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5&rec=46&run=13

柳家村位于滨州市滨城镇驻地北三公里,原滨县故城东北二公里处。北接杀虎同
村, 东邻岳家村,西与秦董姜村隔新立河相望。整个村落东西宽250米,南北长1200
米, 耕地203亩。 全村有刘、王、李、薛4姓,1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国道
205纵贯南北,交通便捷。
柳家之始,乃1369年(明洪武二年)先祖李氏二兄弟自河北枣强迁于此地,兄居北
二公里处丁家庄,弟居此地立村。又因此处生有一株特大古柳,枝繁叶茂,遂起名柳
家。
1996年从业人员140余人, 全年总产值70万元,利税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00
元。

封闭单一的农业经济
建国前,柳家村只能依靠微薄的土地勉强度日。但由于土地少,生产力低下,加
之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村民经常处于食不果腹的悲惨境地,经济处于极落后状态,1
947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元(折合新币)。
解放后,经过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破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广大农民走上了集体合作化道路,很大程度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
提高, 195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元。1959年柳家村依托交通优势办起了马车店,方
便服务于过往的车辆及行人,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第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流于破产。
特别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 人均纯收入只有6元,人们又一次陷入缺衣少食的境
地。1961年以后中央及时调整政策,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使生
产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全村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很大提高,1964年全村人均收入70
元。 但是刚刚看到希望的农民又被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推入绝望的深渊,在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叫嚣中,村内副业生产成为批判对象,农业
生产也处于无政府状态,使刚刚恢复的农村经济濒于破产境地。

开放多元的改革之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如滚滚春雷叩响了人们久已封闭的富国强民意识,
以邓小平为中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英明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策略,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
任制,并提倡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柳家村人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思想,更新观念,
调动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2年柳家村党支部、村委会经
过认真探讨研究,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村班子成员以党的富
民政策作后盾,内伸外延,闯市场,抓机遇,积极为村民寻找致富路子。柳家村地处
原滨县故城东北2公里,依傍205国道,过往的车辆及行人较多,村领导抓住这一得天
独厚的地理优势,沿道两侧建立商业网点。首先把村内原有的马车店进行了整修,建
成小百货商店及汽车修理部,承包给村民经营。此后广大村民也纷纷在国道两侧建起
了商品房,主要经营饮食服务业。至1989年全村已有13户建起了商品房,从事饮食服
务的有9家, 汽车维修的3家。汽车配件经营的1家,并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柳
家村党支部、村委会在积极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多方联系加强对外经济信息的敏感
性,利用国道两旁闲置的荒碱地开展租赁业务,先后有滨城综合加工厂、化工厂在此
落户。 1995年,村中投资近2万元,对电力设施进行了改造,新修了变压器房,架设
了新线。滨州地区公路局又在柳家村前“丁”字路口修建了转盘路,建起中心花坛,
种植了花草树木,美化了环境,规范了交通。滨州地区农机公司还与村委会签订了土
地承包合同,建起了滨州地区农机公司滨北经营处。同年,党支部、村委会对沿公路
两侧建房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安排,统一收费标准,对村民发展沿路经济
创造了便利条件。 截止1996年底全村已有30家农户在205国道两旁建起了商品房,占
全村总户数的90%以上。白天车水马龙,生意兴隆,夜间灯火通明,逐步形成滨北不
夜城,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多次被市镇两级政府命名为“文明单
位”,1996年柳家村党支部被市委命名为“奔小康红旗党支部”,同年被市政府命名
为“小康村”。

蓬勃向上的村民生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公共积累的增多,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198
1年柳家村委会就着手进行民房规划建设, 95%以上的民房都是钢混砖木结构。村落
东西两条大街都得到了硬化处理, 并进行了大面积绿化,1995年加强了对205国道两
侧旧房的改造,拆除了妨碍交通的民房,对国道两侧商品房进行统一规划,使整个网
点整齐划一,干净卫生,全村户户通电,拥有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有20户拥有摩
托车, 还有8部拖拉机。有10户安装了个人电话,20户有放像设备。从1996年开始,
村民公共提留免交, 一律由集体统一负担。村民受教育程度均在8年以上,村内还建
有卫生室1处, 为村民看病吃药提供了方便。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建有党员
活动室、青年之家、民兵之家,订有各种报刊杂志,羽毛球、篮球、象棋、扑克等娱
乐用品齐全,计划生育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较好,全村10年来无各种刑事案件发
生,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提前走上了小康路。

人物
刘树宽 汉族,男,1947年2月18日出生于柳家村一个贫农家庭中。1961年6月由
于生活所迫完小毕业后回家参加了农业生产。1965年在大队担任记工员,1966年任民
兵连长, 197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任支部委员、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副
大队长,1981年任村委主任,1995年至今任村支部书记。1995年参加农业广播学校学
习。
刘树宽在其任职几十年里,工作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团
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困难时期
与全村人民共渡饥荒,自立更生,克服困难,自办马车店,增加集体收入,改善村民
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勇于带头致富、闯市场,为村民寻找致富路子。为
办理公路两侧建房手续, 刘树宽跑遍各个审批单位,拿出自家的积蓄作盘缠,跑遍1
0多个单位。 还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寻求合作,认真搞好同各个单位的关系,为村内
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刘树宽自家也办了一个饮食服务部,但由于他经常不在家,无
暇顾及家里的生意,而使其生意不景气。但他却时时关注村民及集体经济的发展,使
全村村民的各项负担减少到最低限度,迅速改变了全村面貌。1996年他着手进行内部
管理制度改革,落实了对沿道两侧经营业户的管理制度,实行了主管干部的具体分工,
落实了经商户的纳费标准,制定了发展本村经济的宏伟目标,使经济运行实现良性循
环。刘树宽在经济战略上有眼光,有胆识,勇于开拓,敢于拼搏。在他的领导下,班
子内部成员干劲十足,信心百倍,村民也积极拥护村内的各项制度建设,积极围绕在
村两委周围,共商发展经济大计,使村民踏上了富裕之路。

历届党支部负责人一览表
┌──┬───┬──┬────┬──────┐
│届次│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
├──┼───┼──┼────┼──────┤
│一 │李亮 │男 │支部书记│1959-1980 │
├──┼───┼──┼────┼──────┤
│二 │李呈祥│男 │支部书记│1981-1995.9 │
├──┼───┼──┼────┼──────┤
│三 │刘树宽│男 │支部书记│1995.10- │
└──┴───┴──┴────┴──────┘

解放后村行政负责人一览表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
├───┼──┼────┼──────┤
│李亮 │男 │村长 │1959-1961 │
├───┼──┼────┼──────┤
│刘桂堂│男 │大队长 │1962-1966 │
├───┼──┼────┼──────┤
│刘树宽│男 │革委主任│1967-1976 │
├───┼──┼────┼──────┤
│李呈祥│男 │革委主任│1977-1981.2 │
├───┼──┼────┼──────┤
│刘树宽│男 │村委主任│1981.3-1995 │
├───┼──┼────┼──────┤
│李玉祥│男 │村委主任│1996- │
└───┴──┴────┴──────┘

革命烈士英名录

┌──┬──┬────┬────┬────┬──────┬──┐
│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入伍时间│牺牲时间│牺牲地点 │职务│
├──┼──┼────┼────┼────┼──────┼──┤
│李尧│男 │1930 │1945 │1946 │黄河以南战役│战士│
└──┴──┴────┴────┴────┴──────┴──┘

附:荣残军人
李寿荣乙等乙

撰稿:王洪亮 李祥
编辑:宋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