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效益效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2&rec=98&run=13

淄川服装城,自1987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至1995年,共建设六期工程, 总投资
达6000多万元, 截至1996年底,已全部收回了建设投资,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
的显著效果。且为国家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数万人围绕服装城开展生
产、加工、经营走上富裕道路。这些生产、经营业户中不乏万元户、十万元户乃至百
万元户。淄川服装城的兴起与发展,为淄川发展第三产业,振兴淄川经济起到了龙头
作用,促进了淄川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多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地
方、集体、个人,从不同角度受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淄川服装城经济效益一览表
┌──┬───┬───┬───┬────┬───┬──┐
│年度│成交额│税收 │管理费│摊位租凭│其它 │备注│
│ │(亿元)│(万元)│(万元)│费(万元)│(万元)│ │
├──┼───┼───┼───┼────┼───┼──┤
│1989│1.5 │110 │26 │ │ │ │
├──┼───┼───┼───┼────┼───┼──┤
│1990│2.5 │180 │116 │664.2 │ │ │
├──┼───┼───┼───┼────┼───┼──┤
│1991│3.8 │202 │206 │664.2 │218.4 │ │
├──┼───┼───┼───┼────┼───┼──┤
│1992│12.2 │295 │224 │664.2 │ │ │
├──┼───┼───┼───┼────┼───┼──┤
│1993│26.05 │350 │275 │1459.2 │ │ │
├──┼───┼───┼───┼────┼───┼──┤
│1994│37.75 │490 │278 │220.4 │ │ │
├──┼───┼───┼───┼────┼───┼──┤
│1995│42.29 │724 │486 │1080.1 │14.8 │ │
├──┼───┼───┼───┼────┼───┼──┤
│1996│42.1 │894 │479 │625.3 │47.4 │ │
└──┴───┴───┴───┴────┴───┴──┘

自1991年,服装城形成规模,即招来众多的社会各界的参观者和上级机关的考察研
究者。仅1993年, 慕名到服装城参观考察的团体达290批, 计5410人,其中国家级52批
1034人,省级74批1254人,地市级101批1929人,县区级63批1193人。其间,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尉建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王丙乾,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 国务院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等先后
对服装城进行了视察。国家工商局局长刘敏学三次亲临服装城进行视察指导。1992年
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派出调查组,在副省长张瑞凤亲自带领下,对淄川服装城进行
了全面调查,并写出题为《一处有神力的市场》长篇调查报告(附后)。

国家及省级机关负责人视察淄川服装城一览表

┌─────┬───────────┬───┬───┬───────────┐
│时间 │机关单位 │职务 │姓名 │随行人员及人数 │
├─────┼───────────┼───┼───┼───────────┤
│1991.1.15 │中纪委 │副书记│王德英│ │
├─────┼───────────┼───┼───┼───────────┤
│1991.1.19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副部长│李成仁│淳于相、杨茂林一行7人 │
├─────┼───────────┼───┼───┼───────────┤
│1991.2.3 │中共山东省委 │书记 │姜春云│副省长马世忠 │
├─────┼───────────┼───┼───┼───────────┤
│1991.2.4 │中共中央宣传部 │常务 │徐惟诚│省委宣传部长苗枫林 │
│ │ │副部长│ │ │
├─────┼───────────┼───┼───┼───────────┤
│1991.3.4 │《人民日报》社 │总编辑│邵华泽│ │
├─────┼───────────┼───┼───┼───────────┤
│1991.3.7 │国家纺织工业部 │副部长│杜玉洲│省纺织工业厅厅长平茅芦│
├─────┼───────────┼───┼───┼───────────┤
│1991.4.3 │国家计委二司 │司长 │冯文英│省计委副主任李来等 │
├─────┼───────────┼───┼───┼───────────┤
│1991.5.8 │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 │部长 │田健 │ │
├─────┼───────────┼───┼───┼───────────┤
│1991.6.28 │国家工商局 │副局长│曹天玷│省工商局副局长尉丰久 │
├─────┼───────────┼───┼───┼───────────┤
│1991.12.5 │国家体委 │主任 │伍绍祖│1991.10 │
├─────┼───────────┼───┼───┼───────────┤
│1991.10 │山东省政府 │副省长│王玉玺│ │
├─────┼───────────┼───┼───┼───────────┤
