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碾李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5&rec=35&run=13

东碾李村,位于滨州市市区西南隅,渤海九路南首(又名“天华路”),横跨路两
侧,北距黄河一路200米,东南抵黄河旧堤700米。南与滨州市国税局宿舍区毗邻,东
为天华实业总公司宿舍,北接市自来水厂,西连西碾李村,村落占地约60000平方米。
渤海九路东为主村有东西街道两条,后街为旧村,前街为1985年以后按统一规划建成
的新村,全系钢木结构的砖瓦平房,房屋整洁,街道宽阔,呈一派新农村景象。
东碾李村,原名碾李家,与西碾李为一个自然村。李氏先人于明朝洪武二年 (13
69年) 从河北枣强移民滨州,落居此地立村。因李氏后人多以贩谷碾米为生,俗称碾
李家。李氏人丁繁盛,分湾东、湾西立居,素有东李、西李之分。直至1956年农业合
作化后,为工作方便,始分解为两个行政村。
东碾李为李氏单姓村。旧村有东西街一条,居住比较集中。1992年开通渤海九路,
将原村切为两段,遂分路东路西立居。
东碾李村委会,隶属彭李街道办事处(原为彭李乡)。全村119户,人口322名,有
党员16人,劳动力155名,尚有耕地30亩,人均不足1分;村办企业主要有面粉加工厂,
丝绸厂(联办)和综合门市部,村民从事村办企业和乡镇企业的90人,从事个体经营的
60余人(包括部分非劳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生活逐年提高,1995年全村实现社
会总产值503万元,利润62万元,人均纯收入1900元,公共积累150万元。1996年实现
社会总产值550万元, 人均纯收入2390元,实现了小康值标准。经验收,认为东碾李
村委会各项小康值均已达标, 滨州市人民政府于是年12月正式命名东碾李村委会为
“小康村”。

农业经济的发展
东碾李地处黄河边缘,土地碱化十分严重,农作物产量很低,农业经济长期得不
到发展,群众生活贫苦不堪。1956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
改造荒碱地,改变耕作条件,使农业获得了较好的收成。1957年农业丰收,东碾李的
160亩粮田,平均亩产520斤,总产达62400斤;160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75斤,总产
达9000斤。每个工值1.20元。社员分足了口粮,年终分配到现金,初步感受到了社会
主义的优越性。1958年又连续获得鼓舞人心的大丰收,但由于“大跃进”、“共产风”、
“浮夸风”等极“左”思潮的影响,丰收成果损失惨重,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农业产量跌入最低谷,造成过严重的饥荒。
1962年以后,东碾李大队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制定的《农
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对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了两个
生产队,重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4年东碾
李大队的粮、棉产量基本恢复到了1957年的水平,开始对国家做出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东碾李由于村小(只有65户,160余口人) ,未形成“派
性”斗争,生产情况比较平稳。1970年恢复党的基层组织职能后,在大队党支部的坚
强领导下,“学大寨、赶杨柳雪”,带领群众整修台田、条田,采取大水压碱,开沟
躲碱,洼地改稻田等措施,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于1972年创出了粮食单产1022斤,
棉花单产(皮棉) 152斤的高产纪录,日工值1.40元。一举成为滨县“学杨柳雪”的先
进典型单位,县、社两级多次在东碾李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他们的经验。大队党
支部书记李汉芳参加过县组织的“学杨柳雪”报告团,多次到外地“传经送宝”。大
队党支部在大办农业的同时开办起了加工磨房,为地区皮革厂加工手套,为地区针织
厂加工秋衣秋裤等工副业项目,以副养农,以副补农。1974年派人到外地学习了土法
制造“六六六”粉剂的制作工艺,与地区生资公司联营,上马了“农药厂”,年纯利
2000多元。工副业反馈农业,使农业取得了更大丰收,壮大了村的集体经济,使社员
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农工商并举奔小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大政
方针给农村带来新的转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东碾李村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了党的农
村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清除了极“左”思想的影响,于1982年实行了农业责任承包
制, 把全队164亩可耕地,按人承包给农户自主经营,村委会并从集体企业中拨出资
金为村民代交提留款和各种工程费,让村民尽快致富。据1984年统计:东碾李有粮田
66亩, 平均亩产达1205斤;40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80斤,很快便出现了一些富裕
户。但从1984年起,随着市政建设的扩大和新兴企业的崛起,东碾李村的土地陆续被
地区气象局、滨州市自来水厂、滨州市第四中学、地区财校、天华实业总公司等单位
所征用, 至1992年8年间,就下降至72亩,而全村人口却较1966年增长了一倍。村党
支部自1982年后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村办企业上来,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于
1983年投资30多万元,建起大型面粉加工厂,当年投资当年投产,日产面粉35吨,年
纯收入15万元。十几年来经营管理颇好,成为村办支柱企业,它不但安排了30多名村
民就业,而且带出一部分销售面粉专业户。同期,在黄河一路与渤海九路交汇处建起
一座百货门市部,现已改建为百货楼。1988年又与地区回收公司联合建起丝绸加工厂,
安排40多名劳力就业。 至1996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8万余元。全村155名劳动力,
已有65人从事村办企业,有25人从事乡镇企业。余皆从事个体经营。自1984年以来,
村党支部不断教育村民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投入第三产
业。村民依仗靠近市区的地理优势,有6户开办起了饮食服务业,有5户开办起小门市
部,有7户买小麦换面粉销售,有2户搞起茶叶批发,有2户从事屠宰生意,有2户沿街
摆摊卖杂货, 有2户修理自行车,还有1户搞汽车运输,有3户从事贩运蔬菜水果,他
们不但是依靠党的富民政策首先富裕起来的人,也成为村民的致富榜样。
东碾李村委会的村办企业起步早,起步快,基础好,公共积累比较雄厚,村民生
活富裕程度较平衡,自1985年就实施了新村建设规划,如今已全面建起新的村住宅区,
全村户均居住面积95平方米,其中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95%,处处呈现一派小康生活
的繁荣景象。 至1995年,全村已实现社会总产值503万元,利润62万元,人均纯收入
1900元。1996年人均纯收入达2390元,实现了小康生活标准,被授予“小康村”称号。

