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礼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2&rec=230&run=13

一、婚嫁
旧社会,西关一村男女婚配,皆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严重的存在着买卖
婚姻,强迫包办,重婚纳妾等行为,且一般女方要比男方大,有“女大三,过得黄金
撑破天”之说。成婚手续极其烦琐,一般需要经过聘媒、送柬、择吉、催妆、迎娶、
过门、坐帐、住日子等种种过程。
聘媒:旧时,西关多有善事者充当媒人。求亲男方则以厚礼相求,谓之“聘媒”。
媒人受托后,往返男女两家串通撮合,双方家长为慎重起见,除打听情况外,须请算
命先生“合八字”,如无妨碍男方则再请一媒成为双数,送柬订亲。也有女方托媒说
婆家的,叫“倒提亲”。旧时男的到十五、六岁,富家子弟甚至十二、三岁,家长即
央人求亲订婚。
建国后,贯彻实施《婚姻法》。男女结婚多为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也有靠人从
中牵线者,叫介绍人,双方经过了解后,自主自愿地商定婚事。
送柬:又称“换帖”。亲事初定,即履行传统的订亲手续,男方请人用红纸写好
柬帖,连同备好的礼品、聘金等“彩礼”,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收到柬帖后,要回
帖,并附回礼即“香、艾、麦、盐”。意为相亲相爱,美满姻缘。媒人将回帖回礼带
给男方,男方于当日设宴庆贺,亲事即成。
如今,订亲这一习俗在许多家庭仍然沿用,男女青年经恋爱同意结为伴侣后,经
过协商,男方即邀请女方家长到男方家中共同会面,并向女方赠送礼品,即为订亲。
然后,男方父母领儿子到女方家中回访,女方则盛情接待,名曰“会亲”,但这种订
亲不受法律保护。
送日子:旧时男女双方达成婚姻协议后,相信生辰八字的人家,即查日子结婚。
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占卜先生选定成婚日期,并列成帖,一式二份,俗称
“年命帖”。“年命帖”写明婚期年、月、日、时,上下轿时轿门面向,双方迎送新
人的禁忌属相等。吉期定好后男方备下聘礼、礼金(俗称盒子钱),请媒人连同“年命
帖”送往女方,叫做“送日子”。女方收下日子,随将“盒子钱”回赠男方一部分,
其余者,一部分为嫁女置办嫁妆,一部分给嫁女压柜子,叫做“子孙钱”。
如今,“送日子”及某些禁忌的旧习俗,已在村民中废止,有更多的青年人,达
到晚婚年龄,领取结婚证后,喜欢自行选择在“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
举行婚礼。
催妆:旧俗的一种。结婚前两三天内,男方送食盒一架给女方,内装酒、肉、栗
子、枣等,皆为双数,名曰“催妆”。这是礼节上致意女方,备好嫁妆届时完婚。如
今已多不沿用。
送圆房:女子婚前两三天,把陪嫁用的家具、用品送往男家,所有陪送物均系以
红布条,以示喜庆,也有叫“送严房”或“送缘房”者。
如今,多是“搬圆房”。即在结婚前一两天,男方派人用汽车将女方的嫁妆,一
般为铺盖,组合家具,桌、椅、床、沙发、冰箱、彩电、音响设备等搬到男方,嫁妆
内多储枣、栗子,谓之“早立子”。此时,亲朋邻里多持礼品、钱物前往男、女家祝
贺,曰“贺喜”或“填箱”。
开脸:旧俗一种。闺女出嫁前,绞去脸、脖上的汗毛,为之开脸,并将长发或辫
子挽起来,称为“上头”,此俗现已废止。现多是到美容店中找美容师做新娘盘头。