│1992.1 │山东省政府 │副省长│邵桂芳│ │
├─────┼───────────┼───┼───┼───────────┤
│1992.2.24 │驻鲁全国政协委员视察组│ │ │一行15人 │
├─────┼───────────┼───┼───┼───────────┤
│1992.6.17 │淄博市出席省党代会代表│ │ │ │
├─────┼───────────┼───┼───┼───────────┤
│1992.8.2 │新华通讯社 │社长 │穆青 │ │
├─────┼───────────┼───┼───┼───────────┤
│1992.8.6 │山东省税务局 │局长 │栾维晋│ │
├─────┼───────────┼───┼───┼───────────┤
│1992.9.2 │山东省政府 │副省长│王建功│ │
├─────┼───────────┼───┼───┼───────────┤
│1992.9.2 │国家工商局 │局长 │刘敏学│ │
├─────┼───────────┼───┼───┼───────────┤
│1992.9.4 │山东省总工会 │主席 │王怀远│ │
├─────┼───────────┼───┼───┼───────────┤
│1992.9.5 │中共山东省委 │书记 │姜春云│ │
├─────┼───────────┼───┼───┼───────────┤
│1992.9.5 │中共山东省委 │副书记│赵志浩│ │
├─────┼───────────┼───┼───┼───────────┤
│1992.9.5 │山东省政协 │副主席│陆懋增│ │
├─────┼───────────┼───┼───┼───────────┤
│1992.9.6 │中纪委 │委员 │李法荣│ │
└─────┴───────────┴───┴───┴───────────┘

续表
┌─────┬──────────┬────┬────┬────────────┐
│时间 │机关单位 │职务 │姓名 │随行人员及人数 │
├─────┼──────────┼────┼────┼────────────┤
│1992.9.6 │省委常委省纪委 │书记 │谭福德 │ │
├─────┼──────────┼────┼────┼────────────┤
│1992.9.6 │山东新闻单位 │记者团 │ │ │
├─────┼──────────┼────┼────┼────────────┤
│1992.9.6 │中顾委 │委员 │谭启龙 │ │
├─────┼──────────┼────┼────┼────────────┤
│1992.9.6 │ │作家 │刘白羽 │马瑞芳 │
├─────┼──────────┼────┼────┼────────────┤
│1992.9.9 │原中共山东省委 │书记 │苏毅然 │ │
├─────┼──────────┼────┼────┼────────────┤
│1992.9.9 │原中国人民海军 │政委 │李耀文 │ │
├─────┼──────────┼────┼────┼────────────┤
│1992.9.10 │中国人民警察部队 │政委 │徐增寿 │省武警中队政委闫文彬 │
├─────┼──────────┼────┼────┼────────────┤
│1992.9.21 │俄罗斯诺尔边区 │经贸 │ │ │
│ │ │代表团 │ │ │
├─────┼──────────┼────┼────┼────────────┤
│1992.9.22 │美国富士金融股份公司│林仁忠 │ │ │
├─────┼──────────┼────┼────┼────────────┤
│1992.10.7 │国家保密局 │局长 │沈鸿英 │ │
├─────┼──────────┼────┼────┼────────────┤
│1992.10.20│全国总工会 │副主席 │郑万通 │一行9人 │
├─────┼──────────┼────┼────┼────────────┤
│1992.12.18│山东省总工会 │副主席 │薄振明 │出席省总工会会议与会人员│
├─────┼──────────┼────┼────┼────────────┤
│1993.2.4 │中共山东省委 │组织部长│李文全 │ │
├─────┼──────────┼────┼────┼────────────┤
│1993.2.25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主任 │袁木 │ │
├─────┼──────────┼────┼────┼────────────┤
│1993.5.3 │中共中央书记处 │书记 │尉建行 │ │
├─────┼──────────┼────┼────┼────────────┤
│1993.5.31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 │副主任 │迟海滨 │ │
├─────┼──────────┼────┼────┼────────────┤
│1993.6.19 │国务院 │副总理 │邹家华 │交通部长黄振东等 │
├─────┼──────────┼────┼────┼────────────┤
│1993.7.20 │国家工商局 │局长 │刘敏学 │ │
├─────┼──────────┼────┼────┼────────────┤
│1993.8.31 │意大利 │客商 │ │ │
├─────┼──────────┼────┼────┼────────────┤
│1993.9.10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 │王丙乾 │省人大副主任郭长才 │
│ │ │员长 │ │ │
├─────┼──────────┼────┼────┼────────────┤
│1993.9.16 │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 │杜润生 │ │
├─────┼──────────┼────┼────┼────────────┤
│1993.10 │中国新闻社 │ │ │一行4人 │
├─────┼──────────┼────┼────┼────────────┤
│1994.4.30 │中共中央政治局 │原常委 │宋平 │ │
