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农机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3&rec=27&run=13

耕作机具
传统耕作农具依赖人力、畜力作业,主要有犁、耠子、耙(耢);其次为锨、镐、
镢、 木榔头、铁笆子、菜笆子等。一头牲畜一部犁,一天可耕地2亩左右;人力锨翻
镐刨,一天不过0.3亩; 耙地均用长方形木框铁齿耙,耕作质量较低。50年代后期始用
拖拉机耕翻土地,园盘耙耙地,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犁 新中国建立前,一般为木制犁,其结构有犁架、犁柱、扶手均为木制,只有
犁铧(犁镜、铲头)为铁制。新中国建立后,始见铁犁,其结构为犁架(犁弓)、犁铧、
犁尖(铲头),均为铁制,只有扶手为木质,比较笨重。50年代以后,引进使用新式七步
犁, 轻便省力,50年代后期,曾使用过双轮双铧犁,需用大牲畜两匹(头)来拉,后因畜力
不足,渐被淘汰。
耠子 解放前,为广泛使用的耕作农具之一。除铲头外,全为木制,装上犁镜可
以耕地,拿下犁镜可以豁沟、中耕、松土、除草。
耙 木框成矩形或稍为梯形,中一横档,其上及后档装以铁齿,上面置两条踏板。
主要用于碎土耙平。
锨 木把铁头,用于掘土整平,装卸肥料杂物等,至今仍为用途广泛的一种农具。
40年代以前,尚有一种铁帽锨,大锨头顶端装一铁刃,比较原始笨重,新中国建立后,
已很少使用。
木榔头 全木结构,园柱形头,在园柱形头的腰部装一木把,主要用于砸坷垃。
铁笆子 铁头四齿,装一木把,又称四齿子。主要用于平整土地、砸坷垃、和泥、
卸土杂肥。
菜笆子 铁头八齿,装一木把,主要用于平整菜畦、土地。
镐铁头 一头尖,一头刃,腰部装木柄,又称十字镐。主要用于挖穴、凿硬冻地,
也可用于修路、刨树、劈柴。
拖拉机 现代化耕作机械,有25马力、50马力, 还有12马力手扶式等种类。50年
代尚有铁履带式,今均为胶轮。后挂机引犁可耕地,挂园盘耙可耙地,挂播种机可播种,
挂收割机亦可收割,挂镇压器可打场,挂车斗可运输,是农业上用途广泛的现代化机械。
本村于1977年以后,全部用自己的机械耕作土地。
播种机具
传统播种农具主要是耧,与之配套的砘子。

旧时以木耧为主,有8寸(耧腿间距) 、1尺2寸、6寸之分(1尺约等于0.53米)。分
单腿(独眼耧)和双腿耧两种。其构造为木制,有耧斗、耧脚、耧杆(耧辕)、耧把、摆
锤、拖板(拌棍子)组成。60年代中期为合理密植,对旧式木耧进行改造,改为三腿甚至
四腿、五腿。
砘子
由两个石轮,中间穿一木轴及木制外廓组成,用于播种复土后的镇压工作。60年代
后,被耙代替。自此始,推广使用新式马拉播种机,主要有双行棉花播种机和三行机轮
小麦播种机。马拉双行棉花播种机其构造由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复土
器、压轮、机架、地轮传动装置,牵引和升降装置组成。播种深浅一致,行距可随时
调整,不需另行镇压,出苗率高。
马拉三行机轮小麦播种机 其构造由机架、两地轮、排种器、开沟器、传动装置
等组成。播种量可随时调整,下种均匀。
点播器 初始用竹杆一根,打通竹节,截1.2米左右,下部装一铁制铲土器。后
来通用铁制,铁管下端与铲土器连为一体,上端置一漏斗口用于下种。主要用于麦田
套种(点播)玉米。
田间管理机具
田间管理机具主要有中耕除草器具:锄、小扒锄、耘锄、耠子;追肥工具:铵水
耧、单眼耧;除虫工具:背负式单管喷雾器、喷粉器、新型背负压缩式喷雾器;排灌
机具:木梢、水桶、戽斗、桔槔、辘轳、水车、水泵等。
锄由木把、锄钩、锄头组成。为主要传统中耕除草农具,家家必备。
耘锄
由木架、扶手、辕杆和锄刃组成,有单腿、双腿、三腿之分。后来改用铁架,省
辕杆,只留扶手。为60年代以后主要中耕除草农具。
氨水耧、单眼耧均为单腿,不同的是氨水耧在腿上部置一水桶,以储氨水,用于