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东碾李村委会于1985年重新修订了
原村民住宅的规划要求,每住户统一为东西宽16米,南北长15米的规格,要求场地一
样平,房脊一般高,整体分两部分:渤海九路以西16户,分前、后两条街道;九路以
东为主村,分前、后两条街,后街为老村改造,前街为新建成的新村,街道南、北每
排各5户, 每两排留一小巷,共103户。村民都已住进钢木结构的砖瓦房,其中1户还
建造起二层小楼,人均住房面积95平方米。自1982年以来,多次从集体收入中拨付资
金用于公共建设和村民福利建设,先后整修了排水管道、自来水管道、有线电视线路,
铺设了油漆路面,并绿化美化了村居环境。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碾李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由温饱型过
渡为小康型,衣食住行已往高档次发展。村民冬有取暖设备 (主要为火炉,少数为土
暖器),夏有降温措施,吊扇、落地扇已为家家必备,有些户已装上空调。电视(其中
95%以上为彩电)收视率为100%。其他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初步统计如下:私人电话
25部、电冰箱82台、洗衣机93架、放像机17部、空调3台、组合家具95组、汽车5辆、
农用三轮6辆、摩托车15辆、BP机12个、大哥大12个。全村人均消费额达1800元以上,
其中人均动物性食品(主要为鸡、肉、鱼等)消费量45公斤。私人存款数额也逐年上升。
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口素质也在起着巨大
变化。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小学毕业率、初中升学率也均达100%,全面
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随着夜大、职专和各类培训班的开办,成人教育效果显著,
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已超过8年的小康标准, 有的还取得了专业职称。村委
会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开办有人口学校、科技夜校、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民兵
之家、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并配备有报刊、图书、扑克牌、象棋等文化娱乐品。为保
证村民的身体健康,设立了卫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打针用药送上门。村委会还
于1992年、 1993年两次为0~18岁儿童、少年投入人身保险。自1982年以来,村民的
一切提留款、工程费等项目皆由村集体承担,从无摊敛村民一分钱,并每年向村民发
放取暖费人均30元,年终发放过节费每人面粉20斤,现金50元。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村委会成立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体组织,不断向村民进行
普法教育、人口教育、科技教育,并制定有村规民约,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法制观念
和新的人口观念。几十年来村民一直安居乐业,本村从无恶性案件发生,也无违法乱
纪现象发生。 计划生育工作年年达标,1996年3月被市委、市府授予“计划生育示范
村”;同期,还被地委、行署授予“初级卫生保健站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在文明共
创活动中,村中涌现出一批“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被地
委、行署授予“文明单位”。

