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3&rec=23&run=13

粮食
在滨州,原始的粮食作物有谷类和豆类。谷类有:谷、黍、稷等,古称为“粟”;
豆类包括大豆、小豆、绿豆等,古称“菽”。到春秋战国时,发生了传统农业,增加
了麦类种植,主要为大麦、小麦,面积不及谷、豆类。西汉时期,麦类面积有所扩大,
仍不如谷、豆之地位。元、明时期增加了稻子、荞麦、高梁、糁子等品种。清、民国
时期, 粮食作物发展到丰盛期。 清末引进了玉米,俗称棒子,果实有黄、白之分,
1919年面积占1.7%,到1949年发展到6.4%。民国初期引进了甘薯,俗称地瓜,面积
占0.2%-0.3%。
小麦 在本村有着悠久的栽培的历史,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植面积发展
很快,1936年占12.6%,为粮食作物的第三位,仅次于高梁、谷子。一九四九年发展到
面积占33.2%。1945年解放之前,小麦的种植面积约在250亩左右。初级社后,种植面
积逐年增加,产量也不断提高,亩产可达190公斤。1958年实现引黄灌溉后,种植面积
超过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成为粮食作物之首,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均达225公
斤。1961年小麦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到1965年,小麦种植占总面积数的
六分之五。从1970年后,绝大部分土地种植小麦。一直到1982年全村没了耕地,才停止
种植。
种植品种,在解放前主要有长芒和秃丝头两种,产量较低。1949年至1952年以当
地品种白麦、红麦为主。50年代中期,引进新品种“齐大195”、“蚰子麦大粒半芒”、
“碧码号”,逐步淘汰当地品种。60年代引进济南号,以济南号、碧码号、蚰子麦为
主。70年代引进泰山号,至1981年,小麦品种以济南号、泰山号为主。
玉米 栽培历史较晚。自清朝末年引入滨州后,本村即开始种植,一至到1958年
之前, 都没有当作主要粮食作物种植。1958年实现引黄灌溉以后,开始大面积种植,特
别是夏玉米与小麦轮作,逐年增加,到60年代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小麦持
平,在70年代末亩产达到300公斤。
五十年代以前栽培的玉米,主要是当地品种草棒子。5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优良品
种金皇后、 小粒红、大马牙、坊杂2号。60年代引进双跃3号、双跃150等。进入70年
代后引进太单71、高早2号、滨单1号、丰单1号、鲁原单4号新品种,以鲁原单4号、丰
单1号为主。进入80年代,本村玉米栽培停止。
高梁 为本村传统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它在粮食作物中,发展很
快,地位变化大。据明《滨州志》(公元1583年)载:高梁只位于“谷之属”,“其品凡
十有七”的第十六位,即倒数第二位,仅前于糁子。到1919年时面积就仅次于豆、麦
了。1936-1949年,高梁面积达50%。多为春播,与小麦轮作,为本村的主要粮食作物
之一。1956年种植面积在180亩左右,亩产可达150公斤;主要品种为竹叶青、黑萼子、
小白高梁、粘高梁等。1956年以后, 随着地瓜、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增加,高梁栽
种面积大减。60年代到70年代, 曾从东北及海南引进多穗高梁和杂交高梁,产量虽高,
品质却较差,几年间即被淘汰。此后,高梁停止种植。
谷子 种植历史比较悠久,种植面积仅次于高梁,为主要传统粮食作物之一。多
为春播,遇旱则夏播。建国以后,种植面积渐少,合作化后基本停止栽培了。主要品
种有毛谷、秃谷、黍谷、粘谷等,以毛谷、秃谷为主。
大豆 种植大豆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传统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由
1 919年粮食作物中的第二位降至1949年的第六位。 春播多与玉米、高梁间作;夏播
与小麦轮作,表收后顶茬播种,亩产约在50公斤左右,丰产时可达100公斤;1958年以后,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大豆便逐渐停止种植了。主要品种有:黄豆、黑豆、青豆、
红豆等,以黄豆、黑豆为主。
杂粮种类有:绿豆、白豆、黍子、稷子、糁子、粘高梁等,种植历史较长。这些
作物大都耐瘠薄、抗盐碱、生长期短、产量低。种植方式多与主要粮食作物进行套种、
混种或补种,很少纯播。其中尤以绿豆种植比较普遍。建国初期就逐渐减少,60年代
末期已停止种植。
经济作物
棉花为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滨州植棉有悠久的历史,自明朝初期,就开始引进
棉花种植;进入16世纪, 滨州之棉花已在农业经济总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明万历11
年(公元1583年)《滨州志·物产》篇已把棉布列为“货之属”,“其品凡六”之首;
《赋税》篇亦记载着当时已把“棉花绒”、“阔白布”作为贡税上交政府。自人们迁
入这里生活,就开始种植棉花,世代相延到60年代末期。1936年植棉面积占40%左右。
解放前,棉花亩产一般在15公斤(皮棉、下同) 左右;到1949年,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
积的五分之二,达300亩; 亩产均14公斤,1956年每亩达20公斤,1958年棉花种植面积
与粮食作物持平,亩产达30公斤。自此后,棉花亩数逐年下降,到1965年下降到50亩,
60年代末,就停止种植了。
棉花种植品种, 历史上主要是小白花、小紫花。1936年引进美国“脱字棉”,1
949年又引进美国“斯字棉” 。50年代中期推广种植“岱字棉15号”。该品种前期生
长较弱,现蕾后长势渐强,后期生长旺盛,枝株健壮,中上部结铃多,壳薄,叶大,
衣分在40%左右,产量稳定,抗旱、耐涝,适应性较强。本村种植时间较长。
其他经济作物除棉花外,还有芝麻和各种蔬菜,包括茄子、白菜、萝卜、韭菜、
南瓜、 辣椒等。本村从1967年开始种菜园,有专人负责,次年达到7亩;菜园生产的
蔬菜,优先供应村民,再到市场出售。菜园到1980年停止生产。