播施氨水。单眼耧用于播施固体粉状或小颗粒状化肥。均为追肥的重要农具。此外,
点施化肥还广泛使用镢头、铁锨来刨坑,埋坑。
喷雾器 主要除虫工具。60年代主要为背负式单管喷雾器,由一圆桶形储药器,内
置压缩器, 外连输药管和喷杆、喷嘴组成。缺点是充气压缩时必须从肩上放下,很不
方便,70年代后期, 开始大量使用新型背负压缩式喷雾器。储药器为扁圆形,外置一
高压瓶,背在肩上即可一手挚喷杆,一手按压缩器杆将药液压入高压瓶,不必再从肩
上放到地上。从而提高了工效。
辘轳 为传统井上提水工具。由木支架、中轴、摇把、麻绳、吊桶组成。麻绳一
头挂吊桶,另一头缠于中轴,转动摇把可把吊桶放于井中,灌满水,再反向转动摇把,
即可把水提上来。这种工具自60年代初即由水车代替了。
水车分为推拉和手摇两种,为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的主要提水工具。两种均
由铁架、大齿轮盘、水管、吸水铁链(上带皮钱)组成,不同处是推拉式为卧式,有一
长木拉杆,
手摇式则为立式,有两个木摇把。这种工具从井中、湾中、河中提水,浇灌菜园
或小面积土地。
水泵 为了适应大面积灌溉的需要,60年代后期, 便开始使用动力排灌机械,主
要是柴油机带动水泵,一直使用到1978年,后改为电动机带水泵,实现了排灌机械化。
收获机具
收获机具可分为收割机具和脱粒机具两类。
收割机具 传统收割农具,主要是镰、腕刀、大镢、老虎钳、端镰等。镰主要用
来收割小麦、谷子、豆子等矮杆作物和高梁秸;腕刀是收割高梁穗、谷穗的专用工具;
大镢用来刨高梁楂,刨地瓜;小镢用来收割玉米秸;老虎钳、端镰是收获棉柴的专用
工具。80年代以后,收割小麦开始用拖拉机牵引的小型收割机。
脱粒机具 传统脱粒农具主要是碌碡、辅以铡刀、木杈、木锨、扫帚、木笆、簸
箕等。碌碡为一表面有许多条棱的石滚,一头直径稍大,两截面中心均有一凹孔,外
套木廓,通过木插销插入凹孔。用牲畜拉了在收获的作物上碾轧,使其脱粒。铡刀是
用来把小麦的麦穗铡下,以利收打。木杈、木锨、木笆、扫帚、簸箕均为起场、扬场
之用具。
70年代始引进脱粒机,由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对小麦、玉米进行脱粒。
农用运输机具
传统农用运输工具主要是:
扁担、包袱、木轮铁瓦大车、木轮手推车。50年代以后,开始有胶轮大车,胶轮手
推车;60年代以后,逐渐使用了地排车。1977年村中购置二台拖拉机(12、25马力各一
台),用于耕地和运输。此外尚有三轮车。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石磨、石碾,一盘石磨一头牲口一天可加工小麦30-40公斤;一
盘石碾一天可碾米100公斤左右。 还有一种水磨,用于加工粮食浆汁。60年代以后石
磨、石碾已停止使用。1971年建起磨坊加工一处,为本村和外村加工粗粮细粮;从而粮
食粉碎靠得是机械化的粉碎机、磨面机和碾米机。水磨则由打浆机代替。
棉花加工
民国以前;农家多有手摇轧花车,每天轧籽棉10公斤左右。弹棉絮多用弓,极少
数有用枝条抽打的。20年代后出现铁木结构的脚踏轧花机。30年代有畜力轧花机和机
动轧花机。40年代至50年代初,本村开有私营轧花厂八处。
手工纺织 旧时有木结构手摇纺车,一架手摇纺车一人一天可纺线0.2公斤,织布
则有木结构织布机,一架织布机可织布5米左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
民生活的提高,从事纺织的旧工具废弃了。本村于1979年建起了胜利制线厂;1980年
建起了地毯厂。
本村于1984年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 所以,以上介绍的农具在本村已经寥若晨星
了。有些农机具早被新的器具替代,也有的过早地被淘汰了,这充分表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