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西关大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2&rec=102&run=13

西关大集名为淄川大集,因大集地处淄川城区,也称淄城大集。西关大集乃当地
人习惯之称。
西关大集沿孝妇河西岸,南起留仙湖公园,北至张(店)博(山)铁路大桥,长约4
华里。
西关大集历史悠久,形成年代现已无史料可查。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载:
“西关立市原以便民,然市必有税,税取之市,则新市易散复值。”这是现存最早的
文字记载。1933年出版的《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记载:“西关当(淄川)县城
之繁华街,较大商号多集该处。夏历一、六有集市,设摊贩者约五百余。近则境内鱼
贩小商,远则周村布贩,博山陶瓷器贩,桓台蔬菜贩,博兴藕贩,俱于集期前一日来
此。集市交易甚盛。”
西关大集早期以“骡马市”而闻名,牲畜上市量大,品种全。加之,淄川盛产煤
炭、窑货等工业品,上市货物品种繁多,吃、穿、用俱全,从而吸引各地商贾集聚于
此进行交易,近则周围各县商贩,远则相邻各省商人。上市物资有:龙口的毡帽、炕
毡;昆仑、万山的砂锅;渭头河的大缸、窑货;博山、昆仑的酒、餐、茶具;口头、
峨庄的梨、山楂、柿饼;周村的丝绸、布匹;莱芜、辛店的生姜、大麻、花生;邹平
的萝卜;章丘的大葱;寿光、新泰的韭菜;博兴、高苑、长山的苇席、苇箔、簸箩、
苑子、粮食、土布;茌平的大小红枣等,集市交易兴盛。
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西关大集木材市场成为鲁中地区木材集散地之一,与博
山、周村两大集市并列为淄博三大木材市场。西关大集非集日销售木材近百立方米,
逢集日销售量达200余立方米。大木商在西关设有固定摊点常年经营。所销售木材的
来源:1922年以前,以当地产材为主,产地有博山、莱芜、蒙阴、沂源等相邻县区,树
种以榆、杨、槐为大宗。多有木商到产地采购,也有农户自产自销运进市场。1929年
开始东北材、江南材、进口柳安木、美国松等木材进入西关集市,这些木材多数销于
煤矿和建筑业,民用甚少。
集市贸易的兴旺发达,促进了附近村庄家庭手工业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有为买
卖而产生的商贾,有利用农闲季节而进行家庭制作的村民。人们按照市场需要,拾遗
补缺,而进行家庭生产或贩卖。如西关买卖人甚多,二里庄人搭线卖线,小李家庄
(今小李村)和小赵家庄(今小赵村)人搭草绳卖草绳,纸坊庄(今开河村)加工五香豆腐
干,黄家铺有宰坊几十家,招村人善织女人头上戴的发网,临近村庄家庭妇女做些针
线活之类,各业匠工打制些铁器、木器、石器、条编等到集市进行交易。西关有各业
商号店铺,窑货行。公义村有炭栈,西关、慕王、公义等村的水食买卖更为活跃。当
地居民的生活与集市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以集为生,靠集吃饭,集日雨天过歉年”之
说。四乡民间遇有婚、丧、嫁、娶、修房、盖屋等大事,都要到大集上买办齐全。旧
历年底,大集交易更盛,过了腊月二十一日,天天有集,“年货”集中上市,各类货
物上市量骤增,品种齐全。宰坊的“肉架子”有平时的十几个,猛增到几百个,当地
人有“过了腊月二十一,乱了‘肉’架子”的说法。
旧时,西关大集物资交流的流向,趋于北进北出。成因是,淄川处于工农交叉的
工矿区,工矿职工较多,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用量较大,而当地工业产品上市量大。
因此,进入市场的粮食、蔬菜、木材等农产品,主要来源邹平、桓台、高青、临朐、
惠民等地,而当地的煤炭、砖瓦、石灰、陶瓷等产品则流向这些地区。
西关大集由于历史的沿袭,一集多市,各市分布较为固定,至解放初期,集市分
布没有多大变化。1949年上市的物资有粮食、油脂、油料、猪、羊、大牲畜、肉食、
禽蛋、水产、干鲜果品、皮革、绒毛、铁木家具、木货、木材、柴草、条编、绳经、
席箔、陶瓷、百杂货、鞋帽、布匹、棉花、烟、麻、饮食、服务等30多个品类,四五
百个品种。集日上市人数6000余人,成交额约1500~2000元(新币值),累计月成交额万
元左右,全年成交额在15万元上下。
新中国成立后,西关大集有了较大发展,196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列为全国
重点集市之一。每集上市人数、品种、上市物资总值、成交金额、成交对象、价格变
化等情况,直报国家、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统计部门。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
为集市联络点。国家虽然于1953年和1954年先后对粮食、油脂油料、棉花、棉纱、棉
布实行了统购统销,以及后来对牛、羊、猪、禽蛋、烟、麻和主要工业产品实行派购
和计划供应,上市品种有所减少,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允许上市的物资上市
量大幅度增加,集市交易活跃,购销两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西关
大集的兴衰就开始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中,
集市贸易被视为“资本主义市场”。1968年淄博市实行统一集日的办法,对集市贸易
进行限制改造,改农历集日为公历集日。每逢2、7为全市统一集日。1976年又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大集”的口号,对大中型集市全部取缔。西关大集被勒令关闭取消。
但是,西关大集仍以传统的形式在民间进行着物资交流。结果是关了明的,出现了暗
的,关了集中的,出现了分散的。街头、巷尾成了交易场所,造成交易市场混乱,黑
市交易增多,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困难。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西关大集重新开放,恢复了历史传统集日。1
977年集市成交总额达到376.5万元,比建国后成交额最高的1964年增加了21.11%。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交易物资增加了木器家具、服装和剪裁、缝纫、花、鸟、鱼、
虫等市。上市物资近千种,数量之多历史上所没有。每逢集日参加交易的人接踵而至,
川流不息,整个集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步步有交易洽谈,摊摊有顾主相至,卖者
物品很快易手,买者负重而去,集市交易一派繁荣昌盛。据此,淄川区人民政府于
1983年9月13日发文决定:西关大集在一、六集日基础上,增加三、八两个集日,这样,
西关大集由过去的10天两集,改为10天4集,交易依然活跃,购销两旺,集日上市人数淡
季5~6万人,旺季8~9万人,春节临近的年集多达17~18万人。成交额逐年增加,19 78
年成交总额为399.5万元,1983年成交总额增加到1565.4万元。5年的时间总成交额增
长近3倍。1995年集市成交总额达到8.5亿元,为1978年的213倍。
1938年前后,西关大集即为一集多市的大型集市,上市物资品类繁多,市场分工
较为细致,这一传统沿袭至今。现在除服装市场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淄川服装城;
菜市、肉市、禽蛋市、水产市已合并进入淄川大型的综合农贸市场;家具市已建成专
业市场--家具城外,现行的集市设有:粮食市、百货市、木材市、家具市、布匹市、
服装市、童装市、鞋帽市、针织市、猪市、牲口市、棉花市、旧货市、禽蛋市、果品
市、绳经市、窑货市、花市、观赏鱼市、鸟市、虫市、犬市、自行车市、摩托车市、
废旧门窗市、席箔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