人物
李汉芳(1936.2-1992.6),1936年2月生于东碾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书较晚。
1954年蒲城完小毕业后,立志回乡务农。1955年冬,他带头创办起东碾李初级农业合
作社,被选为社长。1954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转正后当选为东碾李、西碾李、
高梅三村联合党支部书记,兼任红峰农业高级联社副社长。1959年参加粮所工作,曾
任王家粮站站长。1961年应群众要求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渡过灾荒,恢复了
农村经济。 1966年4月被抽调参加邹平社教工作队, “文化大革命” 爆发后回村。
1970年整顿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后,任党支部书记近20年。1989年因病改任党支部副书
记,带病坚持工作,不幸于1992年6月16日病逝,终年57岁。
李汉芳忠诚党的事业,工作踏实,讲究实效。在他的带领下,战胜旱、涝、碱三
大自然灾害, 从1970年后,粮食亩产千斤以上,棉花亩产 (皮棉) 达150余斤,成为
“农业学大寨”、“赶杨柳雪”的典型单位,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进取,又先后创办起了面粉厂、
旅馆饭店、门市部等村办企业,努力拓宽致富门路,率先完成了农业体制的改革,使
村民走上多种经营的致富路子。李汉芳于1989年被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授
予市级农民企业家的荣誉称号,并获得经济师职称。
李汉芳曾当选为中共滨县县委委员和北镇公社党委委员。
李汉书 1950年6月5日生于东碾李一个贫农家庭。 1956年5月在校加入共青团。
19 58年6月于北镇中学初中毕业后,由学校选送山东省地质勘察队工作。1962年回乡
务农, 任村团支部书记、生产队会计。1964年被推选为生产队长。1964年4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1965年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长 (后改称革委会主任、村民委员会
主任)。1989年1月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李汉书,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工作30年如一日,深得村民拥戴。他接
任党支部书记后,开拓进取,在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倡导村民发展第三
产业,放开步子奔小康,使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实现了小康村。
李汉书曾当选为滨州市第五届党代会代表。
李宪法 1945年4月生, 1958年在校加入共青团。1961年在北镇中学毕业后回乡
务农, 任生产队会计。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担任大队会计。1989年当
选为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仍兼任村会计职务。于1989年12月获得助理会计师
职称。
李宪法忠于党的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工作踏踏实实,勇挑重担,在村的规划建
设上不辞劳苦,尽心尽力,为实现小康村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李宪忠 1955年8月28日生。1971年于北镇中学初中毕业,回村后任大队保管员。
1973年当选为团支部书记。1983年后一直在村办企业面粉厂工作,先后任副厂长、厂
长。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任支部委员,199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村委会副主任,仍兼面粉厂厂长。
李宪忠长期从事村办企业工作,富有管理经验。他所管理的面粉厂历年为盈利大
户,成为东碾李村委会的支柱产业。本人也于1991年晋升为经济师职称。

历任党支部负责人一览表
┌───┬─┬───┬───────┬───┐
│姓名 │性│职务 │任职时间 │备注 │
│ │别│ │ │ │
├───┼─┼───┼───────┼───┤
│李汉芳│男│书记 │1964-1989 │1964年│
│ │ │ │ │正式建│
│ │ │ │ │立村 │
│ │ │ │ │党支部│
├───┼─┼───┼───────┼───┤
│李汉书│男│副书记│1964-1989 │ │
├───┼─┼───┼───────┼───┤
│李汉书│男│书记 │1989.12- │ │
├───┼─┼───┼───────┼───┤
│李汉芳│男│副书记│1989.12-1992.6│因病退│
│ │ │ │ │居二线│
├───┼─┼───┼───────┼───┤
│李宪法│男│副书记│1989.12- │ │
├───┼─┼───┼───────┼───┤
│李宪忠│男│副书记│1992- │ │
└───┴─┴───┴───────┴───┘

解放后历任村行政负责人一览表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职时间 │备注 │
├───┼──┼──────┼─────┼───┤
│李汉芳│男 │社长、连 │1956-1982 │中间有│
│ │ │长、革委 │ │间断但│
│ │ │会主任 │ │无人顶│
│ │ │ │ │替职务│
├───┼──┼──────┼─────┼───┤
│李汉书│男 │村委会主任 │1982-1989 │ │
├───┼──┼──────┼─────┼───┤
│李宪法│男 │村委会主任 │1989- │ │
├───┼──┼──────┼─────┼───┤
│李宪忠│男 │村委会副主任│1992- │ │
└───┴──┴──────┴─────┴───┘

革命烈士英名录

┌───┬───┬───┬────┬──┬──┐
│姓名 │出生 │入伍 │牺牲 │牺牲│职务│
│ │年月 │时间 │时间 │地点│ │
├───┼───┼───┼────┼──┼──┤
│李汉奎│1925.6│1951.3│1951.10 │朝鲜│战士│
└───┴───┴───┴────┴──┴──┘

撰稿人:张国梁
编辑:关增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