娶亲:按男方的经济状况分大娶、小娶两种。
大娶,多为达官显贵、大户人家采用。男家备两乘轿、吹鼓手、旗、锣、伞、扇。
结婚前一天晚上,新郎披红戴花盛装打扮,向家族长辈行礼。迎亲时新郎坐一乘轿在
前,另一乘轿为新娘准备的花轿在后,由幼童或新郎之弟或妹乘坐,为“压轿”。迎
亲队伍到女方门前时,女方由二人出迎,并设宴款待,为“待行人”。然后,新郎上
轿在前,新娘头顶“蒙头红”,用椅子抬上花轿(意为新娘不沾娘家土)在后。并由一
对“送客”,随花轿前往男方。“送客”一般是新娘的兄弟,去男方送的还有挑“随
身饭”、扛“帘子”的,叫送亲“行人”。
小娶,只用一乘轿迎娶新娘,多是平民百姓结婚采用。娶亲起轿后,一路不得落
轿,路上遇到石碾、磨、古井、坟墓、奇石、怪树等均以红毡遮避,然后通过。婆家
火把迎轿,轿至男方门前,打杵暂停,然后红毡铺地,新郎在前,新娘由伴娘搀扶下
轿居后,踏红毡前行。过门坎时,门坎放一红纸糊过的马鞍,新郎新娘要大步迈过,
意在平平安安。入院后,在事先备好的天地供桌前,新郎、新娘双双站好,由新郎父
亲或祖父在摆好供品的天地桌前先行拈香祭拜,然后新婚夫妇拜天地。礼毕新郎新娘
同入洞房。新郎回头挑下新娘的“蒙头红”,由婆母兜起来。新娘入洞房后,朝喜神
所在的方向坐下,谓之“坐时辰”,同时吃随身饭。少时上床,床(炕)前放一斗,斗
内装满麦子,红纸封口,上放一大粘糕,踏着上床(炕)。新娘上床后,整日不能下床,
称为“坐庐帐”。坐帐期间,新娘身边备有糖、烧饼之类食品,供来看新媳妇者所取
之用。晚上在洞房内设酒席,新郎新娘饮“合卺酒”,又曰“黄昏酒”。“合卺酒”
陪席者多为新郎平辈或晚辈,除劝新郎新娘喝喜酒外,并让其吃糖果,吃栗子、枣
(寓意早立子),尽情挑逗新娘欢笑。新郎新娘入寝后,开始闹房,闹房者多是同辈或
晚辈,虽然有闹房“三日无大小”之说,但其叔、伯及乡邻长辈闹房者甚少。
娶亲的上午,新娘入洞房后,新郎家须设盛宴招待女方“送客”。“送客”入坐
略进早膳,然后上大席,俗称“送客席”。大席的酒菜规格,在结婚宴席上是档次最
高的,一般是“六六席”,即六盘六碗,意为“六六大顺”,另有四大件,即四红四
喜。大席上菜肴丰盛,除必不可少的鸡、鱼、肉外,富裕人家山珍海味均有。在上大
件时,厨师即向“送客”索要赏钱,“送客”即将事先备好的赏钱相赠。“送客席”
一般不过晌,即不超过中午12点。席毕后,“送客”由“陪客”带领至新娘公婆房内
辞行,同时商定新娘回门日期。“送客”告辞时,男方回礼,除了喜糖,要有花馍馍、
香、艾、麦子、盐以此象征婚姻美满幸福。结婚第二天,新娘早起给公婆扫地,公婆
则早已准备好钱(用红纸包好)赏给新娘,然后,姑或嫂带领新娘拜见本族长辈。新郎
新娘在公婆带领下上坟祭祖,曰上喜坟。到外祖父母家中拜望,并上坟,亦称上喜坟。
一般新婚第三天,新娘返回娘家,多由女方接送,男家备酒招待,在娘家住6天
或8天,叫“住日子”。亦有当天返回的,叫回门。返回婆家时,女家要备礼物,多
在早上返回,意在吉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结婚礼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那些烦琐的陋习已不复存在。到90年代,青年人领取结婚证后,即商定婚礼日期,
一般男方用小汽车迎娶新娘,在院内举行结婚典礼。典礼程序大多是:向主婚人、证婚
人致敬,向父母致敬,向来宾致敬,夫妇相互敬礼,主婚人讲话,来宾讲话,新人讲
话,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等。有村理事会或同事或朋友主持婚礼。礼毕,即邀请宾
客到酒家饭店吃喜酒,以示庆贺。

