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支部书记、总支部成员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2&rec=23&run=13

一、历届支部书记简介
中共淄川县第一区西关镇支部书记李继昌(见人物篇)
中共洪山区淄城办事处西关镇支部书记王立言(略)
中共淄川区淄城镇西关支部代书记贾世忠(略)
中共淄城人民公社西关管区支部书记狄信康(略)

支部书记孙良美
孙良美,女,生于1936年,小学文化程度,1959年入党。历任西关第一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三小队妇女队长,西关“三八”炼铁炉副炉长,淄城人民公社“三八”妇
女专业队副队长,中共淄城人民公社西关管区支部副书记,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
职务。
孙良美,出生于西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长辈熏陶,养成了勤劳、朴实
的良好生活作风,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她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深受群众信赖,被
选为西关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小队妇女队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8年,在大炼钢铁运动中被评为淄博市钢铁战线积极分子,并出席了淄博市钢
铁战线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获奖章一枚。
1959年,淄城人民公社成立“三八”妇女专业队,孙良美任副队长。专业队平整
土地,打井筑渠,深耕细作,精心管理,创出20亩小麦平均亩产350.5公斤和29亩玉
米平均亩产425公斤的高产记录。“三八”妇女专业队创全年人均生产粮食3300公斤
的全区最高记录。
随着集体生产的发展,“三八”妇女专业队扩大到20余人,管理耕地近200亩,
为使粮食高产,孙良美同她的队友们,努力钻研农业生产技术,会同队长,大力改进
农业生产工具,研究制造出了追化肥小车、小麦简易密植锄等新式农具,有效地提高
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9年,孙良美获共青团中央“五四”运动四十
周年纪念章一枚,共青团淄博市委奖章一枚。是年,孙良美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良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1960年,当选为中共西关管区支部副书记,分管
社员生活和菜园,并兼任西关管区妇女主任。
1961年冬,淄城人民公社调整后,正式建立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孙良美被任命
为中共西关一大队首任支部书记。
孙良美任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在领导的支持下,首先健全了大队和生
产队的领导班子,组建起了青年、妇女、民兵等大队一级的各组织机构,建立了各项
工作制度。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与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大队
管委会一班人,大力发展生产,带领社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荒滩、荒地,地头、堰
边,房前屋后,种粮、种菜,有效地解决了社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度过了三年自然灾
害造成的困难时期。她会同大队一班人,带领广大社员兴修水利,提高耕作水平,粮
食产量由1961年亩产155公斤,1964年提高到270公斤,增加了集体、个人收入。
1964年6月,孙良美户口迁至罗村人民公社千峪大队。

支部书记王家英
王家英,女,1938年7月出生在西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文化程度。1960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1991年于淄博电焊机厂退休。
王家英,下学后正值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6岁便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
她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各项社会活动,
得到社员的好评,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被社员推选为生产队长。在西关第一高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被推选为副社长。1958年,淄城人民公社建立,被任命为淄城人民公社
副社长(不脱离生产干部)。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被评为淄博专区钢铁战线先进工作者。大炼钢铁结束后,王
家英与孙良美带领宋瑞华、杨学英、张茂兰、冯乃珍等,成立淄城人民公社“三八”
妇女专业队任队长,从事农业高产实验。开始她们管理12亩土地,称为“三八”实验
田,后逐步扩大面积,增加人员,达到20余人,土地近200亩。她们深耕细作,精心
管理,1959年,创出了2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50.5公斤的高产纪录,其中4亩丰产田