├─────┼──────────┼────┼────┼────────────┤
│1995.4.1 │国家公安部户政局 │局长 │顾运先 │省公安厅副厅长孙克谦 │
├─────┼──────────┼────┼────┼────────────┤
│纺织工业部│部长 │吴文英 │ │ │
├─────┼──────────┼────┼────┼────────────┤
│国家建设部│部长 │候捷先 │ │ │
├─────┼──────────┼────┼────┼────────────┤
│1996.7.21 │国内贸易部 │部长 │陈邦柱 │各司司长副省长王玉玺等 │
├─────┼──────────┼────┼────┼────────────┤
│1996.7.22 │日本贝严株式会社 │社长 │贝严广纪│加藤雅宽等 │
├─────┼──────────┼────┼────┼────────────┤
│1996.10.21│西藏日喀则地区 │副书记 │张天金 │一行18人 │
└─────┴──────────┴────┴────┴────────────┘

附:一处有神力的市场淄川服装城调查(山东)省政府调查组
淄川服装城,是一处大型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位于淄川区政府驻地古般阳城西
南隅, 总面积10万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总投资4000万元,共有摊位
6250个,其中营业大厅内固定摊位3500个,厅外流动摊位2750个,可供6000多户经营
业户营业, 日上市8~10万人,商品交易以服装批发为主,兼营毛衣、毛线、鞋帽和
小百货等商品,上市商品品种3100多种。在上市服装中,80%是当地加工销售,20%
来自浙江、福建和苏南地区。在进入市场的商品经营者中,79%是当地人,21%来自
浙江、福建、苏南等地。商品销售辐射面在省内涉及潍坊、东营、惠民、德州、济南、
泰安、临沂等地市百余县(市),在省外辐射到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1991年商
品成交额完成4.5亿元, 1992年预计能达到10亿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平
地一声雷,震醒了淄川大地,激起了淄川人的经商热潮,推动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发
展。
在服装城内部和周围,设有旅馆、饭店、停车场、货物寄存处、图书馆、公园、
舞厅以及市场管理处、派出所、税务所、邮电、银行、信用社等经营管理机构,各种
设施齐全,集经商、旅游、娱乐和管理于一体,已经成为鲁中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成为淄川区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199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一、从服装专业村走来
淄川古有西关大集,多少年来,兴衰起落,几经沧桑。“文化大革命”期间,曾
经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
西关大集开始复苏,并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上述基础上建成的服装城,这是时代
的产物,它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原来西关大集,只允许国营商业和集体商业
经营,不允许个体商贩插手经营。1980年以后,党的农村的政策的春风吹醒淄川大地,
才使集市发展壮大,并建成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
首先,淄川近郊二里村的农民,开始有几户从外地购进布料,加工成服装到西关
大集销售,由于他们的服装物美价廉,很快被抢购一空,收入可观。多少年来,农民
靠的是一个工日几毛钱维持生计,第一次离开土地从事个体经营,经商的利润高于工
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经商的高效益极大的吸引了二里村的农民,他们开始向个体
经商转移,几个服装摊一下子发展到几十个,几百个。二里村成为淄川区第一个服装
专业村。一村带多村,一乡带多乡,这些服装专业村和专业乡的农民,成批的进入流
通领域,加入了个体经营的行列。1986年,淄川西关大集的服装摊位,发展到3000余
个。随着个体户的增加,西关大集越来越大,原有的场地不能满足经营的要求,这时,
淄川区工商局,针对不断发展壮大的服装专业市场,采取了积极引导的做法。在区委、
区政府和赵志浩省长的支持下,1983年,把市场面积由200平方米扩大到8000平方米,
1984年,投入2万元,改造平整了场地,1985年又投资3万元,建成了1600米长的简易
水泥柜台。几经努力,虽然场地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日益活跃的服装交易活动的
需要。1985年至1988年期间,区工商局多次向区政府汇报市场发展情况,说明加强市
场建设的必要性和专业市场对于发展生产、活跃流通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社会
效益的重大作用,并建议建设封闭式的市场大厅。区委、区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客观
需要,于1988年,作出了建设服装市场的决定。这一决定极大的鼓舞了工商局的全体
干部, 他们积极筹集资金,制定规划,于1988年投入650万元,完成了服装专业批发
市场的第一期工程,定名为淄川服装城。服装城从二里村服装专业村走来,先后完成
了四期建设工程,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淄川服装城的产生和发展,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市场培育和发
展的结果。它体现了淄川区委、区政府和区工商局的远见卓识和改革创新的勇气与魄