二、丧葬
旧时,西关一村办理丧事,相当繁琐,并以封建迷信方式处理。
寿终:人死后,即行沐浴更换寿衣,移于灵床。寿衣,俗称“老衣裳”。寿衣多
用绢、棉布料,取意“眷恋”、“缅怀”。衣裤的件数忌双数,一般是“三领”、
“五领”,无论何时亡故,皆以棉衣为主。灵床前,置一祭桌,设“长明灯”,摆供、
上香、放“倒头饭”。死者子女,身穿孝服(白服),日夜守候,轮翻焚纸、上香,谓
之“守灵”。并于早、午、晚去土地庙送浆水(加入小米的水),或在灵前奠浆水。
指路:由亡者长子,手持夹带黄表纸或香的高粱秸,站在杌子上高举起,仰天呼
喊三声爹或娘去“西天大路!”然后,将杌子蹬倒,举家孝子放声痛哭,意为指引死
者去西天朝佛,称之为“指路”。
烧倒头马:亡者,家人备一纸马,放于大门外,在指路的同时,将其烧掉,意为
让亡者骑马归西。
入殓:将死者移入棺内,谓之“入殓”。棺材,大家富户用柏木做成,以其厚度
分为“四子”、“五子”、“八仙”等规格。穷苦人家则是薄棺一口,所用木材也无
选择。赤贫者仅用苇席一领装殓。棺内要铺香、黄表垫褥,还放置殉葬品,香、黄表
和死者生前所爱之物。
殡行:即“殡典”。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举行为死者饯行的仪式,意为送死者
去西天朝佛。在土地庙设祭,先有至亲好友前往祭奠,然后丧主祭奠。祭品不能带回,
让乡亲们分食。
净面:亡人子女以新棉絮蘸酒象征性的将死者面部灰垢擦净,意为让死者干干净
净入土。
请灵:如死者的配偶已先逝,即制先逝者牌位一个,由其子用盘托至大门外,朝
墓地方向跪请,然后,将灵牌与死者牌位并立安放,为之请灵。
殓棺:亡者入棺,一切事宜处理完毕,至亲好友再次看了死者遗容后,由木工用
木楔将棺封牢,准备起棺出殡,谓之“殓棺”。
谢道地:出殡之前,由男“孝子”列队沿通往墓地所经之路,边哭边行,往返1
~2次,并由助忙人高喊“谢道地了!”意在出殡时如果损伤庄稼等,取得各方谅解。
烧炕:出殡前,由女“孝子”去墓地,在坟穴内点燃豆秸,烧热鏊子并烙豆腐,
谓之“烧炕”。
辞灵:是出殡前在灵棚最后一次祭拜,至亲好友乡邻依次祭拜后,众“孝子”再
行祭拜,谓之“辞灵”。
出殡:俗称“发丧”,多选用未时,有“起灵”、“路祭”等程序。将棺材移至
大门外,置于抬运棺材的框架上,谓之“起棺”。由其子执幡、打瓦,起运灵柩去墓
地,谓之“起灵”。灵柩行出不远,设供桌由亡故者女婿祭拜,死者是女姓者其娘家
人也行祭拜,谓之“迎灵祭”或称“顶灵祭”。灵柩行至村首,至亲好友再行祭拜,
谓之“路祭”。
安葬:多在申时,将死者葬入墓中,谓之“安葬”。女婿先行墓祭,死者是女性
者,娘家人也行墓祭。最后“孝子”再行墓祭,焚烧纸扎,在坟头插孝幡,众“孝子”
朝落山的太阳磕头,安葬礼毕。
谢悃:出殡之后的当天晚上,主人宴请助忙人,表示谢意,谓之“谢悃”。
圆坟:出殡次日黎明前,死者子女去墓地整理坟堆、设祭。称为“圆坟”。
谢客:圆坟后,死者的子孙身穿孝服分别向吊丧者致谢。一般在大门外高呼“谢
客”,直至主人听到为止,谓之“谢客”。
五七、百日:“五七”即5个7天,百日即100天。出殡后,35天之内,子女到墓地
烧“五七纸”,并烧纸扎的“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物。三
个月后即烧“百日纸”。有长“百日”短“五七”之说。即烧“百日”纸天数多于百
天,烧“五七”纸天数要少于35天。烧了百日纸,丧事方告结束。
建国后,移风易俗,丧礼几经改革,许许多多烦琐丧礼,陈规陋俗均已废除。西
关一村建起红白理事会,有专人负责处理婚丧事宜。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行遗体火
化制,建立了公墓,对治丧的礼俗进行了全面改革。
人死后,死者亲属先报告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责成红白理事会组成治丧班子,
到死者家中进行慰问,商议治丧事宜:
1、治丧日期:一般丧期2~3天。
2、报丧:由死者亲属分赴各地通知亲朋好友死者寿终时间、火化日期、出殡时间。
3、设灵棚:灵棚内挂死者遗像,灵棚前面张贴挽联,遗像前摆放纯白花圈(孝圈),
灵棚边备有音响,播放哀乐。
4、拜灵:死者亲朋好友,或个人或集体,依次向死者默哀鞠躬悼念,也有跪拜者,有
的还要瞻仰遗容。
5、致悼词:在起灵前,由村民委员会或红白理事会委派一人,在死者灵棚前致悼词,
叙述死者人品、业绩。
6、出殡:死者亲属给其净面、整容、裹身后,将遗体移于铁皮棺内,由长子执孝圈
领灵,上灵车送火化场,进行遗体火化,然后,将骨灰盒运至公墓,进行安葬。
殡礼改革后,许多家庭仍然保留了“圆坟”、“五七”、“百日”、“谢悃”等
活动.黑色袖章代替了白色孝服,花圈挽联成为主要致悼形式。

