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社会闻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2&rec=220&run=13

马立勋(1905~1979),又名竹铭,男,西关一村人,祖籍淄川城西北贾村,清末
随其父定居西关。
马立勋自幼聪慧好学。16岁时,于淄川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
考取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1925年8月,中学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英语系。在读中学、
大学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除靠省、县政府给以经济补助、学校给以津贴外,他以
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业。在课余时期,为教授抄写文稿,并撰写稿件和翻译英、美、苏
等外文短篇小说,向报社或杂志社投稿,以获取稿费来补充学习、生活诸方面的经济
所需。其文稿缮写、稿件创作和外文翻译水平,颇受鲁迅、胡适等学者的赏识。其创
作和翻译作品,在诸位学者的推荐下,多在北京《新晨报》发表。
马立勋在大学学生时代,还倾心于蒲学研究,着力收集整理蒲松龄遗著。其间,
他整理注释了蒲松龄所作的《问天词》、《东郭外传》、《逃学传》、《学究自嘲》、
《除日祭穷神文》、《穷神答文》六篇作品,并编辑成册。经钱学同校阅,以《聊斋
白话韵文》书名于1929年由北京朴社出版,正文前由周作人于民国十七年十一月二十
一日所撰《聊斋白话韵文. 序》和马立勋自撰的《引言》。此书,蒲松龄故居有藏。
此外,马立勋在北京大学期间,还整理编辑了《聊斋遗著》一书,于1931年,由上海
亚东图书馆出版。
1931年7月, 马立勋北京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去哈尔滨法政大学任教。1934年
哈尔滨法政大学停办,即处失业状态。从此,他开始了为生计而求职,为求职而奔走
天涯的生活。1934年由哈尔滨去长春候事,除在长春补习学校代理英语课外,并作粮
商,始终未曾谋到正式职业。1936年3月由长春回济南谋事。是年8月,获日照县中学
教师一职,后在栖霞县中学、高塘县中学任教。1937年秋,因日本军侵华,再度失业,
开始了避难生活。是年底,抵清平县谋得伪县政府挂名科员一职。1938年赴临清求得
伪四区专署科员一职。 1939年10月,再度去东北长春求职,至到1940年2月,方求得
长春市立第三中学教师一职。1942年2月,调长春市立第二中学。1943年2月,复调回
长春市立第三中学,后复回第二中学。1948年解放战争在东北进行,国民党军顽固抵
抗,长春城内断粮。8月,马立勋生活难继续维持,遂冒险出城。9月到达天津,谋职
未成,遂做海货小贩。1949年6月,回到原籍淄川西关,为生计从事陶瓷经营。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1950年2月,经淄川县人民政府安置,
马立勋出任山东省立博山中学教师。 1951年2月,党和政府为加强对工农干部的培养
教育,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素质,调马立勋赴济南学习培训,结业后,被分配徐州工
农干部补习学校任教。 1956年徐州工农干部学校停办,调徐州第五中学任教。196 0
年调徐州第六中学任教。马立勋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潜心于教学研究,数十
年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许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但因历史的种种原因,
马立勋研究蒲学的人生宏愿, 长期埋于心底,蒲学研究之舟被搁浅。1977年7月,马
立勋退休。
进入古稀之年的马立勋,退休后仍然壮心不已,把晚年当做研究蒲学的最珍贵时
间,决心用有生之年,做成一番事业。他草拟了工作提纲,列了书目,带着这一宏大
誓愿,回到了原籍淄川,但终因身体缘故,而力不从心,进展甚微。1978年至湖北省
宜昌市定居,因健康原因,不久即住进了医院。在医治疾病中,仍然不忘其一生宏愿,
着意将蒲学研究进行下去, 并取得一护士的支持。 但意愿未遂,因肺心病突发,于
1979年4月22日病逝于宜昌市671医院,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