力,他们总结了本区经济建设的经验,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搞经济就是抓工业生产的
旧思想、旧观念,树立了既要抓第一、二产业,又要抓第三产业,用发展第三产业带
动第一、二产业的新思想、新观念。他们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做出建立服装城的决
定,并付诸实施,为淄川区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淄川服装城的建设并发挥作用,它不但已成为淄川区经济发展的可靠依托,而且
已取得了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 从服装城本身的经济效益来看,从1987年12月至1992年8月,共进行四期
建设工程,总投资额为4000万元,此期间,工商税收部门收回税费总计4093万元。到
目前为止,投资已全部收回,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显著效果。这是从国
家收入方面来讲的。服装城本身的经济效益,还应包括个体经营者收益。在服装城内
共设经营摊位6250个,据调查,每个摊位平均年纯利润1万元以上,4年累计近2亿元。
国家收益和个体经营者收益加在一起, 高达2.4亿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他说明
了服装市场本身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威力。
其次,从服装城的社会效益来看,如何计算社会效果?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据旅游部门估算, 旅游部门投资建设的旅游项目,投资部门每收益1元的经济效益,
其社会效益达7元以上,即:1:7。市场的建设,比旅游项目建设辐射的范围广,带动
和影响的人员、行业和部门多,它不但涉及到市场的内外旅馆、饭店、停车场、货物
寄存处、图书馆、公园、舞厅、邮电等设施的收入,而且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
展,促进和增加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和收益,因此,市场的社会效益比旅游项目要大
得多, 至少在1:10以上。这就是说,市场本身收入1元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至少
达10元以上。 据此比例计算,市场本身收益为2.4亿元,其社会效益至少高达24亿元
以上。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说明了淄川区委、区政府和工商局决策
的正确性,也进一步说明了服装市场是处有神力的市场,它正发挥着人们预料不到的
巨大效益和威力。
二、在农民奔小康的大道上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淄川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
32.0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8.73亿元,1992年预计分别达到45.6亿元和25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完成11.2亿元,其中农村第三产业产值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收入1990年
突破亿元大关,进入全国百强。1991年突破1.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80元,1992年
预计达到1150元,比1978年增长9.3倍,1991年城乡储蓄余额11.02亿元,比1978年增
加56倍,其中,农民存款列全省第三位。
是党的农村政策推动着淄川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
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解放出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素有经商习惯的
淄川城郊农民的商品意识被催化、强化;致富的欲望驱使他们三五成群的涌进了服装
城,服装城成为淄川农民实现自已小康目标的基地和依托。淄川服装城有力地把农民
和乡镇企业推向了市场,大大地提高了城郊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服装城也在农民奔小
康的大道上迅猛发展。
1、把农民推向市场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商品意识的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营和竞争,促进了
服装城的兴起和发展;服装城的发展和繁荣,又驱使和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把更多的农民推向市场,加快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步伐。这样的例子在淄川区市
场经济发展中举不胜举。要说明这个问题,还得从二里村说起。
例一:1980年以前,二里村是一个几乎没有工副业,农民只靠种地为生,靠天吃
饭的贫困村,全村450户农民,常年累月的被困在土地上,每个工日只有4角钱,只能
维持最低程度的生活水平。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生产效率,全村800名劳力,有500名没活干,开始到西关大集找出路,农民走
向市场成为服装城的第一批经营者。 尔后,服装加工户和经营户发展到300多家,为
服装城配套的服务活动也多起来,又吸引了一批农村劳力。这样,二里村再也没有纯
农业户了,他们搞个体生产和经营,先富起来。区里的同志介绍说,二里村早已消灭
了万元户,现在都是几十万元户、上百万元户。二里村是淄川区最早把农民推向市场,
在奔小康的大道上发展的例子。这里的群众深有体会说:“围着市场转,不愁没钱花!”
