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良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1&rec=48&run=13

粮食作物冬小麦: 建国前后, 皇城所种小麦有“白秃头”“红秃头”“芒麦”
“一撮毛”“半芒”“大王白”“紫麦莛”等。自50年代起,引进种植过的冬小麦良
种如下:
“齐大195” :1951年引进,有抗旱抗黑穗病的优点,不抗倒伏。比当地良种增
产15%,种至1956年淘汰。
“泗水三八”:1951年引进,秸硬耐水肥,耐冻性差。比当地良种增产10~15%。
“蚰子麦”:1951年引进,秸杆壮抗倒伏,耐条锈病,成熟稍晚,比当地小麦良
种增产25%。
“碧蚂1号”“碧蚂2号”:1954年引进,较耐肥和锈病。比“红秃头”增产15%。
“济南8号”“济南9号”:1967年引进,均比“济南2号”增产15%。
“矮济6号”:1968年引进,抗倒伏,晚熟。比“济南9号”增产10%。
“淄选2号” :1968年引进,是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杂交良种。耐水肥,秸高抗
倒伏,比“矮济6号”增产29.7%。
“昌潍5号”:1975年引进。
“昌潍9号”:1972年引进。
“红蚰包”“白蚰包”:1970年引进,秸杆坚韧,抗倒伏,不抗条锈病,比“矮
济6号”分别增产29.4%和28.6%。1978年后,种者减少。
“济南10号”:1972年引进,1977年淘汰。
“泰山1号”“泰山2号”:1973年引进,耐肥水,抗倒伏,抗锈病,分别比“矮
济6号”增产31.4%和27.8%。
“泰山5号”:1976年引进,比“泰山1号”增产20.1%。
“济南13号”:1976年引进,粒大而重(千粒重50~56克),抗倒伏,抗锈病,比
“淄选2号”增产10~20%。
“辐63”:1979年引进,产量低于“济南13号”,但早熟3-5天。
“鲁麦1号”:1983年引进,适应性强,抗赤霉病。
1991~1992年, 又先后引进“鲁麦12号”“鲁麦14号”“新济南12号”“莱州9
53”“215953”“54368”“83-2”“烟1935”和“鲁麦15号”等品种。
“鲁麦23号”:1996年引进,主要表现为大穗大粒,高产抗倒抗冻,分蘖成穗率
较低。
“济南17号”:1999年引进,分蘖成穗率高、品质好。
“济南19号”(935031):2000年引进,优质高产。
“淄麦12号”:2001年引进,优质高产。
“烟辐188”:1998年引进,抗倒伏高产。
玉米:早在20世纪30年代,曾引进种植过黄玉米、白玉米。那时只在小块地上种
植,或在瓜菜地里间作,40年代种者见多。进入50年代,30年代引进种植的玉米品种
逐步淘汰,开始引进杂交玉米品种,产量有明显的增加。
自1954年起,先后引进种植过的杂交玉米良种如下:
“金皇后”:1954年引进,比原先的“黄玉米”增产15~20%。
“白马牙”:1955年引进,比原先的“黄玉米”增产15~20%。
“新单1号”:1969年引进,1978年后淘汰。
“新跃1号”:1971年引进,1975年后种植减少。
“群单105号”:1972年引进,产量比“新单1号”高27.5%。
“郑单2号”:1975年引进,1981年后淘汰。
“丰单1号”:1976年引进,比“郑单2号”增产26.7%。
“鲁原单4号”:1979年引进,1982年后淘汰。
“鲁原单36号”“鲁原单1号”:1979年引进,比“郑单2号”增产19.8%和27.4%。
“聊育5号”:1980年引进,比“鲁原单4号”增产15~18%。
“鲁玉2号”(掖单2号):1982年引进,比“丰单1号”增产20~30%。最高亩产量
