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机引农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1&rec=56&run=13

耕、 整机具1961年在五路口村建立机耕站,购进链轨式拖拉机2台,胶轮式拖拉
机1台, 三铧犁1台、四铧、五铧、七铧机引犁各2台,圆盘耙2台。年机耕地面积3.3
万余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35%。1980年,提倡发展个体农机户,机耕站的耕整机械设
备转包给个体管理。此外,皇城营、张家庄、郑家辛庄、北羊庄、南卧石、崖付庄、
曹村、五路口、大马岱等村也都先后购置了链轨式拖拉机和机引各种犁、耙等耕整机
具。1992年,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00%。
播种机具随着“195”拖拉机(太山-12型)的推广使用,各村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先后购进“195” 拖拉机牵引的槽轮式10行播种耧,逐步代替了60年代的改良播种农
具。 1992年, 皇城已有“195”拖拉机牵引的槽轮式10行播种耧239台,年播种小麦
3.1万亩, 占全乡总播面积的100%。从1991年,又将这种播种机具改为种、肥隔离异
行下地,比种、肥混合下地又进了一步。
中耕、筑埂机具随着“195”拖拉机的推广使用,至90年代初,购进“195”牵引
的中耕机具(四刃、五刃拉锄)和圆盘式筑埂器分别为154台和196台。锄草、灭茬、整
畦、筑埂都用上了这种机具。
排灌机具自50年代末,各村(生产大队)组织人力钻打机井,同时引进水泵,配套
动力设备柴油机或锅驼机进行灌田。1958年,皇城钻打机井31眼,配套汽油机、锅驼
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机械,以一般普通水泵提取地下水灌溉。
进入70年代后,地下水位下沉,开始引进机械打井技术和生产用电。皇城在当时
的813眼机井, 配套动力机械主要是柴油机、电动机,汽油机、锅驼机被淘汰。于家
大队(于家庄)还一度引进过喷灌设施,因费用高效率低,难以推广。
进入90年代, 皇城镇钻深水井729眼,全部配以电动机,用深潜泵提取地下水灌
溉,在干旱季节5~7天就能普浇一遍水,实现了水利机械化。
收割机具80年代中期,当地引进了与“195”拖拉机配套的畦田小麦收割机(收割
幅度一个畦,约1.3米) ,机体小作业灵活,日割小麦100亩,机器割倒,人工绑捆。
这种收割机的推广使用,既节省人力,又缩短了收割小麦的时间。80年代末和90年代
初, 顾邵、张家庄、锡腊营等村又引进了小型小麦联合收割机,收割幅度为1个畦,
日收割、脱粒小麦30余亩。
1993年,皇城有畦田小麦收割机178台,联合收割机5台。小麦机收面积3万余亩,
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5%。
脱粒、扬场机具60年代初,引进过“MK-1100”复式脱粒机,后又引进了“丰收-
100” 型脱粒机。70年代,引进“红旗-450”型脱粒机,80年代,又引进“5T-350”
型脱粒机。到1992年,经过更新换代后,所有的小麦脱粒机都是脱、净一体的,这类
脱粒机体形小,脱粒性能好,适于个体经营者使用。皇城共有这类小麦脱粒机628台。
60年代和70年代, 还曾先后引进扬场机375台。进入80年代以后,推广了脱、净
一体的脱粒机,原来的扬场机被淘汰。
粮食加工机具60年代,先后引进锥式磨面机、“红旗-330”型粉碎机,可磨面粉
和加工饲料,这类机具各村都有。进入70年代,有些村引进加工面粉专用设备,建立
小型或中型面粉厂, 日产面粉过5吨。如于家庄、崖付庄、五路口、皇城营、曹村、
大铁、郑辛、北羊等村都先后建立过这类面粉加工厂。
进入80年代中末期, 皇城营、张家庄又先后引进了日产面粉7吨的大型设备,建
起了现代化的面粉厂。张家庄还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榨油厂,加工大豆、花生,在原
料充足的情况下,年榨油1500万公斤。由于大型粮油加工专业厂的出现,有些小型面
粉厂相继停办。
运输机具进入80年代,农用运输机具主要是拖拉机和载重汽车。但是有的车辆并
非农业专用, 还需搞一些工商业、建筑业的运输。至1993年底,皇城镇共有“195”
拖拉机336台, 挂斗336个;“50”胶轮拖拉机5台,挂斗5个;载重汽车32台,挂斗2
1个。(1994年后的发展情况见第四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