小麦亩产达到512公斤。秋季,29亩玉米亩产达到425公斤。“三八”妇女专业队,全
年人均生产粮食3300公斤,创全区最高纪录。王家英和她的队员们,还努力钻研农业
技术,搞发明创造,研究制造出追化肥小车、小麦简易密植锄等新式农具,对于促进
集体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她担任妇女民兵排长,在全民皆兵,亦劳亦
武,劳武结合的方针指导下,领导全排民兵,训练刻苦,成绩优秀。1958年,出席全
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0年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淄博市委员会
和中国共产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分别评为市级、省级青年跃进红旗手,同年,荣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念章”一枚,光荣地
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被授于56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
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文化大革命”中,她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同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地斗争,
同时,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诬陷。1970年,中共淄川区委整党工作组在西关一大队
开展整党建党试点,按照党的政策推翻了加在王家英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词,为其恢复
了名誉,随之被选进大队领导班子。1973年,任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副书记,197 5
年,任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
王家英在任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期间,既重视农业生产,也重视副业收入。
在农业生产当中,既抓粮食生产,也抓蔬菜生产,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政策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公社党委和管委的各项指示,对上级党委的各项决定,坚决执行,不打
折扣。
她狠抓西关一大队的经营管理,在劳动管理上,实行小组作业,制定和完善了农
活劳动定额,坚持实行定额工分和大合工同时并用的劳动记工办法,既体现了社员的
多劳多得,又做到简便易行。她坚持参加劳动,常年工作在生产队田间、场间,与大
队、生产队干部一起参加生产指导生产。
她重视大队、生产队的财务管理,建立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帐目实行日清
月结。
她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按时足额交纳农业税。在粮食分
配方面,在保证集体用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员口粮水平,使西关一大队社员
口粮和人均占有逐年提高。
她注意解决困难户和五保户的实际困难,在分配时,做到五保户和困难户生活达
到一般社员生活水平。
1976年春,西关一大队派出基干民兵,参加太河水库一干渠建设,她多次到工地
指导慰问,使西关一大队以第九位的名次完成了工程任务。她发动干部社员整平土地,
修渠打井,把西关一大队大片农田,建设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生产条件的变化使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菜单产逐年增长,社员收入逐年增加。
1978年,西关一大队粮食亩产达到696公斤,蔬菜亩产达到5500公斤,社员分配由19
76年的105元,增加到1978年的156元。1979年,王家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并赴京参加了全国妇女联合会召开的“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
王家英曾当选为淄川区第四、五、六、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支部书记孙良贵
孙良贵,男,出生于1942年5月,小学文化程度。198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
任西关一大队会计、西关一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西关一大队副业队长、中共西关一
大队支部书记、淄城人民公社农工商总公司商业科科长等职。
孙良贵,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其朴实、
勤劳,在长期的劳动中得到众乡亲的好评,1960年被选为淄城人民公社西关管区第一
连会计。1961年,淄城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建立西关一大
队,孙良贵被推选为西关一大队主管会计。
孙良贵任大队会计期间,努力学习会计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积极参加公社等有