例二:磁村乡地处山区,山区面积占二分之一,山区村庄占三分之一。地下资源
丰富,但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抓农业生产,地下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是一个
贫困的山区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区以后,乡党委、政府根据本乡的实际情况,制定
了“以村办为重点,以乡办为骨干,个体、联合体一起上”,全面发展乡村经济的发
展战略,第一次把农民推向市场……。
例三:大邢服装经营专业村是依托淄川服装城发展起来的,1988年,这个村经营
服装的个体户达到20户,获利甚微,乡党委、政府发现问题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
政策,并在资金、用电、办证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使服装加工迅
速发展……。 例四:红星村是现在远近闻名的沙发专业村……。2、把乡镇企业推向
市场
淄川区的乡镇企业,原有基础比较薄弱,1984年区委、区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农村
商品经济,提出了“主攻乡镇企业,振兴淄川经济”的发展战略,乡镇企业立足本区
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狠抓技术改造,年年加大投入,使乡镇企业获得了很大发
展。 到1991年底,乡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809个,固定资产11.06亿元,占全区工业
总产值的95.5%,成为全区的经济支柱。1989年,该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特别是
服装城和建材批发市场的建立,进一步把乡镇企业推向市场,使乡镇企业又上了个新
台阶。
第一,在纺织业方面。淄川区现有纺织企业70个,产品品种24种,年产值1.93亿
元,主要品种有棉纱、化纤、棉布、针织、坯布、毛巾、手套、服装、毛线、呢绒等。
近几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处于低谷时期,原材料价格有增无减,产品供过于求,价格
下跌,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淄川服装城的建立,为
淄川纺织行业开拓了新的市场,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能进入服装城摆摊销售。据统计,
厂家直接在服装城设点销售的有20多个,大量的产品使小商贩到厂家来购,贩运到服
装城销售,销售的主要产品有毛线、腈纶线、布匹、服装、毛巾等。年销售额达4000
余万元, 占全区纺织行业年销售收入的20%以上。其中,毛线年销售量近700吨,占
全区毛线产量的一半左右。全区纺织行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积极
研制新产品,努力开拓市场,扩大产品覆盖面,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全区纺织业发展
很快。 企业数从1986年的21家,发展到1991年67家,产值从1986年的536万元,提高
到1991年的22024万元,增长了3倍。
淄博第五毛纺厂, 是一个纺、织、染综合性企业,现拥有固定资产600万元,职
工550人, 纱锭3000锭,年产量1200吨。过去效益较差,从1989年以来,在服装城的
带动下,他们实现了以销定产,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的经营策略,同时积极研制新产
品,保证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为用户提供方便。现在其产品除了在服装城销售外,
还外销临沂、唐山、石家庄和开封等市场。目前,该企业生产蒸蒸日上。1992年预计
产值可突破2000万元大关。
第二、在建材业方面。(略)
三、在鲁中商城建设的宏图中,大显威力。
淄川区位于鲁中,南邻博山,西接章丘,北面与周村、张店、临淄相接,东邻青
州,东南与临朐、沂源接壤,腹地十分广阔,交通四通八达,是鲁中地区的重要交通
枢纽。这里商品经济发展较早,历史上人们就有经商习惯。这些条件为发展商品经济,
发展市场,建立和培育市场体系,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基于这种认识,区委、区
政府在建设服装城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建设鲁中商城的宏伟目标。这一重大决策,进
一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服装市场在鲁中商城建设的宏图中大显威力。
1、带动和促进了国合商业的发展。
有人认为,服装城的建成,吸引了众多的个体商户前来经商,给国合商业增加了
市场竞争对手,抢走了国合商业的生意,使国合商业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但是,服
装城建成不但没有抢走国合商业的生意,反而大大增加了国合商业的商品销售额,提
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服装城和国合商业在市场竞争中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互相得益、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其原因在于:
①服装城的繁荣,为国合商业带来了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信息。服装城的建成,吸
