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西一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5&rec=45&run=13

南街西一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镇南街西南端,东靠古城大街,西至新建养鱼
池, 南与南街南村相邻,北与西街南村及南街北相连。1996年全村有60户、202人,
分为杜、 张、赵、董、王、刘、李、胡、刚、韩、肖、于共12个姓氏,耕地面积166
亩,人均占有土地0.8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村中心距滨州市市区12公里,与
205国道相距2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1369年(明洪武二年),杜氏祖先由河北枣强迁来定居,至今有12个姓氏在此生息
繁衍,代代相传。现在的西一村其前身系1956年南街与南关共建的“晨光”高级社演
变来的。1958年南街由高级社改为生产大队称“晨光”大队,1962年又分为南街南、
南街北、南街西3个大队,南街西又分为6个小队。1967年2月南街西6个小队再次合并
为“红旗” 、“红星”2队,1982年红旗队又改为西一大队,1984年建立西一村,下
辖3个村民委员会至今。
1996年全村从业人数127人, 其中从事工业的4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29人,其余
从事农业。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6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85万元,第三产业产值58万
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

历经艰辛,看到光明
建国前西一村长期处于封建式的小农经济状态下,加之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
削和压迫,真是民不聊生。那时全村因生活所迫上华工的3人,外出打工的6人,卖兵
(指旧社会穷人孩子被富人买去而顶替当兵) 的5人,还有10户靠“烧硝”维持生活,
其余的沿街串巷、经营小本生意以糊口,人民生活极其艰难。
建国后, 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生活状况逐渐好转,1
956年全村粮、 棉总产值达1.62万元,每人纯收入为74元。到了1958年受极左思潮的
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损伤,随即又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全村各项生产
又处于低潮。1962年党和政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全村粮、棉总产值为1.4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0元。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
化大革命”开始后,全村生产陷入无政府状态,农村经济遭受严重影响,人心涣散,
各项工作陷入瘫痪状态。
勤劳致富奔小康,发展集体经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村支部领导认
识到要使农民过上富裕生活,单凭农业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力发展工副业才能
使农民脱贫致富。明确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关键是付诸于行动。1992年村委会领导
人积极带头,多方筹措资金4.5万元,创办起了面粉加工厂,该厂总占地面积为218平
方米, 建有7间厂房、13间仓库及4间配套库房,招收职工26人。建厂当年4月份就正
式投产, 年加工小麦813万斤,因产品质量上乘,深受客户欢迎。仅很短时间内产品
销路就拓宽到乳山、威海、长岛等其他地市。由于严格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企业越
办越红火。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村支部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在市电业局的援助下,1
995年又投资60万元, 扩建了大型面粉加工厂,企业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
96年创收26万元。村民的收入也普遍有了提高。集体经济的发展,启发了西一村的广
大农民,他们纷纷投入到经商的大潮中,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1996年全村已有18户
从事个体企业,经营品种有运输、烧鸡、服装加工、建材、摄影、医药及维修等。这
里加工制作的烧鸡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深受顾客喜爱。全村个体企业总产值已达到
58万元。农民的家庭收入越来越丰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同步发展,使南街西一
村的农民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1994年党支部被市委命名为“奔小康红旗党支部”,
村委会1996年被市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7年被市委、市府命名为“小康村”。