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计学习班学习,虚心向老会计学习请教,认真钻研会计业务,大
胆管理,对生产队的财务管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审、会帐制度,要求财务人员严
守财会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排除各种干扰,努力搞好经营管理,保证集体经
济不受损失,维护集体生产和社员生活的正常秩序。
1972年,因工作需要,孙良贵服从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的分配,按照第三生产队
社员的意愿,通过选举,担任了第三生产队队长。带领社员管好农田,种好粮菜,同
时与社员共商讨,找门路,办好生产队的副业,增加生产队的收入。第三生产队粮食
产量连年提高,收入年年增加。1972年,粮食产量即由1971年的亩产449公斤,提高
到524公斤。
1973年,孙良贵被调任为大队会计,1975年,被大队党支部委任为副业大队长,
全权负责大队工副业的生产经营。跑路子,投门子,组织力量,筹措资金,使西关一
大队工副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8年,大队工副业收入为20.70万元,1979年增
加到26.40万元,1980年达到32.30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为更好地发展西关一大队
的工副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孙良贵任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他以党支部为核心,与广大干部群
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西关一大队改
革开放的大好形势。1983年1月,在孝妇河西岸,六龙桥北侧,淄川最繁华的地段,
投资15万元,建起了淄川区第一家农民兴建的百货楼--“得月楼”。得月楼的兴建,
不仅繁荣了西关一大队的经济,为振兴西关乃至淄川的经济,开了个好头。孙良贵任
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的几年中,西关一大队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集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983年,全大队总收入达到109.5万元,为1981年的2.5倍。
1983年3月,孙良贵被中共淄城人民公社委员会调任公社农工商总公司商业科科
长,1985年,调任淄城低压电器厂党支部书记。其间,孙良贵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6年,孙良贵回到西关一村,先后任西关一村支部副书记,淄博第十一毛巾厂
厂长等职。
1990年孙良贵退休,任中共西关一村总支委员会老干支部委员会委员。

二、总支部成员简介

总支部书记 孙即全
孙即全,男,1945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生产
队长、大队副队长、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部书记。
1966年秋,步入青年的孙即全被推上西关一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的岗位。他知道,
这个队长不在“官谱”,不在“品位”,但要管好生产队这个集体的生产、收入、支
出、分配。在那“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这可不是易事。他不畏“造反派”的“革
命行动”,不怕“以生产压革命”上纲上线地批判。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第四生产
队的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第二年夏季小麦获得了丰收,第一次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
孙即全,是一个关心集体事业,组织观念很强的人。凡是集体事业需要他去干的
时候,他不计较职位,不计较得失,只要组织分配,他都无条件服从,不讨价还价。
1969年大队成立副业专业队,调孙即全去协助副业大队长抓工副业生产,他积极配合,
努力工作。1970年麦季他原在的第四生产队遇到困难,社员要求他回队,大队革命委
员会按照社员意愿,让他回生产队复任队长,孙即全回到生产队一干就是六年。19 76
年3月16日他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被调到大队工作,但时间未逾百日,在四
队社员的请求下,他又回到生产队。1979年孙即全被选为副大队长,分管工副业生产。
1981年,孙即全当选为西关一大队队长。1984年3月,接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
93年3月,任淄博市淄川区服装城实业总公司总经理。1994年5月,任西关一村党总支
书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久负盛名的西关大集注入了新的活力,日益繁荣昌盛起来。
西关一人凭风藉力、大展其才,手艺人重展技艺,善商者重游商海,亦农亦工,亦农
亦商者日众,这对发展经济是件好事。但孙即全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这毕竟是一家
一户的事情,只能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共同富裕,必须是集体、个体全面搞活,
