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5&rec=43&run=13

滨城镇位于滨州市区以北10公里, 205国道和永莘路交汇处,版图面积82.5平方
公里,全镇辖有4个管区,101个行政村,4.2万人,是黄河下游正在崛起的鲁北重镇。
农业上,积极改善生产环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两高一优”农业优势突
出。 全镇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沟渠路林配套的方田化建设,并按照“东部畜牧西部
园, 中部突出抓水产, 稳住粮棉与果桑,反季蔬菜大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实施
“一三三” 工程,即淡水养殖1万亩、良田3万亩、经济园3万亩,基本实现了区域种
养、规模种养、高效种养,一改过去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步入
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迈进的轨道。1997年粮食总产达到3580万斤,棉花
总产达到6000担, 蔬菜总产达到800万斤,肉类总产达到5181吨,渔业总产1923吨,
果品产量1000吨,农业总产值实现2.16亿元。
工业上,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激励三产发展,努力招商引资。按照“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滨城
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努力实施“龙飞凤舞”战略,就是以天龙实业
总公司和凤凰实业总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农用机械、电线电缆、建筑建材等几大产
业的发展。因势利导,深化改革,通过实行租赁、承包和股份制,有效地推动了乡镇
企业的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199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产品出口交货值
达到22万元,利润实现2300万元。滨城镇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加以激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本着“不看比例看发展,不重成份重实效”的
原则,思想上放胆,经营上放手,政策上放宽,使该镇的二、三产业不断上规模、上
档次、上水平。1996年,全镇有个体私营业户2165家,从业人员5200多人,全年完成
总产值4.18亿元,创利税4100万元。滨城镇珍视发展良机,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经济
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该镇把招商引资确定为“一把手工程”,为前往投资办厂的客
商提供全方位服务,1997年先后有多家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企业来滨城安家落
户, 山东天绿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1997年6月份开业的一家企业,年产值可达3800
万元, 利税可实现540万元;山东金汇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于同年10月19日开业,年产
淀粉30万吨,年产值12亿元;长洪摩托车厂于同年9月23日投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并可望打开国际市场; 滨州市裕华公司已在滨城征地850亩,准备建设冬枣繁育贮藏
基地;滨州市第二化工厂的化肥生产线也即将来滨城镇安装调试;“东美人”金饰有
限公司也看好滨城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宽松优惠的政策优势、文明向上的社会风
气,决定开办一个年加工量10吨、年产值10亿元的花园式黄金加工企业。总之,滨城
镇通过实施“农业强镇,工业立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战略,使全镇经济走上了
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199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7亿元,地方财政收
入达1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54元。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滨城镇以党委自身建设为龙头,以党支部为
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重点,努力把镇村两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一致、开拓进
取、务实高效的坚强堡垒。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努力实现应试教
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针,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巩固“三为主”,深化“三结合”。积极推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深化卫生制度改革。
按“四区一线”的总体规划,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实施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安宁。深入开展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把“讲
文明、树新风”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滨城镇交通便利、电讯配套、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民风向上,就象一只振翅凌
空的领头雁,带动着全市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程爱国 滨州市委常委、 滨城镇党委书记。男,汉族,出生于1952年1月,系滨
州市梁才乡程口村人。1970年毕业于北镇中学,1970年12月到济南军区二九六部队参
军,1976年11月参加滨县学大寨工作队,1978年12月到滨城镇工作,历任管区工作员、
镇团委书记、 管区副组长、组长、镇党委成员、管区总支书记,1984年8月起任镇委
副书记、副镇长、镇长,1990年1月任滨城镇党委书记,1997年8月任滨州市委常委、
滨城镇党委书记。1987年1月到1988年7月参加北京经济函授大学学习,并获取大学专
科学历。
程爱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身体力行一班之长的职责,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特别是近两年来,程爱国坚持以中
共十五大精神为指针, 以带领全镇4万人民致富奔小康为己任,以全镇国民经济及各
项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为目标,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
力促进全镇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程爱国以己行率众行,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建设。一是抓学习,
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二是抓团结,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三是抓廉
