年,本庄所在地区先后发生5次大旱灾。如:
1304年(元大德八年)大饥,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大饥,“斗米千金,人相食”。清
代,1665-1842年,先后发生8次大旱灾。诸如:1665年(清康熙四年),大旱,人食树
皮、草根。1686年 (康熙二十五年) 五月,“旱太甚”,东巴漏河干涸无水。1823年
(道光三年)七月不雨,至翌年春三月十四日始雨。
民国时期十年九旱。1941~1943年,连年大旱,禾稼干枯,“田间麦如插香”,
村民四处逃荒。1949年夏涝秋旱,秋旱致本庄东北坡无法种植小麦。
建国后至90年代, 先后发生旱灾10次。1952年7月大旱,受灾严重,全庄动员抗
旱保苗。 1954年6月下旬至8月初,40天无雨。1956年1~10月降雨量为常年的一半。
1966年8月又发生旱灾,粮食减产。1972年,自3月5日至年底降雨39毫米,旱情严重。
1979年秋,天旱无雨,章丘首次实施人工降雨成功。1982年天旱。1986年又发生严重
干旱。1989年夏旱接秋旱,降雨量不足常年一半,水位下降10米,庄内东北部村民吃
水困难。1992年春、夏连旱,无降雨日数达130天(3月1日~7月8日),全市受灾严重,
干土深达8米。由于机灌能力增强,浇水抗旱,灾情大减。
水灾元、明两代水患不断。1320年(元延七年) ,大水,坏田、庐。1518年(明
正德十三年) 农历六月初六夜大水。1571年(明隆庆五年)夏,暴风雨,坏屋拔木,麦
伤过半。清代,1647~1901年,水灾达10余次。1647年(清顺治四年),雨雹伤稼,秋
淫40余天。1652年(顺治九年),四、五月之交淫雨坏麦。1668年(康熙七年)六月,山
洪骤发,伤禾稼。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 农历七月三日辰时洪泛,后淫雨40天。189
8年(光绪二十四年)大雨,山洪暴发5次。六月二十四日,东巴漏河决口,水至南围子
墙半。翌年七月东北山降暴雨,洪水顺河而下,下河涯泛洪,老槐树上挂淤,郑家台
子酒店等数店铺被冲没。
民国年间,1921~1949年7月,平均3年一次水灾。1921年7月1日晨,山洪骤至,
受灾严重。1946年7月11日夜,下河涯发洪水,店铺受淹;同年8月16日,又降暴雨,
下河涯洪水进庄, 房屋坍塌,死伤各1人。1949年7月3日、11日大雨,巴漏河漫溢,
积涝成灾。
建国后, 1953~1994年先后10次遭暴雨,洪水浸袭。1953年7月16日山洪暴发成
灾。 1957年7月19日暴雨,东巴漏河满槽。1962年7月下旬至8月12日,连降暴雨、大
雨。1964年6~8月,阴雨45天,为历史上所罕见。7月18日昼夜降雨162毫米,山洪暴
发, 东巴漏河洪水顺桑园庄大道冲入庄内,围墙坍塌两处。奎文街水深1.2米,驻家
庙粮所被淹, 农家进水,农田冲毁。1969年7月17日17时大暴雨,巴漏河水满槽。19
77年7月1日下午,遭暴风雨。1979年7月19日6~7时,降雨150毫米,伴有大风、冰雹。
1987年8月26~27日受暴雨袭击,庄内房屋倒塌数10间。1990年夏,先后4次降暴雨,
降雨量仅次于1964年。1994年6月29日降雨量达175毫米。
雹灾明、清两代,1550~1882年,史载雹灾5次。民国时期,1948年7月6日、8月
30日,两次受雹灾。建国后,1950~1995年先后8次遭冰雹灾害。1995年5月31日凌晨,
遭狂风和冰雹袭击,6月26日16时30分~17时30分,又降冰雹。
风灾相公庄所处地区,每年有大风发生,多在春夏两季,小麦生长后期的干热风
危害尤大。
明清有记载的风灾有7次。1571年(明隆庆五年),农历五月大风昼晦。1746年(清
乾隆十一年)农历三月,大风昼晦。民国以后,历年有大风。风力大于8级时,造成树
木折断,作物倒伏,房屋受损,人行困难。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4天,1960年刮大风
45天。1972年6月11日大风,阵风达11级。1986年4月18日刮12级大风,造成部分房舍
受损。1994年5月15日夜~16日下午4时,迂9级以上大风,小麦倒伏,树折,房毁。5
月20至28日又刮干热风,小麦生长受严重影响。
低温霜冻相公庄在温暖季节,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产生霜冻的现象常有发生,致
使植物受害或死亡。1934年农历三月初三下大雪,冻伤小麦,果树。1953~1993年,
先后发生严重霜冻4次, 最严重的2次是:1961年4月15日,小麦拔节期,地面最低温
度-5.1°C, 麦季严重减产。1987年11月27~12月3日,雪雨交加连续6天,气温-1
4°C以下, 最低至-15.4°C。田间蔬菜冻烂,冬季菜价比往年高4~5倍。1993年11
月6日降雨雪,降水量100多毫米,为历来所罕见。
虫灾相公庄所在区域,历史上虫灾主要有蝗虫、蝗蝻、蜚、蜢虻等。明清时期,
有史载的发生蝗飞、蝗蝻灾害6次,蜢虻灾害2次,蜚害1次。1528年(明嘉靖七年) ,
大蝗飞,能蔽日。次年,飞蝗,秋蝻生。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农历五月,有蜚伤麦,
知县公告,捕蜚1升者奖谷1斗。至七月蜚方息。1672年(清康熙二十五年),秋蝗飞蔽
日。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飞蝗蔽日七昼夜。1803、1804年(嘉庆八年、九年)“飞
蝗蔽日”,“蝻生”。民国以后,1943年3月19日蝗蝻成灾,尺地内数百只,麦无收。
1945年,秋蝗虫过庄,遮天蔽日。夜间庄稼、树木爬满飞蝗,顺手可抓。次年麦收时,
蝗蝻满地, 农民扫虫入沟,以土埋灭之。1949~1951年连续发生粘虫。1951年8月区
公所设捕虫指挥部,动员全庄人捕打。1965年粘虫再次产生,不久捕灭。
地震相公庄所在地区较早的地震记录为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齐楚地震,
二十九山同日崩, 大水溃出”。元代发生过2次地震。1346年 (元至正六年) 二月,
“地震七日方止”。1347年(元至正七年)三月,地震有声如雷。清代,1628~1830年,
4次发生震情,如:1628年(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19-21时),大地震,墙倒
坍。1826年(道光六年)正月,地震有声。1829年(道光九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丑时(1
-3时),地震有声。1830年(道光十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申刻(17-17时)地震。
建国后,1964年麦收后一天下午,1时许,有声如雷,房屋摇动,有的旧房倒坍。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大地震,相公庄所在地区震强4级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