附:淄城镇西关一村
关于实施婚丧礼仪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根据镇政府(87)10号文件“关于改革婚丧礼仪,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并参照公义
村经验,结合我村的具体情况,特制订规定如下:
(一)婚事
1、村成立3~5人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帮助办理婚事。帮助办理婚事的所有人
员,都要听从领导小组的指挥。
2、凡本村村民都要喜事新办,坚决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坚决反对变相买卖
婚姻和包办婚姻。
3、反对大摆宴席。对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一定要热情;对需要招待的宾客,必
须从简,只设一般酒席招待;本村党员干部一律不准吃请。
4、坚持废除旧婚礼中的一切陈规陋习,提倡集体婚礼。
5、对闹房的人员,都要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不得有越轨言行。如有发现
言语行动有低级下流者,首先予以劝告,不听者视为扰乱社会治安行为。在整个婚礼
中,不得传播迷信、黄色、淫秽音乐。
6、凡本村村民有婚事者,必须提前几天报告村婚事领导小组。
(二)丧事
1、凡本村村民家中遇丧事,都要及时报告村治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助办理
有关事宜,并确定丧葬日期,写出讣告。
2、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切事项都要从俭。对来宾要热情,其生活
可视经济条件而定,但最高酒席不超过4菜1汤。
3、坚决取缔封建迷信活动。不穿白,不顶白布,不表白鞋,不糊马牛,不雇吹
手,不跪拜,不搞其它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
4、设置灵堂,要求简单朴素,庄严肃穆。亲属一律佩戴黑纱袖章,轮流在灵堂
肃立,对亲朋好友一律鞠躬迎送。
5、死者一律火化,并葬于本村公墓。
6、殡葬仪式一般在中午12点左右,亲属来宾集合灵堂前,其议程:①全体肃立;
②致默悼;③向遗体3鞠躬;④主持人讲话。
7、治丧小组及时清理帐目,并且协助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领导小组有3~5人组成。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987年6月