表2-2胜利居委会几个重要年份粮棉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

┌──┬─────┬────┬───┬───┬────┬───┬───┐
│年份│总耕地面积│粮田面积│单产 │总产 │棉田面积│单产 │总产 │
│ │(亩) │(亩) │(公斤)│(公斤)│(亩) │(公斤)│(公斤)│
├──┼─────┼────┼───┼───┼────┼───┼───┤
│1949│850 │550 │125 │68750 │300 │14 │4200 │
├──┼─────┼────┼───┼───┼────┼───┼───┤
│1956│850 │550 │190 │104500│300 │20 │6000 │
└──┴─────┴────┴───┴───┴────┴───┴───┘

续表
┌──┬─────┬────┬───┬────┬────┬───┬───┐
│年份│总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单产 │总产 │棉田面积│单产 │总产 │
│ │(亩) │(亩) │(公斤)│(公斤) │(亩) │(公斤)│(公斤)│
├──┼─────┼────┼───┼────┼────┼───┼───┤
│1958│800 │400 │225 │90000 │400 │30 │12000 │
├──┼─────┼────┼───┼────┼────┼───┼───┤
│1961│323 │183 │90 │16470 │140 │8 │1120 │
├──┼─────┼────┼───┼────┼────┼───┼───┤
│1965│288 │238 │175 │41650 │50 │13 │650 │
├──┼─────┼────┼───┼────┼────┼───┼───┤
│1970│167 │167 │291 │40270.5 │ │ │ │
├──┼─────┼────┼───┼────┼────┼───┼───┤
│1976│154 │154 │227.5 │42715.5 │ │ │ │
├──┼─────┼────┼───┼────┼────┼───┼───┤
│1978│113 │113 │431 │48703 │ │ │ │
├──┼─────┼────┼───┼────┼────┼───┼───┤
│1981│21 │21 │413 │8673 │ │ │ │
└──┴─────┴────┴───┴────┴────┴───┴───┘

注:表中前三个年份为东村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