引了众多的个体商户前来经商,他们前来后往奔赴于全国各地,不但带来和带走服装
城的商品和信息,也从国合商业购买服装城经营的和不经营的各种商品,并给国合商
业带来和带走信息。他们把淄川区的优势产品--建材和其他产品,如冶金、煤炭、机
电、化工、纺织、塑料等各个行业的各种产品,不断的销往南方和全国各地,这就大
大增加了国合商业的商品销售额。
②服装城和国合商业在经营品种和档次上互相补充。服装城的个体商业,在经营
商品规模和品种上虽然都在扩大,但它毕竞是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经营品种主要是服
装、毛线、毛衣、还有鞋帽、小百货等品种比较单调,而国合商业经营品种齐全,这
是服装城所不能比拟的。就是两者都是经营同一品种,在档次上也有差别。一般的说,
服装城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多属中、低档商品,而国合商业经营的品种,以高、中
档为主。这样两者结合,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起到互相补充,共同得益的
效果。
③市场竞争,迫使国合商业深化内部改革。由于服装城的建立,市场竞争更为激
烈,国合商业要在这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引进个体经济的经营机制,深化
内部改革。他们的改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整网点布局,形成规模优势。过去国合商业网点设置比较分散,多数规模
较小,在个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国合商业缺乏竞争力。为此,他们进行了商业网点、
设施的布局和规模的调整,兼并那些经营不善,规模过小的网点,集中力量办好中心
店和大店。例如,供销社系统自1985年以来,先后撤销了70多个驻村门市部,对集镇
中心门市部进行扩建改造, 使具有一定规模的6个企业增加到13个。商业系统通过兼
并部分网点, 更新改造了4.3万平方米网点和大部分仓储设施,使经营规模和仓储能
力均增加一倍多。
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内部活力。近几年来,国合商业为了增加内部活力,在
企业内部重点搞好四项配套改革,首先是搞好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企业经理的收入掌
握可适当多拿一些报酬, 但不能与职工收入差距过大,一般不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2
倍;对职工的收入分配,在坚持工效挂钩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环节区别对待。例
如:对零售企业的职工采取百元销售含量工资;对批发企业的职工采取百元利润含量
工资;对购销人员则采取联购联销计酬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考核制度;建立
企业风险基金制度;并加强了职工民主管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极大的调动了企
业内部干部和职工搞好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国合商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需要,
发挥自身优势,巩固本地市场,努力增强对外辐射能力,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就是:
其一,抓大店的经营管理,发挥大店的优势,深购远销,大购大销,大力提高综合服
务水平和企业信誉,扩大市场覆盖面。其二,是抓大件,抓名优产品,采取工商联合、
商商联合等形式, 与全国各地6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其三,采取灵活
多样的购销方式,扩大购销业务,如开展代销、代购、代办、代运、上门推销、有奖
销售等形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了国合商业的大发展。到1990年底,国合商
业网点已发展到391个, 完成销售总额3.221亿元,比1985年增长1.4倍,占全区商品
零售总额的71%,实现利润1062万元,比1985年增长98%,占全区财政收入的9.6%。
这样,服装城与国合商业相互竞争、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相得益彰,促进社会商品
流通的发展和产品价值的实现。
2、带动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淄川区以市场建设为中心,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建设服装城的同时,
全区每年投入2亿多元,发展第三产业,199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3万人,第三
产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为1986年的3.8倍,年平均递增30.5%,全区商品流通额达
到25.2亿元,今年预计可达45亿元。
1988年以来, 全区累计投入1.8亿元,新建、扩建市场46处,其中大、中型专业
市场11处,增加营业面积72万平方米。以建材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建材陶瓷市场,分布
于张博路、 胶王路两侧,南北长20多公里,东西长10多公里,年销售额7亿多元。近
年来, 新建扩建的华洋街百货批发市场、洪山商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均在8