达542.45公斤。
“烟单14号”:1985年引进,比“丰单1号”增产15~22%。
近两年(1991、1992) ,当地播种的玉米良种有“掖单4号”“鲁育10号”“掖单
12号”“90-1”等品种。
“鲁原单14号”:1996年引进,其特点是早熟抗病,品质一般。
“沈单10号”(沈试29):1997年引进,大穗优质高产,抗倒性一般。
“农大108”:2001年引进,抗倒高产,大穗优质,成熟偏晚。
谷子: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地所种谷子中、晚熟良种有“阴天旱”“刀把齐”
“老龙爪”“梧桐白”“红粘谷”“独根红”等。
自1950年起,先后引进种植过的谷子品种如下:
“燕大八一一”:1950年引进种植,比当地沿袭种植的谷子良种增产15-20%。
“华农4号”:1953年引进种植,比当地沿袭种植的谷子良种增产25.5%。
“231” :1963年引进,“平阳谷”1964年引进。以上两个品种比当地沿袭种植
的谷子良种分别增产10%和15%。
“昌潍69”“柳条青”:1973年引进,比当地沿袭种植的谷子增产10%。
进入80年代,谷子已无人再去种植。
高粱:建国前后,我地多年来沿袭种植的高粱品种有“打锣锤”“竹杆青”“黑
萼子”“老来白”“黄罗伞”等。
1964年,引进种植过“香高粱”“抗蚜2号”“熊岳253”,均比当地原种高粱品
种增产12~15%。
1965年,引进种植过“鹿邑歪头”(如意歪头),比当地沿袭高粱品种增产27%。
1966年,引进种植过“遗杂5号”“遗杂7号”。
1967年,引进种植过的“沈杂1号”“反修19号”分别比“香高粱”增产23.7%和
18.5%,1972年后淘汰。
1971年,引进种植过“原杂10号”“原杂11号”“原杂12号”“原杂14号”,产
量均较高。“原杂11号”平均亩产达561.5公斤,但粮质很差,1977年淘汰。
进入80年代后期,种高粱者已很少见。
大豆:建国前和建国初,当地在麦茬地里种植大豆较为普遍。所种良种有“平顶
黄”“爬蔓青”“当年陈”“牛毛黄”“四粒黑”“莱芜黄”等。自50年代起,先后
引进的大豆良种如下:
“红油豆”:1985年引进,产量比“平顶黄”高10%。
“齐黄1号”“舒兰红豆”:60年代引进,产量比当地良种增产10%左右。
“丰收黄”:1972年引进,平均亩产153公斤,成熟早,适于夏播。
“向阳1号”“跃进4号”:1973年引进,平均亩产分别为196公斤、206.5公斤。
1976~1983年,还先后引进种植过“文丰5号”“东懈1号”“吉林13号”和“齐
黄4号”,产量稍高于“向阳1号”。
进入80年代末,当地种植大豆多同玉米间作,大面积纯播者不再见。
地瓜: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地就有种植,但分布面不广,东片较多,西片较少。
进入50年代后期,为了追求高产,曾一度广泛种植。
1954年引进“胜利百号”地瓜良种,亩产鲜地瓜1550多公斤,比原当地品种增产
34.7%。
1957年引进“北京553”“华北117”,经种植比“胜利百号”增产15.7%和25.5%。
1965年~1975年,还引进种植过“济南红”“南京九二”“青农1号”“烟薯1号”,
均比“胜利百号”增产20%以上。
进入80年代后,种植地瓜者甚少。
经济作物菸草:早在30年代,当地就种植黄菸,但无传统良种。1952年引进“小
黄金”“富子47”“牛津3号”,经种植一般比当地品种增产20~23%。
1957年引进“山东多叶”“益杂3号”。
1959年引进“大耳筋”“大黄金”,亩产烤菸叶分别是165公斤、141.5公斤。
