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李街道办事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5&rec=31&run=13

彭李街道办事处位于滨州市西部。1982年在原北镇公社李扬管区、彭李管区的基
础上建彭李乡,1995年撤彭李乡设彭李街道办事处。面积36平方公里,渤海九路与黄
河一路、 二路、五路、六路、七路、八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辖3个居委会、21个
行政村、8处处办企业、14680人、8560亩耕地。以乡镇企业为主,工商贸农全面发展。
多年来,该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
下,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四
项基本原则为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大力
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996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比上年
增长11.5%,比1990年增长10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比
1990年增长271%;人均纯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长21%,比1990年增长150%;三资
产业的比例为1∶17.6∶2.4;主要支柱产业由化工、纺织、建筑建材、农畜产品深加
工等组成。其中化工制造业8家,年总产值6467万元,实现利税776万元;纺织业总产
值7811万元,实现利税702万元;建筑建材业总收入21081万元,实现利税2319万元;
畜产品加工现有固定资产1750万元,年总产值3500万元,年利税1000万元。农村劳动
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数达6000余人。 1996年办事处有19个村、3个居委会达到或超
过小康标准,经省、地有关部门严格考核,顺利通过了“小康办事处”的验收。
1992年办事处把“振兴彭李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提前实现小康”的着眼点放在
了发展乡镇企业和高效农业上, 提出了“5年之内建立5个工业小区,修建4条乡村公
路, 村村实现通柏油路、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组建2个较大规模的乡镇企业集团
公司, 发展10个独具特色的专业村,力争使乡镇企业总产值在1992年2亿元的基础上
翻两番达到8亿元” 的发展规划。几年来,遵照“全方位开放,多形式引进,集团化
经营, 有重点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方针,经过全力上下的奋力拼搏,1995年原定5
个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 天华、裕华、华英、华龙4处处办企业相继组建成企业集团
公司,形成了以化工、纺织、建筑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服务为主体,处办、村办、
联办、个体、合资等多轮驱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
10亿元大关,一跃成为全区榜上有名的经济强乡镇。为发展高效农业,从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蔬菜、林果、淡水养殖、花卉、畜牧等产业,全办形成了一批
种、养、加工专业村、专业户,农业产值明显增加,农业收入不断提高。1992年被评
为省级明星乡镇,自1986年以来连续10年获地级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办事处党委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把发挥党委
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深化农村改革、
振兴各项事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基本保证,在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
伍,创一流业绩上下功夫。为了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这一关键,注重搞好团结与协调,
把4个班子拧成一股绳, 把各个领导成员调成一股劲,营造了一个关系融洽、气氛和
谐的工作环境,使同志们的能量得到了最大发挥,而且无怨无悔。办事处党委还着力
抓了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建立、完善了学习制度,采
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等措施,使全体班子成员认识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办事处
党委围绕支部书记选贤任能问题,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的精神实质,注重
把德才兼备、群众威信较高的党员推上领导岗位。实践中作出了“党员带头先致富,
致富以后进支部,进了支部抓发展,发展好了大家富”的经验总结,并据此选拔党员
致富能手作为支部班子的后备队伍。1994年,办事处党委被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
党组织”称号,1994-1996年连续3年获市级“先进党委”称号。
几年来,办事处党委坚持把精神文明摆上重要位置,既与物质文明建设等量齐观,
又与物质文明并驾齐驱,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办事处党委坚持从大处着眼,着
手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科技、
教育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做到年年有重点,步步有着落。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严格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五条标准”,以“讲
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为主导,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心,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自己做到,从不搞特殊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一身正气,两袖清
风,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维护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几年来,
办事处投资3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1995年度顺利通过了省教育