三、庆寿
在西关一村凡祖辈、父辈年过五旬一般都举行庆寿活动。旧社会,祝寿活动的规
模及声势,以家庭经济状况、权势和社会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达官显贵、富豪绅士,
祝寿活动声势浩大。一般平民百姓只有晚辈及其至亲好友敬献一些寿礼,有糕点、酒
类等。家庭贫寒者,全家吃一顿水饺或面条,有的只为寿诞者一人改善一次生活。家
庭赤贫者多无庆寿之举。
建国后,祝寿除为老人送寿礼如鸡、鱼、肉、蛋、烟、酒、糕点外,还设家宴庆
寿,亲朋子女欢聚一堂,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随着西关一村经济发展,富裕了的西关一村人,祝寿敬老这一习俗更加重视,送
蛋糕设盛宴举家和至亲好友为老人祝寿,有的到餐馆、酒店为老人设宴祝寿。由于经
济条件优越,90年代以来一些青壮年人也开始过生日,他们的生日多数成为同学亲友
聚会的日子,也有的到酒店、餐馆聚餐。

四、增口
西关人祖辈相传,视生儿育女为喜庆大事。
1、坐月子:妇女生孩子后,要卧床休息一个月,谓之“坐月子”。婴儿降生,
谓之“添喜”。娘家人及其亲朋要送米、面、鸡蛋、衣料、喜资,名曰“送粥米”。
邻里亲朋也送鸡蛋、面条等,以示关注、祝贺。
2、铰头:婴儿降生一个月,叫“满月”。村民习惯这天给孩子“做满月”,有
娘家人或亲朋接去为孩子铰胎发之俗,谓之“铰头”。乡亲邻里要给孩子铰头钱,以
示祝福。
3、住满月:婴儿出生30天,娘家来人,接母子到娘家住几日,谓之“住满月”。
4、“百岁”:婴儿出生百天,亲朋、乡邻均前来祝贺看望,叫做过“百岁”。
亲朋乡邻多以食物、婴儿用的衣料或喜资相赠。并在“百岁”之日,为婴儿佩挂银质
“长命锁”,“长命锁”上铸“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寓健康成长之意。
5、生日:婴儿出生一周年,亲朋、乡邻同样前来祝贺孩子的“生日”,与祝
“百岁”一样隆重。如今村民多为孩子连续三年庆祝生日。此后,孩子生日,有的家
庭仍有向孩子赠送生日礼物之俗。

五、名俗
建国前,西关人给孩子取名,分乳名和学名,乳名在孩子出生不久即取名,而学
名则在入学读书时取名。
取乳名一是为期盼孩子健康成长而取,多叫石头、碌碡、锁住、留住等;二是依
据孩子出生时的时间、地点取名,多叫冬至、秋子、大年、小年、河洼、洪山等;三
是子女多希望孩子生长泼辣,多叫蛋子、狗子、大子、二子等。女孩乳名一般叫花子、
芸子、英子等,也有叫妮子、闺子等。
入学取学名则多按孔孟礼教中的仁、义、礼、智、信、富、贵、祥、荣等;有的
按汉字同偏旁部首分别取名,如兄弟4人,分别以福、禄、祯、祥为名。
建国后,西关人为孩子取名有了新意,多以胜利、解放、建国等取名,乳名、学
名逐步合为一体。
20世纪70年代起,孩子取名已多无乳名、学名之分,并以新形词语取名,或用单
词、叠词取名,如科学、进步、良良、秀秀等。
建国前,西关有些中上层人士,不仅有名,还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
“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此俗沿袭至今,有的人仍然取字,喜爱文学、艺术、
书法、绘画者或取笔名,或取艺号。

六、乔迁
俗称“搬家”。亲朋、邻里多送匾、幛等前来祝贺,宾主同宴,又称“温锅”、
“温居”。现时,西关一村大部分村民迁入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乔迁之时,亲朋好
友、邻里等均前往热烈地庆贺一番。

七、饯行、接风洗尘
饯行:对将要出远门的人,进行欢送,谓之“饯行”。家中或亲朋好友中,遇有
人要出远门经商、旅游、工作、学习,总要设酒宴为其送行,祝其一路顺风,平平安
安。
接风洗尘:是对外出远道归来的人,或荣归故里之人,登门拜候或设宴欢迎,慰
其旅途劳累,以表尊重、亲近、关怀之情,称之“接风”或称作“洗尘”。西关一村
民对接风洗尘非常重视。自已家中或者亲朋外出归来,都要设宴庆祝。
饯行、接风洗尘,在旧时,是中上层富贵人家的礼仪,一般平民百姓与此俗无缘。

八、祭祖
祭祖是对已故长者的永久怀念。祭祖形式是:
1、祭日:即长者的逝世纪念日。是日,其子女到墓地摆供祭奠,以寄托哀思,
俗称“上祭日坟”。
2、节日祭祖:旧时,每年寒食节、农历十月初一为上坟拜土的祭祖日。家家户
户都到祖上墓前设供祭拜,以表敬仰怀念之情。如今村里设有公墓,是日下午,到公
墓祭祖者络绎不绝。
3、请家前:旧时,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和腊月三十日是祭祖日。是日,家中要
设供桌,在门外持香朝墓地深揖,迎请已故祖辈之灵回家祭拜,曰“请家前”。如今,
村民多改为去公墓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