政,提高党委政府一班人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言传身教,扎实工作,使滨城镇党委
政府形成了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讲廉洁的良好作风。狠抓了村级组织
建设,以中央提出的“五个好”为标准,按照“促强、帮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
加强了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
体推进,使一类支部上台阶,二类支部上水平,三类支部上档次。
程爱国把发展经济、富民强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
为动力,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力招
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在农业上,积极稳妥地领导了土地调整,推行土地的适度规
模经营,实现了种植业的区域化、规模化、现代化。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规模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了粮棉、果桑、水产、畜牧、蔬菜等几大产业的经
济效益。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上,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为
目标,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改造,使大多数企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坚持走
“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路子,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放宽、
产业引导,使全镇个体私业户一跃发展到2165家,从业人员达到5200多人。抓住发展
机遇,发挥当地优势,积极招商引资。1997年,山东天绿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金汇玉米开发公司、长洪摩托车厂、滨州市第二化工厂化肥生产线、裕华公司的冬枣
繁育项目、市水产局的淡水养殖项目先后到滨城镇安营扎寨。1997年滨城镇工农业总
产值达到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2054元。
程爱国认真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大教育
投资,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卫生保健网络,贯彻“预
防为主”方针,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巩固“三为主”,实行“三结合”,突出抓
好“五率”及各项动态指标,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定
祥和的环境。落实中央13号文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程爱国高尚的品德、扎实的工作、显著的业绩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和上
级党委、政府的嘉奖,1996年他获得党管武装好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拥军优属模
范个人等光荣称号,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滨州地区电视台、滨州市有
线电视台先后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
赵景良 滨州市滨城镇政府镇长, 男,汉族,出生于1949年5月,系滨州市杨集
乡赵棉花桃村人, 1973年12月至1985年8月,在杨集乡任管区副组长、组长、工办主
任、水利站长,1985年9月至1986年1月,在张集乡任管区书记,1986年2月至1992年2
月在杨集乡任管区书记、副乡长,1992年3月起在滨城镇任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
1992年12月至1995年12月参加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函授班,并获大专学历。
赵景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他任滨城镇镇长以来,与镇党委一班人团结一
致,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努力推进
滨城镇农业、工业、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赵景良立足滨城这一农业重镇的实际,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
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农
业综合开发,妥善组织了土地调整、方田建设、路域治理,改善了生产环境,促进了
连片开发、区域种植,提高了粮棉、畜牧、水产、果桑、蔬菜等几大产业的综合效益,
199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16亿元。粮食产量、肉类总产、渔业总产、果品产量
均居全市前列。赵景良始终注意发挥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龙头”作用,以完善
企业经营机制为目的,加大企业“三改”力度,通过改组、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制
改造,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注重挖掘潜能,依靠优势,鼓励、引导专业村、专业户
的发展,形成了杂粮收购、屠宰加工、车辆运输等专业市场,使个体私营经济真正发
展成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项目年”为契机,不断优化经济环境,通过加
强领导、热诚服务,优惠政策、激励发展,营造宝地、筑巢引凤,引进了几个高科技
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机械装配企业。总之,通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使滨城镇的“富民工程” 得到有效实施,199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7亿元,农
民人均纯入达到2054元。
赵景良坚持“一靠党的领导,二靠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三靠依法行政,四靠艰苦
奋斗”的原则,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水平,积极兴办各项社
会事业。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完善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卫生事业,推行医疗卫
生制度改革,完善镇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计划生育工作,加强站室建设,提高服务
功能,突出抓好“五率”和各项动态指标;治安工作,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
做好“三五”普法教育,提高群众守法的自觉性;优抚工作,落实优抚政策,突出做
好烈、军、荣、残的优抚款物发放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减负工作,切实贯彻中
央[1996]13号文件精神,努力减轻农民负担。
赵景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被当地的百姓誉为“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