“两基” 达标验收;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自1992年以来连续5年获地、市两级表彰奖
励;多次被地、市两级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办事处结合实际,放眼未来,制定了2000年远景目标: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
值目标为31.6亿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全办人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极大提高,精神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到位,砖瓦结构住房比重达100%,人均居住
面积达20平方米。
王守照 滨州市彭李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 男,汉族,1955年8月生,山东省寿
光市道口乡人。大专学历。部队转业后,1985年至1989年于滨州市委办公室任秘书、
副科长、科长;1989年2月-12月于滨州市委办公室任副局级秘书;1990年1月-1992年
9月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2年10月至今,历任彭李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第四届
市委委员。1996年起于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本科班函授学习。
自1992年10月任彭李办事处党委书记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本着“堂堂正
正做人,老老实实为人,公公正正待人,扎扎实实工作”的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
不为名、不图利,求实务实,勤奋努力,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集中
大家智慧,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和带领全办事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使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大力抓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针对当地原有基础设施建
设比较薄弱的问题, 在重点抓好5个乡级工业小区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制约
经济发展的水、电、路和通讯问题。首先打通了渤海九路南首路段,修成了南片东西
路,从而繁荣了一方经济。到1993年,全办事处已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1994年实现
了村村通程控电话, 1996年,80%的村通上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网,5个乡级工业小
区已形成规模,12个村级工业小区已具雏型。乡镇企业的集中经营和连片开发发展势
头快捷。
二、突出抓了乡镇企业发展,乡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来,咬住发展不放
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使全办事处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到目前,乡村两
级集体企业已发展到87家, 各种类型的企业达到1913家,从业人员6300余人。到199
6年底, 企业总产值在1992年2亿元基础上,增长5倍多,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利税
1.2亿元,预计到1997年底企业总产值可达14亿元。已组成天华、裕华、华英、华龙4
个乡镇企业集团公司,其中天华集团公司已晋升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公司。形成了
化工、纺织、建筑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服务为主体,处办、村办、联办、民营、
合资等多轮驱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大格局。始终保持了全市排头兵
地位, 并在全区乡镇企业中位居前列。多次得到省、地、市各级的表彰奖励。199 4
年被评为全区乡镇企业“最佳规模投入乡镇”;1995年被评为全区乡镇企业“强乡镇”、
“先进办事处”;1996年经省、地有关部门严格考核,顺利通过了“小康办事处”的
验收,被地委、行署评为奔小康“致富杯”先进乡镇。
三、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基地化。紧紧围绕实现两个转变,
着眼市场,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优势经济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办事处农村改
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效果。首
先投资60万元,修建桥、涵、闸16处,新开挖沟渠6500米,完善配套了各种水利设施,
保障了农业的旱能浇、涝能排。其次是提出了“搞好小区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的思
路,实现了主导产业基地化。目前,全办事处大部分村都建起了畜牧水产养殖小区。
通过动员机关干部搞试验场示范带动和抓典型引路,在办事处出现了“一户发展几户
跟, 小区发展带全村”的良好局面。仅养鸡一项,就由去年的不到1万只发展到今年
的12万只。农民在大灾之年不仅没减收反而在去年的基础上人均增长300余元。今年,
全办事处人均纯收入预计在去年2380元的基础上达到2700元。农民负担人均27元,始
终在全市保持最低限额。并且在24个村中,有17个村由集体承担,不存在农民负担问
题。
四、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
1992年以来,按照“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总体要求,牢固把握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
局面。1994年办事处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近两年来,又在全办
事处广泛开展了“创五好、争五星”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 极大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已连续5年受地、市表
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被地、市评为先进单位,1996年9月份,彭李办
事处又被省综治委评定为“安全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地、
市级先进单位,乡村档案管理工作受到省级表彰奖励。近几年来,全办事处党员领导
干部无一人出现违法违纪问题,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连续多年被评