村民生活
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内公共设施和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户户
通电、通自来水,1990年全村铺设了柏油路,装了路灯。自1994年开始村民上交的各
项提留款、工程、集资等多种款项均有集体统一解决,农民的负担从根本上消除了。
家庭居住条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村中有35户的村民住上了砖瓦房,有电视机7
5台,其中彩电24台,电冰箱6台,有7部运输车,27辆摩托车,12户村民安装了电话。
村民从而有了一个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
为方便群众就医, 村中建立了1处卫生室,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技术高
超的医务人员,由于服务周到认真,周围群众都纷纷来此就诊。村中文化生活丰富起
来,村支部还给村民订阅了13种报刊杂志,使他们在劳动之余能够了解和掌握国、内
外新闻,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计划生育工作也走在前列,为了培养和壮大计生
队伍,村中办起了计划生育人口学校,定期进行培训,特别注重了对育龄夫妇的优生
优育教育。几年来全村没出现过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人口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人物
胡连英 汉族,男,1942年生,初中文化程度,1960年任南街民兵连长,1961年
至1964年任民兵连长兼小队会计, 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5年-1967年
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和治保主任,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任村党支
部书记(兼面粉厂会计)至今。
几十年来,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党支部书记20余
年来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对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狠抓组织建设
和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 历年来荣获了各种奖励, 曾先后被评为“五好团书记”、
“模范连长”、“奔小康模范党员”、“计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滨
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共滨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和滨城镇第十一届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更新了观念、改变了作风。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决定
搞好村办企业。于1992年创办了面粉加工厂,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效益逐年提高,农民
收入不断增加,真正使全村迈入了富裕之路。1997年被镇委、镇政府特记功一次,同
年该村被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小康村”。
刘雪民 汉族,男,1956年生,高中文化程度,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8年任生产队小组长, 1979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84年至1990年任大队会计,198
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任村委会主任,后兼任面粉厂厂长。自幼上进心强,
几年来工作一贯积极认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克己奉公,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任村委会主任后,热心本职工作,本着“当官一任,致富一方”的思想,在党
支部的支持下,带领有关人员几次出外考察,多方求教,创办了面粉加工厂。建厂以
来,他严格加强管理,做到了经济民主,财务公开,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企业效益逐年提高,5年来迈了5大步。到目前为止,有公共积累80万元。从1994年以
来,村民的各项提留款、集资款等多项费用均由集体解决,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民的负
担。

历届党支部负责人一览表

┌─┬───┬─┬────┬─────┬───┐
│届│姓 │性│职务 │任期 │注 │
│次│名 │别│ │ │ │
├─┼───┼─┼────┼─────┼───┤
│1 │董相贤│男│支部书记│1962-1964 │已病故│
├─┼───┼─┼────┼─────┼───┤
│2 │张义清│男│支部书记│1965-1966 │已病故│
├─┼───┼─┼────┼─────┼───┤
│3 │胡连英│男│支部书记│1970- │ │
└─┴───┴─┴────┴─────┴───┘

解放后村行政负责人一览表

┌──┬───┬──┬─────┬─────┐
│次数│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
├──┼───┼──┼─────┼─────┤
│1 │赵方坤│男 │大队长 │1962-1967 │
│ │ │ │ │1971-1988 │
├──┼───┼──┼─────┼─────┤
│2 │胡连英│男 │革委会主任│1968-1970 │
├──┼───┼──┼─────┼─────┤
│3 │刚宪臣│男 │村委会主任│1989-1990 │
├──┼───┼──┼─────┼─────┤
│4 │刘雪民│男 │村委会主任│1991-1997 │
└──┴───┴──┴─────┴─────┘

专业技术人员一览表

┌───┬──┬──┬───┬─────┐
│姓名 │性别│年龄│职称 │单位 │
├───┼──┼──┼───┼─────┤
│王国强│男 │31 │工程师│镇建筑公司│
├───┼──┼──┼───┼─────┤
│胡连勇│男 │50 │工程师│油田 │
├───┼──┼──┼───┼─────┤
│赵建平│男 │44 │工程师│农校 │
├───┼──┼──┼───┼─────┤
│赵爱民│男 │45 │工程师│镇水利站 │
├───┼──┼──┼───┼─────┤
│刚宪明│男 │41 │工程师│青海省 │
│ │ │ │ │范崖气象站│
└───┴──┴──┴───┴─────┘

革命烈士英名录

┌───┬──┬────┬────┬───────┬──┐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入伍时间│牲牺时间、地点│职务│
├───┼──┼────┼────┼───────┼──┤
│董俊停│男 │ │1950 │1951朝鲜 │战士│
└───┴──┴────┴────┴───────┴──┘

荣残军人:赵方坤,三等乙级

撰稿:张义坤
编辑:苑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