共同发展。于是,他们为发展村办企业而开始奔波。经多方考察,1985年建立了长江
以北农民投资兴建的第一家游乐园--留仙湖乐园;1986年兴办起淄博第十一毛巾厂、
西关汽车修理厂、淄博日用化学制品厂。在这期间,西关大集迅速兴起了一个专业市
场--服装市场。开始小商小贩在孝妇河岸,大桥下,架起几块石板,立起几根竹杆,
挂起服装进行经营。附近村庄的服装加工户,随之带着自已的产品加入了经营行列。
进而,一些善经营的人,南下温州、石狮等地贩来服装经营,从而引来了外地客商,
市场迅速崛起。市场由原来的集日经营发展为天天经营。到了雨季,河水暴涨,造成
摊位拥挤,也危及客商人身和货物的安全。面对如此形势,中共淄川区委、区政府审
时度势,因势利导,从发展鲁中商城,带动全区经济的大战略出发,决定建设大型的
服装专业市场。
服装专业市场的选址,经过有关部门多方考察论证,认定,服装市场是以西关大
集为源头发展起来的,建设大型服装市场仍应以大集为依托。于是,位于西关大集南
端,紧靠留仙湖公园的西关一村南地片当选。
服装专业市场,由淄川区工商局投资,并组织施工兴建。工程投资600万元,占
地21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服装专业市场的兴建,时刻受到西关一人的关心。
孙即全更是关心倍至,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他都积极配合,想方设法解决好处
理好。
1989年5月,服装市场竣工,剪彩开业,千余服装经营户迁入营业大厅。
淄川服装市场投入使用,深受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有位上级领导前来视
察过后,对市场选址、设计、建设、规模以及开业后的效益等,大加赞赏,并对市场
的继续开发作了具体、明确的指示:要打开金三角,敞开北大门,建设覆盖面广,辐
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从此,拉开了淄川服装城的续建帷幕。续建工程由西关一村
投资,并组织施工兴建。
服装城二期工程要在西关一村旧村址上兴建,牵扯面广,涉及问题多。最大的困
难是农户搬迁与安置,旧房要折价,要拆除,新住宅要规划、设计、建设、分配,最
后才是服装城工程建设。孙即全也是农民,他熟知农村风俗习惯,熟知农民的优点和
弱点。他知道他的乡亲们祖祖辈辈创业之难。他也知道这些乡亲守业信心之坚定。他
知道众乡亲视祖辈留下来的任何产业都是传家宝,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如果在他们
手里受到损失,就属大逆不道,败家之举。更何况多数人善经营之道,深得西关大集
之利益,一旦触动着他们,就像要端掉他们的饭碗。
二期工程,设计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需搬迁60户村民,316口人,拆除村民住
宅4800平方米,建造搬迁安置住宅5087平方米,共需投资703万元。在发展经济道路
上刚刚启动的西关一村,这一切何为易举!
孙即全一向注重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他的周围有一个团结奋进,战斗力强的领
导集体。于是,他将两委会成员请来,坐下来谈认识提看法,充分发表意见,将集体
的智慧汇集成了一个“服装城二期扩建工程施实方案(试行)”。又把这个方案交给全
体党员和干部讨论修改,经过数次反复,直至取得完全意见一致,方向全体村民宣布
施行。方案出台之日,即是问题涌来之时,搬迁户挤满了办公室,意见、理由多得难
以用数字表示,但归结起来只有一条即:不拆,不搬!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对形势分
析深透,党团员、干部不仅是执行方案的带头者,也是群众的思想工作者,使问题迎
刃而解,方案变成了搬迁的行动准则。村委会制定搬迁奖励政策,促进工作的进展,
规定自8月7日动员搬迁开始,至25日为拆迁期,搬迁每提前一天,奖励1000元。同时,
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到搬迁户,帮助解决在搬迁中遇到的问题。拆迁任务提前11天完
成。8月20日,五支施工队伍开进工地,工程顺利进行,仅用4个月的时间即胜利竣工,
于年底剪彩开业,投入使用。
建设服装城总体规划既定,贯彻实施就要只争朝夕。二期工程启用后,孙即全即
带领两委成员争分夺秒,又开始了三期工程的筹备工作。1991年5月,第三期工程--
服装城北大门动工兴建……。
1992年3月,第四期工程。
1993年4月,第五期工程。
1994年8月,第六期工程。
与服装城扩建工程同步进行的还有西关商业开发区,华联商厦、东方商厦、淄川
综合农贸市场、福临门大酒店4大建设工程,均在西关一村旧址兴建,拆迁、安置由
西关一村具体实施。
自此,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拥有1.3万个摊位的大型、
多功能“全国十大市场”之一的淄川服装城建成。同时,淄川区境内最大有商业企业
华联商厦、东方商厦、福临门大酒店也同时矗立于西关一村土地上。
孙即全一直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村民素质、发展经济兴村富民的最终保证。
1984年,西关一村还没有脱离贫困的时候,孙即全和他的同事们,一面抓经济建
设,一面关心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投资万元为全村安装了自来水,西关一人结束了喝
超标水的历史。
1992年始,投资1200万元,兴建留仙湖居民生活小区,安置服装城和商业开发区
工程拆迁村民。至1995年,建成村民住宅楼14栋,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400余户村
民搬入了新居。并投资270万元,建设服装城和村民生活区配套工程,扩建了自来水
管道,修建了420米地下排水管道,水泥硬化路面600米,建起了邮电所、保健站。生
活区内进行了绿化、美化。投资60万元,配电增容380K位变压器一台,保证了服装城