为地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市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自担任党委书记以来,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
人、造林绿化劳动模范;地区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个人,且受晋级奖励。并因经济工
作突出被地委、 行署记二等功1次。1996年被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党委书记”荣誉
称号。多年来,他还致力于党建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在国家与省、地级书刊上发
表论文10余篇, 其中5篇被收编入国家级《跨世纪战略文献丛书》和《中国社会科学
文库》。
王力达 滨州市彭李街道办事处主任。 男,汉族,1956年3月出生,山东省德州
地区陵县宋家乡人。大专学历。1973年至1979年于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1168部队服兵
役;1979年至1987年,历任滨县物资局政工科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1987年至
1 995年, 历任滨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市纺织工业局局长、蒲城乡乡长、副书
记。1996年至今,调任彭李街道办事处主任、副书记。1996年起于山东省经济管理干
部学院本科班函授学习。
政治素质高、决策能力强,勇于开拓进取,坚持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
执行者。自1995年12月组织安排到彭李街道办事处任办事处主任以来,充分发挥自身
特点,大胆工作不独断,密切配合不越权,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严于律己,率先垂
范,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赢得了组织的充分信任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办事处两个
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促进办事处的经济建设,他经常深入农村和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制定发展
规划,并亲自帮助跑资金、跑项目,为办事处的经济腾飞作出了积极努力。到目前,
乡村两级集体企业已发展到87家,各种类型的企业达到1913家,从业人员6300余人。
到1996年底,企业总产值在1992年2亿元的基础上增长5倍多,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
利税1.2亿元, 预计到1997年底企业总产值可达14亿元。已组成天华、裕华、华英、
华龙4个乡镇企业集团公司, 其中天华集团公司已晋升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公司。
形成了化工、纺织、建筑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服务为主体,处办、村办、联办、
民营、合资等多轮驱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大格局。始终保持了全市
排头兵地位,并在全区乡镇企业中位居前列。多次得到省、地、市各级的表彰奖励。
1994年,被评为全区乡镇企业“最佳规模投入乡镇”;1995年,被评为全区乡镇企业
“强乡镇” 、 “先进办事处”;1996年,经省、地有关部门严格考核,顺利通过了
“小康办事处”的验收,被地委、行署评为奔小康“致富杯”先进乡镇。
在抓基础设施方面,他注重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水、电、路和通讯问题,1996年
在原有基础上, 重点抓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网及5个乡级工业小区的建设。到目前,
80%的村通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 5个乡级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在发展城郊型农业
方面,注重因地制宜,主导产业实现基地化。首先投资60万元,修建桥、涵、闸16处,
新开挖沟渠6500米,完善配套了各种水利设施,保障了农业的旱能浇、涝能排。通过
动员机关干部搞试验场示范带动和抓典型引路,在办事处出现了“一户发展几户跟,
小区发展带全村”的良好局面。1997年,全办事处人均纯收入在去年2380元的基础上
达到2700元。农民负担人均27元,始终在全市保持最低限额。并且在24个村中,有17
个村由集体承担,不存在农民负担问题。
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注重工作投入和财力的保证,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各项
事业的健康发展。广泛开展了“创五好、争五星”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
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连年受地、
市表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年被地、市评为先进单位,1997年9月份,彭李办
事处又被省综治委评定为“安全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地、
市级先进单位,乡村档案管理工作受到省级表彰奖励。近几年来全办事处党员领导干
部无一人出现违法违纪问题,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连续多年被评为
地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市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除协助书记负责全面工作外,他还具体分管财务工作。几年来,在财务管理方面
从未出现违纪现象,无论哪个人、哪个部门,凡是不符合支出标准的一律不准开支,
真正做到了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较大的效益,保证了机关的正
常运行。1996年在潮河治理工程中,他与广大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亲临一线,精心
组织和指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按照上级统一要求,保质保量
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防汛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天天奋战在抗洪
第一线,与广大民工一起查险工,访险情,确保了大堤的安全,顺利地完成了防汛抗
洪工作,1996年被评为市级抗洪排涝先进个人,同年在奔小康“致富杯”工作中被地
委、行署记二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