1962~1965年,又先后引进种植过“大金星”“金星6007”“乔庄多叶”等品种。
棉花:清末已有种植,但无传统良种,建国前所种的“斯字棉”称之谓棉花良种。
50年代引进“岱字棉”(岱字15号) 。60年代引进推广“高密932”,70年代引进“徐
州1818” ,80年代初还引进种植过“鲁棉1号”,但当地并非棉花主要产区,无大面
积种植。
1991年,皇城供销社引进“中棉12号”,并在东部蓬科、马岱、坡子、油坊、五
路口等村试种1300多亩,平均亩产籽棉210公斤。
芝麻:当地良种有“霸王鞭”“大把杈”“一条鞭”,直到90年代,未引进外地
芝麻良种。
花生:建国前当地良种有“一窝猴”“小花生”“大花生”。60年代引进“伏花
生” ,70年代末,引进种植过“花28”“花11”。80年代又引进过“海花1号”“革
农10号”“徐州68-4”和“徐州系1号”等。
蔬菜大白菜:建国初期,当地大白菜良种有“大包头”“小包头”(一叶包)。从
50年代末起, 先后引进种植过“日本5号” “青杂中丰” “鲁白1号”“鲁白2号”
“山东3号” “山东4号”“山东7号”。80年代又引进种植“80~25”“菊花顶”和
“天津绿”等。
黄瓜:建国前当地良种有“大把杈”“一条鞭”“地黄瓜”。建国后,先后引进
种植的品种有“宁阳大刺” “北京大刺”“青岛叶儿三”“长春密刺”“津研1号”
“津研2号”“津研5号”“鲁春32”“鲁春26号”等。
西红柿: 从建国初到60年代, 先后引进种植过“美红”“粉红”“摩雷33号”
“青农21号”“大青皮”“矮红金”“济南粉红”等。1980年后,又引进“早粉2号”
“青早红”“春魁”“早魁”“早丰”“加拿大8号”“齐研矮粉”“青葱3号”“北
京早红” “丽春” “强力米寿” “强丰”“特罗皮克”“历红2号”“弗洛雷德”
“苏粉1号”“苏杭1号”“苏杭8号”“苏杭9号”等。90年代末又引进“144”“189”
“富贵”“圣女樱桃”等新品种。
西葫芦:90年代末引进“碧玉”“纤手”“碧浪”等新品种,早期种植的品种逐
步淘汰。
菜花:当地无良种,从70年代起,先后引进“瑞士雪球”“法国雪球”“美国雪
球” “耶尔富”“矮脚”“田边”“荷兰雪球”“日本雪山”“闽选1号”“3198春
秋菜花”等。按生长期分,有“50天菜花”“60天菜花”“70天菜花”“80天菜花”
“百日菜花”和“120天菜花”等。
韭菜:当地良种有“大马兰”“线韭菜”。70年代先后引进“寿光独根红”“汉
中独根红”等。
茄子: 当地良种有“大紫袍” 。70年代先后引进“徐州长茄”“济南长茄”和
“济南小长茄”等。90年代末引进“郎高”“安德列”新品种。
辣椒:30年代引进晒干型尖形辣椒。80年代引进蔬菜型辣椒,有“羊角椒”“保
加利亚”“湘研1号”“湘研3号”等。
甜椒:自80年代引进种植,良种有“上海苏门”“北京淄花1号”“北京淄花2号”
“北京淄花3号” 等。90年代末引进“麦曼奇”“麦卡比”“绿塔”“彩椒”等新品
种。
芸豆:清末就有种植,80年代又引进新品种架芸豆“老来少”“青芸豆”和地芸
豆“美国芸豆”“法国芸豆”等。90年代末引进新品种“九粒青”。
瓜类西瓜:建国前,皇城西瓜良种有“核桃纹”、“大籽西瓜”等。70年代后,
先后引进种植过“密宝”“琼酥”“星红宝”“甲宝”“富士光”“8155”“北京早
花”“郑杂5号”“郑杂7号”“郑杂9号”等。
方瓜 (番瓜) :有“地方瓜”和“架方瓜”两种,按瓜的形状又分“长形方瓜”
“短形方瓜”和“砘轮形方瓜”,未引进新品种。
甜瓜:当地沿袭种植的甜瓜品种有“三棱黑”“拉马黄”“一窝蛋”“羊角黄”
“红种子”“蛤蟆酥”“花皮”“山一窝蛋”“十道楞”等。50年代引进“弥河银瓜”。
脆瓜:沿袭种植的品种有“白筲瓜”“青筲瓜”“黑筲瓜”等。