000万元以上。经过几年的连续开发,在淄川大桥周围2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初步形成
了以服装城、 商业大厦、华联商厦、东方商厦等为骨干的大型商业设施,总面积达2
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其中投资1000多万元,面积1.3万平方米的商业大厦于去年元
旦开业, 当年销售额6455万元,今年可突破1亿元。淄川百货大楼1991年销售额4060
万元, 隶属百货大楼的4000平方米的地下商场,于今年5月开业,买卖兴隆,预计全
年销售额可达8000多万元, 今年9月开业的华联商厦和东方商厦一期工程,分别投资
3000万元和2600万元, 建筑面积为1.38万平方米和1万平方米,其中华联商厦已加入
全国华联集团。 今年新建的济青路、淄洪路等8条商业街,可增加营业面积13万平方
米。商业街的开发又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城区已建成的商品房早已抢购一
空,今年可竣工商品住房35万平方米,仍然供不应求,该区房地产业虽刚刚开始,其
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势不可挡。
市场建设又带动了旅游、交通、邮电、通讯、科技和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在旅游
方面, 近几年全区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西游记宫、留仙湖公园、奎盛公园等1
0多处旅游景点。 投资700多万元的西游记宫,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一年的时间已收
回全部投资。 留仙湖公园经过连续扩建,已形成占地800多亩的优美园林。狐仙园、
石隐园等处旅游景点,游人日益俱增。今年新建的旅游项目聊斋宫、杜坡山游乐中心
的音乐喷泉等景点, 已于9月向游人开放,高水平的游乐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
客。
在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全区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继续加快第
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把淄川建成功能齐全、物畅其流、商游一体、辐射全国的鲁中商
城。
3、因势利导,建立辐射全国的鲁中商城。
在建设服装城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及时的分析了全区经
济发展形势,认为要把这样的大好形势发展下去,必须因势利导,提出建设辐射全国
的鲁中商城战略目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就是:要继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尽快把淄川建成为以西关商业开发区生活资料交易中心和胶王路、张博路两侧的生产
资料交易中心,并以这两个中心为龙头,以城区10条商业街,10座综合商厦和10个大
型专业批发市场的三个“10” 和3条辐射带为骨架,实现商业从业人员20万人以上,
商品销售总额100亿元以上的辐射全国的鲁中商城。 重点是继续开发西关商业区,并
使城区三纵七横,10条商业街连成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消费资料市场体系,全线
展开张博-胶王-湖南路50公里的建材、陶瓷市场改造,建成营业面积60万平方米的大
型生产资料市场;继续开发蒲松龄故居、杜坡山、留仙湖旅游区,形成独具特色的旅
游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今后几年,竣工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并着手准备和
发展金融、交通、邮电、科技和文化等商品市场,把淄川建成立足鲁中的商品集散中
心和枢纽,辐射全国的鲁中商城。
综上所述,淄川区委、区政府和工商局在建设淄川服装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并确立建设鲁中商城的宏伟目标等一系列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
血和劳动,收到了惊人的效益,取得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它对该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起到了重大作用,并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时候,还
应当看到现在的市场,仍是以服装、建材为主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以一种初级的
市场形式,它还要向高级市场形式发展,即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生产资料
市场、消费资料市场和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
文化市场和信息市场。在建立国内市场体系的同时,还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发展外
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经
济日臻完善,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威力。

199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