和居民生活用电。生活区内的石油液化气管道供气工程在兴建之中。有线电视普及到
户。400余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1993年,投资300万元建起了淄博市内一流的西关
一村幼儿园(亦称服装城幼儿园)。199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所”。
伴随着村办企业的迅速发展,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公共积累逐年增多,党支部、
村委会决定,有计划,按比例,每年拨出部分资金,用于集体公共事业。第一,实行
了养老金制度,凡本村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发给30元养老金;第二,为
村民代办家庭财产和房屋两全保险;第三,实行了老干部退休制度,解除其后顾之忧,
使其全心全意为集体作贡献;第四,实行以工(商)补农制度,保护务农村民积极性,
发展农业生产。凡农用水电、机耕、机播、机收、机脱等作业费一律免收,年补农10
多万元。
西关一村,199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百强村。1992年成为淄川区“小康先进村”,
1996年1月,获淄川区“安全示范村”称号;4月,中共淄川区委、淄川区人民政府授
于“五好村”称号,为淄川区首批五好村之一。淄川服装城实业总公司在95中国乡镇
企业排序中获中国商业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100家第33名。
孙即全从1990年至1997年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总支部副书记 张平
张平,男,1954年9月出生,文化程度高中,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支
部书记、民兵连长、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党总支部副书记职务。
张平,1974年任共青团西关一大队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各项政治活动,
组织团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充分发挥团员青
年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生产劳动中,发动团员青年勇当突击手,既是劳动者,又是宣
传员。
1974年春,党支部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孝妇河滩,他发动团员青年,响应党
支部号召,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淄城闸坝至六龙桥北侧大段河床,植树2000余株。
1975年,他以团支部为核心,成立西关一大队文艺宣传队,从博兴吕剧团、淄川
文化馆聘请指导,编排演出了舞蹈《采茶姑娘》、吕剧《划线》。吕剧《划线》在公
社举行的汇演中,获一等奖。他带领宣传队,到各大队巡回演出,深受群众好评。
他坚持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组织团员
青年唱革命歌曲,听革命传统报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馆、所,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
觉悟,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带领团员青年,参加整地改土,勇当突击队员,和
社员一起将西关一大队的土地整治成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
1975年,他担任西关一大队民兵连长。1976年他带领三个民兵排,赴太河水库一
干渠参加会战工程,吃住在工地,不畏艰险,战胜困难。开挖中,从日进度0.3米,
提高到日进度2米。岩石开挖十分困难,他抓安全生产,也抓生活安排。用两年时间
完成修渠任务,是淄城民兵营第九名撤出工地者。为淄城民兵营先进单位之一。
任民兵连长期间,坚持“劳武结合,平战结合”,努力学习军事知识,积极完成
各项军事训练任务,使西关一大队的基干民兵,都具有一定的军事本领和相当的政治
素养,有信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984年,他当选为西关一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认真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全
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制,包给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签订合同,几年不变,责
成专人为种田者提供水、电服务,使粮菜生产年年取得好收成,承包者收入逐年增加。
他在抓好农业承包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在党支部领导下,于1986年在
“三八”田兴建起西关针织厂,将原护品厂迁入针织厂内,1989年改建为淄博第十一
毛巾厂,生产上百个品种的提花毛巾被、枕巾、毛巾、浴巾。是年还建起了西关机动
车辆修配厂和日用化学制品厂。为壮大西关一村集体经济实力,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在企业管理上,实行承包制,给企业领导者充分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0年,他任中共西关一村支部副书记,随之,他和党支部一班人投入了开发建
设淄川服装城的宏伟工程,他深入村民家中,动员拆迁房屋,附着物作价,逐户办理。
拆迁之后,他开始担负起兴建村民住宅的任务,从图纸设计,到工程进度,施工质量,
检查验收,直至村民迁入新住宅后,逐一给予协调处理,先后建起安置住宅楼1 4栋,
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400余户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家家得到了妥善安
置。
1994年,他任中共西关一村总支副书记,负责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期
间,他参与组织了淄川服装城实业总公司和淄川区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象
棋邀请赛,首届“服装城杯”卡拉OK个体工商业户青年歌手大奖赛,与淄川区电影公
司联合举办了庆“七一”革命传统电影周活动,和淄川新潮时装学校联合举办“兴我
商城”大型时装展演文艺晚会,参与举办了“淄川服装城杯”商城一日现场抓拍摄影
大赛,使西关一村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影响力广阔深远,精神文明建设走在了淄城镇
各村的前列。
他抓党务工作认真负责,建立健全了党员活动日制度,定期定时组织党员学习邓
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策,组织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有效的党
务活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和基础理论水平,使广大党员在新的历史
阶段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支部委员 盛伟
盛伟,男,1964年12月出生,1982年高中毕业后被淄川物资供应公司录用为业务员,
1985年起任业务科长,1989年中共淄城镇委员会调其回西关一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兼经
联社主任,1991年当选为西关一村村民委员会主任,1994年5月任总支部委员、村民委
员会主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农业经营,向多种经营方向发
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建材业得以空前活跃。时任物资公司业务科长的盛伟,本着
“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企业宗旨,冷静分析形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钢材经营上,
确定了自已的经营方针:①小批量,对品种,择优择价,促进货。②找用户,扩市场,
薄利多销促成交。③优质服务,稳固资源地。在注重和研究扩大经营的同时,更加注
意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狠抓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狠抓商品购销计划管理,
狠抓业务人员经济核算管理制度等,经过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1989年完成销
售量1.05万吨,销售总收入达2338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分别是1985年总销售量的4
倍,销售总收入的5.5倍,利税的8倍,为淄川物资供应公司获淄城镇先进企业称号立下
不可磨灭的功绩,使这位年青的业务科长的业务能力得到锻练,经营思想得到升华。
1989年末,他被调回西关一村工作,在党支部(总支)的领导下,团结带领村民委
员会一班人,统一认识,当机立断,适时制订了创建淄川服装城的规划。按照淄川区
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开始对村民进行动员拆迁,具体领导了服装城第二期至第六期
的工程建设和农贸市场的开发建设。1990年投资253万元,建起了达6000余平方米的1
~3号营业大厅。1991年,投资45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服装城北大门高档服装营
业厅。1992年投资550万元,1993年投资1100万元,先后完成了服装城第四、五期工程。
1994年至1995年,又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第六期工程。服装城的
经营摊位达到1.3万余个,年销售额达42亿多元。跨入全国十大市场行列。
在开发建设服装城的五年当中,他除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以外,主要精力放在服
装城的建设上,从规划、论证,到图纸设计、筹集资金、工程调度、工程验收、摊位
分配,处处都有他的心血和汗水。特别在村民拆迁时,工作难度最大,许多村民故土
难移,一时思想不通。他带领一班人,走门串户,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逐户逐
人,弄通思想,按时拆迁,保证如期开工。
5年内,为安排村民住宅,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14栋村民住宅楼,4.4万平方米。
拆迁难,分房更难,他和村委一班人,熬了几个通宵,拿出了分房建议,在征得大多
数拆迁户同意后,将新房分配到户,对拆迁户作了妥善安置,400余户村民住进了宽
敞明亮的新住宅,基本上达到了户户满意的要求。
在搞好淄川服装城开发建设的同时,他积极建议完善淄川服装城配套设施。199
3年,投资300万元,建起了省市一流的服装城幼儿园,解决了来自全国各地经营业户子
女入托难问题。与淄川交通局联合建起了服装城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开发公路运输线
路100多条,为各地客商进出淄川服装城提供了方便,还与淄川区物资局联合建起淄
川联谊加油站,与淄川区粮食局联合兴建了福临门大酒店。这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成,
使服装城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大型商业中心。
经几年来的开发建设,西关一村经济发展迅速,年总收入达到6.68亿元,年创利
税达到1700余万元,成为淄博市“百强村”之一。
他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大力抓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与淄博市电视台
联办了“时代潮”节目,与淄川电视台联办第二套节目,每周都有一定时间播放西关
一村的节目,纪念“三八”节85周年,举办了大型歌舞晚会,展现了西关一人新的精
神面貌。
他任村主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把老年人
的养老金数额从每人每月15元,增加到20元、25元,1996年起每人每月30元。全村10
3名老人享受这一待遇。每到老年节,在党支部(总支)统一部署下,他与村委一班人,
把全村70岁以上老人,请到幼儿园,举行庆祝活动,观看文艺演出,每人赠送一红包,
内装200元钱,以示祝福。
几年来,西关一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盛伟也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1993年,西关
一村获“市级文明村”“市级百强村”称号。1995年,获“中国商业行业最大规模乡
镇企业100家”第33名。他本人于1994年被共青团淄博市委、市科委、市农委、市科
协评为“淄博市青年星火带头人”,1995年被共青团淄川区委、区劳动局、人事局、
区青联、区广播局、淄川日报社评为“商城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总支部委员 王念生
王念生,男,1949年2月出生,高小文化程度,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起任村
民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起任中共西关一村总支部委员会委员。
王念生,出生在西关一村贫苦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参加农业生产。自幼养成热
爱劳动,热爱家乡,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
1966年,他担任第二生产队出纳员,“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担任西关一大队文革
会主任,后任西关一大队革命委员会委员。1971年起先后任第二生产队政治队长、副
队长、生产队长等职。他当生产队干部,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一手抓生产,一手抓
管理。生产队年年取得好收成。经营管理中注重科学管理,也注重发扬民主,民主办
社,生产发展,社员收入逐年增加。他当干部不脱离劳动,脏活、累活带头干,白天
一起和社员参加劳动,晚上开会研究生产和工作,为社员评定工分。
他注意团结广大社员群众,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他坚持劳动定额,合理评定
“大合工”工分。在分配当中,坚持多劳多得,既保证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又能照
顾到缺少劳力社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深受社员拥护。
他任生产队长期间,除积极认真地搞好生产队的各项工作外,还热心于社会工作。
西关一大队社员中,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凡遇到困难的,他热心帮助,都积极支持。
他不是膀宽腰圆的大汉,但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的时候,从不惜体力,也不惜精力。
青年时代,社员称他是助人为乐的好青年,真诚帮助乡亲的好干部。
1977年,他调淄城人民公社农场工作,任农场生产队长。他一面带领工人和技术
员培育良种,一面精耕细作,增产粮食,为农场养猪提供饲料,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
产任务。
1981年,回西关一大队任管理委员会委员、调解主任、大队实验队长等职。在任
调解主任期间,注重思想教育,公平处理各种纠纷,凡有政策法律规定的坚持按政策
法律办事,没有政策法律规定的,他在调解中按照社会公德行事。在这一原则下,他
处理了本大队各种各样的民事纠纷,为广大社员和睦团结注入了活力。
他任调解主任,实行登门处理问题,对宅基地纠纷、兄弟分家、老人赡养、财产
继承等问题调解处理后,不吃请、不受礼。有的纠纷处理后,需写出处理文书,过拨
实物,他都与其他调解干部一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负责到底,不留后患。
他处理民事问题,坚持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宣传社会公德,通过处理纠纷,使当事者都要接受一次政治思想教育,每处理一项纠
纷都是一个案例,他以案讲法,向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几年努力,开展广泛
的普法教育,西关一大队民事纠纷越来越少。
1984年,他被选举为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他和村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改革开
放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工作中,积极落实农业、工业等生产经营的联产承
包制,企业租赁制,搞活经济,增加收入。同时,他按分工抓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工作,
他关心群众生活,群众建房、用电、吃水等,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村民
有事找他,他都尽力给予合理处理,对村民的不合理要求,他都耐心给予解释,他是
西关一村民重要的知心人之一。
1990年开始,他会同村委会一班人,在党支部领导下,拉开了创建淄川服装城的
帷幕。拆迁村民住宅,建设营业大厅,从思想动员,到房舍评估丈量、记方、作价,
到工程施工、验收,他坚持实干,拿尺丈量,随时记录,资料收集,档案管理,每项
工作都认真细致,有条不紊,他和其他领导成员一起,为400余户拆迁村民,安置了
14栋楼房住宅,为淄川服装城第二期至第六期工程的建成,作了大量工作。
西关一村,是淄博市百强村之一,文明村之一,是全国商业行业最大规模百家乡
镇企业之一。西关一村创出的业绩,是党总支一班人艰辛劳作的共同结晶。王念生作
为党总支委员,毫无例外地发挥了他应当发挥的一份作用。

总支部委员 李士国
李士国,男,1952年8月出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西关一大队第二生产队任会计。
1973年应征入伍,任战士、班长。1976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退役回乡,任
西关一大队民兵连长,1982年起,任大队出纳员、会计,村民委员会会计主管。1983年
始,任西关一大队(村)支部委员、1994年始,任总支部委员。
李士国任生产队会计不脱离生产劳动,白天和社员一起在田间从事生产劳动,利
用晚上或雨天完成自己的会计业务。他为了做好工作,利用各种空余时间,学习会计
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处理帐目当中,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帐目清楚,一丝不苟,
对生产队财务管理认真细致,使集体财产得以妥善保管,深得社员好评。
应征入伍后,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同志,刻苦训练,受到上级表扬和奖
励,于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退役后,任西关一大队民兵连长,淄城人民公社组织民兵训练班,他是训
练班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对20多名基干民兵进行擒拿格斗训练,他将在部队学到
的技艺,无保留地传授给参加训练的基干民兵,在上级举行的验收表演会上作了汇报表
演,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许和表扬。
他任民兵连长期间,淄川区武装部为西关一大队民兵连配备了机枪、冲锋枪、自
动步枪等武器,他从民兵中选出18名第一持枪手,进行军事训练,较好地完成了训练任
务,在实弹射击中,取得优良成绩,受到上级领导表扬。
1982年,任大队会计,他为了把财务工作干好,先后参加了淄博市农业局在铁山
举办的财务会计训练班,镇办工业管理成本核算培训班。在各种培训班上他刻苦学习,
钻研业务知识,都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在日常工作中,他大胆管理,一心为公,
处理财务工作井井有条,多次受到镇经营管理站的表扬和奖励。为了全面提高自已的
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他又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会计专业函授学习,1989年取得
助理会计师职称,1994年,晋升为会计师。在此期间,他带动和培养了西关一村一批
有较高业务素质的财会人员。
1983年,他当选为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委员。1994年西关一村党支部改建为总支
部,他当选为总支部委员。他积极参与总支部党务活动,认真负责的参与重大问题决
策,既出谋划策,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处理好自已的业务工作,从财务角度,保证
党支部(总支)决议的正确实现。
1990年,西关一村开始大规模的村民住宅拆迁,创建淄川服装城。他和其他同志
一样,动员那些一时想不通的村民按时拆迁,同时和其他委员一起下户,对将要拆迁
的村民建筑仔细丈量,按等级分别作出价格,详细准确地记录在案,逐一将拆迁户地
面附着物,合理作价赔偿。淄川服装城拆迁安置工程共需投资1064万元,淄川服装城
建设工程投资3578万元。他从财务管理上予以保证,日夜操劳,把自已全部精力投入到
这一重大事业上。
除完成自身的业务外,他认真进行财务人员的业务指导,积极开展财务例会和会
帐活动,开展财务的清理整顿工作,推广新技术,学习新经验,加强财务成本管理,
增收节支,在这一系列的财务活动中,他全面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领导、企业、
群众三满意。
1988年和1996年,他先后被淄城镇党委、政府和淄川区农业局评为财务工作和农
村基金会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